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王文華/水電師傅賺得比工程師多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文華/水電師傅賺得比工程師多
◆  闕志克/關注為當代選舉的貨幣
◆  廖元豪/刑法100條整肅異己 是背叛民主
◆  魏國彥/亞洲極端天氣恐成成新常態
◆  盛治仁/權力集中正在毀掉民主
◆  馬凱/藉對等關稅檢討農業與汽車業
◆  周行一/川普關稅政策目的與趨勢









王文華/水電師傅賺得比工程師多


2025-07-13 00:00  聯合報/ 王文華(作者為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行人僅需在感應器前揮一下,即可變綠燈的紅綠燈。 王文華/攝影


在「無摩擦」時代水電師傅賺得比工程師多。

在矽谷,科技讓生活的各層面都變得「無摩擦」(frictionless。買食物,自己掃描條碼結帳,裝進購物袋離開。叫無人車,APP點幾下,車子停在門口。買保險,回答聊天機器人幾個問題,立刻收到保單。甚至行人過紅綠燈,也不必用手指按鈕了,感應器前揮一下,幾秒鐘後變綠燈。

矽谷致力打造「無摩擦」的體驗。意思是使用者可以直覺、平順、快速地使用產品或服務。過程中不會猶豫、沒有疑惑、不需人與人的接觸。非不得已需要客服,也由機器人搞定。如果要麻煩到真人,這體驗就算「有摩擦」。很多公司的官網甚至沒有客服電話或網路郵件地址,跟真人客服線上聊天的連結埋藏在網站深處,得用挖礦耐心,才找得到。

AI 讓「無摩擦」體驗更上層樓ChatGPT 回答完後建議你下一個問題;Gmail 預測你下一句想寫的話。完全不會寫程式的使用者,可以在 AI 工具中用白話描述想完成的事項,程式碼便一行一行流瀉而下。

烏托邦的理想境界?只是…人類有時渴望「摩擦」

信用卡被重複扣款了,我們急著跟真人確認,而不是聽機器人照本宣科。孩子生病了,想給醫師看看摸摸,而不是聽機器人抓網路上的建議。坐計程車,我們想跟運將聊聊,而不是看著空轉的方向盤…。

但 AI 勢不可擋。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紐約分行統計,廿二到廿七歲族群,失業率大增,因為 AI 取代初階白領工作。特別是那些有明確對錯工作,如行政、會計、財務、研究、法律…甚至程式設計。矽谷流行一個笑話:兩種 P 職業的命運翻盤了,現在水電師傅(Plumber)賺得比程式設計師(Programmer)還多。因為 AI 會寫程式,但還不能修水管

除了水電師傅,很多其他事我們也偏好「摩擦」。你敢坐無人駕駛的計程車,但敢把小孩交給機器人照顧?讓機器人幫你拔牙?有興趣看機器人跳舞?有些事的意義或韻味,就在於互動,透過摩擦,產生火花

所以在 AI 時代,職業的前(錢)景不再依傳統的文科或工科畫分,而是看這份工作需不需要「摩擦」「摩擦」愈小愈好的工作,如程式設計和文字說明等,會被 AI 取代。而「摩擦」愈大愈好的工作,也就是那些需要人體、人心、人性、人情,或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工作,如保母、護理師、心理諮商師等,則愈來愈吃香。

舊規則崩塌了,新規則還未建立我們的生活「無摩擦」,但大腦正在「大摩擦」:苦思如何在人工智慧時代,發揮人的智慧,找出人類未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