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文華/群眾魅力,是福是禍?
◆ 楊永明/美國要台積機密 經部說是假議題?
◆ 嚴震生/台灣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王文華/群眾魅力,是福是禍?
2021-10-06 01:02 聯合報 / 王文華(作者是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 路透社
九月十七日的《紐約時報》,同時出現兩位女性的名字。看似無關,卻令我想起「魅力」。
一位是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另一位曾是矽谷金童、如今因涉嫌詐欺罪而正在接受審判的伊莉莎白.霍姆斯。
梅克爾六十七歲,總理任期長達十六年,把德國的 GDP 帶上歷史高峰。卸任之際,是全國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
霍姆斯卅七歲,外型像電影明星,史丹佛大學高材生,十九歲輟學創業,開血液檢測公司,宣稱指尖一滴血,就可檢測出兩百種疾病。她成功跟梅鐸等投資人募到七億美元,並請到兩位前國務卿和兩位前國防部長擔任董事。卅歲時身價一度高達四十五億美元。
霍姆斯的魅力,無人能擋。甚至這些看盡大場面、大人物的國務卿、國防部長,在接受《紐約客》記者訪談時,都稱讚霍姆斯的「正直」、「能幹」、「自信」、「革命性的眼光」。《紐約客》記者的感想是:「他們彷彿覺得她是貝多芬,罕見的世紀天才,真的能改變世界。」
只不過很快的,「改變世界」的技術被證明並不存在。於是公司解散,她吃上官司。
相對的,梅克爾從來不是魅力型人物。踏入政壇前,過了十一年的學術生涯。從政後,低調、穩重、理性、務實、不大聲嚷嚷,不自吹自擂。她曾在受訪時說:「我們的社會吝於保持沉默,於是變得太吵了。」
這樣的個性和風格,影響她的決策。她敢做不受歡迎的決定。歐債危機時,她大膽對希臘紓困,但訂下嚴格條件,讓她在德國和希臘都不討好。敘利亞難民危機時,她接受一百萬名難民,也讓她飽受批評。但歷經起伏,如今全身而退、名留青史。
當今德國人偏好這樣的政治人物。以至於九月底的大選前,領先的候選人不是高喊激情的「是的,我們可以!」而是不斷強調「穩定」和「延續」。最後險勝的蕭茲,風格也是沉默寡言。德國人戲稱他是機器,因為他的語調像機器人一樣單調。
為什麼德國人喜歡毫無魅力的領導人?因為他們曾有過歷史上最具「群眾魅力」的領導人,最後造成了歷史上最大的災難。
不只在政界,魅力在商界,可能是資產,也可能是負債。賈伯斯、伊隆.馬斯克等魅力人物,絕對會得到媒體較多關注。但學者發現真正讓企業持續卓越的,卻不是魅力型領導人。企管大師、《從A到A+》的作者柯林斯研究了一,四三五家「A級」公司,從中找出十一家「A+」級公司,發現這十一位領導者的特質是「安靜、謙虛、矜持、優雅、溫和、低調、不愛出風頭」,能體諒他人、反省自己、野心勃勃、堅持到底。只不過野心全為公司,不為自己。
在社群媒體時代,個人魅力可以星火燎原,而「梅克爾特質」則比較難被看見。是福是禍,恐怕要等好幾次選舉(或官司)後,才會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