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紀律 懂節流更要會投資
.聯合筆記/庫德與加泰的建國教訓
.指派縣長 篡奪宜蘭政治人權
.刪台灣通史序 刪不掉其歷史地位
.真農民卻無農保 公平嗎?
.願景回響/與民合作 解決偏鄉長照用地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19682/web/
聯合筆記/庫德與加泰的建國教訓
一個月前,台灣曾經對庫德與加泰的公投獨立,非常有興趣,畢竟這是符合自決的聯合國普世人權原則,如果它們可以,台灣為何不行。
兩地的獨立現在陷入困境,台灣對獨立公投,就像民進黨少壯政治人物梁文傑所說的:「當初的同情很難不淪為失望」;他批評潛逃到比利時的加泰隆尼亞自治區主席普伊格蒙特,「他顯然是一名完全不合格的、嘴炮式的獨立運動領導人。」
普伊格蒙特在舉行公投時胸有成竹,宣布獨立時意氣飛揚,連被人懷疑要申請庇護時都振振有詞,但是呼籲民眾要進行大規模的公民不服從運動,自己卻要求能夠公平審判才回來,是怎樣都說不過去的。
庫德自治區主席巴薩尼則是另一個不負責的獨立領導人。他在任期屆滿前一個月舉行公投,希望藉此一舉建國,延長自己的政治生命,想不到此舉招來鄰國強烈反對,伊拉克政府藉此出兵收復基爾庫克,庫德領土大幅縮水,最後只好黯然下台,爛攤子由別人收拾。
但是除了領導人,公投建國失敗應該還有更深沉的因素。首先是內部的分裂;雖然絕大多數的庫德人都投票贊成獨立,但是內部卻有派系對立,在基爾庫克的潰敗,就是因為庫德愛國陣線與巴薩尼不同派系,私下與政府軍協議,不戰而退。加泰隆尼亞內部本來支持獨立就只有四成,公投投票率也未滿五成,強推獨立,只激起反對獨立的聲勢。
其次,庫德與加泰都較獨立出來的國家富裕,但是「經濟牌」比想像中脆弱得多,一對決就潰敗。庫德靠石油,但喪失了基爾庫克的油田,就等於喪失了一半原油輸出,財政不可能維持下去。
加泰隆尼亞與西班牙經濟整合太深,十月一日公投以來,以加泰隆尼亞為註冊地的企業,超過兩千家遷移他地,對稅收打擊很大;而政治動盪也影響就業,馬德里十月增加○.○八%的失業者,加泰同月登記失業人口大增三.六七%,增幅全國之冠。
要國際承認新獨立國家,本來就是困難的;本來美國、歐洲與阿拉伯國家提供武器,是期待庫德「敢死隊」能夠剿滅伊斯蘭國,伊斯蘭國也正在潰敗退卻中,所讓出的領土正好供庫德建國,雖然鄰國沒有一個國家支持庫德建國,但此時是唯一的機會之窗,稍縱即逝,庫德嘗試過,最後失敗,也還情有可原;而加泰隆尼亞,卻是過於樂觀會有國際介入,沒有料到歐盟竟會站在西班牙這邊,支持依法處理。
反倒是曾高舉自決建國的民進黨執掌的政府,迄今沒有承認庫德國與加泰隆尼亞國,難道擔心伊拉克與西班牙對我們報復嗎?還是我們也承認國際現實,老早就對獨立建國絕望了?
川普到了「美軍占領下的日本」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五日訪問日本,不過專機不是降落在台灣觀光客熟悉的東京都羽田機場,也不是千葉縣成田機場,而是東京都福生市的美軍橫田基地。雖然到了日本首都東京,但是迎接川普的人不是日本天皇明仁,也不是首相安倍晉三,當然更不是曾經在今年夏秋之間捲起一陣旋風的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而是一個美國國家公務員-駐日美軍司令馬丁尼茲。
也就是說,川普到了美國,而不是到了日本。所以,我們看不到任何由日本準備的任何歡迎儀式,也看不到日本國旗。川普穿上美軍司令給的美國空軍飛行夾克之後,直接用英語對著近二千名美軍和日本自衛隊演講。當然,這些日本自衛隊也在美軍司令的指揮之下,而且演講會場只見星條旗。
這是眼前日本的實際狀況,日本當中存在著美國。或者是,嚴格而言,戰後至今,日本持續處於美軍的占領之下。但是,日本人輕鬆地忘記美國存在於日本之內,也輕鬆地忘記日本在七十二年前還把美國人當成「鬼畜」。
如果照作家立花隆的說法,日本的年輕人甚至不知道不久之前日本和美國打過仗,當然也不可能知道日本國內為何會有美軍基地,而只知道因為世界最強的美軍(第七艦隊)保護著日本,所以日本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後半段可是二十世紀末,NHK兒童新聞名主播池上彰對日本小朋友的日美關係「標準」解說,在日本只要當過小朋友,或養過小朋友的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讀者們也許不知道,戰後至今,東京的防空安全依然由美軍控制;相反地,各位千萬不用懷疑,台北的上空百分之百由中華民國空軍所控制。也就是說,連跟台灣這個不是國家的國家比較起來,日本這個是國家的國家實在一點都不像國家。
如再借用安倍或日本保守右派的政治語言的話,讀者就能更明瞭戰後日本的現實。諸如「脫離戰後體制」、「走向正常國家」、「找回美麗的日本」、「拿回強大的日本」等,日本右派要說的不過就是「脫美」二字而已。
但是,日本人日常性地在「絕對矛盾」下追求「自我同一」(identity)的哲學性格,在此也顯現無疑。所以日本保守右派可以一邊想要修憲,但一邊又要強化日美同盟。相反地,日本進步左派可以一邊不要修憲,卻又要反對日美同盟。也就是說,只有日本人才能超克西方哲學的限制,輕鬆出現反體制的保守右派,同時又出現固守體制的進步左派。
對於筆者而言,日本是一面鏡子,也是一種方法。雖然,美國和中國極為異質,但是日本人對付強大美國的哲學思考,無論如何,非常值得台灣參考。
財政紀律 懂節流更要會投資
黃崇哲∕台北市、高雄市公共債務管/聯合報
近日台北市柯文哲市長批評高雄市債務發展引發論戰。然而,如僅就高雄市債務增長數額就評論放大為財政紀律的警訊,或將淪為見樹不見林的盲點,甚而造成台灣財政發展的緊縮困境。
台北市在柯市長上任後,不單創造連續三年的歲計賸餘,逆轉了北市未償債務持續攀高的趨勢,至為難得的,是能在不追加預算下順利完成世大運,更是世界上賽事辦理難得的傲人成績。只是這幾年北市資本門支出從○九年三百五十億高峰,大幅萎縮一百多億,若加計部分工程爭議帶來的可能潛藏債務,則目前債務管理成績,僅能呈現出市府克制浪費的良好成效,但對未來發展投資的嚴重不足,並不能稱為財政紀律的最佳展現。
財政紀律大抵是指政府能夠控制預算支出來保持永續財政運作的能力。所以除了節流外,能將預算支用在創造未來成長與發展項目,也是財政紀律的良好表現。也在此標準下,為攏絡特定選民的買票肉桶福利政策,或弊案叢生的蚊子館建設,造成後代子孫的財政負擔,都是破壞財政紀律。
對照北市資本門支出大幅緊縮,高雄資本門支出則是持續維持都市投資。最為難得的,是過去高雄市連經常門都無法自足,但三年前開始,經常門的收支終於出現了盈餘可以挹注資本門的成長。如果這些投資真能提升都市整體競爭力,就不應稱為違背財政紀律,反倒是財政紀律的另一面相呈現。
都市建設不是一味節省,有效投資更是財政稅收支用的主要目的。如何將財政資源用在真正帶動城市發展的投資上,就是地方首長的財政責任。政治人物能否避免為了選舉而推動買票營養午餐或發放慰問金,甚或辦理煙火型唱跳活動等,才是財政紀律落實與否的關鍵。
除各地方首長態度外,延宕已久的財政收支劃分修法工作也應儘速展開,讓城鄉在國土發展的思維中,能各有機能且相互協助,例如農業縣市對減碳與景觀的貢獻,就應與都會區的永續發展產生關聯。如此,創造出各地方政府有意願也有能力落實對於財政紀律的追求,而不是一味依賴補助或舉債來回應選票壓力,這正是中央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
指派縣長 篡奪宜蘭政治人權
林世宗∕東吳大學法律系美國憲法教/聯合報
行政院再次指派宜蘭縣長,一年換三次縣長。無人質疑其間已兩度侵害宜蘭人之政治人權;更嚴重者,完全違背代議民主原則,即由人民選定其執政統治者。此乃民主憲政之ABC。自命「 民主進步」之政黨,在野時一再無情地批判國民黨,藉以取得執政後,卻是赤裸裸一再以背離民主基石,分食政治利益!
代議民主原理,乃政府之權源,完全來自人民;各級政府首長與議員,均應由人民經由民主選舉程序選出,成為「人民公僕」,對其人民發生法律效力與法定授權。且應對其人民履行選舉時明定之法定任期,非因有人為不可抗力,應善盡完全履行對人民之「任期承諾」。此非但為其法律責任,更為政治承諾,而為民主真諦。如今,宜蘭縣竟二度發生縣長辭職,升任高官,再由行政院指派代理人擔任縣長之戲碼,公然侵蝕宜蘭縣民之民主人權基石。
雖然地方制度法確有規定:縣長辭職者,遺任期不足二年,不再補選,由「行政院派員代理」,至該屆任期屆滿;但更重要者,憲法明確規定「縣長由縣民選舉之」。乾淨俐落,毫無妥協餘地,足證地方制度法違反憲法。
更簡單言之,宜蘭人選出之縣長,所發生之「政治關係」,猶如二個契約當事人間之「契約關係」。縣長猶如縣民之「債務人」,須由此締約之特定縣長本人擔負「特定人完全履約責任」。如今宜蘭縣長竟與行政院,甚至更高層(?)「私相授受」,完全未經宜蘭縣民「承諾」、「同意」,逕行變更應盡公法上履約責任之縣長人選!不但違反「政治契約」,更背離「民主契約」。宜蘭人自得拒絕接受。即使為「上級」之行政院,也應尊重宜蘭縣民之「政治人格」;更何況憲法僅規定:「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絕無賦予「指派」代理縣長之「憲法授權」,而屬更嚴重之「違憲行政」!
憲法既無此一「指派代理縣長」之明文,宜蘭縣民亦無「承認」。試問於傲稱英國政經學院法學博士之蔡總統,更為「民主進步」黨主席,可曾「想想」、「再想想」,你所主政之政府,一再公然汙損被稱為民主聖地之宜蘭子民,午夜思惟,心安嗎?
更諷刺的,指派宜蘭代理縣長之行政院長賴清德,正是於其台南市長任期未滿即辭職,公然違背對台南市長四年任期之「憲法義務」,由此而爬升至行政院長。既然無視於其台南市民,又何須尊重宜蘭縣民!自命為「政治工作者」,尤其既已躍上行政院長職位,應有所省思。
至於一再宣稱「尊重」中華民國憲法的蔡英文,其所提名之大法官司法院長許宗力,明顯違反憲法明定:大法官任期八年,不得連任,卻堅持「再續任」;此次行政院長亦違背憲法「指派」代理縣長。五個院長,已有二個涉及違憲爭議!由這部憲法選出之蔡總統,竟相繼出現違憲院長。是否能引申「這個總統」,已在「違憲邊緣」?
刪台灣通史序 刪不掉其歷史地位
鄭喜夫∕內政部前專門委員(台中市/聯合報
最近,教育部課程審議大會,討論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高中國文推薦選文,由現行三十篇減半為十五篇,連雅堂先生(橫,一八七八-一九三六)的《台灣通史序》確定被刪棄。據說是因為「有歧視原住民之虞」。針對此事,連日報刊有多篇評論文字,其中,十月卅一日民意論壇劉新圓小姐〈刪台灣通史序是台獨自我清算〉一文,或可視為相同意見的代表作,值得一讀。也由於此事,《台灣通史》一書再次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
《台灣通史》的編寫,去今已經一個世紀,初版於日據下之台灣,且獲日籍高官及名流題字或作序。中央政府遷台後,蔣公所頒褒揚令褒揚連雅堂先生:「發憤著述,以畢生精力勒成台灣通史,文直事核,無愧三長;筆削之際,憂國愛類,情見乎辭,洵足以振起人心、裨益世道,為今日光復舊疆、中興國族之先河!」《台灣通史》乃更加為社會大眾所喜愛閱讀。
光緒二十一年夏,台灣割讓後,唐景崧及丘逢甲、劉永福、林朝棟等官員,組織民眾,「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槌胸泣血,萬眾一心,誓同死守」,在通史卷四寫〈獨立記〉以記其事,卻被今少數人曲意解釋為台獨思想,今天更有本文開頭所列述之事。世事幻化,如遇眼雲煙,但《台灣通史》的歷史地位與經典性價值,在閱盡各種演變後,必將屹立不搖、永世長存。
真農民卻無農保 公平嗎?
歐玉珍∕教(苗縣頭份)/聯合報
拜讀四日「農保稽查揪出萬名假農民」報導後,心中疑惑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夫家祖父輩自三○年代從新竹南寮徒步遷徙至頭份田寮鄉下,胼手胝足終於購得二分農地從事耕種,祖父過世,公公接手並參加農保。曾幾何時,經過聯合都市計畫下,農地變更成工業地又變更成住宅區,如今公公早仙逝,老公已接手多年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日子,想保農保(無公保勞保),卻被認定非農田地目,無法投保。
令人諷刺的是這一萬名假農民,竟要花掉國庫十五億元,身分包括代書、會計師、醫生、職業公會理事長等,農委會屢被監察院糾正,但不見有任何註銷動作。先生在自有土地實際從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飯卻無農民之名,相信有類似情況的真農民,也一定心有戚戚焉,如此所謂的公平正義又何在?真讓小百姓的我們徒呼負負!
願景回響∕與民合作 解決偏鄉長照用地
鄭孝勇∕衛生所醫師(高雄市)/聯合報
五日聯合報「願景工程」系列報導「偏鄉長照行不行?」,從「合法建物在哪」談到偏鄉長照的找地血淚史,指出在偏鄉及原鄉,缺乏合法建物是打造長照服務的大問題。沒有空間,在地服務就做不出來。的確政府有心要推動長照2.0,但有許多配套措施,或法規因城鄉差距而不適用,都需要政府再多用心聆聽實際的需求,讓各地需要的長輩都能得到幫助。
以筆者所在地區,有看到一些不錯的做法,譬如公家醫院的長照站、教會團體、民間NGO和社區發展協會等,已經長期投入或正在籌備,協助社區長輩或失能者的關懷與照護,並安排有復健、手工藝、下棋、歌唱、共食等活動,以增加人際支持、促進健康、預防失智。如果政府和民間資源可以整合、妥善分配,相信會更完善。
政府可提供的公有空間分布不均,有些地區夠使用甚至閒置,但偏鄉往往不足,或因為特殊地域而沒有合法的建築或使用執照。在地的宗教單位(教會、寺廟)或社區活動中心,這些場所也是人群聚集之處,很適合長照的推展及宣導。如果民間願意協助提供適合的場地,政府應設置獎勵辦法,並積極協調讓申請順利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