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新南進 以緬甸代替越南
經濟/新南進 以緬甸代替越南
2016-02-14 01:5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的一年全球景氣狀況難以捉摸,一般都不太看好。中國大陸在物價和工資飛漲之下,許多台商轉向越南投資;然而,越南雖然長期遠景不錯,但和北京的關係在南海問題衝突下,可能隨時惡化,而先前的排華暴動,台商餘悸猶存。因此,如果要尋找下一個成本低廉的海外投資地點,讓人很自然注意到另一個選擇-緬甸。
緬甸幅員遼闊,面積約為台灣的19倍,人口5,600萬人,約為台灣的2.5倍。由於資源豐富、地廣人稀,二次大戰前已是東南亞的富饒之國,但1962年尼溫將軍政變上台後改走「帶有緬甸特色的社會主義」,遂讓經濟陷入停滯、倒退,從一個稻米出口國轉變成進口國。曾有外資估計,2004年緬甸的人均年生產為356美元,尚低於1936年時的人均收入776美元。
2011年登盛總統上台後,緬甸已是山窮水盡,於是開始全面政治和經濟改革。除了在政治上恢復被軟禁多年的翁山蘇姬自由、釋放多名政治犯、建立國家人權委員會、和少數民族叛軍停火、允許建立工會和罷工、放鬆出版審查、整頓貪腐,在經濟上進行匯率改革、鼓勵外來投資、放寬進口管制、廢止出口稅、廣泛推動私有化(電信、能源、森林、教育、醫療)。新的「外國投資法」中,允許外資投資電力、石油和天然氣、礦業、製造業、飯店及旅遊業、房地產、交通運輸、通信和其他服務業,外資企業在營運後享有五年免稅優惠。
除了新憲法保障軍方在國會25%席次,讓改革未竟全功以外,其他的這些改革看來算是很有誠意,也促成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2011年底、總統歐巴馬在2012年接續訪問緬甸;登盛也回訪美國,簽署「美國-緬甸貿易及投資架構協定」,美國提供經濟援助、取消對緬甸的投資禁令、逐步取消對緬甸制裁。美國財政部允許四家緬甸銀行和美國進行金融交易,讓美國企業得以取得信用狀並移轉資金到緬甸。2013年,歐盟撤銷對緬甸經濟制裁,重新提供普遍化優惠關稅(GSP),讓緬甸對歐盟出口免除關稅,且免受配額限制。英、法、德、日等十個債權國及世界銀行等多邊機構達成協議,免除緬甸部分債務,使能尋求新的貸款來改善運輸及電訊設施。
2014年10月,緬甸中央銀行向九家外資銀行發放營業執照,每家外資銀行得以開設一家分行,但限於向外資企業提供外幣貸款;此舉是50年來緬甸首次允許外資銀行進入。前幾天,緬甸央行公布第二波各國申請設置分行的外商銀行,台灣有八家遞件獲得受理,其結果將在3月公布;台灣業界認為至少可獲得一張分行營業執照。顯然,台灣金融界在政府鼓勵打「亞洲盃」的政策下相當積極,也預期緬甸開放將在未來帶來顯著的台商業務。
然而,台灣一般企業是否也如此積極,或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緬甸的改革開放,則不無疑問。事實上,緬甸政府在2014年初開放兩張15年的3G執照給外國電信業者,由挪威電信巨擘Telenor和卡達Ooredoo擊敗九家競爭者獲得。去年9月又發放11張通訊執照,包括日本KDDI也獲得了建設基地台等設備的執照,另有50家左右國內外企業仍在等候核准。事實上,我國電信業者也聯合了日本丸紅、法國Orange參與競標,但卻鎩羽而歸,原因就在於對當地市場的需求不夠了解,提出的方案對當地人士並非「最有利標」。
緬甸不會立刻成為另一個越南,因為各種基礎設施和商業鋪陳都需要時間;但如果沒長時間投入和準備,等機會來時將敗給其他競爭者。這一向是台商的問題,無論是政府或是企業,都須在「新南進」的關鍵時刻做出關鍵努力,才能讓未來更為亮麗。
聯合/歐洲難民危機再起
2016-02-14 01:5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冬去春來,逃往歐洲的難民人數,將再度升高,二○一五年保守估計有一一○萬,二○一六年只會更多。然而,新難民將赫然發現,歐洲已不再像過去那樣歡迎他們了。
丹麥剛通過的法案規定,尋求庇護的難民,如身上財產超過一萬丹麥克朗(約一四五○美元),必須交出以支付住難民營費用。丹麥的說法是,該國社會福利的基本原則是,社福是要給那些無法照顧自己的人,而不是免費給到丹麥來的人。這項新法受到許多批評,讓人聯想到當年納粹剝奪猶太人財產的歷史;但除了丹麥,德國部分地區和荷蘭也已實施類似措施。
丹麥的立法,目的不在要收難民的錢,而是想嚇阻難民,希望他們不要一直進來。無獨有偶,同是北歐國家的瑞典,也開始驅逐不合申請庇護資格的難民。去年湧入瑞典的難民超過十六萬多人,其中近八萬人的庇護申請遭否決,瑞典未來將以包機將這些人驅逐出境,採取類似做法的還有芬蘭。
包括過去對難民最友好、在歐盟最有影響力的德國,也都開始轉變。德國執政聯盟達成協議,宣布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為「安全國家」,來自這些安全國家的人就沒有政治難民的資格,申請庇護通常打回票,難逃被遣返的命運。
德國總理梅克爾最早力排眾議,宣示歡迎難民,收容目標超過八十萬。但這麼多難民一次湧入,對社會造成很大的衝擊,尤其跨年夜科隆發生大規模性騷擾事件,點燃德國人的怒火。這使得梅克爾兩面受敵,一方面是極右派支持度上升的壓力,另一方面是黨內要她辭職下台,以免影響明年選情。
歐洲要求土耳其配合約束難民逃往歐洲,收效不大,現在只有堅壁清野一途。布魯塞爾已要求難民抵達的第一個國家──希臘,須先留置難民,不能任由他們通過;如果三個月內沒有控制好,將把希臘暫時排除在申根協定之外。
亦即,歐盟將重劃申根邊界,將希臘排除在外。但已經一窮二白的希臘,根本沒有資源處理如此大量的難民;這顯示歐盟已經技窮,只能再築牆防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