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從川普用人 看美國政策走向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洗去髒兮兮,還給人民乾淨獨立的NCC
◆  聯合報黑白集/薄瓜瓜的幸福
◆  經濟日報社論/從川普用人 看美國政策走向








經濟日報社論/從川普用人 看美國政策走向


2024-11-17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美聯社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正在組閣,他所發布的首長名單屢屢讓外界傻眼,顯見他用人唯忠、唯親、唯私,多數首長對新職務沒有經驗,甚至品行備受爭議,清一色都是對他奉命維謹之輩,未來的美國政府勢將完全川普化,所有首長唯他意志是從,沒有異聲激盪,全無內部牽制

川普主觀意識很強,貫徹己見的意志堅決,第一個任期由於缺乏班底,所以多方取材,五湖四海,其中不乏經驗豐富的建制派人士,多跟他沒有淵源,甚至跟他意見不盡一致。第二次上任不一樣了,他已羽毛豐滿,不在乎任何人,毋需遷就,國會參眾兩院也抓在手中,以為可以想怎麼幹就怎麼幹,想用什麼人就用什麼人。

從他已發布的用人名單可看出他有權就任性。對他忠誠是第一要務,貫徹他的個人意志和私心私利是第一考量,打造一個隨川舞動的政府是最高目標。檢驗忠誠的標準是什麼?首先必須信奉他「讓美國再次偉大」、「美國優先」的理念;其次必須公開支持表忠過,對他的路線與個人完全效忠;第三是主政唯命是從,可以不打折扣地落實他的政策主張。至於擔任首長必須有的專業、資歷、威望與德行幾乎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他曾經說過,檢驗忠誠的標準就是在他離開白宮的這四年間,是否在重大關鍵議題上堅定地和他站在一起?是否曾在重大場合就這個「大是大非」問題堅定地為他辯護過。另外要看的是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總統選舉過程中,是否給他有實質性幫助,在政治上堅定力挺或是在經濟上給他有力的支持。 

他挑范斯為副總統人選時已做了示範,范斯原本公開反他,甚至罵他是納粹,但後來180度轉向,全面讚頌他的理念和人格。內定國務卿盧比歐亦乎如此,八年前跟他競爭過、辱罵過他,但沒有關係,因為後來完全認同他的外交理念,在反中立場上甚至比他更強烈、更極端。 

美國是全球第一軍事大國,國防部長動見觀瞻,部內管轄人員超過300萬。有許多夠格人選他不用,偏偏要用福斯電視台前主持人海格塞斯,此人曾任低層軍官,並無軍事專業素養可言,雀屏中選只因捧川有功,可以貫徹川普的國防政策,還可整肅建制派,並且充當川普國防事務稱職的發言人。他被華府政治圈認為是歷來最不夠格的國防部長人選。

其他不夠格的人所在多有。比如司法部長內定人選蓋茲,他在政治上好勇鬥狠,備受爭論,司法事務則從未經歷,品德操守更是高度爭議,性騷擾前科被國會道德委員會調查。華府政治圈盛傳川普用他是要把司法部當作私刑機構,專門整肅政敵、報復私怨並且將其改造為川普的錦衣衛。這個觀察信而有徵,川普接著提名他嫖妓封口費案辯護律師布蘭希為司法部副部長,又提另一位委任律師索爾擔任司法部訟務次長。所為何來?無非是想把司法部變成川普的私家軍。

衛生部長內定人選小羅勃甘迺迪一直以來信口開河,有關醫療衛生的主張荒誕離譜,連疫苗都反對,其他主張多與美國衛生部專業事務官執行的政策背道而馳。他入主衛生部只因退選總統轉而支持川普,獲得任命不是酬庸後謝就是當時達成的交易。這類的用人方式層出不窮,例如情報總監內定人從未涉足情報事務,能源部長反綠能在在顯示,部會首長忠誠第一,專業、能力與風評無關緊要,即使只能當傳聲筒也無所謂,品德更是末節。 

川普簡直把美國聯邦政府當做私人企業在經營,所用之人聽話順從就好,這種用人方式於企業而言,必將導致經營不善於國家而言,則將排擠其他更適任的人才,造成施政的無能與無德,而且使得內部沒有歧異意見的討論與激盪,變成一言堂,只剩領導人的一顆大腦。這樣的政府焉能大有作為?













聯合報黑白集/薄瓜瓜的幸福


2024-11-17 00:0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中共政治局前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兒子薄瓜瓜,將迎娶宜蘭縣羅東博愛醫院創辦人許文政的孫女許惠瑜。路透資料照


中共前政治局委員、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之子薄瓜瓜將成為台灣女婿,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說,希望相愛的人都能得到幸福。看似暖心的回應,卻掩不住兩岸真愛未必都能幸福的殘酷現實。

雖然海基會沒收到任何薄瓜瓜要成為陸配的驗證申請,羅文嘉還是高調回應稱,對人尊重是台灣的重要價值,政府不會介入個人情感選擇。但曾到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和行政院下跪請命的「小明們」的父母,都忘不了當時疫情指揮官陳時中那句「選了國籍就要自己承擔」的椎心之痛

不過,首先要釐清的是,薄瓜瓜真是「陸配」?陸委會稱本案是中國大陸人士依我方規定申請來台團聚,但媒體報導他可能持英國護照入境。事實上,薄瓜瓜長年在英、美、加居住、求學、工作,早已是「國際人」,能不能來台當陸配,並不影響其未來。

反觀許多需與另一半在台灣打拚廝守的陸配,申請來台團聚只能停留一個月,要通過面談並獲准才能延期,想入籍年限比外配長;又因綠營長期仇中,被視為潛伏的第五縱隊、高風險群;甚至如果有機會擔任「陸配立委」,陸委會還棄置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於不顧,堅持要求放棄那無從放棄大陸國籍

薄瓜瓜身分敏感,這段兩岸聯姻受到許多祝福;但他若只是一般陸配,想在台灣幸福居,難呀!

















聯合報社論/洗去髒兮兮,還給人民乾淨獨立的NCC


2024-11-17 00:0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NCC組織法」第16條,翁柏宗12月1日將下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立法院通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組織法》第十六條修正案,落實刪除萬年延任條款,讓 NCC 代理主委翁柏宗完全卸任。民進黨指責藍白立委因人設事修法,癱瘓 NCC。此舉誠然是立法院為拉一名官員下台而大陣仗動員的少見修法案例,但始作俑者卻是踐踏國會、知法弄法、玩殘 NCC 的民進黨政府。賴政府如果真在乎 NCC 正常運作,就應盡速重提適任人選,收回政治黑手,重建 NCC 獨立與專業地位。

這次修法,起因於立法院七月刪除 NCC 組織法中的萬年條款,NCC 委員僅得連任一次,已連任者不得再任。未料行政院大鑽巧門,利用 NCC 組織法第十六條規定「施行日期由行政院以命令定之」的漏洞,拒不訂定施行日期,刻意製造空窗,逕自指定任期屆滿的副主委翁柏宗延任並代理主委,讓法律形同具文。在野黨亡羊補牢,特別再度修法關閉巧門,明訂七月及十一月兩次修正條文均自十二月一日施行「翁柏宗條款」施行之日,翁柏宗必須下台,且失去再獲提名資格

NCC 組織法規定設置委員七人,含翁柏宗有四人屆滿,翁柏宗下台後,只剩三名委員,無法召開委員會議,依法須由委員會議決議處理,如通訊傳播監理與網路傳播相關政策、法令、預算與裁罰等事項,都面臨停擺。因此民進黨批評在野黨癱瘓 NCC。然而,NCC 的困境,孰令致之?一個雙少數政府,不尊重民意、不溝通協調、不依法行政,只知鑽法律巧門,走偏門小徑,橫柴入灶,還欣欣然自以為得計,難道吃定在野不會反擊、民意不會反撲

事實上,賴政府走偏門,是因為想繼續操控 NCC,不願抽回政治黑手,捨不得放棄東廠,這才是 NCC 困境的源頭行政院組織法明訂 NCC 為獨立機關,NCC 組織法更規定超出黨派,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但在蔡政府時期,NCC 是由總統府和行政院喬出訓誡後聽話的主委和配合處理中天的委員到了賴政府,更連 NCC 主委人選都盛傳是媒體大亨強力護航的結果。到底是誰在摧毀這個獨立機關?

NCC 前主委陳耀祥執行下架中天任務,就完全按照總統府外流密件的劇本走。雖然在中天提起的行政訴訟中,NCC 的裁罰至今連吞二十一敗,千萬罰鍰已逾四成被認證是濫罰而遭撤銷,但 NCC台灣民主和新聞言論自由的傷害,卻很難彌補。至於鏡電視申照爭議,更涉及黨政高層把政治黑手伸入 NCC,干預電視台執照核發的違法問題,但在大法官沒收國會改革的掩護下,立法院迄今尚無法對弊案進行實質調查

諷刺的是,兩位配合下架中天的委員直到卸任後,才坦承政媒共生集團已經嚴重扭曲政治清明、侵蝕民主與社會正義,成為台灣民主重大威脅。但 NCC 組織法開宗明義就是「落實憲法保障之言論自由,謹守黨政軍退出媒體之精神」,如今演變成「政媒集團化」,甚至「媒體大片綠化」,不正是民進黨政府惡搞獨立機關和 NCC 獨立與專業淪喪的結果嗎?

不過,既然民進黨擺出一副擔心 NCC 癱瘓的模樣,就應尊重國會,去除黨派偏私與意識形態,盡速重提適任人選,並且斬斷政治黑手,維護獨立與專業。而在野黨更應從 NCC 改革與確保獨立,甚至前任 NCC 胡作非為的檢討和善後等層面,實質嚴審新人事的專業性與適格性,才能協助擺脫政媒集團控制,洗去「髒兮兮」汙名,重建公信力,還給人民一個乾淨、獨立的NCC







名家縱論/抗多數決的困境\星期透視/爭議不斷的NCC 該何去何從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星期透視/爭議不斷的NCC 該何去何從
◆  NCC須改頭換面再出發
◆  若缺乏專業與獨立 NCC不要也罷
◆  大屋頂下/黑邏輯:川普非戰 但催收保護費
◆  名家縱論/抗多數決的困境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抗多數決的困境


2024-11-17 01:30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政大講座教授)


最近藍白立委有關憲法訴訟法的修正提案又引發爭議,道理愈講愈不清楚,還是只能從根本處開始整理。

提案原因是很多民眾不滿意憲法法庭的判決,認為背離多數民意太遠。這讓大家看到,憲法規範的實現和民主多數決的確可能發生衝突,如何調和可以有多種答案,因此必然是綜合各種因素下的制度選擇,不會有標準答案。現在很多國家選擇了由司法者對法律作違憲審查,但也有像英國一樣,到了這個世紀才開始建制某種形式的司法審查,但仍不能直接判決法律失效。我們的憲法明定大法官專責認定法律有無違憲及是否失效,早於大多民主先進國家所以除非修憲,對於大法官可以違反民意判令法律失效,應該沒什麼爭論餘地

這當然不表示大法官可以輕率認定法律違憲,原因還是回到憲政主義和多數統治原則的衝突許多學者稱之為「抗多數決的困境」,因此在憲法解釋方法上發展出不少理論來要求大法官自制,只是這種內在的要求不易期待多大的效果,當司法明顯過動而使民眾感受民主的危機時,有時就會變成民主政治的亂源。以色列極端保守的內唐亞胡政府和極端自由的最高法院從冷戰而到明爭,就是近例。

也正是這個緣故,司法審查制度的研究很早就發現,調和此矛盾的關鍵不在審查的方法,而是憲法法庭的組織與決策方式的規範前者必須確保成員意識形態的多元性,後者則要視體制發展情形調整評決門檻,在憲法通常不會有明確規定的情形下,這裡又是制度選擇的問題,立法者雖有較大的決定空間,但憲法法庭就此也還可審查其合憲性。對於審查的結果,又因憲法法庭不排除變更見解,立法院又可以重新立法,這兩個部門如果不能體會抗多數決的困境,就難免陷入不斷反覆,我們今天面對的情況差不多就是這樣。

憲訴法修正案要把評決的分母計算從法定出席人數改為法定總額,並把評決門檻也拉高到三分之二,兩者都不乏國際先例,反對修正憲訴法者則舉多數國家之例及我國制度演進,認為這是開倒車。但他們顯然忽略了前面提的制度核心原則,也就是組成的多元及決策門檻的配套調整實證研究顯示,過去八年憲法法庭變更見解的頻率明顯高於以往,若干見解更與多數民意有驚人差距,很大原因就在大法官的高度同質性,甚至已不只是菁英與底層間的差距

廿七年前修憲廢除大法官的屆別,要求任期「各自計算」,目的本在降低提名同意者的影響力,但因任期只有八年,新制開始已使陳總統有機會提名全部人選,馬英九、蔡英文總統又因完全執政各八年,到後期都可經提名同意變成全部「自己人」,比起第一屆的大法官還要被代表各省的監察院挑三揀四,同質性竟還更高,可說舉世罕見!批評者如果去好好比較民主國家在多元組成上下的功夫,一定不會抹煞改革背後的用心

只看法案內容我也不贊成,但如果看清楚憲政的現實是一個由少數總統實質領導的少數政府,把前任多數總統創造的同質大法官、考試委員和監察委員幾近「內閣化」的通盤運用-想想由總統、行政院、監察院和全部民進黨立委聲請的法律違憲審查案,交給全部「自己人」的大法官審理,我們幾時見過這樣的陣仗!足見本修法案其實就是對憲政扭曲的反扭曲,當然不可視為常態。除了期待在野黨積極建構可以確保所有獨立機關多元性的法制,目前的修正如果能明定只適用於舊制未改之前,就還算矯枉未過其正,反對者也不要只見秋毫,不見輿薪












星期透視/爭議不斷的NCC 該何去何從


2024-11-17 01:33  聯合報/ 游梓翔(作者為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程專任教授)
立法院會審查NCC組織法第16條修正案,全案表決,在藍白聯手下,三讀通過NCC組織法第16條修正,明定施行日期,落實刪除萬年延任條款。記者陳正興/攝影


NCC 這些年成了「鬧兮兮」,爭議不斷,甚至被批評是「髒兮兮」。最新發展是立院再修 NCC 組織法,關上委員從缺可由原委員續任的漏洞。政院就是藉此讓翁柏宗續任並代理主委。立院還修法明定十二月一日施行,這代表如果在此之前新委員無法順利產生,NCC 將只剩三名委員,不足召開委員會的法定人數。雖然很多 NCC 業務不開委員會也能正常推動,但法定需要委員會開會的一○四項業務將暫時停擺。

其實 NCC 師法對象-美國的 FCC,從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底到去年九月,因第五位委員出缺,拜登的原提名人選因和業者的利益衝突爭議,即使民主黨是參院多數仍拿不到足夠同意票,讓 FCC 處於近三年的僵局。FCC 委員五人,由總統提名、參院通過,任期五年,總統指定一人任主委,但同黨派不能超過三人。第五位委員難產,讓共和民主兩黨形成了近三年的二比二,政策只要出現黨派分歧就過不了。

從美國的例子看,化解僵局的適當途徑,就是提名能獲國會通過的人選,而審查就是爭取民意支持的過程。不走這個路線,用民眾可能買不到新手機情勒,或是搞延任巧門,只會讓爭議更大、僵局更僵!

NCC 委員提名會引發爭議,除了人選本身,當然和其過去的「輝煌」表現脫不了關係當初成立 NCC 宣示要達成多個重大目標,重中之重有三項:捍衛言論自由、黨政軍退出媒體和健全媒體監管。但是最近這些年的表現,和當初的宣示可說相去甚遠。

以黨政軍退出媒體為例,台灣媒體向執政黨和綠營嚴重傾斜,綠營政客與綠媒媒體人流動頻繁,媒體大亨甚至能主導執政黨特定派系。

至於捍衛言論自由,關掉中天的過程,讓人看見 NCC 成為了執政者打壓言論工具。表面理由包括中天多次違規遭到裁罰、內控失靈、資方介入編輯,一字未提政治;但包括許多西方媒體,都是用關閉「親中」電視台來解讀。如果只有執政黨喜歡的言論才有言論自由,這是哪門子的捍衛言論自由

遺憾的是,一些西方團體看到台灣在綠營執政下的言論自由限縮,卻不能仗義執言。中天被關後,「無國界組織」雖發表聲明表達遺憾,認為會對員工造成影響,卻說這「並未違反新聞自由」。有趣的是,同一個「無國界組織」,十一月十四日發表了另一個聲明,針對公視 Taiwan Plus 下架稱呼川普為「已定罪罪犯」的報導,表示「以改善外交關係為由干預媒體的編輯方針,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如果其言論自由標準如此高,為何對中天關台卻輕輕帶過呢

台灣政治生態,NCC 委員與其標舉難以做到的獨立,也可思考是否仿效美國 FCC 以政黨比例決定委員組成。雖有論者擔心這會讓委員更加黨派化,但從美國經驗看,如果人選審查是嚴格的,所提人選是專業的,政黨代表未必與專業把關相衝突。這些年台灣已不知有多少獨立機關被打手化甚至東廠化,如果提名的是不能捍衛專業和原則的委員,要等卸任才敢吹哨NCC 「髒兮兮」的惡名將很難化解,「鬧兮兮」就是必然。













大屋頂下/黑邏輯:川普非戰 但催收保護費


2024-11-17 01:35  聯合報/黃年


面對川普,從大架構來看,台灣必須警覺不要掉進他的黑邏輯,本文稱為「川普的台灣悖論」或「川普的兩岸悖論」。

川普的核心意識是反對戰爭的,這是他引以為傲的旗幟。他非常以第一任未新啟戰爭而自豪,並誇言此任將在二十四小時內終止俄烏戰爭,更經常強烈抨擊美國介入國際盟約及戰爭的巨大政經成本之不智與不利。一直到五日勝選之夜,他還說:在他重返白宮後,不會有戰爭,會阻止戰爭。

這個架構,應當也存在於他對美中台關係的思維之中。川普必然仍將維持美中之間在軍事上的「恐怖均衡」,以確保「震懾止戰」的效果,但不會以美中開戰為目標,而是維持「鬥而不破」的局面。在川普的意念中,美中角力將以科技為核心的經貿競爭為主題,而將局面控制在「不會有戰爭,會阻止戰爭」。

其實,川普對美中台關係有十分細緻卻扭曲又固執的成見,亦即「川普的台灣悖論」。

他說,台灣是筆尖,中國是書桌(雞蛋碰石頭,語出理智,亦語帶輕蔑)。他說,台灣距美國九,五OO哩,距中國六十八哩,怎麼協防?(鞭長莫及,高難度,高成本,心有餘力不足)。再問他是否協防台灣?他說,如果中國「進入」(go into台灣(不說侵略或攻擊),他會對中國徵二OO%關稅。又說,他與習近平是好友,二人會阻止此事(進入台灣)發生。再者,被認為「極度親中/相當輕台」的馬斯克可能也影響且反映了川普的兩岸思考(下一個季辛吉?),台灣當細思極恐。

以上,皆是不想打仗、不會打仗、要阻止開戰的兩岸非戰及避戰思維

川普聰明自負。他心裡想的可能是,兩岸擺明了是「筆尖對書桌」的局面,你們居然問我要不要為台灣與中國開戰,難道是把我當成傻瓜?何況,川普如今要終止俄烏戰爭,難道會又想把台灣變成另一個烏克蘭嗎?川普顯然不想挑起及參與這一場「筆尖對書桌」的愚蠢戰爭,台灣也就不能再自作多情了。

其實,川普若斷然以背棄烏克蘭而終止了俄烏戰爭,其後果將比拜登在民國一一O年(二O二一年)自阿富汗撤軍更嚴重,而這也正是他更不能再將台灣變成烏克蘭的理由。

另者,以色列距美國直線飛行就有六,七五二哩,但川普卻不會說以色列距美國太遠,台灣就更千萬勿幻想自己是美國的以色列了。

此際,在川普心中,美台關係的中心議題絕非兩岸潛在的軍事危機,而是台積電。他幾度指出,台積電「偷走」美國的晶片生意,必須提高台積電的進口關稅;更稱,台灣很有錢,但什麼也沒給美國。沿著這個說法,川普又說,台灣要美國保護,就要付保護費;黑幫能不收保護費嗎?保單能不付保費嗎?台灣該增加軍事投入,將國防預算提高至 GDP 的百分之十。可謂咄咄逼人。

以上,川普在表達了他的兩岸非戰思維後,居然將美台關係轉入了「台灣虧欠美國」的美台矛盾轉入了台積電偷美國晶片,也轉入了台灣應付保護費及應將國防預算提高至 GDP 百分之十。這些大白話,皆使美台關係急轉直下為交易化、貨幣化,均已歸結到「保護費」的概念下

這就是「川普的台灣悖論」。也就是說,他對於共同承當台灣的軍事風險並無真實的承諾,卻可能以兩岸情勢作為對台灣進行經濟勒索的口實。至此,台積電成為人質,軍售在餵養美國軍工複合體的經濟意義也已大於成全台灣的軍事意義,皆成「交易式互動」。

於是,川普不想打仗,但催台灣付保護費。這是否黑邏輯?是否悖論?

其實,川普也並非僅對台灣如此。美國第一、孤立主義、保護主義、現實主義、交易主義與功利主義是他的六大思維支柱,他對「民主燈塔/世界警察」的美國傳統角色顯然興趣缺缺,甚至認為是自傷及愚蠢,因此他全力擺脫美國在國際事務上的虛榮與糾纏。在這樣的大架構下,台灣若仍希望美國能把台灣用為「亞洲的烏克蘭/兩岸的攪屎棍」,那豈不是自掘墳墓?

在這一套「黑邏輯/台灣悖論」之下,台灣必須警覺,未來在兩岸危機中不能寄望美國會死守這個「小筆尖」,且更要警覺台灣可能無力反抗川普若利用兩岸情勢增加「保護費」的需索。

倘係如此,台灣得到的將不是美國的「保護」,而是挾持與勒索

川普的黑邏輯是:利用台灣勒索中國,又利用中國勒索台灣。兩岸的交惡符合川普的利益,但兩岸的情勢也被川普挾持。他只要信手拈來一個小花樣,就可能搞得兩岸地動山搖。川普主動,兩岸被動。因此,賴清德與習近平皆應嚴肅思考如何自「川普的兩岸悖論」中解套

川普說,「習近平知道我超級瘋狂」,賴清德當然也知道。兩岸必須有一個足可進退攻守的共同立足點,不能被川普的瘋狂所操弄。這個共同立足點就是: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兩岸和平競合。

如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有了一個友善安定的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也有了一個友善安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岸風和日麗,自是舟楫平安。

對習近平而言,川普的戰爭意識雖然較低,但也不必賭他的「超級瘋狂」,畢竟他也說過屆時會「轟炸北京」。何況,中共若顯示對中華民國的更加正視,亦必可降低川普操弄與挾持兩岸關係的藉口。對賴清德而言,則更明確地回到中華民國,同樣也可相對鬆解川普操弄與挾持兩岸關係的把柄。而且,既回到中華民國,即可避免與川普大大小小的互動,或被川普玩弄,皆被誇大解讀為「倚美謀獨」,動輒得咎,反而影響了台美中關係的健康正常發展。

台灣必須洞悉,川普的核心意識是非戰與避戰,他不會想將台灣變成烏克蘭,因此台灣也就不必被美國牽著鼻子去用過度的軍購來掩飾美國的經濟需索,更不必作到「宮廟存彈藥,高中生填同意書」的地步。只要站在中華民國的正確政治立場上,中華民國本身就是最佳的國防,中華民國憲法就是兩岸和平協議。

賴清德說,團結台灣,中華民國是最大公約數。他尤應知道,中華民國更是平衡台美中關係的最大公約數。

賴清德回到中華民國,習近平給中華民國開一條路。這樣的態勢若能形成,不受挑撥,則外力也就很難有操弄與挾持兩岸的空間了。

台諺:樹頭企有在,毋驚樹尾做風颱

欲破解「川普的兩岸悖論」,「中華民國」是兩岸的共同立足點














NCC須改頭換面再出發


2024-11-17 01:31  聯合報/ 林公正/資深媒體工作者(高雄市)


立法院三讀通過 NCC 組織法第十六條修正案,明定已兩任委員自十二月一日起不得延任與再任,行政院日前「違法」任命的代理主委翁柏宗將於月底下台,其他三位到任委員也將一併去職。原有七位委員的 NCC,雖因只剩三位委員面臨無法召開委員會的困境,但這局面也提供賴政府改革 NCC 的契機。

NCC 前主委陳耀祥任期長達五年餘,外界認為他是個政黨形象鮮明的主委,其領導下的 NCC 爭議不斷,至今依然備受批評,甚至被譏諷為「髒兮兮」,如做個民調,相信大多數民眾的看法應是:這樣的 NCC 廢了又何妨。

陳主委任內的 NCC,最著名的爭議莫過於「鏡電視」申設案。鏡電視開台前,即傳出資金未到位、高層一再換人等各種風波,NCC 一概視若無睹;上架後鏡電視更衍生諸多司法案件,包括 NCC 被檢舉洩密;鏡電視前董事長裴偉挨告詐欺及背信等;七名股東涉偽造文書、稅捐稽徵法及洗錢防制法;陳耀祥也被列為他字案瀆職罪被告。

鏡電視問題叢生,立院為釐清弊端特別成立了調閱小組,但 NCC 完全不配合,調閱小組希望調閱的文件有八大方向、廿三項細目,NCC 技巧性地規避,只應付性地給了四項資料,都是在立院網站就可查到NCC 的消極抵制,令調閱小組非常無奈,也非常憤慨。

陳耀祥任滿離職,繼任的翁柏宗也不遑多讓,無論是副主委或代主委任內,他也是爭議連連。在 NCC 審查鏡電視上架案時,時任副主委翁柏宗竟充當裴偉的「報馬仔」,不時向裴偉「報告」審查進度,連審查會議才表決完成,也迫不及待地通報裴偉五比二過關,完全置 NCC 的獨立性於不顧,所以被揶揄為「綠媒小弟」。

今年九月間,翁柏宗又遭立委爆料,在過年期間送禮由廣電業者埋單,事後還伸手干預電視台對此案進行調查。翁這樣的德性,竟然得獲民進黨政府關愛,人民除了搖頭又能奈何,幸好如今立法院修法摘其官帽,人民這下才得一吐怨氣並拍手叫好。

對於立法院的修法決議,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聲稱「癱瘓 NCC,就等於癱瘓 NCC 民生業務,受害是人民。」NCC 主祕黃文哲則說,委員會議無法召開,法律修改、廣電法相關裁罰、打詐條例相關子法等一O四項無法處理,但電信設備相關審核不會受到影響。其實,為因應下任委員人事案延宕,影響日常業務辦理,NCC 今年七月已經修正過「NCC 委員會議審議事項及授權內部單位辦理事項作業要點」、NCC 分層負責明細表、委員會議議事要點及法制作業要點。針對五十八項業務進行作業要點修正,包括蘋果、三星等智慧型手機新品進入台灣市場販售時,已無須經 NCC 委員會審議討論,影響十分有限,綠委所謂「癱瘓 NCC 受害是人民」的說法,根本就是誇大其詞。

平心而論,立院修正通過 NCC 組織法,正是給予 NCC 改頭換面、重新出發的機會,賴政府自應提名具有社會清譽且能夠獨立行使職權的賢達擔任委員,否則換湯不換藥,過不了立院這一關,NCC 不如關門也罷。



















若缺乏專業與獨立 NCC 不要也罷


2024-11-17 01:31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藍白立委聯手下,NCC 組織法修正順利三讀通過,NCC 代理主委翁柏宗須依法卸任。NCC 對於民眾來說早就是「髒兮兮」,淪為民進黨的附隨組織;對於執政黨來說,則是幫民進黨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十一月十八日關掉勤於「監督政府」的中天電視台最佳工具,也是「在隨時可以補件下」讓親綠的鏡電視於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五月六日開播的最佳護航公機關。

至於 NCC 的主委與委員,在前行政院長蘇貞昌罵了「誰都管它不到,但它也什麼都不管」,導致當時主委詹婷怡請辭。而接下來的 NCC 主委提名了陳耀祥,不但聽政院的話,再加上府院密件透露出有兩名傾綠委員可以幫忙關掉中天,最後七位委員竟以中天違規報導太多等原因,全數通過不予中天換照,造成中天退出有線頻道而轉戰 Youtube

迄今中天新聞台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報導「卡救命錢養蚊滅韓」、政論節目來賓質疑農漁產製銷等,遭 NCC 裁罰共一六○萬元,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撤銷確定,中天已廿一連勝換言之,NCC 所謂的中天違規太多,在法院認證下,多數裁罰認為 NCC 的裁決有誤或偏差,兩相對比,所謂「違規太多」,可說就是政治操作下的判決當中天五十二頻道黑頻時,即是 NCC 背離客觀獨立機關而成為執政黨打手的開始

今年七月底,陳耀祥任期屆滿後卸任,政院所提的 NCC 四位委員名單包含了原應一起離開的翁柏宗,還被提名為主委,讓多數在野黨立委更是火大,名單還未審就已被「拒絕」!NCC 竟還「威脅」立委與社會大眾,若是不通過委員名單,則無法審查讓新 iphone 上市。政院還特別護航核定翁代理主委,全然不顧 NCC 組織新法。如今在野聯手再度封殺了翁柏宗,讓翁真正下台。問題是卓內閣是否還要提原來的「政治委員」名單?還是要重提一份專業與中立的新名單呢?

NCC 早就被執政黨當作御用工具,沒有專業與獨立的思維與運作,根本無法提升我國數位通訊與數位匯流等水準加上過多的政治干預,嚴重侵害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坐視國內多數媒體綠化,成為一言堂。說實在的,NCC 的存在反而製造國內新聞產業的自我封閉與自以為是,自願做執政黨的大內宣工具而不願為民監督政府,如此失去功能與獨立自主性的 NCC,不要也罷!再看看陳耀祥的護短嘴臉與翁柏宗的戀棧官職,根本不敢讓人恭維!沒有新思維、獨立思維與民主自由思維的 NCC,能否擔任起讓新聞自由與數位起飛的重責大任,更讓人不敢奢想!





魏國彥/非核家園演習記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魏國彥/非核家園演習記
◆  陳力俊/旅美60年史學家看美國
◆  楊志良/賴清德與習近平
◆  葉匡時/期待台灣多些國際級企業博物館
◆  薛承泰/國發會預告未來的噩夢?
◆  余淑美/每年100億 可為稻米產業做什麼?
◆  廖元豪/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








魏國彥/非核家園演習記


2024-11-17 01:39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為行政院環保署署長)
賴清德政府上任後,行政院長卓榮泰多次表示對於新核能技術抱持開放態度,立委擔憂在民進黨政府非核家園政策下,台灣恐出現核能人才的斷層。卓榮泰表示,將全力把核三廠有經驗的工程人員留置下來。記者曾學仁/攝影


十月底,趁著氣溫下降,用電減少,台電公司核三廠二號機從十月廿一日開始歲修,工期預估四十一天,修好以後再用五個多月就要除役了,台灣終於變成民進黨夢寐以求的「非核家園」,這歲修的四十一天實際上是一個「非核家園」的預演。

行政院長卓榮泰上月廿九日赴立法院專案報告,抓住核能減少的機會做大內宣,說:「再生能源占比達十六點三%」,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遭到立委質疑,明明今年前八個月占比才十點五%,「混水混太兇」。台電解釋,那是核三二號機大修,十月廿二日當天一天的數據,證實了這是一個選擇性的粉飾數據

民間反核人士連續查驗了核能停機以來四天的數據,發現在黎明前的兩小時幾乎天天火力全開,發電占比接近百分之百!又被台電修理,說是選用特定時刻的偏差數據。換言之,只准院長放火,不准民眾點燈。

黎明之前沒有太陽,當然沒有太陽能發電,但是應該有風啊,水庫不是因為颱風才灌了很多水,為什麼水力發電也歸零呢?台電為何在月黑風高之際火力全開呢?趁大家還沒有起床,排放點 PM10、PM2.5沒人注意嗎?還是因為火力發電成本便宜些,少虧點本?

十月卅日台中火力發電廠增設燃氣機組的環評在爭議中過關,前任經濟部長曾經說「煤轉氣」,現在黃牛了,增加燃氣機組卻並沒有讓燃煤機組除役,顯然再生能源還是補不上來,要煤、氣齊上,中部民眾以肺發電。別忘了,液化天燃氣運送台灣的路途遙遠,要經過麻六甲海峽、和兵凶戰危的南海與台灣海峽,多個能源「扼喉點」,任一處有戰事或封鎖,台灣就會斷氣,釀成國安危機。

康芮颱風十月卅一日襲台,有網友發現傍晚基載電力不足,我們懂了,風力發電不是有風就好,颱風風太大還必須停機!颱風也趕來對非核家園做壓力測試,電力即算力,輝達的黃仁勳想必看在眼裡

經濟部長郭智輝預估到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綠電將占比兩成,會產出五百五十億度綠電,然後逐年增加,到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更有八百億度。數字會說話,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的再生能源發電共兩百六十九億度,占比九點五%部長說一年後要增幅兩倍不止,可能嗎?吹牛打草稿,也不是第一次了!賴清德總統在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擔任行政院長時說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再生能源發電將占廿%,這回將限期延後一年,就會達成嗎?郭部長既然引了王陽明的詩:「若人有眼大如天,還道山高月更闊」,眼光和姿態都很高,就請部長簽下軍令狀吧別害怕,做不到也不會怎麼樣,歷任經濟部長與政次都吹過牛,都做不到,也沒怎麼樣啊還轉任各種董事長,領高薪、做肥牛,有為者亦若是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臉書表示,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就是「電力不足,國安危機,空氣汙染,電價高漲」,堪為這次「非核家園」演習預作總評。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國際通膨隱憂未曾消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黑白集/勞動部不可說的祕密
◆  聯合報社論/除了爭主席,藍營能從美國大選學到什麼?
◆  經濟日報社論/國際通膨隱憂未曾消減








經濟日報社論/國際通膨隱憂未曾消減


2024-11-16 00:55  經濟日報/ 社論
過去幾年美國高漲的通貨膨脹,讓中低收入家庭吃足了苦頭。路透


川普2.0出現之後,大家開始討論如何因應「川普衝擊」,各個國家和個人都必須針對未來可能的政策進行分析。讓川普大勝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國的經濟問題,他批評對手最多的就是,過去幾年美國高漲的通貨膨脹,讓中低收入家庭吃足了苦頭,因此他要求選民支持他,未來他一定會讓美國再度偉大,讓經濟重新好起來,殊不知, 川普的移民、經濟與租稅政策,都可能釀成更嚴重通膨

過去這幾年出現的全球性通貨膨脹與美國脫不了關係。民國一O九年(2020年)2月初爆發的全球性新冠疫情,世界各國與各城市紛紛封閉,造成經濟崩潰,美國的失業率衝到10%的高峰。面對高漲的失業率,川普大量提供失業補貼,同時提供更多的流通性給各企業。

民國一O九年(2020年)4月到民國一一O年(2021年)4月的一年之間,美國的供給成長率超過300%,大撒幣可以說是造成全球性通膨元凶。同時,疫情造成全球供應鏈出現問題,各種產品的供給斷鏈,推升物價。最後,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2月爆發俄烏戰爭,造成烏克蘭的穀物和其他大宗農產品的供給大減,也是導致國際通膨的重要影響因素。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9月美國的通膨最高達到9.1%的水準。

為了抑制通膨,美國聯準會開始不斷的拉升利率,收回貨幣供給,以抑制物價進一步攀升,到今年7月美國的聯邦利率一直都維持在5.5%左右的高檔;而高昂的利率對於投資和消費都是不利的。直到今年6月,美國的通膨才重新回到3%以下的水準;同時,聯準會也在今年9月第一次調降0.5%的利率。其後,各國際機構也預測聯準會將會逐步的調降利率,來達到刺激經濟的目的。

然而,現在川普即將就任,其目前所提及的各項經濟政策,幾乎都會造成通膨,包括減稅、補貼、擴大政府支出

因此選前曾經有19位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聯名指出川普的政策會加大美國的通膨,而其中最嚴重的因素之一,就是川普一再提及要對大陸產品加徵60%關稅,對其他國家產品加徵10%關稅。依據高盛的估計,美國若對大陸加徵60%關稅將會推升美國通膨達1.1%;若再加上美國對全球各國課徵10%的關稅,將會導致美國物價上升2.4%

另一方面,美國9月通膨已下降到2.6%,現在聯準會擔心未來通膨可能再起,有可能會減緩利率調降的速度。但是川普曾經說,美國總統應該對於聯準會的決議有發言的機會,也就是說,川普為了能儘速達到刺激經濟的效果,他很可能會要求聯準會加速調降利率。然而,更多的貨幣供給,最終一定會導致進一步的通膨

受到國際通膨影響,過去幾年我國的通膨一直維持在2%以上的水準,這是台灣少有的現象。而今年9月通膨降到1.7%,但主計總處估計今年全年的通膨仍將達到2.1%。台灣現在好不容易看到通膨有收斂的趨勢,但是明年川普上任後,如果真的把他的政見一一實現,可能台灣又將面臨全球通膨的衝擊,政府必須小心因應。

弔詭的是,川普正是造成美國通膨的元凶之一,現在美國人又希望川普回來救經濟,雖然薪資增加會讓美國民眾看起來感覺不錯,但是購買力卻被通膨吃掉大家還是喜歡加薪,而對通膨的感覺較小,這就是有名的「貨幣幻覺

同時,高利率帶來的高利息看來不錯,但是也同樣被高物價所稀釋,真正的財富都被許多借錢的有錢人賺走了,這叫做「五鬼搬運法」;所以,通膨的長期結果就是加深所得分配惡化可惜的是,大多數的民眾只在乎薪資多高與利率多少,對於通膨的感覺遠低於加薪的效果

現在美國人寄希望於川普,至於未來通膨的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誰還會認真去追究誰才是真正推動通膨的元凶呢?













聯合報黑白集/勞動部不可說的祕密


2024-11-16 04:20  聯合報/ 黑白集
職場霸凌示意圖,照片人物非新聞當事者。 圖/ingimage


勞動部北分署一名員工傳遭分署長謝宜容職場霸凌而生憾事。此事引發外界議論,勞動部的處理卻不疾不徐,毫無進度,連調查小組成員名單都拒絕公布。自詡「透明公開」的政府,處理公務員遭霸凌致死卻一路遮遮掩掩,到底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祕密

勞動部是處理勞工權益及勞資關係的專責機關,如今內部鬧出職場霸凌的奪命事件,部長何佩珊還不積極處理;這種態度,廣大勞工如何相信勞動部能維護他們的權益?更奇的是,二月間即有基層員工檢舉謝宜容霸凌,她曾被次長王安邦約談無果;最後,卻是王安邦先辭職走人。

員工之死是否因謝宜容欺壓所致,有待調查。但是,死者留下兩封遺書遭到扣押,也成為不可說的祕密。更離譜的是,謝宜容竟引述殯儀館「靈媒」之詞,稱死者「走得安詳」、「感謝北分署給他很多的愛」。這種「只許自己溢美、不容別人埋怨」的奪話術,令人目瞪口呆。

正因不平則鳴,近日有人加重爆料,稱謝宜容的「大靠山」,就是正準備競選高雄市長的勞動部前部長許銘春。由於後台很硬,所以很會霸凌屬下,甚至罰大家集體跑步。台灣的公務員遇到這種長官,竟還無處申冤;不禁讓人想起大選時那句名言:「殿陛之間,禽獸食祿」,正是此景!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聯合報社論/除了爭主席,藍營能從美國大選學到什麼?


2024-11-16 04:15  聯合報/ 社論
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 (中央社)


國民黨明年改選主席,本月底先召開黨代表大會,最近因而浮現攻伐之聲,連退休多年的前立法院長王金平都被派系人物勸進。主要原因是,不少藍營人士將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奪回政權的希望放在台中市長盧秀燕身上,又擔心她目前無法兼顧市政及黨務,因此希望推出有能力整合全黨卻不爭逐大位的人出來領導。

這股暗潮,被媒體籠統稱為「反朱派」集結,指向內部對主席朱立倫的不信任,擔心他無法為黨候選人全力以赴。這樣的怨懟,對朱立倫或許有些不公;尤其,在民進黨極力打壓下,他領軍的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地方大選成績相當亮眼。但無論如何,總統大選在提名紛爭中三連敗,確讓黨內同志無法釋懷。簡言之,藍營這些不安,集中反映了內部對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奪回政權的高度渴望,卻憂慮黨內無法作最好的準備,因而提前發作。從某個角度看,及早發動相關討論和部署,未嘗不是件好事。

藍營的憂慮,並非杞人憂天;若仔細觀察這次美國大選,其實可以得到不少啟發。美國民主黨在總統和參眾兩院慘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拜登太晚宣布退選,賀錦麗在倉促中被推出,她顯然沒有足夠的時間進入良好而成熟的準備舉世都看到拜登的老邁失能,民主黨內卻無法察覺選民支持的鬆動,遲遲無人敢點破真相對一個民主政黨而言,這難道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比對侯友宜今年的敗選,其民進黨對手多年前早已定於一尊鎖定賴清德,侯友宜則出線遲遲,選民對他的認識也不是基於一個「國家領導者」形象,成為他的弱點。事實上,侯友宜的治國論述也和賀錦麗一樣,到最後一刻都未全然成形更糟的是,朱立倫處理他和郭台銘的初選整合拖泥帶水,侯友宜長達數月陷於與郭台銘的拉扯,最後的「藍白合」談判又被柯文哲擺了一道核心力量不足,談判結盟手腕太弱,都是藍營敗因。總之,國民黨必須把敲定人選的時間提前,以便黨內更從容地整合,合力打這場戰爭。

美國民主黨的慘敗,還有另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它的論述與意識形態逐漸與社會脫節,太多的「進步價值」無法得到大眾認同,甚至造成黨內分歧。因此,即使面對川普這樣一個道德爭議極高的對手,賀錦麗極力強調多元族群、女性主義及墮胎權等訴求,仍無法吸引到足夠的婦女及少數族裔選票。原因是,拜登政府對以色列在加薩濫殺的縱容,使民主黨的民主和人權價值變得虛偽而在亮麗數字底下為通膨及失業所苦的基層民眾,則需要不同思維的經濟政策為他們提供救贖。這點,川普「讓美國再度偉大」的政見,就顯得更具吸引力。

對國民黨來說,要贏回執政權,必須以一個長程競賽的眼光去做準備,而不能以下注押賭的心態去一搏徼幸。除了要全力培植人才同心以赴,更要提出黨的新論述,而不要耽溺在過去的執政榮光,要針對當前的形勢、當下的選民、眼前的追求提出凝聚人心的看法。這點,朱立倫做得太少。在失去政權十二年後,藍營如果想以「重回舊日好時光」為訴求,恐怕註定要失敗原因是,新一代選民的見識、信仰、記憶和價值,都與他們的父祖輩不同,從政者必須用選民能感應的語言和心情和他們對話。

作為資源缺乏的在野黨,國民黨必須積極揭弊,努力指出執政者的盲點,同時也要向民眾提供指引和解方。要贏回執政權,不只是要提出一個品德、能力俱佳的人選,也要拿出這個黨讓人民可信的態度!




民眾有權拒絕波波醫師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民眾有權拒絕波波醫師
◆  朝野齊心應對川普威壓
◆  川普2.0 對台產業與房市雙面刃
◆  重建莊嚴的憲法裁判機制
◆  基層教練心聲 數字以外如何衡量
◆  保護消費金融 關鍵在監管執行力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民眾有權拒絕波波醫師


2024-11-16 04:26  聯合報/ 蔡田/國小退休校長(台北市)


近日有關波波醫師的爭議不斷。衛福部長邱泰源昨天指出,在還沒有共識之前,召募持國外學歷且正在實習的牙醫師赴偏鄉服務一事將永久暫停;日前台大醫院也率先表態,若有波波醫師申請成為住院醫師或實習醫師,台大醫院將不予考慮。

筆者相當贊同台大醫院的作法,因為民眾為維護自身權益,有拒絕波波醫師的權利。但相較於台大醫院堅決反對的立場,衛福部和醫師公會對於公開波波醫師學歷的看法,例如涉及個人隱私、有如「獵巫行為」,可能影響看診與手術等醫療行為等,卻令人失望。

筆者曾擔任台北市幼兒園基礎評鑑委員其中一項評鑑標準就是公開教師和教保員的學歷。既然連幼兒園教師都必須公開,為何波波醫師可以隱瞞?

過去曾發生波波醫師因醫療疏失導致患者喪生,人命關天,誰也不想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基於民眾有知的權利,醫療機構理應公開醫師學歷,讓民眾解看診的醫師是否為波波醫師,並自行承擔選擇後的風險。

為保障民眾就醫權益,呼籲消基會站出來,不僅應將流傳的波波醫師名單上網供查詢,還應倡導民眾選擇那些公開醫師學歷的醫院或診所。我相信,為了爭取民眾的信賴,未來會有更多醫院跟進台大,許多診所也會公開醫師學歷,讓良幣驅逐劣幣,避免民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波波醫師的下一位受害者。

















朝野齊心應對川普威壓


2024-11-16 04:24  聯合報/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


川普勝選,震撼全球。連日來觀察國內各界對經貿、軍購、半導體產業等領域即將到來的「川普效應」,可謂惴惴不安。處此變局與美方恐「需索無度」的情況下,我認為未來除非朝野團結,否則僅靠執政當局的表忠、輸誠甚至繳「保護費」,只怕難以應付。

或會有人質疑:在野既非當家作主,為何還要擔責?我所持理由是:

首先,依據國際談判的「雙層賽局」理論,各國間外交互動既有國際因素,亦含國內政治因素。面臨談判對手國的施壓,在達成協議前,策略上可善加利用國內其他政黨、媒體、利益團體、選民等對協議內容的抗拒或不同意,要求讓步妥協,從而取得本國最大利益。

近日媒體預測,我方為討好迎合川普,可能列鉅額軍購清單、提高國防支出在 GDP 占比、加速半導體先進製程與供應鏈赴美等。然以上之舉,皆涉及國家重大預算編列,與高科技投資出口管制相關法令的修正。茍無國會配合,原不可能通過。當年服貿、貨貿闖關失敗,皆為殷鑑。賴政府正陷「雙少數」弱勢窘境,故掌握立院多數優勢的在野陣營,若能堅持底線,嚴格監督把關,對外扮好「黑白臉」,相信能發揮上述的談判後盾功能,至少能用最少的代價滿足取悅美方,以維護國家權益。

其次,川普任期橫跨民國一一七至一一八年(二○二八至二九年),正值我下屆總統與立委大選。屆時針對段期間台美外交的利弊得失,及對兩岸關係所造成的影響,藍白參選人、尤其是有志大位者,都應明確表態與提出檢討,以區隔政見。何況受川普關稅政策威脅的傳統工具機與電子產業,現多集中於在野執政縣市如桃園、新竹、台中等。故於距今較近的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地方選舉中,倘能未雨綢繆,掌握相關議題,事前研妥救濟對策,對爭取勝選同有裨益。

更重要的,川普當選後我方左支右絀,無疑是長期外交、國防上的單邊押寶、與過度親美立場所導致從川普提名抗中色彩鮮明的華茲與盧比歐分任國家安全顧問與國務卿,被華爾街日報評為對華鷹派「夢幻團隊」,顯見日後美中衝突勢將愈演愈烈。身處兩強夾縫中,要避免淪為「籌碼」、「棄子」,或成為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所謂的「台灣惡夢」,現階段最佳解套之法,莫如兩岸恢復協商,平衡台美中關係。誠如前立委丁守中昨天投書民意論壇所主張的「面對川普威壓、兩岸和諧可釜底抽薪」,此任務艱鉅,試問一向堅持與對岸交流對話的國民黨,孰能擔當

對我方而言,川普新任期或是國內各陣營間關於「倚美保台vs.和中保台」路線的一次總檢驗。亦可視為促成兩岸融冰、開啟和平避戰的一個新契機。成語云「兄弟鬩牆,外禦其侮」。希望朝野各黨既競爭,也別忘了要合作。














川普2.0 對台產業與房市雙面刃


2024-11-16 04:24  聯合報/ 李家儂/中國文化大學土地資源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台北市)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川普即將第二次上任美國總統,其競選政策可能對台灣產業,尤其是房地產市場帶來多層次的影響。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川普強調貿易保護主義和對中國的強硬立場,這促使許多在中國經營的台資企業和其他國際企業重新評估供應鏈的布局,部分企業可能選擇回流台灣或轉移到其他地區。這對台灣產業,特別是工業和商業不動產帶來了增長機會,同時刺激房地產需求的增加。然而,這些政策的影響並非單向,而是有正反兩面。

隨著美中關係進一步惡化,台海的地緣政治風險也隨之上升。川普的強硬對華政策,使台灣成為亞太區域安全議題的焦點,這不僅加劇了投資者的疑慮,也讓國內外的投資信心遭受波動。地緣政治風險的升高可能影響部分外資投資的穩定性,尤其是對房地產市場而言,任何風險的上升都可能抑制房市的熱絡程度。儘管部分投資者可能會將台灣視為避險選擇,但整體上,由於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長期投資意願可能會受限。

此外,川普的政策可能間接增加全球通膨壓力,這對台灣房地產市場也會產生影響。美國若對中國等國家提高關稅,導致物價上升,全球的建築原物料成本勢必攀升。建築成本的增加使得房地產開發面臨更高的支出壓力,可能導致開發商調高房價,進而影響房市的供需平衡。而高房價在無法有效支撐需求的情況下,可能進一步影響民眾的購房能力,對房市發展造成負面衝擊。

同時,川普的政策還可能衝擊台灣的出口產業。若他採取更加嚴格的關稅和貿易限制政策,台灣出口美國的商品將面臨更高成本,進一步影響台灣的經濟增長。一旦經濟增長放緩,可能削弱國內市場的消費能力,進而影響到包括房地產在內的多個產業。對於台灣的房地產市場而言,經濟增長趨緩意味著市場需求減少,對市場整體成長動力帶來挑戰。

川普的競選政策可能在促進台資回流、強化台灣產業基礎方面帶來潛在的發展機會,但同時也增加了地緣政治風險、通膨壓力和出口不確定性。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影響台灣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性和成長潛力。














重建莊嚴的憲法裁判機制


2024-11-16 04:24  聯合報/ 董保城/東吳大學法學院專任客座教授(台北市)


在野黨擬將憲法訴訟法規定「現有」改為「法定」總額,執政黨抗拒,並和部分律師團體扣上癱瘓憲法法庭的帽子。但憲法法庭的運作,究竟是法律文義還是實務運作問題,實應區辨

憲法本文原規定大法官若干人,司法院組織法規定十七人,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年)修憲才將法律位階之人數提升為憲法位階,並改為十五人,可見修憲者對大法官人數非常重視,因此明定大法官開會現有總人數是固定不變,而將憲法訴訟法明定「現有總額」為增修憲法第五條所明定之十五人,應符合修憲者為賦予憲法裁判的嚴肅和慎重性之意旨。

提高決議門檻,亦可收多元意見。司法院組織法第三條第一項明定大法官十五人,第四條規定其應具之資格,以具備豐富之法學學養、經歷,成績卓著為必要;並要求任一款資格之大法官,其人數不得超過總名額三分之一,以呈現多元意見。如僅容許以二分之一為決議門檻,易失去意見之多元性。

法律案原則須經由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通過後再由總統公布,前後經由具有直接多數(立委五十七席、經相對多數選出的總統核定)民主正當性所通過的法案,卻被不具直接多數民意的大法官否定,憲法法庭享有違憲審查,存在「反多數難題」,因此引進嚴格正當法律程序,對反多數難題之疑慮有所消除相較於過去大法官會議通過須經三分之二決議,現行決議門檻採簡單多數顯然過於輕率。因此可決人數由二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二,或者說回復過去的三分之二,較符合憲法訴訟法立法理由中的正當法律程序。

增修憲法第五條第二項:「司法院大法官任期八年,不分屆次、個別計算並不得連任」,但因實務運作造成連任的總統提名全部大法官的亂象,盱衡其他民主先進國家,鮮見類此狀況大法官過度傾向某一特定意識形態,容易造成憲法穩定秩序的朝令夕改、昨是今非,不利於維繫穩定的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如今在民進黨蔡英文八年執政後,再加上賴總統的執政任期,明定十五人由二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二,更能彰顯對憲法裁判的審慎尊重性

更遑論諸多人權保障的憲法判決、甚至是社會爭議頗高的憲法裁判,不少都是在門檻三分之二的舊法時期作成,解嚴後,大法官從釋字二一七號到憲法訴訟法施行前釋字八一三號,將近六百號的解釋,作出攸關我國民主憲政秩序之經典解釋,縱然過程中難免有爭議,但仍達成共識,更可證過去三分之二門檻沒有問題,未來豈會不行?提升門檻有助於增進判決之公信及多元,使孤立少數之弱勢群體得到肯認,以人權保障為職志之律師,即便囿於意識形態不樂觀其成,但應無阻止之理

憲法解釋位階等同憲法,並無制衡機制,各國在設計違憲門檻上皆以程序予以限制,以避免司法獨裁。憲訴法修法提案,守護憲法法庭裁判的公正及多元,關鍵不是憲法法庭的癱瘓與否,特別在一一三憲判九後朝野對立更加白熱化,建構莊嚴慎重的憲法裁判表決機制,讓憲法法庭休養生息再出發,才是完善並落實我國多元民主人權保障法制之不二法門















基層教練心聲 數字以外如何衡量


2024-11-16 04:24  聯合報/ 丘永勝/基層教練(彰縣花壇)


世界十二強棒球賽在台灣熱鬧開打,地主中華隊打韓抗多摘下二連勝,並欲在今天「射日」。但在這樣的嘉年華氣氛下,在基層服務的專任運動教練卻面臨許多難題。

作為一名基層學校專任運動教練,筆者很害怕因訓練績效未通過,遭到教育局處解聘而中年失業。我很明白自己背負家庭與學校隊伍的責任有多重,每天都早出晚歸,不分烈日酷暑或寒風刺骨時時訓練指導選手;不管寒暑假、國定假日甚至過年都不敢鬆懈。除了技術訓練,還要時刻關心選手的生活作息,甚至是學業進度和心理狀態。畢竟,作為教練,我不僅是他們的專業指導者,也是他們在成長路上的支持者和引路人。

特別是一些家境清寒的選手,常常需要教練想辦法爭取獎學金或其他訓練環境資源。沒有人要求我做這些事,但我知道如果不幫他們,很多學生可能就無法繼續走下去。每當我看到學生因為獲得幫助而重燃希望,我的內心就會感到一絲安慰。

除了訓練和照顧選手,還有學校行政作業,必須協助整理訓練計畫、規畫活動、處理學生的日常管理,還有時不時的學校班際運動競賽、體育評鑑、年終考核、每三年一次的績效大考核。每項工作都需要花費時間和心力,卻總是感覺付出後依然存在著工作風險與焦慮。尤其當前少子化,學校招生壓力更大,體育班招生的困境更大,大家都知道,若選手招收人數不夠,就意味著可能面臨解聘或是資源削減的風險。我們這些基層教練無論怎麼努力,最終都得以招生名額與訓練績效、選手輸送銜續、運動推廣以及行政配合來考核是否能續聘。

最讓人心力交瘁的是,無論我們投入多少心血、時間,所有的努力最終都被用「績效」來衡量。每三年一大考要求我們達成某些數字上的目標,但有誰能了解基層教練的價值,不能僅僅用數字來衡量?有多少選手,雖然沒有在比賽中獲得名次,但在訓練中學會了堅持、學會了自律,甚至改變了人生?這些無形的成果,誰來看見呢?

我做這份工作無怨無悔,只希望有更多人理解基層運動教練的辛苦。我們付出的不僅是對學生的關懷與指導,也是對他們未來的一份承諾。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支持,讓我們不僅在績效上得到肯定,也能在教育與人生的價值上,感受到更多尊重。















保護消費金融 關鍵在監管執行力


2024-11-16 04:24  聯合報/ 趙培宏/法學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台北市)


本月十四日,立法院財委會有立委抨擊租賃業放款中小建商賺高利,成房市管制破口;再加上近年消費金融業務快速成長,「先買後付」(BNPL)等新模式興起,有網紅揭露「山道猴子」悲歌,或稱租賃公司為「影子銀行」,引發不少疑慮。為此,有立委提案將租賃公司納入《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或設立《融資公司法》,凸顯出台灣消費金融領域監管的不一致性。

現行消費者保護框架主要包括《民法》和《消費者保護法》。依《民法》,消費者在面對不公平條款時,可以主張撤銷或無效,這對於高利率或不明確條款具有保護作用。《消費者保護法》進一步要求業者提供公平、透明的條款,清楚揭露費用及風險,若業者違反,消費者可主張條款無效。

此外,租賃公司等業者的自律規範也起到了補充法律的作用,租賃公會對消費金融產品提出了一系列規範準則,包括融資標準、利率揭露及合作廠商管理等,這些措施有助於提高服務透明度,並減少詐欺或過度消費的風險。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健全也起到關鍵作用,證交所的查核機制亦可防止隱性費用或不公平條款。

儘管現行法律框架已涵蓋大部分消費金融活動,但問題的癥結在於監管的一致性與力度不足消費金融核心法規《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旨在保障消費者在金融交易中的基本權利,要求業者提供透明資訊和確保契約公平性。然而,隨著新型消費金融商品的發展,消費者面臨更多隱性成本,例如高額利息、隱藏罰款或資訊不透明,在在加重消費者經濟負擔的風險。

消費金融行為的核心是向消費者提供金融服務,無論提供此服務的公司規模如何,只要是融資行為,都直接影響消費者的生活質量與經濟安全,只有將所有涉及消費金融服務的業者納入統一監管體系,才可全面保護消費者權益。若以公司規模區分監管強度,可能會造成小型公司逃避監管,但這類公司往往會提供不符合法律規範的金融產品;因此,統一標準的監管確有其必要性

此外,消費金融保護的關鍵在加強監管執行力,應確保所有消費金融業者都受到《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規範,在一致的標準下保障消費者權益,在知情且公平的基礎上選擇適宜的金融商品






陳力俊/旅美60年史學家看美國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力俊/旅美60年史學家看美國
◆  楊志良/賴清德與習近平
◆  葉匡時/期待台灣多些國際級企業博物館
◆  薛承泰/國發會預告未來的噩夢?
◆  余淑美/每年100億 可為稻米產業做什麼?
◆  廖元豪/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










陳力俊/旅美60年史學家看美國


2024-11-16 04:33  聯合報/ 陳力俊(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清華大學特聘研究講座)


有很長一段時期,台灣學子赴美留學,多對美國自由開放、民主法治、物質繁榮、國際領導威信,抱著嚮往敬畏之心,在美也往往能獲得各式知識與文化的滋潤。近年來,識者漸發現美國在國內與國外事務上,都產生了令人憂心的質變,原因千頭萬緒。

美國從英國移民建立十三州成形,其後二百餘年,美國的變化,經常會帶動世界各處的變化。尤其冷戰後長期為世界「唯一超強」,目前正領導世界意圖逆轉「全球化」,並抑制中國崛起,導致全球大格局的重組。因此瞭解美國,掌握美國的變化,是世界華人重中之重。

今年「唐獎」漢學獎得主、中研院院士許倬雲,旅居在美六十年後,於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出版《美國六十年滄桑一個華人的見聞》。許倬雲分享了他在美國一甲子的重要親身經歷,將客居美國生涯中,印象最深刻也最值得回味的人、事、地、物神龍活現地呈現在眼前,更透過獨到且敏銳的歷史學與社會學視角,幫讀者還原其時代背景與歷史源流,並擺回它們所屬的文化、制度與社會脈絡之中。

正如他開宗明義即興嘆道:「六十年前,我滿懷興奮,進入新大陸,盼望理解這個人類第一次以崇高理想作為立國原則的新國家,究竟是否能夠落實人類的夢想。六十年後,卻目擊史學家、社會學家,正在宣告這個新的政體,卻是病入膏肓。」在結語時他又反覆自問:「回顧初來美國,曾經佩服這一國家立國理想如此崇高。在這裡客居六十年,經歷許多變化,常常感慨,如此好河山,如此多元人民,何以境況如此日漸敗壞?」

全書從對美國的印象開始,談到美國的開疆闢土、農業型態的變遷、工業化過程、多族群及其社會問題、經濟運作、城鄉分離、階層異化、政治制度、發展的文化脈絡、時代潮流的變化,而以未成的帝國和敗壞的資本主義作結。繼之以餘韻,從地理、文化、宗教、族群、產業、城鄉、階級、政治、軍事到帝國事業等各種角度,來試圖回答所有與他有類似經歷的幾代留美華人菁英們,心頭上的共同疑惑。

不幸已於去年過世的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應邀以〈一位美國過客的惆悵回憶〉為本書作序,述及「美國既是他安身立命之所在,也是他觀察現代西方文明的窗口,更是他剖析一個帝國由盛而衰的根源之最大社會實驗室。這本書既是一部客居生涯的回憶錄,也是一本剖析美國社會病理的診斷報告,更是一篇充滿惆悵與悲憫之情的動人史詩,生動的述說著美國社會與政治體制為何一步步走向衰敗。」

許倬雲在另一本著作《現代文明的批判》中說:「經過中國百多年來顛簸的命運,中國人的心態,長期習慣於將西方視為先進的象徵,中國人的夢,在個人而說,是住在美國,集體而說,是學習美國,大家應該注意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現代文明正在走入秋季,寒冬已經不遠。」朱雲漢則說:「美國的衰敗不僅意味者整個西方中心世界秩序將失去最重要的支柱,也可能觸動整個全球政治經濟秩序的動盪。正如同美國決策者總是懷疑中國是否能和平崛起,我們也需要擔心美國是否能和平衰落。」語重心長,台灣處於美中抗爭驚濤駭浪之中,務須掌穩船舵,繫好安全帶自保為要。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嚴防資金外移的「空洞化危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8791/web/ 

◆  聯合報社論/砸錢軍購討好川普,賣乖不足、嚇阻不夠
◆  聯合報黑白集/馬斯克入閣的煙火秀
◆  經濟日報社論/嚴防資金外移的「空洞化危機」





經濟日報社論/嚴防資金外移的「空洞化危機」


2024-11-15 00:39  經濟日報/ 社論
台灣金融業的發展轉由賴清德總統推動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接手。 聯合報系資料照


財政部最近對外表示,明年起銀行與保險經營本業繳交5%的營業稅,將全數歸入國庫統籌運用;財政部不再將其中的2%撥入金融業特別準備金,交由金管會運用管理。財政部的決定不僅終止金融營業稅過去20餘年作為處理問題金融機構的時代任務,更代表政府為20世紀末擘劃的「亞太金融中心」目標畫下句點台灣金融業的發展轉由賴清德總統推動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接手

金融業對財政部課徵金融營業稅抱持保留態度。代表金融產業的金融總會主張,根據銷售總額課稅的金融營業稅負擔過重,並建議實務上應調降至2%方為合理。金融總會認為香港、新加坡、日本與南韓均無金融營業稅,財政部獨樹一幟的稅賦會墊高資金成本,弱化台灣金融業在亞洲地區的競爭力。財政部則反駁,表示金融營業稅的實質稅率沒比香港及新加坡高,並不會影響國際競爭力,自然也沒有不利台灣成為資產管理中心的問題;更何況目前台灣銀行業體質良好,獲利能力不錯,財政部沒有調降營業稅的迫切性。

「官字上下兩張口」。財政部對金融營業稅早有定見,自然不乏找到決策的理由。回想當年財政部為金融重建基金尋找財源,修正營業稅法時特別提及,金融營業稅總額課徵造成業者的「營業稅稅負相對於國內其他行業,較為偏重」,而「實施加值稅之大多數國家對銀行業保險業等之主要金融勞務及保險勞務,均予以免徵加值稅,故我國銀行業等之營業稅稅負亦較國外同業為重」。如今財政部立場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讓人錯愕。

最令人不解的是金管會對金融營業稅全歸國庫的反應,竟以「尊重財政部權責」帶過。或許台灣處於國際地緣政治風暴中心,金管會已認定「亞太金融中心」無望;既然講究國際資金換手的中心運作模式不再可行,課徵金融營業稅與否就不再關鍵。不過即便如此,金融若被視為經濟運作的「血液」,那麼每次資金融通利息被課5%營業稅,肯定無助社會生產效率的提升。

金管會棄「亞太金融中心」,轉而推動台灣版「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指名高雄市成立「專區」,並宣稱六年後資產管理規模翻倍成為60兆元。然而殘酷的現實是,金管會的政策無法擺脫地緣政治風險牽絆,人民為尋求財富「安全港」必會外移資金而非匯聚於台灣;資產規模擴大固然反映管理財富的需要,但資金外流恐怕才是值得觀察的社會信心指標。

讓財富留在台灣應是政府推動資產管理中心的目標,而降低金融稅負則是必要手段。金管會僅憑 ETF 市況熱絡,就認為能成就「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想法過於浪漫。積極研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商品,妥善安排資產永續管理的機構,才應是建設資產管理中心的重點其中若無租稅優惠而想要落實資產管理中心將事倍功半

川普即將當政,美中政經關係愈加詭譎,更凸顯台灣經濟發展的困局。經濟部積極推動「境外關內」政策,讓人擔心晶圓產業聚落外移,台積電成為「美積電」亦不足為奇。至於金管會執行「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的偏差,未來也恐得加上「外流」二字。台灣可能同時出現產業與資金外移的「空洞化危機」,政府主其事者又豈可不慎

面對未來經濟大變局,政府宜以全方位角度思考台灣的金融發展。財政部僅關心稅收,卻未能從合理性、公平性與產業發展性評估金融營業稅,就會再次陷入過去權證課稅的謬誤窠臼。建議行政院宜以高位看待租稅與金融的互動,重建長期金融發展政策。財政部恢復課徵金融營業稅的舉措空留遺憾,結果就如同徐志摩「再別康橋」的末兩句,「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而台灣的金融中心夢也就此破碎。













聯合報黑白集/馬斯克入閣的煙火秀


2024-11-15 02:54  聯合報/ 黑白集
川普新成立政府效率部,由企業家馬斯克(圖)和拉馬斯瓦米主持。 (路透)


川普兌現競選承諾,讓馬斯克與拉馬斯瓦米共掌政府效率部,任務簡單明瞭,就是砍預算。雄心勃勃的馬斯克曾被問到,六.五兆美元規模聯邦預算,他可以削減多少?他眉頭不皺一下就說,至少兩兆吧!

川普大言不慚,稱這或將是我們這時代的「新曼哈頓計畫」。意思是,這將是炸掉美國衰朽體制的一顆核彈。這牛皮可吹大了。預算若這麼好砍,美國國債就不會發行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只能說,兩個商人都看到了問題,但辦法卻太過天真。

馬斯克無非就是揮舞大刀砍人,他接手推特時一舉裁掉八成員工,如今運作如常,以為聯邦政府也能如法炮製。知名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趕忙寫了公開信給馬斯克,告訴他公、私部門截然不同,絕不能像管理公司那樣管理政府

福山忠告道,應將政府視為一種必要的手段,而不是一個需要解散的敵人。他沒想通的是,馬斯克以全球首富之姿入閣,也就是一場絢爛的煙火秀,他不是像王安石那樣來搞變法,也絕不會為失敗謝罪。

民主黨多年濫開福利支票,固是債務劇增罪魁共和黨老替富人減稅,不也是禍首當兩黨皆為共犯,改革就是鬧劇。請商人入閣台灣倒是先驅,阿扁就用過小白兔,郭智輝也被罵到臭頭。賴清德不妨致電白宮,作為反面教材,台灣真能幫忙!













聯合報社論/砸錢軍購討好川普,賣乖不足、嚇阻不夠


2024-11-15 03:03  聯合報/ 社論
金融時報日前報導,台灣有意以總值150億美元的軍購,向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表達認真自我防衛的決心。圖為神盾驅逐艦「希金斯號」。 路透

川普勝選,美國內政外交將有大翻轉,海嘯前導波傳到各國。台灣未屬任何安全同盟,賴政府押寶人事也接連槓龜,只能藉外媒釋出五千億元對美軍購清單。報導稱,台灣「命懸一線」;副總統和國安會秘書長操盤,向川普表明「加強抵禦中國決心」。對比外長聲稱「美國再次偉大不能沒有台灣」,矛盾畢露。

這份軍購清單,堪稱近年最華麗,包括先進戰機、預警機、神盾艦與愛國者飛彈。在此之際,台積電在華爾街則連日走跌。市場認為,這與美商務部加碼限制台積電出售高階晶片給大陸,乃至川普態度,皆有關係。

擴大軍購與台積電遭美收緊看管,預示台灣未來處境將更身不由己。這個對比也引發另一隱憂:鉅額軍購除對美展現防禦決心,能保住台積電和半導體產業鏈在台發展嗎

對於軍購,總統府稱「目前沒有新階段討論」,顧立雄則說「國防部沒提案」、「美方宣布前,我方向不公開」,但均未否認擴大採購意圖。面對解放軍威脅日切,台灣亟需加強建軍;但這張訂單卻無法滿足迫切需求,更像為博川普歡心埋單。

清單項目多屬大型載台,對照「不對稱作戰」訴求,並不符「分散與機動性強、小而精準」原則,兩者如何接軌?莫非川普上任後,台灣又要修改戰略走向?別忘記兩件事:美國對台軍售還有兩百多億美元的項目延遲交貨,而中共對我軍事威脅已往灰色地帶及區域拒止發展新訂單和遲交訂單真能對應現實防禦需求更何況,我方軍事專業人力還有很大缺口

綠委陳冠廷批評,軍購應以實質防衛需求為先,而非展現決心或迎合特定政府。但綠營卻藉夢幻清單營造樂觀氛圍,加上川普國安團隊多為抗中鷹派,民進黨更大肆宣傳川普上台更有利抗中保台,卻忘了川普迄今只重視俄烏和中東戰爭,從未談及台海情勢。

四年多前政府也押錯寶。蔡英文因應拜登上台,將我國傳統的「全面防衛各階段衝突」建軍路線,配合華府換軌成發展「不對稱戰力」。當時美台商會批評,改走不對稱作戰將為解放軍提供更多破口,包含在台海周圍及空域的灰色地帶行動,以及封鎖空域海港等,台灣因應能力將嚴重退化。如今看來,不幸言中,賴政府似乎仍沒學到教訓。

川普用人屢有驚人之舉,但其效果有待觀察。例如他新近任命的國防部長,是由福斯新聞的主持人赫格塞斯出任,引發五角大廈震撼。赫格塞斯非軍事專家,曾在伊拉克及阿富汗服役,因被軍方認為太過激進而退役。如今由他擔任國防部長,美國軍方必有一番大洗牌,但他能否勝任尚難斷言。因此,台灣暫時保持觀望似較合宜;若急於表態,可能表錯情。

賴總統應認清兩件事:其一,愈多軍購和武裝,將讓半導體供應鏈加速離開台灣今年以來,科技業上下游業者赴美投資已逾五千億,都是受地緣政治驅使。其二台灣買愈多武器,等同大陸將採購更多美國農產品和美債。意即,鉅額軍購不只表忠,也是為自己標價,增加川普在美中交易的籌碼。價格連動效應讓大陸升高台海情勢,我方將面臨更大的備戰壓力。

《經濟學人》雜誌認為,川普重視交涉對象實力,恭維並無太大幫助。他在外交和貿易政策的核心觀念很難動搖,各國政府應更專注自身利益。賴政府須想想:川普在乎台灣的軍購,還是台積電?我們要買多少武器,才能取悅川普?若軍購不足以解決台灣險境,人民想知道:總統可有另一條和平之路?








楊志良/賴清德與習近平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賴清德與習近平
◆  葉匡時/期待台灣多些國際級企業博物館
◆  薛承泰/國發會預告未來的噩夢?
◆  余淑美/每年100億 可為稻米產業做什麼?
◆  廖元豪/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







楊志良/賴清德與習近平


2024-11-15 04:06  聯合報/ 楊志良(作者為前衛生署長)


賴清德與習近平兩個人,都有自己的堅定信念,一個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強調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目前講的「台灣話」不是福建話、不是閩南話、更不是河洛話,而是「國語」;所以年輕人到廈門往往大吃一驚,發現台灣真了不起,因為「連廈門人都講台灣的國語」了!賴清德經常在政策宣導時使用「國語」台灣話,這讓原住民非常不高興,因為他們的「國語」應該是原住民十六族的語言

習近平則一心要超越毛澤東及鄧小平,堅持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康熙大帝既然可以統一台灣,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國,習近平有何不能?當然念茲在茲的要完成此一偉大任務。

但是這兩個人,卻都被自己的信念打敗了!賴清德買了美國若干又貴又爛,付了錢又不按時交貨的武器,就自以為兵強馬壯了。但是每次老共兵臨城下,嘴裡說要驅離,卻從來不敢開一槍、打一砲,而是等共軍時間到了要下班,或油料用完得回航。

試問,如果共軍認定台灣四周的海域和空域是自由航行區,讓各國船隻,包括其軍艦航母自由無害通行,而只封鎖進出台灣的船隻跟飛機,賴清德和民進黨要如何應對?二、三個月後,台灣就會沒油、沒天然氣、沒玉米、沒小麥、沒黃豆。就如農委會說的,沒雞肉沒豬肉,天天吃蕃薯,可以撐得下去嗎?

賴清德及民進黨用巨額宣傳費,建立網軍、收買媒體、培養綠嘴宣揚政績,又用無恥的大法官對幹在野,民眾根本不相信司法。連老美都有「疑賴論」,而台灣各界有「疑美論」,老美的 AIT 實際控制了台灣,賴清德敢宣布台灣獨立嗎?老美交待的事,「賴孫」有不聽命的?

老美高官說一兩句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案,刺激一下習近平,世界哪一個民主國家有正面的反應?對我國有任何實質幫助嗎?只有台灣自嗨而已。賴清德自傲,又好與不同意見者鬥台灣六成以上的民眾不希望賴清德當總統,綠營之外都成敵人,害了自己也害了國家。

習近平也陷入了自己設定的,堅定要偉大復興、對抗全球及統一台灣的泥淖中。殊不知一個二二八事件,就讓辜家及邱永漢等台灣仕紳,到美國、日本及各國告洋狀數十年,困擾國民黨至今不能翻身

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五月,本人到北京與號稱為對岸「國師」的李毅交流,他主張不惜代價武統。本人告知,今日台灣人的水準及世界地位,已在二二八時期不知多少倍以上,只要中共敢武力犯台,到時候台獨運動遍地開花,相信遠在冰島、挪威都會有台獨運動,那台灣一定獨立出去了!結果收到大陸網民及學界的大力支持,反對武統台灣。看來賴、習兩人都被自己的信念打敗了。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衝擊下的台灣如何自處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8763/web/ 

◆  聯合報社論/總統府氣候大拜拜,再開下去有什麼意義?
◆  聯合報黑白集/誰想抓陳啓昱?
◆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衝擊下的台灣如何自處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衝擊下的台灣如何自處


2024-11-14 02:22  經濟日報/ 社論
除了對中國高科技封鎖之外,川普已擺明要大力使用關稅,作為「讓美國再度偉大」的利器。 路透


台積電(2330)被美國要求11日起禁止向中國大陸出口7奈米以下的 AI 晶片,市場估計台積電將減少5-8%的營收,台股和台積電股價大跌。許多人相信,這不會是台積電面對美國衝擊的結束,更大和更難纏的挑戰還在前面。

除了對中國高科技封鎖之外,川普已擺明要大力使用關稅,作為「讓美國再度偉大」的利器。然而,關稅其實並非解決貿易失衡或發展產業的有效政策美國一方面過度消費,引發大量貿易赤字,另方面長期將資源投入國外戰爭,忽略國內建設發展,才逐漸讓中國趕上。但美國卻硬將中國(以及台灣等其他競爭者)當成美國沉淪的代罪羔羊,妄想以關稅解決問題,是完全錯誤的做法。但政治上卻極易討好選民,導致兩黨政客都順從這種民粹思維,放棄二次戰後70年來的主流思想,可說當今全球經濟發展的最大不幸。

民國十八年(1929年)美國發生經濟大蕭條,美國國會為挽救失業、促進生產,在民國十九年(1930年)通過著名的「斯穆特豪利關稅法案」Smoot-Hawley Act),大幅提高美國關稅稅率到平均超過50%,但遭到歐洲國家也以高關稅報復,不僅讓全球貿易量大跌、加深了美國衰退,也造成德國無力以出口償付一戰賠款,只好大印鈔票、以「超級通膨」掠奪人民資產還債,造成希特勒的納粹黨上台,發動了二戰。

二戰後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成立的「關貿總協」(GATT)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全力推動自由貿易,要嘉惠所有的成員國,各國也的確從各回合的關稅減讓談判、愈來愈低的關稅和更自由的貿易環境下大幅獲利,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生產效率提高、消費價格下降。

但川普以法律出身賴海哲為代表的智囊們,對關稅理論沒有足夠認知,堅信關稅可以解決美國的問題。川普勝選之後,美國普遍提高關稅已成定局;但我們可以預測,歐洲主要國家同樣會對美國祭出報復性關稅,衝擊全球貿易,各國都會受損。在「國家安全」的大帽一蓋,和中國科技脫鉤的範圍和作法也會愈發激烈,導致台灣、南韓等美國「盟國」首當其衝。川普就任後,也許會有那麼一天,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在三年之後,所有高級晶片必須在美國生產。三年的緩衝時間,是讓台積電或三星用來擴張在美國的設廠,讓台積電慢慢變成「美積電」,三星也變成「美星」。

面對這種單邊主義的川普衝擊,台灣要如何應對,的確相當棘手。既然對抗中國是美國兩黨的共識,台灣面對的問題就會是長期且全面的,應對的模式必須整合性規劃:增加對美國的遊說預算來強化遊說能量;當年「赴美採購團」應重出江湖,整合所有對美採購(包括軍購)並逐年大幅宣傳;在可承受範圍內酌量增加對美晶片投資,並以各種承諾爭取關稅豁免-但這其實並非零和賽局,因可同時減少對台灣各種資源的使用壓力;在台美經濟合作會議中拉攏美國高科技來台合資,共同爭取對外商機,並協助台灣傳統產業升級;爭取美國大學原提供中國的大量留學獎學金給台灣學生,取代大陸留學生;爭取在美國設立眾多台灣版的「孔子學院」,擴張台灣對美國的影響力。

當然,雞蛋不能完全押在美國。在北京被迫全力發展晶片產業下,必然對台灣衍生大量商機,應在不違反美國規範下把握機會。而對北京「一帶一路」帶來的建設商機,也要嚴肅爭取;該計畫帶動新興國家發展之後,也必然引發各種需求商機,因此,目前到對岸的航線和各種聯繫不僅要維持,還有擴大的必要。而在中國全面超越美國之後,就是美國承認現況、甘居老二之時,也是台灣解脫美國壓力的時刻。在那之前,我們都必須忍辱負重。














聯合報黑白集/誰想抓陳啓昱?


2024-11-14 04:07  聯合報/ 黑白集
憲法法庭宣告刑法死刑規定合憲,但卻設下重重嚴格關卡,實質廢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近年的奇怪現象之一是,明明萬眾都期待的事,政府卻偏偏不理睬。例如,八成民眾反廢死,但大法官卻把死刑限縮到「判不成」的地步。再如詐欺橫行,但法官總有無限的悲憫讓嫌犯假釋輕縱,讓他們回來繼續行騙。

最近一樁案例,更是經典絕倫。掏空台鹽的陳啓昱遭檢方聲押,法官卻讓他無保請回,然後逃之夭夭。南檢說要發布通緝,卻一拖七日;最後發布了查緝專刊,卻用了陳啓昱卅年前的清新舊照,與今日判若兩人。至此,這個政府到底誰想抓到他,也一目了然了!

南檢和南院誰更假惺惺,已難分難解更往上數,蘇貞昌、王美花、蔡清祥、王俊力都知道陳啓昱的惡行,至少台鹽曾四度函請檢調偵辦,卻石沉大海高官們都沒有責任嗎?也許正因太多「前人」和了稀泥,如今再辦,便更綁手綁腳。也因此,讓陳啓昱一走了之,才是綠營最「方便」的解套之道

「共犯結構」一詞,是民進黨發明的字眼。就陳啓昱案看,這個「共犯結構」就像蜘蛛網一樣,織起了從中央到地方不同部會局處的懈怠、瀆職,大家一起「玩假的」。

川普將成立新的「政府效率部」,任命企業家馬斯克和拉馬史瓦米Vivek Ramaswamy共同領導,聲言要徹底改造官僚體系。此際,賴政府也很需要一個政府效率部,就怕他視野中無人能勝任此職。













聯合報社論/總統府氣候大拜拜,再開下去有什麼意義?


2024-11-14 03:48  聯合報/ 社論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賴清德總統提出台灣2032年的減碳新目標。 圖/總統府提供


總統府日前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會中決議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要以身作則深度節能,中研院和工研院等研究機構也被納入,盼在四年內節電二○六億度。對此,立委洪孟楷質詢中研院長廖俊智,問他是否覺得「總統沒有對症下藥」?廖俊智答稱,應先從「全民意志」做起,此語其實答非所問;但他直言,台灣發展能源「不應放棄核能」。

從蔡政府到賴政府,都告訴人民台灣的電力充沛,不會缺電。如今,賴總統煞有介事地召開「氣候變遷對策會議」,做成的結論卻是要求公部門率先「節電」,賴清德還說「節電比發電重要」。不缺電卻要節電,這個政府到底有多矯情!何況,中研院和工研院是台灣最重要的研究機構,賴總統竟大剌剌要求它們自我設限、削減用電;如此,豈不形同「削足適履」?因電力不足,不惜扼殺科技人才的腦力,賴總統在想什麼

賴清德成立「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表面理由堂皇,其實只是一個輿論擋箭牌其目的,是為了遮掩台灣因非核導致電力供需失衡及電價高漲的問題,包括綠能因黑道及官商勾結而發展阻滯,導致減碳目標愈來愈難實現。這個委員會雖納入產官學界各方代表,但因組織及議題鬆散,與會者大頭大腦的討論,根本無助聚焦解決過去八年被攪成一池渾水的電力問題,大家只能言不及義地泛論。

檢視「氣候變遷委員會」迄今兩次會議的結論,即可知這場「總統府級的大拜拜」成效如何,絕難高估。八月的第一次會議,達成了兩項共識其一,不同能源在不同層面都遭遇不同挑戰,在發展及永續間要取得平衡挑戰極為嚴峻,政府、企業和公民社會須共同面對;其二,政府應充分揭露各種能源選項的真實資訊,讓社會理性討論。如此浮泛無奇的結論,一般高中生都提得出來,何必專家到總統府獻策?

再看,十月底的第二次氣候變遷委員會議,也有兩大結論其一,政府明年一月要提出民國一二一年(二○三二年)的減碳目標,盤點各部會旗艦減碳行動計畫;其二,由政府帶頭減碳,以獎勵或補助方式協助產業節能,並推動節能信保機制,擴大政府及民間的綠色採購。問題在,這兩項結論均非就台灣面對的迫切問題提出解方,而是用變形的方式把時間拉遠、把目標變模糊,把問題稀釋在一些行政細節裡,但缺電、火力旺及排碳過剩的問題仍絲毫無解

從兩次會議的結果看,這個總統府級氣候超級大拜拜,除圍繞著大家耳熟能詳的問題重新溫習了一回,人們卻看不到它提供了什麼解方。更糟的是,它設定了公部門帶頭節電的任務,卻忘掉自己有責任解決的現實問題諸如:綠能的跳票及其引發的行政腐敗、口頭稱不排斥核能卻一路關掉核電廠、明明電力不足卻一再圈地給耗能產業

試想,若連中研院和工研院都要被迫「節電」,各項研究時間和研究計畫都要被迫縮水縮時,賴政府還宣稱「台灣不缺電」,其誰能信?而當「最強大腦」都要被迫關機,經濟部長郭智輝卻在那裡大言不慚地說,輝達要的一百億度綠電「我們可以給他」,這根本是說謊不打草稿吧!再看,當廖俊智在國會說出「台灣不應放棄核能」後,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跟進說「核能可以打擊通膨」;次日,台灣環保聯盟卻痛批廖俊智,指他身為公職人員竟說出違背國家法令的話。

環團的態度若是反映賴總統的基本立場,那這場大拜拜再開下去有什麼意義?






葉匡時/期待台灣多些國際級企業博物館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匡時/期待台灣多些國際級企業博物館
◆  薛承泰/國發會預告未來的噩夢?
◆  余淑美/每年100億 可為稻米產業做什麼?
◆  廖元豪/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







葉匡時/期待台灣多些國際級企業博物館


2024-11-14 03:36  聯合報/ 葉匡時(作者為陽明山未來學社理事長)


電子時報董事長黃欽勇最近在臉書貼文,記載他在歐洲參訪了德國蔡司公司以及賓士汽車博物館的行程與心得。他覺得訪客可以從中領悟到科技文明的變遷,也可以更瞭解德國工業的發展歷程,並希望台積電可以借鏡這兩家公司蓋一座半導體博物館,介紹台灣的傳奇。我非常同意黃欽勇的看法,但事實上,台積電已經有個企業博物館-台積創新館,只是比起蔡司或賓士的企業博物館,台積創新館的規模與內容可能遠不如黃董事長的期望,應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企業博物館指的是企業出資支持設立,以介紹該企業的發展與經營為主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除了保存與記錄該企業的歷史、文物外,也應該具有相當程度的教育功能,同時可以藉著博物館與訪客的交流互動,進而建立起企業的良好形象。因此,優質的企業博物館除了具有公益性質外,也有企業長期發展的策略意義。早期台灣的企業因為規模不大,資源有限,有些企業雖有企業博物館,但規模畢竟比較局限,如黑松飲料博物館等,但他們多少留下一些台灣產業發展的珍貴紀錄,仍然具有重要的傳播與教育功能。

隨著台灣的經濟發展,近年來已經有些企業博物館具有國際級水準,例如巨大集團於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對外開放的自行車文化探索館,該博物館除了介紹巨大集團在自行車產業的發展歷程外,也介紹了整個自行車產業的發展史、自行車的物理原理、工藝製造過程、騎行自行車的虛擬體驗等等。民眾在參觀這個探索館後,不但可以瞭解自行車產業的發展,也可以激發起對自行車騎行的更多喜好,進而有利於自行車產業以及巨大集團的經營發展。另如成立於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的長榮海事博物館,雖然陳列比較靜態,也具有相當規模,對推廣海事教育頗有幫助

國際大型企業設有企業博物館的不在少數,除了蔡司、賓士,如康寧、BMW、福特汽車、可口可樂、日本鐵道、IBM、微軟等企業都有頂級的企業博物館。這些博物館承載著其企業的發展歷史紀錄、理念以及未來的願景等,除了具有教育、典藏、研究及與社會大眾溝通互動等多方面的功能外,常常也是遊客的打卡熱點

台灣有不少企業是從企業經營的直接效益出發,而設有類似博物館觀光工廠或場域,如華陶窯、台明將玻璃館、葛瑪蘭威士忌酒廠等。與企業經營相關,但與經營效益不很直接連結,而是具有更多公益性質的企業博物館,除了前述的自行車文化探索館與長榮海事博物館外,還有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台塑企業文物館、郵政博物館等。這些企業博物館也都具有相當的內涵與規模,但是訪客似乎有限,有賴更積極的宣導。我在交通部服務時參與規畫桃園航空城,曾希望能擴大桃園機場公司的航空博物館,使其成為一座國際級的航空博物館,這幾年來物換星移,不知道未來台灣是否能有像樣的航空博物館?

過去二十年來,台灣的高科技電子業如台積電、廣達、鴻海等都已經是深具國際影響力的大企業,卻還沒有一個真正具規模,足以與企業影響力匹配的企業博物館。或許台積電等國際級高科技電子業公司可以多瞭解蔡司、康寧等國際級企業博物館的內涵與運作,為台灣立下另一個傲人的典範。當然,除了高科技電子業,百工百業中只要具有一定歷史與規模的企業,都可以從社會公益與自身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設立足以傳世的企業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