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災難 隨時備好「憂患意識」
.地震學一課:把握親情 就在當下
.這個寒假 你給了孩子什麼?
.畫中有話/期待「慢慢想、快快做」
政府、專業、人民 重建!我們能做的事…
2016-02-14 01:57 聯合報 孫振義/政大地政系副教授(台北市)
經過多天搶救開挖,
維冠大樓倒塌現場已成平地,搜救行動告一段落。
記者鄭清元/攝影
一、政府能做的事
人民一生所求不多,就是這個「安居樂業」難達到,這豈非政府之責?在台灣一部老車、一位壯年,為了安全與健康,都能有定期檢查的觀念與習慣,難道「老屋健檢」不值得推動?透過專業定檢技術與軟體的精進,更易察覺出結構瑕疵或耐震力不足的建築物。爾後只要搭配「住宅保險」的保費調高,就能迫使所有權人自動設法予以補強修繕,甚至提升參與「都市更新」意願而改建。
此外,由於政府掌握著大量的資訊與資源,積極研究、分析各項重大災害風險,並且公開發布周知,以便讓人民能儘早應對、促使研究機構有機會可即早投入研究。以上諸項,誠是負責任的政府,應當有的作為!
二、建築專業能做的事
建築物可以壞,但是不能倒!這是任何一位參與建築之規劃、設計與施工的專業者的底線。因為傾倒的建築等同斷送使用者逃生的機會!是故,一棟建築物的倒塌,建築界簡直難辭其咎!
長年以來,落實建築師、技師的專業簽證仍有努力空間,借牌簽證情事更是時有耳聞。若因此弱化了工程品管,怎能向無辜的購屋老百姓交代?這和販售黑心商品何異?
此外,數十年來台灣經歷了多次強震,建築專業實應將累積的災損經驗與工程技術結合,並積極地協助政府提升耐震規範與建築技術,此亦是建築專業本分之事。
三、人民能做的事
台灣的老百姓很憨厚、直白,不但不喜歡政府管太多,還會陽奉陰違地積極找漏洞應付政策;更愛掩耳盜鈴,所以也不喜歡政府對自己的財產說三道四,很是怕政府公布斷層帶、土石流、土壤液化潛勢區等資訊,深怕是要影響了房價、壞了資產行情。
政府若說要強推「老屋健檢」、「住宅保險」,最怕民眾不想掏錢而反對!若要強制住戶舉凡裝修、敲牆前,必須辦理專業簽證、申請(落實使用管理),又怕民眾嫌麻煩而不領情!
但民眾殊不知「不檢查、不知毛病」的態度,不但會讓自己身陷風險而不自知,更會讓黑心建築魚目混珠、劣幣驅逐良幣。不願政府公布災害風險資訊的意圖,正好給政府不積極替人民預知、發布風險「找好藉口與理由」!
是故,為了能夠在地震頻繁的台灣安居樂業,實踐老屋健檢、配合使用管理、支持資訊公開,實是人民應做的事。
建築結構設計有三大目標: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這本應是建築界對大眾的專業承諾,也是確保人民生命與財產的唯一基礎。但要維持這個目標,實需政府、專業與人民三方共同努力行動,否則,再大的宏願、目標,恐怕仍僅是口號,下次大地震來時,悲劇就還會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