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4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鮑威爾將掌Fed 挑戰才剛開始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聯合報 社論/藍綠裂痕,朝野領袖會議就能弭平嗎?
.聯合報黑白集/總統包機從北京起飛
.經濟日報社論/鮑威爾將掌Fed 挑戰才剛開始






經濟日報社論/鮑威爾將掌Fed 挑戰才剛開始


2017-11-04 01:5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川普(左)在華府時間2日與鮑威爾一同現身白宮玫瑰花園,宣布提名鮑威爾接任Fed主席。 路透



數月來美國聯準會(Fed)下任主席的猜謎遊戲終告揭曉,由Fed現任理事鮑威爾出線;既是意料之內,也在情理之中。行事好大喜功的川普,終於做了一次謹小慎微的明智決定;在葉倫不可能續任的情況下,鮑威爾是候選名單中最安全的人選。未來短、中期間貨幣政策將是「葉規鮑隨」,這代表傳承;金融法規將陸續鬆綁,這將是主要改變;美國經濟現況雖佳,卻仍潛藏風險;如何防患於未然,並因應突發震撼的衝擊,則是鮑威爾無可避免的挑戰。
川普會選擇鮑威爾,便代表他拒絕對Fed進行激烈的改造,因此鮑威爾接任後的優先要務就是落實貨幣政策傳承。鮑威爾的立場一向是「中間偏鴿」,而「漸進式」升息及縮表路線既有助於資產價格上漲,也不會使金融情勢明顯緊縮;既得川普青睞,也深受華爾街歡迎。這原本就是Fed內部的基本共識,這套「葉倫路線」不大可能突然生變,美國經濟與金融市場也可望維持繁榮。
在鮑威爾主持下,Fed的主要改變將著重於金融監理層面。金融法規原本就是鮑威爾的強項,而且他在銀行界與投資界聲望甚高,理事任內又負責修補市場缺漏。鮑威爾並不認為Fed能有效地干預金融市場如何分配資金,因此未來Fed可能小事不問,只聚焦於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如何運用資金來支持本身的放款業務。這項改變具有建設性,因為只有使銀行更堅實,才是避免再度發生金融危機的最佳作法。鮑威爾本人熟悉市場運作,而且主管金融監理業務的副主席夸利斯已經就位,未來兩人可望緊密合作以落實鬆綁。
但鮑威爾也面臨諸多風險。首先,在川普與鮑威爾的組合下,很可能發生緊縮太慢,加上減稅,資產泡沫可能愈吹愈大;但股市不可能永遠上漲,一旦泡沫破滅將導致長期性經濟衰退。而且金融鬆綁如果過頭,無法監理金融機構資金運用是否適當,再碰到金融資產大幅回檔,便可能導致金融崩潰。這是鮑威爾四年任期內的最大且非常可能面臨的風險。
其次,如果股市繼續上漲,而薪資仍只溫和上升,貧富差距將益發擴大;Fed既須維持寬鬆政策以達成通膨目標,帶動薪資上升,但又不能太鬆,以防資產泡沫膨脹到難以收拾的地步。基於不同群體對貨幣政策的鬆緊度看法分歧,鮑威爾可能陷入政治爭議,並損及Fed的獨立性。
有風險,就有挑戰,對鮑威爾而言尤其嚴峻,因為他本身有兩大弱點。第一,他是從伏克爾以來唯一沒有經濟學博士學位的主席,但當今貨幣政策的研判與決策卻愈來愈複雜、微妙且困難;第二,鮑威爾從未處理過金融緊急事件,外界並不清楚他因應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的能力。鮑威爾在貨幣政策上勢須高度依賴同僚,但身為主席又必須能領導決策委員會,不能一切都依賴共識決。尤其明年委員會擁有決策投票權的四位地區性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在政策立場偏向「鷹派」,一旦內部的政策立場明顯分歧,或遭遇重大事件時該如何因應,將是鮑威爾的重大挑戰。
其次,目前聯邦基金利率僅1-1.25%,預估明年底時才會達到2%,且最終可能不會升到3%,因此當下次衰退來臨時,Fed將沒有大幅降息的空間,而恢復量化寬鬆措施又將遭到共和黨國會議員的反對,使Fed並沒有多少彈藥能夠對抗經濟滑坡。
再者,目前通膨遠低於2%目標,資產價格接近泡沫化,減稅措施又將助經濟成長一臂之力,但失業率又處於歷史低點;面對種種矛盾,貨幣政策應如何維持平衡,將是鮑威爾必須承受之重。
鮑威爾整體而言雖是夠格的主席,但在學術上份量不足,較難凝聚內部共識,更無法掌控其他決策委員對外的公開發言。加上愛找麻煩的國會,口無遮攔的總統,日子絕不會不好過。鮑威爾獲得任命雖符合各方期望,但他也肩負其他央行首長所無法比擬的壓力。

聯合報黑白集/總統包機從北京起飛


2017-11-04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搭乘小型商務噴射客機抵達吐瓦魯訪問,遭質疑太奢華。 中央社



蔡總統出訪南太平洋友邦不辭千里,從馬紹爾群島南飛吐瓦魯,再西飛索羅門,在浩翰的太平洋裡周旋,畢竟是件苦差事。不過,當它搭配的是一架環球六千頂級噴射客機,徜徉於南國的天空,意義自是不同!
總統出訪,涉及國家尊嚴,包機稍微奢華一些,其實無可厚非,扁、馬兩任前總統,都搭乘螺旋槳平民型客機,在汪洋中縱橫,反而太過克難。何況,元首安全豈能兒戲,若安全係數確實此機高於彼機,這架據說可以配備淋浴空間的尊貴私人商飛,反倒應是首選了。
不過,這一年多來,若干被披露出來的總統起居注,都甚為一致,即蔡總統品味出眾,對於吃穿行住,總透露出她不願牛驥同皁的堅持。譬如去年到苗栗視察吃法國菜、自掏腰包聘御廚,以及更換公務座車等,這些都不算奢侈,卻與如今愈顯疲態的經濟,以及人民多年凍漲的薪資,形成巨大反差。
蔡英文的出身眾所皆知,民眾不會硬要蔡英文降貴紆尊、布衣疏食,但蔡總統卻失去了與民間互通聲息的可能。晉惠帝並不是因為太笨,才發出「何不食肉糜」的驚愕之言,而是他的宮牆之內,看不見貧病與餓殍!
不知民間疾苦倒罷,領導者若連天下大勢都難以掌握,恐怕才是災難。話說這架總統包機其實是從北京的基地起飛,輾轉到了馬紹爾為她服務,何以北京是這家商客公司整個亞太區域的唯一派遣中心,蔡總統不妨細細思量!

聯合報社論/藍綠裂痕,朝野領袖會議就能弭平嗎?


2017-11-04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出訪太平洋友邦,致詞時表示,不管在外交或內政議題上,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完成任務,讓我們舉國同心、攜手團結。 本報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在國慶談話上,拋出「政黨領袖對話談憲改」的議題;出訪南太平洋友邦,從出發時的機場談話到行程尾聲的媒體茶敘,又二度提到要促成朝野對話。蔡英文念茲在茲的朝野領袖對話,顯然已成為她要「團結國家」的處方之一了。
蔡英文要的朝野領袖對話還沒下文,賴清德先以行政院長身分,向曾任閣揆的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請益」。賴清德願意落實推動吳敦義「交代」的四件事,吳敦義也允諾協助總預算順利付委。不過,賴吳會雖引人聯想,但雙方都謹慎地避免扯上朝野領袖對話。
對前閣揆請益之旅的賴吳會相見歡,打著團結國家旗號的蔡吳會爭如不見。關鍵在於,回顧過去八年國民黨執政期間,馬英九曾九次邀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對話,但都吃了閉門羹,民進黨甚至要求馬英九「先道歉」,還批朝野主席對談「沒有意義」、「政治口水」、「沒有格局」。朝野領袖會面早就變成政黨惡鬥的代名詞,如今竟成團結國家的平台,實在諷刺。
目前除看到總統府祕書長吳釗燮穿梭各在野黨間,以及親民黨、時代力量表示善意,國民黨態度隱晦不明,其餘諸如會談議題、時間和形式,都不見總統府有何規劃。這更令人生疑:朝野對話,到底是真的要化解朝野歧見,還是又只是個政治操作手法?
若朝野領袖對話,形式如同年金改革、司法改革等國是會議,只是大家排排坐,會議主人的民進黨早有定見,其他政黨意見只供參考,這樣的朝野領袖會議,不過是累積「相罵本」,或如同其他國是會議,只是執政黨找其他扈從政黨背書,甚至霸凌反對者罷了。
如果是個別對談,那麼國人記憶猶新的是,上次的朝野領袖對話是二○一四年,由當時執政的馬英九會見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談不到十分鐘就各說各話。再往前推,二○○六年的「馬扁會」,情況類似。至於更早的二○○○年「扁連會」,會後不到半個小時,扁政府就宣布停建核四,讓朝野完全失去互信。
由這些例子可知,無論是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朝野領袖對話,在各政黨有不同政策立場情況下,共識都很難達成,最多是淪為各說各話的秀場。更進一步說,朝野真要對話,立法院涵括各個政黨,朝野歧見大可在立法院解決,有何必要再弄一個「朝野領袖對話平台」?
何況,朝野領袖會議到底要談什麼?依照蔡英文的國慶談話,似乎聚焦在修憲上;但現在是否是適當的修憲時機,都還有疑問,要討論什麼該修、什麼不該修,也言之過早。而各在野黨就算參加,對要討論哪些議題,也定有自己的看法。以國民黨而言,可能更關注兩岸、能源議題,但這攸關民進黨的神主牌,民進黨能讓步嗎?
若說朝野領袖會議完全沒有舉辦價值,倒也未必。蔡英文說的「團結國家」或許陳義太高,但假如朝野真能達成共識,未來都按照民主規則、依循民主價值來競爭,對於終結惡鬥,仍會有實際的貢獻。
問題是,現在朝野惡鬥、民主淪喪,根源本來就不在在野黨身上。從各種以轉型正義之名的政治鬥爭、政黨清算,到立法院違背程序正義通過的前瞻預算,或者意識形態無限上綱的教育、財經政策,又或者眼中只有藍綠的政務官,都說明朝野惡鬥終不終結,主要繫於執政的民進黨。
因此,賴吳會雖然與朝野領袖會談脫鉤,但畢竟還是一個指標。在兩人牽手進入會議室,「會談氣氛融洽」後,民進黨政府是會維持這樣的氣氛?還是「人前手牽手,背後下毒手」?值得觀察。
過去的朝野領袖對話,除了各自炒話題,實質意義不大。民進黨若真有心修好朝野關係,從自己先做起就好,這不需要其他政黨共識。弭平藍綠裂痕,球在蔡政府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