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3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勞保改革豈能繼續拖延?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缺水加缺電,蔡政府的超前部署呢?
◆  聯合報黑白集/租屋族幫富人墊背
◆  經濟日報社論/勞保改革豈能繼續拖延?



經濟日報社論/勞保改革豈能繼續拖延?


2021-03-13 02:4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勞保示意圖 本報系資料庫


近年來勞保基金收支失衡急遽惡化,缺口已由前幾年的每年200億元左右,跳升到去年的487億元,預估今年短絀可能高達近千億元,基金並可能在民國 115 年(2026年)消耗殆盡而破產;勞保改革可謂迫在眉睫,否則將引發社會高度不安。然而,在各界關切下,行政院蘇院長卻避重就輕地回應:目前沒做這方面「討論」。這也許是事實,卻是選擇性的事實,不表示行政院沒有在研究規劃,而這樣的回答也無法消除外界的關切;不完整回應各界對此重大議題的疑慮,只是以鴕鳥姿態迴避,並不是一個「能做事」政府的良好回應。

部分受雇勞工可能還不太清楚,自己退休時可以有兩份不同的退休金,一份是在「勞保」中,從民國 98 年(2009年)開始納入提供的「老年給付」;另一份則是獨立的「勞工退休金」,後者在民國 94 年(2005年)後採行「個人可攜式帳戶」,由勞工和雇主分別繳納進入勞工的個人帳戶,不會因勞工變更雇主而受到影響。

個人帳戶因政府還給付利息,只會愈來愈多,不太可能破產。但前者平常收取勞工保費、提供各種保險給付(生育、傷病、失能、死亡)和老年給付的勞保基金,在退休領取老年給付勞工愈來愈多、因少子化影響而使繳納保費的年輕勞工愈來愈少情況下,若再不改革,幾年之後就會破產。

然而,勞工退休後的生活保障,主要靠勞保的老年給付,因退休金個人帳戶開辦的時間不長,扣繳入帳的金額相對有限。因此,若是用來支付勞保各種給付的勞保基金破產,衝擊到退休勞工老年給付財源的話,後果當然十分嚴重,所以近來不僅引發各界關注,負責的政務委員也早在評估該如何改革。

這件事之所以不斷受外界關注,主要是因改革的時程已經延宕。三年一次的勞保財務精算早在民國 104 年(2015年)就提出警訊,認為若再不改革,基金將在民國 116 年(2027年)破產;民國 107 年(2018年)的精算報告更將估計破產的時間提早了一年,即民國 115 年(2026年)。在各方關切之下,勞動部長許銘春去年8月承諾,將在去年底前提出改革方案。但一些未公開的改革方向,包括調整年資、給付率、提高保費和政府撥補等項目,在經過媒體披露之後,立刻引來勞團批評,逼得勞動部收手,改革方案無疾而終。

改革方案遲無進展,然而去年的勞保收支短絀缺口卻已快速暴增到487億元,引發各界側目;今年更被預估短絀金額將大幅躍升到701億元;如此一來,目前仍有7,600億元的基金,大概沒幾年就會見底。這種驚人的惡化速度,顯示即使蔡總統和蘇院長都承諾一年撥補不低於200億元,仍將是杯水車薪,若不從調整年資、保費和給付著手,每年撥補的金額可能得上千億元才能解決問題。政府並無這種龐大財源,邏輯上也不該如此因應,那麼就必須徹底改革,才能解決問題。

如果不儘快提出、討論及確定勞保改革草案,由於國內選舉頻繁,接下來民國 111、113 年(2022和2024年)分別有重大選舉,屆時為避免選舉失利,執政當局極可能就會繼續拖延改革步伐,以致產生嚴重後果,引發各界更嚴重關切。尤其在各方更加關心這個議題的氛圍之下,廣大勞工朋友將益發擔心領不到老年給付,或承受著像軍公教年改退休金被打折減發或延後領取的風險,屆時難免會再發生類似民國 101 年(2012年)11月間一個月內被領走476億元的擠兌風潮,迫使勞保基金比目前估計的民國 115 年(2026年)更早破產。

如果上面的推論真的發生,不僅威脅著執政黨在民國 111 年(2022年)的地方選舉,更可能對民國 113 年(2024年)的總統大選產生關鍵性的影響,絕非執政黨所樂見。因此,執政黨最好的策略應該是全力衝刺,儘早提出改革草案,並在今年內讓改革方案能夠順利定案,如此不僅可讓負面政經衝擊及早稀釋並獲化解,也能讓各界和勞工們早日安心釋懷。











聯合報黑白集/租屋族幫富人墊背


2021-03-13 03:5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會今通過「房地合一稅2.0」版,修正短期持有的定義,外界關注的囤房稅確定暫時束之高閣。記者林俊良/攝影


千呼萬喚,行政院終於端出打炒房政策。結果,卻掐頭去尾,把最關鍵的「囤房稅」放過了。財政部的理由令人聽了火大,說是怕課了囤房稅,租金將轉嫁給房客,租屋族反而受害。

這種邏輯,根本是鬼扯蛋。租屋族本身就是高房價的受害者,因為買不起房子,所以才要去租。現在政府打炒房,還要拿窮人來幫富人墊背,說是為了租屋族著想。這種說詞,出自滿口「居住正義」的執政者嘴裡,令人聽了一肚子火。

行政院說,如果對持有四戶房屋以上的人課囤房稅,估計會有七十八萬承租戶受到影響。好吧,若真為了降低衝擊,政府大可改為針對擁有五戶以上的囤房者課稅,讓衝擊者減少一點。但政府什麼也沒做,卻用這種低級藉口幫所有囤房者脫身;這種「吃人夠夠」的心態,難不成租屋族還要向政府磕頭謝恩?

不敢向囤屋者下手,說穿了有兩種可能:一是決策者不太在乎民意,覺得可以隨便敷衍;二是執政者朋黨囤房者太多,唯恐不慎打到自己人。且看,捲入「同居疑雲」的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年僅卅五歲,名下已擁有兩房,價值達四千萬元以上。入黨服務,這麼容易「發跡」,其他老將又是什麼光景?

打房不打到要害,就是縱容炒房。尤其,拿租屋族為囤房稅開脫,這藉口爛透了!










聯合報社論/缺水加缺電,蔡政府的超前部署呢?


2021-03-13 04:0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全台大缺水,圖為台南曾文水庫的情況。本報資料照片


蔡政府最近連遇施政危機,從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傷害大潭藻礁生態,到缺水成為上半年我產業界最大挑戰,民間不滿與擔憂的聲浪越來越大。蔡政府仍以一貫的傲慢態度因應,先是自誇政策周全且超前部署,繼則發動鋪天蓋地的哏圖和網軍攻勢,一為自己辯解,二則打擊抹黑持不同意見的人士,三則將過錯推給前朝或其他因素。總之,就是不自我檢討,也無意調整政策方向。

台灣正面臨七十年來最嚴重乾旱。半年來,全台四分之一農田因缺水陸續休耕停灌;近期水情愈發吃緊,桃竹苗地區開始實施減壓供水。如此一來,新竹科學園區的工業用水也大受影響,許多廠商已經開始出動水車自己載水回來用。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要求廠商掘井抗旱,除被譏違反常識及違反環評法規科技部也打臉說,工業區內不能鑿井

乾旱現象已超過十個月,受影響的部門從農業擴散到工業領域,如今也開始衝擊到民生用水。面對這麼嚴重的問題,經濟部卻只能拿出鑿井這種石器時代的對策,讓人無言以對。去年為了防疫,行政院許多跨部會會報如治安、食安會報均告停開,乾旱問題也一起被忽略。直到去年十月,旱象問題已經十分嚴峻,中央才成立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結果,什麼問題也沒解決,拖到今天更積重難返。最近,情況最嚴重的台中和苗栗兩地,已開始準備「供五停二」的演練。把問題拖到這種地步,就是自詡「超前部署」政府的表現嗎?

供水出了問題,供電同樣也有麻煩。藻礁公投捲起的「粉紅風暴」,也是戳破蔡政府「超前部署」牛皮的顯著事件。上台前,蔡英文和許多民進黨人士炒作藻礁議題累積政治能量,許下「藻礁永存」的承諾,擄獲環保與地方人士的心。但執政之後,「藻礁永存」的承諾變質成「執政永存」,為了幫蘇貞昌競選新北市長造勢,蔡總統拿「深澳換三接」,直接讓藻礁「可割可棄」。如果蔡政府對藻礁不是一路敷衍,怎麼會激出六十多萬人站出來連署?

造成藻礁危機的深層因素,是蔡政府不當的能源政策。在短短八年多,要達到「天然氣五成、綠能二成」的目標,原有極大的難度;歷經五年推動,所有進程都嚴重落後。也因此,蔡政府只能孤注一擲,把所有希望押在天然氣上,三接不僅一定要蓋,而且還要速蓋。在這種賭徒心態下,蔡政府又怎麼會有心和環團溝通?而一旦護藻礁公投過關,未來缺電的危機也必然跟著浮現,這是蔡政府不能不面對的。

王美花已經警告,三接若不蓋,將造成北部地區缺電,屆時必須增加燃煤發電才行。這樣的恐嚇,民眾其實聽多了。但人們更大的疑惑是:蔡總統為何不能調整能源政策的比重與期程,以保持穩定供電?她可以棄「藻礁永存」與「不會缺電」的承諾於不顧,調整自己的錯誤政策,有那麼難嗎?

面對缺水缺電的困境,我們不是沒有選擇,但政府刻意誤導問題,會蹉跎我們選擇的餘裕和機會。蔡政府說,三接若改至其他地方興建將緩不濟急;事實上,是它自己扼殺了核能的選項?撇開核四不談,現有核電廠延役數年,即可挽救千年藻礁;如果八月護藻礁公投過關,蔡政府能置之不理嗎?否則,一個連公投都不顧的政府,將變成什麼?

從缺水到可能缺電,是一個失能政府的表徵不斷吹噓超前部署、完整規畫、充分溝通後,政府連最基本的水電供應都危機四伏,真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