.造假成風 學術良知不見了
.抄來抄去 論文價值如壁紙
.聯合筆記/小英何不先遞橄欖枝
.當小英特使 宋楚瑜會提反台獨?
.北京打壓馬 台灣人只會更反感
.民主當幌子 鬧到是非不分
.同志婚 合法化有那麼急?
.私領域 宗教自由被壓縮!
聯合筆記/小英何不先遞橄欖枝
2016-11-19 01:35 聯合報 蔡惠萍
政府打算開放日本核災地區食品進口,十場北中南東公聽會趕在三天內辦完,且舉行前幾天才臨時宣布,各地都引爆嚴重衝突。藍營民代到場抗議,國民黨團批評公聽會資料連風險評估都沒有,不能接受這樣的黑箱公聽會。民進黨團不滿,「公聽會是國民黨要開的,國民黨又來鬧場,到底在演哪齣?」面對外界質疑三天開十場「到底在急什麼?」,行政院則回應「沒有急不急的問題」。
時間倒帶回到三年前。二○一三年六月,馬政府與對岸簽署服貿協議,並公布開放清單。當時引發綠營疑慮,在朝野黨團協議下,決定要逐項審查,且需先辦廿場公聽會,邀請各產業公會跟工會代表參加。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辦過四場公聽會後,在民進黨要求下,改成朝野各辦八場。當時國民黨擔任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召委的張慶忠三天排了八場,其中有兩天排了早午晚各一場,綠營紛紛跳出來批評「急什麼?偷吃步混過關」,民進黨立委陳其邁更大罵,國民黨虛應故事、愚弄人民。後來國民黨只好把兩場晚間九點的公聽會再往後挪一周,多場公聽會中也出現激烈抗議、鬧場的場面。
至於綠營分配到的八場公聽會,則在民進黨說「要認真、慎重地舉辦」下,不但分成兩周開一次,最長的還隔了近兩個月,最後花了快五個月才開完。這個即便是被批評為「黑箱」的服貿協議,最後共花了七個月才辦完廿場公聽會。
時間再往前推,二○一二年,台灣因希望與美國簽定FTA、重啟TIFA,馬政府擬允許含瘦肉精的美牛進口,儘管提出了「三管五卡」、「牛豬分離」等措施,仍遭民進黨強烈反對,不但多次杯葛立法院議事,還曾以夜宿國會激烈手段抗議。後來美牛案終過關,面對美國要求我國再開放含瘦肉精美豬,民進黨團一再要求馬政府要堅守「牛豬分離」的原則。
這些民進黨在野時激烈杯葛的歷程大家記憶猶鮮,也導致馬政府施政處處碰壁。
如今朝野易位,國民黨如法炮製民進黨以前的手法。而且,在日本核災食品之後,開放瘦肉精美豬恐是民進黨政府下一個要面臨的「昨非今是」、自我打臉的難堪局面。
面對冤冤相報的朝野僵局,有權力者其實該釋出善意,蔡英文不妨考慮先對在野黨遞出橄欖枝,尋求和解。
民進黨或許不服氣,因為當年陳水扁執政時,國民黨也同樣處處掣肘。但蔡政府該想想,是否要重蹈過去扁政府與馬政府因朝野惡鬥而腳步蹣跚的覆轍嗎?
學術倫理 看西方如何自律
2016-11-19 01:35 聯合報 陳義華/喬治亞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美國亞特蘭大)
科技部長楊弘敦表示,針對違反學術倫理案件,科技部絕無束手無策,且一直都有在處理。
記者許正宏/攝影
最近台灣學術界又逢學術倫理風波,有幾個醫學團隊發表的論文,都因為涉及作假而撤回。目前重點似乎是在追查每位作者在研究過程中所擔任的責任環節,用以分清責任歸屬。本文希望能提供西方學術界對此問題的看法,以供參考。
首先是關於「足以成為作者的條件」,不是每個參與研究的人員都足以擔任論文作者,必須有足夠貢獻。若根據目前有超過五百家學術期刊所共同遵守的ICMJE(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準則而言,論文作者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四個條件:過程之中有足夠的參與和貢獻,寫作過程充分參與,同意最後的定稿,同意為論文內容負責。如果不能滿足全部條件,則可以被誌謝,或列為貢獻者,但不能是作者。一般來說,越是水準高的期刊,規定越嚴。
根據這些準則,所謂的「榮譽作者」或「禮物作者」,也就是沒作什麼事,只是因為其他的原因被拉進來掛名。
其次是關於「成為作者之後所負的責任」,以ICMJE規定,每一位作者都要為論文的全部內容負責。以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標準,則是一篇文章必須要有一位作者負最主要的責任,縱然出事的環節未必是此人的專長部分。
再其次是關於「有研究不端行為時,所負的責任為何」,這倒是屬於灰色地帶。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來說,如果資助的計畫發生研究行為不端,依情節輕重,可對當事人處以幾年之內不得申請計畫,或是仍然允許申請,但需工作單位提出監督機制等。至於大學或研究機構則各有內規,從立刻離職到留校察看不等。一般來說,越是水準高的單位,越是職位高的人員,懲處越嚴。
當年麻省理工學院有一位非常傑出的教授巴爾的摩(David Baltimore),曾獲得一九七五年諾貝爾醫學獎,卻在一篇論文上栽了跟頭。原來他曾和一位同系的女助理教授合作過一個項目,對方乃主事者,他只提供一些技術援助,對方列在論文六位作者的最後,屬於總其成的資深作者、團隊負責人,巴爾的摩列在倒數第二,既非第一作者也非通訊作者,後來論文被檢舉有作假之嫌,此時巴爾的摩已經當上了洛克菲勒大學校長,於調查結果出爐後,自承有疏忽之處(他倒是沒承認作假),黯然辭職。多年後案子重啟調查,推翻了前次結論,還他清白,不過他當年辭職,以當時所瞭解的案情來說,各方略無爭議。
歷史有時也會讓人頓足扼腕,幾年之後,巴爾的摩又當上了加州理工學院的校長,卻又在一件類似的事情上再度觸礁,再次辭職。
台灣學術界出了狀況,不論調查者或被調查者都得勞師動眾,所耗損的都是精英人才。政府部門目前努力的方向,除了責成各校徹底調查,就是加強學術倫理課程的規劃,筆者認為建立諮詢機制也非常重要,不可忽視。
造假成風 學術良知不見了
2016-11-19 01:35 聯合報 陳啟濃/國中校長(投縣水里)
國內知名大學教授爆出學術論文造假風波。在論文數高於一切,誠實無用論的學術氛圍下,見微知著,台灣的學術良知不見了,各行各業能好到哪去,沒人會相信。
曾國藩《原才》篇:「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向而已。」這是對政治人物高度的期待,掌握權力者,當以身作則,風行草偃。但觀乎台灣的政治人物,招搖撞騙者有之,亂開支票者有之,選前一回事,選後不當一回事。居上位者毫無誠信可言,舉國上下,當然欺騙風氣盛行,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學者、大學校長,是社會的清流,卻行欺騙之實,若將罪過都推給教育部要求論文數,這真是合理化錯誤的藉口。培育台灣未來菁英的大學龍頭,真也是造假成風,人民又怎敢期待有公平正義的社會?
當時食安風暴,黑心油的指控,財團企業汙染了我們的身體,學者、政客的不誠實,汙辱了台灣的國格,踐踏了人民的信任。如何找回道德良知,建立社會彼此的信任,堅守誠實是上策的價值觀,這才是台灣真正需要的社會改革。
抄來抄去 論文價值如壁紙
2016-11-19 01:35 聯合報 鄭國成/大學助理教授(花縣壽豐)
昨日聯合報社論「台大論文造假事件能裝作視而不見?」另報導論文造假之醜態,並遺憾事件主角仍位居要津。筆者不禁搖頭嘆息:當今學術論文,何止文獻抄襲、共同掛名、數據及圖片造假…弊端而已?殊不知,研究內容才是論文核心靈魂啊!
諸君不妨上網查詢,當今文史哲碩博士論文,內容多是「打散不同冷飯,重新熱炒排盤」,此等論文究竟何益世道人心?
任何學術知識,皆是從人類從長期日常生活累積經驗而來,此等智慧結晶應以培養「解決生活問題能力」為目的,終須融會應用於人類生活中。試問:學者飽讀「孔仁孟義、老無佛空」經典,卻無法解決派系不合、教授不懂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竟仍因教施材、研究生習得語言知識,卻無法保存即將消失的社群語文…,此等論文價值與壁紙何異?
論文成果不應僅求達致「純之又純,精之又精」理論境界,莫忘「於生活中揚真善美、抑假惡醜」教育宗旨。敦請教授們、研究生們皆慎思之,切莫辜負學術殿堂之重責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