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經濟/巴黎協定添變數 能源政策挑戰大

.聯合報社論..政府染指人民團體,如此葷素不忌
.聯合報黑白集.八煙無法分享
.經濟日報社論.巴黎協定添變數 能源政策挑戰大










經濟/巴黎協定添變數 能源政策挑戰大


2016-11-14 00:31:31 經濟日報  本報訊


歷史性的《巴黎氣候變遷協定》(簡稱《巴黎協定》)在去年聯合國第21屆氣候變遷會議(COP 21)通過後,於本月初正式生效;正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的COP 22,則為如何落實《巴黎協定》討論後續行動方案,在這關鍵時刻,新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在選前卻宣布要退出《巴黎協定》,這對全球因應氣候變遷的努力投入巨大變數。面對此一情勢,小英政府能源政策是否受到影響,有必要探究。
全球因應氣候變遷的行動,可說是長路漫漫。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通過後,1997年各締約國通過《京都議定書》,訂定2012年前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且訂於2005年生效。但因為該協定排除中國大陸、印度等開發中國家減排目標,美國又在簽署後宣布退出,因而功敗垂成。
歷經一波三折後,去年巴黎氣候峰會終於達成新《巴黎協定》,主因是合計占全球排碳量逾40%的美國、中國達成協議並表態支持,同時以自願減量為前提更成功地促成涵蓋全球逾95%溫室氣體排放的195個國家的共同支持,可以說這項協定是各方妥協下的產物,後續如何落實,仍面臨很大挑戰。
美國共和黨一向以石油利益為優先考量,反對以減碳為目標的全球協定;為爭取美國支持《巴黎協定》,去年巴黎峰會對該協定的形式及法律約束力作出很大妥協;今年9月歐巴馬政府以《巴黎協定》是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下之協議,而當年國會已批准該公約,故毋須再提交國會同意,逕自予以批准,並交存聯合國。
川普質疑氣候變遷科學論據,選前宣示將退出《巴黎協定》,並刪除發展再生能源預算支出,現在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參眾兩院又完全由共和黨掌控,未來極可能重演當年布希政府退出《京都議定書》的戲碼。雖然《巴黎協定》規定各國在締約後四年內不能退出,但只要美國消極不配合推動,其執行效力將大打折扣。還有,川普支持燃煤發電,鼓勵開發頁岩石油及天然氣,走向能源自主,並主張全面取消美國能源出口管制,這樣的政策取向勢必衝擊全球能源市場,石油價格可能進一步抑低,綠能發展將遭到更多的阻力。
台灣雖不是《巴黎協定》締約國,但仍積極參與全球減碳行動,去年6月立法院通過《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規定我國須在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減至2005年的50%以下;去年9月配合巴黎峰會主動提交自主減量目標,預計2030年前溫室氣體排放減至2005年的20%以下,亦即較現況減少50%,比南韓37%減量目標更為積極。
這樣高標準的減排目標,原本就很難達成,再加上小英政府承諾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未來勢必增加對燃煤或天然氣發電的依賴,自主減量目標更是不可能的任務。若未來川普拒絕執行《巴黎協定》,台灣可能反鬆了一口氣。
然而,台灣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比重僅4%,要達成非核家園目標,政府以2025年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20%為目標,亦即全面廢核所減少的16-18%核電,其缺口要以再生能源替代。先不說再生能源包括風電、太陽能等發展面臨環保、用地等諸多問題,川普執政可能重挫全球再生能源發展進程並墊高成本,更增添未來政府推動再生能源的變數。
迄今為止,政府推動的再生能源發展各項措施,以及日前通過的台南站沙崙綠能科學城計畫,都不足以說服人民可以達成替代核能的目標;如果擴大燃煤或天然氣發電,不僅會遭遇到各種環保阻力,也和減碳目標背道而馳。未來如何維護電力穩定供應,並同步達成非核家園及減碳目標,是小英政府的艱鉅挑戰;不再繼續唱高調,拿出務實可行的方案來說服國人,才是上上之策。

聯合/八煙無法分享


2016-11-14 00:3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八煙聚落「水中央」湖面如鏡、景緻脫俗,成了近年爆紅秘境;封村後恢復久違的寧靜。
記者曾健祐/攝影


人間仙境般的八煙聚落,最近卻上演了庸俗的塵世爭執,問題在人潮和錢潮。人潮踏毀了美好的農田和作物,錢潮撕裂了聚落中的家族感情;於是,八煙聚落決定關閉,不再迎客。
八煙聚落的紛擾,來自兩種「不懂分享」的心態,使美好的事物變味走調。第一個「不懂分享」,是觀光客貪婪美景,卻對地主和環境缺乏尊重。大量觀光客湧入小小的聚落,有些人在田間踩踏,或任意摘取作物,完全不珍惜聚落居民提供好景給外人觀賞的用心。不懂得珍惜的人,沒有分享美景的權利,所以八煙要封村。
第二個「不懂分享」,是八煙族人共同擁有這片土地,卻有人想獨攬生意,發自己的觀光財。八煙的菁華,是在「水中央」這畝田,天光水影巨石映照出無限風光。然而,要走到水中央必須行經他人田地溝渠,若無其他農田鋪陳點綴,水中央的絕美也必然大失顏色。但是「開放派」擁水中央而自肥,卻不顧其他族人的田地遭到踐踏;不懂分享的結果,在「零與一」之間,最後只能退回到零。
事實上,去年八煙已經封村一回,這次再拉起封鎖線,顯示痼疾未解。這個景象,誇大一點看,其實正是台灣的一個小小縮影。人們都喜歡誇耀台灣是美麗島,又稱兩千三百萬人是如何一個「共同體」;但到頭來,人們只貪戀自己想要的風光,不考慮別人的心情與得失。
不懂分享的社會,如何支撐共同體的平衡感?

聯合/政府染指人民團體,如此葷素不忌


2016-11-14 00:3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即將在本月卸任的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表示,
蔡總統不該用「洪荒之力」介入一個民間社團文化組職,讓它回到威權時代的運作模式。 
記者杜建重/攝影


「中華文化總會」即將改選會長,民進黨政府為了奪取該會控制權,最近竟發動六百多個黨政人士申請加入,人數超過原會員數的兩倍以上,殊不尋常。文化總會是一個人民團體,主要在推動文化工作;然則,執政者採取如此霸道的人海戰術,必欲將之「洗綠」而後快,手段讓人側目。
中華文化總會成立至今已有五十年歷史,在蔣中正時代稱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目的為保存及復興遭中共文化大革命摧殘的中華文化。後來歷經時代變遷幾度更名,六年前改名為「中華文化總會」;其性質也由國家出資的社團法人,轉型成資金完全來自民間的團體。六年前,總統不再兼任該會會長,更符合其人民團體之蛻變。
許多人好奇的是:蔡政府何以突對文化總會產生這麼大興趣?民進黨對「中華」二字向無好感,對「文化」議題亦興趣無多;何況,主政者可以用來「獎功酬勞」的資政、國策顧問等職位都還有偌大配額尚未利用,為何偏偏對資源不豐的文化總會下手發難,讓人百思不解。
據了解,蔡總統稍早曾派出林碧炤、姚人多、陳郁秀等人登門拜訪現任會長劉兆玄,主張文化總會應依例「政黨輪替」,要求劉兆玄讓位。政府依新民意政黨輪替,這是民主法則;但是,要求民間團體要隨之政黨輪替,這是什麼民主招數?更令人訝異的是,在所求未遂之後,蔡總統竟動員包括她本人、副總統陳建仁、文化部長鄭麗君、華航董事長何煖軒、證交所董事長施俊吉等人在內的六百多名黨政人士申請入會,企圖以「洗牌法」一舉改變該會結構,進而奪下主導權。這種作法,除了「乞丐趕廟公」,還有什麼字眼足以形容?
奪取職位,如果是為了做更多事,自然應該支持。但是,如果此舉只是為了阻擋別人的路,或為了削弱「中華文化」的氣息和功能,蔡政府還不如另起爐灶,另行成立一個「台灣文化總會」,或許還更名正言順。否則,政府應說清楚,究竟意欲何為。
蔡政府染指人民團體,這並非單一事件。上月,農委會在各地舉辦「農田水利會組織改制公聽會」;其目的,即是應民進黨樁腳及立委的要求,要將水利會長改為「官派」。依現行規定,水利會是公法人的「農民自治團體」,水利會長向由各地水利會員直選產生,民進黨憑什麼將之改為「官派」?更何況,水利會的灌溉設施,八成以上是屬於農民所有,政府有何資格染指?
立法院長蘇嘉全說,民進黨將修法把水利會改成「公務機關」,如此即可將水利會長由直選改為「官派」,目的要落實「轉型正義」。說穿了,這只是民進黨「權迷心竅」,以為一次大選勝利,就可以把整個國家包括民間社會榨乾、收編、染綠。從水利會公聽會上的反應看,絕大多數會員都反對改制納編,認為政府沒有資格納管,甚至有人指責民進黨此舉是企圖「變相搶奪人民財產」,「整碗捧去」。
民眾若不健忘,蔡政府舉辦水利會改制公聽會時,正是全台民眾對菜價暴漲怨聲四起之際,農委會主委曹啟鴻對菜價束手無策,卻對水利會發動奪權。不僅如此,民進黨還將菜價歸咎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囤積居奇,派出新潮系人馬與柯文哲合作,準備共同摘下運銷公司董座。試想,政府的職能,是在解決人民的問題;如果執政者沒有「造福人民」的認知,一心一意只想著如何加強控制、擴增權力,甚至不斷將黑手伸進人民團體,人們可以任其予取予求嗎?
民進黨先前對紅十字會下手,外界沒有行動;蔡政府要討國民黨黨產,人們也冷眼旁觀。但現在,民進黨不僅要把水利會改為「官派」,也曾要把鄉鎮市長改為「官派」,更用鴨霸手段奪取中華文化總會。請問,這是民主改革,還是鯨吞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