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和」的政治智慧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4589/web/ 

◆  逼人表態的不是民進黨嗎
◆  幻想陸讓利 美難言之隱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和」的政治智慧
◆  大屋頂下/解讀總統就職演說(下) 賴清德的剪刀與立可白
◆  憲法宣誓後 賴總統還在迷航嗎?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的政治智慧


2024-05-27 03:13  聯合報/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在民主政治裡,似乎又不太可能有「政通人和」的理想狀態。兩黨政治自然是理念不同,行政、立法及司法各自分立,相互制衡,並非求人和,而是在意見相左時,藉由對話與協商尋求具體共識。漢字「和」給予我們很大啟示,說明人類情感平靜狀態,卻也是民主政治的心理起點。

「和」的右邊「口」字、左邊「禾」,象形為口吹著管樂器。「和」的同義異體字為「龢」,龢左邊「,ㄩㄝˋ」,乃竹管編排笛,相同於「,ㄩㄝˋ」,因此「龢」與「和」都意味著人在吹奏樂器

古人到底如何看「和」呢?心平氣和才能吹奏出符合節奏的樂章,傳達出美好心情。往後「和」逐漸與和平結合,從人類平靜心情發展為社會秩序、國家政治穩定。英文 peace 出自於古法文 pais,意味著和平、穩定、協議。古羅馬時期有時序三女神荷瑞horas),為英語「時間」(hour)語源。荷瑞掌握節氣變遷、植物生長以及法律秩序。時序女神就掌握大自然秩序與人間秩序。日文將英文 peace 翻譯成「平和」,也意味著穩定,人類不只心中要和,最大穩定不正是指政治穩定嗎?

今年七月廿六日巴黎奧運即將開幕,根據報導此次巴黎奧運火炬設計理念為「平等」、「水」以及「和平」,火炬造型、紋樣不只將平等與和平兩種理念並列,也將巴黎文明母親塞納河水的意象融入其中,物質性的水被提升到與平等、和平並列的抽象理念。這種理念令人想起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的哲學內涵。「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不萬物爭,處於低處,人爭高位,卻不喜歡低處。接著老子說,「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水的特質足為人們立身處世之典範,那就是包容、仁善、行為有信、中正平和、行事盡其能、行事擇時。

儒家則將天與水的自然關係合併思考,易經六十四卦第六卦有「訟卦」,俗稱天水訟,上爻為乾,下爻為坎,每當天與水不相通,方向相左,自然引發爭訟,因不親故有訟,爭什麼呢?人與人之間如此,黨派之間如此,兩者相逆則必然相爭,小則爭利、爭意氣,大則爭理念

北宋神宗即位,國家發展遭逢瓶頸,外有強敵,內則民變屢起,神宗力圖振作起用王安石銳意改革,引發新舊黨爭。新黨領袖有ㄋㄧㄡˋ)相公之稱的王安石,還有呂惠卿、曾布、章惇;舊黨大多赫赫有名的政治家、理學家、文學家、史學家,如韓琦、司馬光、歐陽修、蘇軾、大小二程,舊黨復有朔學、洛學以及蜀學之別,彼此相互攻訐。蘇東坡死前留下〈題金山自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惠州、儋州處處是他被貶謫之地,惠州乃今日廣州,當時為蠻煙瘴癘之地,儋州這座海南島更不用說了。然而,最早被貶謫惠州的卻是新黨的章惇,顯然,不論新黨或舊黨,不管飽學之士或官僚小人,一涉及黨爭,鬥爭手段卻一致,不能動刀殺死政敵,就借惡劣環境來折磨死對方。神宗為改革引發黨爭,五十年後北宋滅亡,史家認為北宋之亡出於黨爭。

台灣自詡為亞洲民主先進國家,但是每當朝野對決時,總會上演堅壁清野的慘烈格鬥,驚天動地,內則立院廝殺,外則群眾包圍,儼然戰場。現今外有強敵環伺、國際局勢詭譎,袞袞諸公是否該心平氣和想想國家處境,回到民主基本精神,透過協商來取得最大共識呢!













逼人表態的不是民進黨嗎


2024-05-27 03:14  聯合報/ 劉宗夏/金融分析者(台北市)


近日五月天一句「我們中國人」在台灣炸開了鍋,新任總統賴清德表達體諒,認為這是台灣文化工作者在中國被迫政治表態。表面看起來這是一個相當有總統高度的回應,不過深思後卻讓人感到有些扭曲,因為長期以來,民進黨不管是政治人物還是支持者,都善於用媒體和輿論的力量來「去中國化」,也壓迫、恐嚇說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人,動輒用舔共賣台的帽子給人戴上。

但蔡英文不是說過誰都不該為自己的認同道歉嗎?何況說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不是剛好符合中華民國憲法嗎?為何說自己是中國人就是舔共呢?說自己是中國人就是認同中共政權嗎?說自己是中國人不能是認同中華民國嗎?

民進黨意圖把自己狹隘的認同強加在每個台灣人身上,自己做的跟對岸一樣,還要假裝用道德者的高度來譴責對方的作為,實在是令人作嘔!對岸不該強迫每個台灣人都說自己是中國人,但是同樣的,民進黨也不該強迫每個台灣人都否定自己是中國人,因為說自己是中國人不等於認同對岸的政權。

認同無法也無需辯論,這關乎個人情感,是非理性的。在台灣有各種認同,有想當美國人的、有想當日本人的、有堅定認同中華民國的、有堅持台獨的、也有願意接受一國兩制被對岸統一的。民進黨常常驕傲台灣有言論自由,但是卻不讓台灣人有認同的自由,其實就是說一套做一套的「台灣狹隘民族主義」。

在台灣不少人已被民進黨洗腦,他們認為說自己是中國人等同於舔共跟賣台,事實上說自己是中國人也可能是堅定認同中華民國的愛台人士,基於祖先跟文化根源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這樣也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架構,有什麼問題呢?

依照言論自由的標準,就算是想要一國兩制的人都有言論自由,更何況是認同中華民國,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認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認為兩岸應該和平共榮,為什麼民進黨一定要把台灣的中道路線扭曲為舔共賣台呢?

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民進黨持續扭曲、撕裂台灣,讓不同政治立場的人互相仇視,然後還有資格說對岸用政治壓力逼人表態,可是民進黨你在台灣做的又是什麼事呢













幻想陸讓利 美難言之隱


2024-05-27 03:14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國企系副教授(台北市)


晚近以來,橫在中美之間的諸多爭議,已從早些年的市場開放與智財保護,逐漸轉為採取地緣政治的思考;毫無疑問,外交折衝本就是內政問題的延伸,何況四年一次的選舉齒輪正嘎嘎作響,形勢變遷比起人選、政見還要棘手。

因此,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繼四月初到中國大陸二度叩門,傳出以持續的工作對話,達成中美經濟發展的再平衡;同時,雙方要聯手幫忙美國勞工與中小企業之外,還需確保金融安全與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可是隨著拜登選情的欲振乏力,葉倫已改口,主張 G7 必須聯手對抗中國大陸的過剩產能但她並不同意歐洲國家也跟著推行高關稅政策

這樣的坦率直言與設定共同目標,確實令人耳目一新。畢竟,橫亙在眼前的中美問題,早已不是「把餅做大」的經貿層面;而在於如何延後解決美國債務問題、爭奪引領世局的地位,以期能確保領導威信與國際治理的正當性。

換言之,在享受中國製造的供應品質與低廉成本外,歐美國家更希冀能保有二戰以迄的「世界秩序」與金融體制,和持續做柔性運用的金融推、拉。至於中國大陸,則在脫貧致富之後,還要贏得消費者的由衷認可,從而擺脫代工宿命和強化其中國特色的制度自信。

究其實,看似經濟暢旺的歐美國家,此刻其投資形成與工業增長,泰半建立在高額的政策補貼與軍工需求的支持;民間消費則已陷入疲態。更何況,財政赤字愈高、舉債就愈多;從而讓持續的量化寬鬆難以為繼

畢竟,要維持金融市場的信心,需有各方活水與獲利成長的想像。眼前的溫和通膨,雖保證了價格提升與成本轉嫁的可能;但來自中國科技產品的競爭,如果不積極限制,則會打亂了過去二年多來,在歐美國家以工具機、食品和綠能產品的價格提升,搭配拉抬最低工資所做成的良性循環與經濟引導。

葉倫的綺想是要中國讓利、去產能與釋放高額的民間儲蓄,配合做支持。看似一廂情願,實有其難言之隱。否則,一旦日後歐美產能到位,在面對價格戰下的多殺多,難免兩敗俱傷。至於中國民間所擁有的長期資金,這股活水如能夠注入到歐美國家,既能緩解赤字預算的財政壓力;也有穩定的長期回報,足以給中國銀髮族與保險業者一個安心。

對比本世紀以迄,從小布希、歐巴馬、川普陸續推出的大政方針,大抵著重在產業升級和高標準市場准入;他們無不力圖綑綁住高所得的消費力,以做為美國再工業化的投資誘因。

往下,全球金融信心維持與重複投資產能競爭,這兩者間的辯證關係,其實是交相矛盾的。指標案例之一,被要求回到美國設廠、至少要分散生產的蘋果公司,然其手機的異地生產在執行上依舊困難重重;正如特斯拉的電動車,不僅開徵高關稅的陰影揮之不去,更要面對丟失了中國市場的夾擊。

總結中美已然超過十年的激化對抗,尋求連任的拜登總統,正嘗試以其個人威望、企業界的熱切盼望,和他跟習近平的長年私誼,意欲爭取到中方的退讓與善意諒解。看似一廂情願的完美擘劃,究竟是成或不成呢?

至少,先闖過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的美國大選考驗吧。












大屋頂下/解讀總統就職演說(下) 賴清德的剪刀與立可白


2024-05-27 03:13  聯合報/黃年


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蔡英文的就職演說被中共喻為「未完成的答卷」。如今,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則被國台辦逕指為「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充分暴露台獨工作者的本性」,新華社更將其稱作「台獨自白書」。這是兩岸新局的凶兆。

賴清德就職演說兩岸論述,大量地用了剪刀與立可白來剪裁與塗改問題與答案。因此,欲解讀賴清德的兩岸新人設及新論述,必須先看懂他用剪刀與立可白留下的痕跡。

一、關於中華民國:原本不少觀察者認為,賴清德至少會「延續蔡英文路線」,而維持「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的主軸論述,甚至有人建議可以增添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又建議可以使用「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的「全稱」,因為這表示維護了「憲法一中/一國兩區」。然而,謎底揭曉,賴清德不但未用條例的「全稱」,連「簡稱」也立可白了,「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事務」更被咔嚓剪掉。

蔡英文的「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賴清德在演說中有一處用的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

中華民國憲法在賴清德的眼中是「災難」,其最大的效用就是給賴清德用來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總統用的。這就是他說的「憲政體制」(儀式與工具),而不是「憲法」(國家認同準據)。

二、關於互不隸屬:蔡英文所說「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仍可有兩個「開放性的答案」。一個答案是:如果要搞台獨,那就是兩國論。另一個答案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不隸屬於中華民國,這可視為仍在「一中各表」的範疇中。

在蔡政府的最後階段,陸委會對「互不隸屬」的官方答案已調整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倘是如此,「依據一中憲法的互不隸屬論」,鋪墊了迴旋餘地,就有可能不必然成為兩岸重建互動關係的障礙。這是賴清德可以選擇的「開放性答案」。

但是,賴清德說:「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注意: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在此被立可白了),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全體國民;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在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被剪掉,整個論述即告異化。因為,賴清德否定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一國兩區」,正是要跳躍解釋為「台灣與中國互不相屬」。

然而,「台灣與中國互不相屬」正是賴清德曾經發表過的見解。這就否定了「一國兩區」,也否定了「一中憲法」,進而主張「台灣與中國互不相屬」,這就是台獨兩國論。

賴清德公開說:「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就是台獨的定義。」

這些曾經出自賴清德之口的關於「互不隸屬」的詮釋,在就職演說中也都一概立可白了,未作交代。

三、關於九二共識:不置一詞。

四、關於中華民族:無言以對?

以上兩點,是中共提出的路徑。九二共識若已說不清楚,但難道賴清德不能為台灣向十四億人說:「中華民族不可消滅中華民國。」

五、關於務實台獨:賴清德說:「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皆是我們自己或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的名字,都一樣響亮。」

這是一句漂亮話。其實,在台灣,無人不知,民進黨在政治操作中,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台灣三個名詞,一概皆可相互「借殼」成「台獨」的代稱,都一樣響亮。

通篇演說中,「中國」一詞用得鮮明又強烈,「讓台灣成為偉大國家」也說得露骨又激情,「中華民國」則顯得是一塊東拉西扯的遮羞布務實台獨,欲蓋彌彰

一位高明的學者聽完就職演說稱:「兩岸就先建交再交流吧!」黑色幽默

賴清德說:「我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但對台灣來說,兩岸問題的根本癥結其實正是在民進黨不能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一直想搞台獨借殼上市」。

你自己不「正視」中華民國,如何教中共「正視」?

六、關於兩岸和平:賴清德說,「和平是唯一的選項」、「台灣是和平的舵手」。

至於實現兩岸和平的責任,賴清德僅強烈指摘中共的「武統驅動論」,卻完全迴避了「台獨驅動論」的相對責任。

賴清德的信念彷彿是,既要台獨,又要和平。但台獨與兩岸和平水火不容。試問:賴清德所提「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哪一項能用以實現台獨並維持和平?

賴清德更幾乎用盡所有誇張的詞藻將台灣安全及兩岸和平與「全世界」纏繞在一起,通篇演說出現了四十一次「世界」。稱中共已被視為全球和平穩定最大的戰略挑戰,因此台灣「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牽動著世界地緣政治的發展。但賴清德必須自問:此種建立在「台灣烏克蘭化」的「地緣政治世界觀」,求和平豈不是緣木求魚?

話說回頭。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蔡英文的就職演說中,出現「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等語,盛傳其中「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一節是中共「建議」加上的,足徵中共對兩岸法理的認識之細膩。如今,賴清德謂延續「蔡英文路線」,而竟偏偏針鋒相對地就將中共所特別提議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立可白了。這就已不是「未完成的答卷」,而不啻是撕碎了至少已作答了一半的答卷。

再者,蔡英文當年不接受「九二共識」四字,但「尊重民國八十一年(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達成的共同認知與諒解」,今次賴清德則根本撕掉了「九二共識」這個考題;至於習近平在馬習會提出的「中華民族」路徑,賴清德也不屑一顧。這不是未完成的答卷,而更像是擺明了就是要來交白卷的。

原本,各方認為,賴的就職演說所追求的主要效果之一,應在努力化解「疑賴論/疑獨論」,結果卻適得其反。他非但未重申「沒有台獨路徑圖」那類選季所作的誓言,反而幾乎將「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心曲揭露無遺。賴清德如果擤不乾淨「疑賴/疑獨」這兩道清鼻涕,則他的「台海和平/互利互惠/共存共榮」的政治抱負也就根本不必癡心妄想了。

賴清德可撕碎中共的試卷,但不能答錯歷史的考卷。















憲法宣誓後 賴總統還在迷航嗎?


2024-05-27 03:13  聯合報/ 陳長文/台灣人、大陸人、中國人、良制一國的信仰者


五月廿日九點,賴總統在總統府就職典禮上向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高舉右手宣誓「余必遵守憲法,盡忠職務」。

然一小時後卻在觀禮台上說:「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讓人困惑及不安。

賴總統生於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台北縣萬里鄉,一路成為立委、台南市長、閣揆,再到副總統,多次宣誓效忠中華民國憲法。遺憾的是,賴清德從擔任公職起就蔑視憲法(任閣揆時甚至自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對他的言論雖不意外,卻感失望。

中華民國憲法始終是一個中國憲法。賴清德身為中華民國元首(總統又被稱憲法守護者),卻在宣誓效忠中華民國憲法後以此說自欺欺人,令人不恥。

一、「互不隸屬」說錯誤百出
賴總統「互不隸屬」說,與去年五月行政院函釋如出一轍:「依國籍法等規定,中國大陸人民不具中華民國國籍」,並宣布不再適用與茲牴觸的廿五則函釋云云。然試圖以法律位階「國籍」界定憲法兩岸關係,明顯違反憲法最高原則。

「國民」之說源自憲法第二、三條,卻刻意忽略第四條「固有疆域」及憲法增修條文前言「因應國家統一前」,片面解讀憲法、偷渡「兩國論」,在就職典禮中失格且失職!

賴總統應強調,依憲法增修條文制定的兩岸關係條例,是兩岸事務的憲法框架。因此,中華民國主權包含大陸地區,但治權不及;且真論國籍法,按屬人主義,無論是大陸地區或台灣地區人民,都是廣義中華民國國民,因此賴總統之說法錯誤得離譜。

二、忠於憲法或「過去的自己」,賴總統必須說清楚講明白!
賴清德期許台海「和平穩定」,卻同時言「互不隸屬」,真能讓台灣地區人民安居樂業?還是繞台軍演將成為常態?甚至擦槍走火並弄假成真?令人擔憂。

賴清德勿視「總統職位」如兒戲,公開表示「互不隸屬」,不論是李登輝、陳水扁或蔡英文皆未如此冒進。美國國務卿祝賀賴「總統」就職,也只說期盼「深化台美非官方關係」。

賴先生既已為總統,萬萬不可模糊仗,置兩岸地區人民福祉於不顧。賴總統(儘管只有四成得票率)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成就個人虛幻台獨信仰,修憲(如將固有疆域改為台澎金馬),或者直接制定新憲法;二是回頭是岸,落實憲法增修條文前言並向全世界(包含大陸地區)宣示,在台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會努力實現「民有、民治及民享」的三民主義,俟大陸地區也成就「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目標時,兩岸統一於良制一國自然水到渠成。

三、以小事大,實現良制一國
大陸地區反對台獨立場堅定,眾所周知。卅年前筆者以海基會秘書長身分受政府委託赴大陸參訪,時任國台辦主任王兆國及副主任唐樹備開門見山說:「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筆者回答:「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沒問題,就像大陸是中國的一部分一樣,台灣加大陸才有一個中國」。

廿三日大陸再次於台海擴大軍演,但兩岸都應知,該打的仗在八二三砲戰結束就已經打完了,從今萬萬不應再動干戈。賴總統大可學習從「極端反共到親訪北京」的尼克森總統,在兩岸分治現狀下,對大陸地區伸出橄欖枝,相互尊重、擴大民間交流到政府接觸,長此以往,「良制一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