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疫情時代 線上學習再進化
◆ 從五倍券聞到的洗錢味道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總統的誠實
◆ 女店員遇襲案 沒人是局外人
◆ 三接再外推 問題還是沒解決
◆ 北宜高鐵 須協力治理
◆ 縣市合併、北宜高鐵 先談區域治理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總統的誠實
2021-10-07 05:48 聯合報 / 張瑞雄(作者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校長)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路透
美國知名國際關係理論家約翰.米爾斯海默有一本書叫「為什麼領袖說謊」,利用歷史上最出名的政治謊言來深入探討謊言為何成為古今中外領導人的慣性?這些謊言遮蔽真相、散布恐懼,但卻可能達成政治目的,不過人民通常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最出名的例子之一是小布希總統說伊拉克擁有大規模的毀滅性武器(WMD: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所以必須發起戰爭驅逐領導人海珊,導致長達數年的戰爭,美國和伊拉克等國家傷亡無數,事後調查伊拉克根本沒有擁有所謂的 WMD,有的只是政府大量謊言(Weapon of Mass Deception),海珊當時也沒對西方世界構成所謂「迫在眉睫的威脅」。
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美國總統川普以「美國第一」、「讓美國再度偉大」為政見上任。孔子說過「民無信不立」,但「川普每天說多少次謊」卻變成美國媒體追蹤要聞,川普操作謊言或半真半假的事實,讓馬基維利「君王論」所描述的一切都相形見絀。
疫情和說謊導致川普下台,接任的拜登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強調要說真話,諷刺川普對謊言的默許。但是最近美國從阿富汗撤軍所造成的危機,考驗了拜登要誠實的承諾。
拜登上任時說:「說謊是為了權力和利益,作為一個公民,作為美國人,尤其是作為一個領導人,一個承諾遵守我們的憲法和保護我們國家的領導人,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來捍衛真理並擊敗謊言。」
白宮的新聞秘書在第一次記者會上談到總統的承諾,說要「將透明和真相帶回政府,會分享真相,即使真相聽起來很刺耳。」然而拜登從政長達數十年,他有一直說真話嗎?這難免受到媒體的嚴格審查。
就阿富汗撤軍而言,媒體報導了拜登與阿富汗前總統的通話紀錄洩露出和神學士的戰爭進行得並不順利,所以拜登說「有必要,無論是否屬實,都需要對大眾投射出不同的畫面。」「無論是否屬實」這句話與拜登推動的「捍衛真相」形成鮮明對比。
隨著人們試圖逃離阿富汗的絕望場景在喀布爾機場上演,拜登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仍錯誤百出,不知是沒有掌握狀況還是故意撒謊,導致參眾議員的強烈批評。德國即將卸任的總理梅克爾最近說:「西方民主國家的選舉往往產生品質不斷下降的領導人。」誠哉斯言。
雖然偉大的林肯總統說過:「你可以暫時欺騙所有的人,你也可以永遠欺騙一部分人,但是你不能永遠欺騙所有的人。」但領導人就是抓住「你可以暫時欺騙所有的人」,反正只要可以撐到任期結束就行了,可憐的就是被矇的老百姓了。
後疫情時代 線上學習再進化
2021-10-07 05:48 聯合報 / 劉明德/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台北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過去四、五個月以來,疫情衝擊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到校上課模式,政府和學校都以「線上學習」作為學生不能到校上課的直接解方,並推出「停課不停學」的口號,這也讓線上學習開展了新契機,戲劇性地成為學習的主角,似乎有了線上學習,防疫期間的學習問題便得以解決。
幾個月下來,師生與家長普遍認為線上學習不如想像中的簡單,有在家上課的電腦設備、網路速度與穩定及學習環境等問題。老師也要重新備課,錄製數位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師生互動與成績評量更成為最大挑戰。學生們整天坐在電腦面前,視力負擔很重,生理和心理都必須不斷調整,在沒有老師和同學的獨自學習環境中,如何保持高度自制和自主管理,也是新學習型態的考驗。
學校行政與教學單位也要思考線上學習平台功能與內涵的優劣,因應線上學習課表的安排,協助教師運用線上學習進行專業發展及精進教學方法與教學評量方式。這樣看來,由課堂教學過渡至線上學習,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疫情讓教與學雙方在不得不面對的情況下,找到了進化途徑,跨出一大步。
疫情後老師的教學空間,教室或許不再是優先選擇;而學生學習工具,也不僅限書本、教室和單向的學習平台。未來的教與學,無論是其場域、空間、時間、工具,甚至教與學的思維與哲學,都將帶來前所未見的改變。除疫情捲土重來的可能性外,也因為線上學習加入了即時互動與混合學習功能,可減少傳統教室教學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學習即時互動性與學習彈性,是否可以成為「有效學習」的一大利器,也令人期待。
此次線上學習期間,學習成效的檢核機制,引發各界許多討論。過去老師們熟悉於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與評量,但在線上學習的情境下,學習評量的進行方式也必須持續精進。另一方面,學校對老師的教學與評量規範,也有優化的必要,因此也須藉由後疫情時代線下與線上的接軌,找出更進化的解決方案。
當然,政府與各級學校建構一個理想的網路學習平台是關鍵,師生們更期待一個既整合又具備個人化的線上學習平台,並搭配各種教師創新創作和學生學習工具等網路資源,來引領數位學習的再進化。
令人憂心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今年九月指出,新冠疫情導致前所未見的全球性學校關停至今已有一年半時間,多數學生已經返校上課,但在過去兩個學年中,長期和反覆的停課和停學造成了學習損失和輟學率的上升,對弱勢學生的影響尤為嚴重。政府與各級學校應大力協助失學、被迫中斷學習與經濟不利無法返回校園的學生,重返學習懷抱,也同步分析線上學習對他們的影響與衝擊。
後疫情時期,線下學習與線上學習的銜接尤為重要,承接線上學習,運用線上學習的優勢,系統性整合線上學習資源,讓學生持續運用線上資源自主學習與擴大學習彈性。疫情過後,各方對於線上學習的再進化做法,將會有顛覆現行教育方式的嶄新思維。
從五倍券聞到的洗錢味道
2021-10-07 05:48 聯合報 / 李秉錡/檢察官(新北市)
郵局分發五倍券到各支局,花蓮吉安警分局協助「護券」。圖/警方提供
聯合國粗估全球洗錢金額約占全球 GDP 的二到五%,且約九成沒被發現,假設台灣是治安及反洗錢的國際優等生,僅以台灣 GDP 的零點五%計算,洗錢金額大概有一千一百億元,但九百九十億元左右沒被發現,這些數字雖然不精準,但可以有個基本想像。
去年發放三倍券,約二,一五一萬人領紙本券,一八一萬人作數位綁定,最後商家持紙本券兌領六四二億元。這次五倍券發放,數位綁定人數較多,但預估仍會有一,九五○萬人領紙本券,也就是大約會有超過九七五億元(先不算重複使用的經濟效益)在市面上流通。如果一樣用零點五%來計算洗錢量的話,也就是將近五億元有可能被利用來洗錢。
現金人人都收,有極高的流通性;現金不記名,有極高的匿名性;現金輕薄好攜,有極高的移動性,這都是洗錢集團喜歡的特性,所以現金長期以來都是洗錢最好用的工具之一。而政府發的五倍券一樣都有這些特性,只差在五倍券不保值,過了明年四月就不能再用。考慮到五倍券時效性,且每人只發五千元,單純小額消費,洗錢風險確實不高。去年發三倍券時,政府就發函說銀行作三倍券的兌付業務,不用依洗錢防制法作防制程序。
不過事情不會這麼單純,有些人想拿現金換五倍券,要享受某些店家提供五倍券的額外優惠,也有些人想拿五倍券換現金,不想被限制在特定時間內作特定消費。去年推行三倍券時,雖然政府禁止三倍券換現金,但民眾私下換現金,防不勝防,換現金的情況並不罕見。這次五倍券都還沒正式使用,已經有大量收購五倍券的傳聞,經濟部也發新聞稿強調換現金違法,但在沒有有效取締的情況下,大概不會有太大改變,在這樣的脈絡下,洗錢風險就大大不同了。
洗錢集團只要開個公司,作點小生意掩飾洗錢事業,再作假帳衝高營收,把黑錢塞進公司,披上假營收的外衣,讓別人以為是公司合法賺來的,這就是洗錢交易的基本模式之一;但編出來的洗錢交易要有一定的水準,因為要把現金存進銀行,銀行還是會問東問西,想辦法在多數合法交易中,找出洗錢交易。可是如果拿五倍券去銀行兌換並存入公司帳戶,銀行不用作洗錢防制程序,連問都不會問,像拿了免死金牌,一律放行,你是洗錢集團,難道不會想要大量收購五倍券嗎?
其實不管叫現金券、預付卡、禮物卡或其他名稱,只要是含有現金價值的預付工具,而且可以廣泛使用,都應該要求防制洗錢機構考量這個支付工具的匿名性、表徵價值高低、重複使用與否等風險因子,評估該工具的洗錢風險,作不同程度的防制措施,這樣的概念在美國和歐盟都行之有年。
因應疫情,政府多管齊下活絡經濟,有其必要性且全球皆然,但短時間內將大量現金券投入市場,防制洗錢的領頭羊金融行動工作組織也不斷提醒其中伴隨的洗錢風險,強調要以風險為本,安排適當的洗錢防制措施。我們再次以發放五倍券刺激經濟,考量到上次發放經驗,這次是否要完全棄守洗錢防制?還是要將五倍券以現金看待,讓銀行以風險為本,執行適當的防制措施?值得深思。
女店員遇襲案 沒人是局外人
2021-10-07 05:48 聯合報 / 曾頎峰/文字工作者(新北市)
挖眼案受害者潘姓女店員經治療逐漸好轉,可望一至二周後出院。圖/莊全成提供
屏東超商女店員遭襲事件,心理社會疾患者的處境又再次被提了出來。一般來說,生病的個體不能代表他具有攻擊傾向,而應當被隔離於大眾社群之外。因為統計顯示,未病者發生暴力事件的頻率並不低於心理社會疾患。關於這個事件我有三點反思:
第一:患者自身的病識感是最基本的預防方式。是人就會生病,生病可以透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其他方式來減緩,一個不懂得愛惜自己身體的人讓人感到既可憐又可惜,最終以粗暴的行為讓自己及被害者付出代價。
第二:根深柢固的觀念導致大眾對心理社會疾患者的既定看法。一些報導以「該當事人疑似精神狀態有問題,因此做出憾事」的用句,長此以往,閱聽大眾自然對心理社會疾患者有既定觀念。標籤一旦貼上就很難撕下,因此媒體報導及警方辦案時千萬別認為那人有問題,就帶著偏見報導及辦案。
第三:周遭人際支持網及社會安全網的缺乏。是人都有自己的主觀認定,有些人特別固著於某種主觀認定,不容動搖。你可以說他是強迫症、恐慌症,但在那人心中這些想法就是那麼地真實,當情況嚴重時可能就導致憾事發生。因此如何透過親友支持或社福、政府單位協助,及早發現異狀,而不致讓事情發生前的最後一個事件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沒有人願意自己或家人生病,也相信沒有一個心理社會疾患者願意看到類似事件一再發生,既成為自己心中負擔也造成大眾恐慌。如何維持安全的社會人人有責,沒有一個人是局外人。
三接再外推 問題還是沒解決
2021-10-07 05:48 聯合報 / 蔡雅瀅/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台北市)
圖為大潭藻礁與施工中的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因應藻礁公投,中油提出三接再外推方案,即將於雙十連假後排審。新案將棧橋延伸四五五公尺、南北防波堤加長,號稱「不浚挖、不造地」,但仍有「四十五公頃碼頭、防波堤」等海域人工構造物。然三接再外推,問題解決了嗎?
依環差報告,三接將港域由水深十公尺處,外推至約十五公尺處;變更前,航道及迴船池預定浚深至水深十八公尺處。若浚挖,將違反承諾,但不浚挖,水深是否符合需求?環差報告仍保留「維護浚挖」、「棧橋基樁挖掘」、「防波堤沉箱回填」等,顯非完全不浚挖、不造地,卻以不浚挖為由,刪除浚深相關環保對策及漁損預評估,日後若浚挖,對環境恐更無保障。
環差報告既稱「水深十八公尺以上無礁體」,又稱「水深廿公尺以內大致還有藻礁岩體分布」、「西南方水深廿至卅五公尺有生物礁」,所載相互矛盾。況外推至水深十五公尺處,被人工設施包圍的生物礁,仍可能受影響。大潭係瀕危物種紅肉ㄚ髻鮫幼鯊的棲地,環差報告將外推案「擴大港區開發面積」,美化為「有更多幼鯊的活動空間」,實在令人傻眼!
永安港的卸料波高限制為一公尺,而三接外海,冬季波高大於一公尺占五十七%、大於一點五公尺占卅五%、大於二公尺占十七%,未來空汙(冬)季,三接的天然氣卸收,恐將遭遇許多挑戰。
浮動式接收站快則二年可完工,較外推方案的二年半短,可做為縮短遷址時程的過渡方案。環差報告稱浮動式接收站在海象不佳時得駛離避港;然三接的工作船,去年六至九月亦曾五度逃到台北港躲風浪,不如盡早遷址。
朝野各黨均宣示民國 139 年(二○五○年)淨零碳排,歐盟協議民國 119 年(二○三○年)減排五十五%,面對即將到來的減碳壓力,燃氣碳排雖較燃煤少,但亦高達燃煤的五十九%,短期可增氣減煤,長期則應煤氣雙減;目前一、二接均有擴建計畫、四五六接也有新建計畫,不含三接的二座儲槽,未來將再新增廿座天然氣儲槽,實應重新盤點、整體規畫,避免犧牲負碳排的藻礁生態系,設置未來將高度閒置的接收站。
至於環差報告宣稱遷址將導致北部出現電力缺口,顯忽略外推方案預計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六月啟用,而大潭電廠新增機組預計民國 113 年(二○二四年)六月前全部上線,較外推方案早了一年。且外推方案啟用前民國 113 年(二○二四年)備用容量率高達十八點一%,啟用後三年備用容量率高達十六點九%、十七點九%、十九點九%,不僅均超過目標值十五%,更遠超過下限值七點二%,不應以缺電恫嚇民眾。
北宜高鐵 須協力治理
2021-10-07 05:48 聯合報 / 蔡盈慈/博士生(台北市)
北宜高鐵搭建,高鐵延伸至宜蘭計畫中,設址四城還是宜蘭站,成為話題,圖為台鐵四城站。記者曾原信/攝影
北美館今年五月的塩田千春個展,因疫情爆發戛然而止;好在疫情趨緩後,檔期展延至十月中旬,網站一開放預約旋即額滿。筆者經一番折騰總算預約成功,雖然人潮有些過量,難以安靜沉浸在塩田作品中感受其靈魂的顫動,但在無法自由國際移動的時刻,能於北美館置身大師作品之中,是難得的幸福。
塩田作品處處可見「線」的元素,線與線、線到面、交織成網,交纏、斷裂、緊密、疏鬆,在空間中展現出令人讚嘆的立體風貌。目光沿著線走,必將不知盡頭而紊亂迷失,唯有放大視野才能再度窺見眼前的真實。人與人之間彷彿也存在著這樣重疊交錯的線,構織成網。
離開展場回到現實世界,廣播節目裡正討論北宜高鐵議題。腦海中浮現塩田作品「不確定的旅程」那線、那網。台北—宜蘭這條線的連結,是希望串連起全台環島六小時交通網絡,使得這條線牽動的不只是點到點之間的神經,而是交通建設涉及的各個複雜網絡系統。塩田「不確定的旅程」中,那些航向未知的船,如同選址爭議方興未艾,該如何做出抉擇?
斥資一,六五○億的龐大計畫,選址不得不慎,交通部花七千多萬元委請專家進行綜合規劃評估,原先呼聲最高的宜蘭站卻政策急轉彎被四城站超越,引發爭議。究竟背後涉及多少問題?或因模糊而使人們臆測猜疑?或實或虛,各執其詞,納稅人心中最在意的,是那龐大的經費、人民的血汗納稅錢,會不會又重蹈覆轍,做出如同西部高鐵那些失誤的選址決策?
十多年前公共行政領域出現「協力治理」的新概念,強調民眾、利益團體、公部門等多元利害關係人,能透過平等、開放且深度的溝通與對話,參與公共事務以期建立某種程度之共識。公共行政與政策不再是傳統韋伯式科層組織下的治理關係,而是立體的、涉及多方利害關係人的網絡治理關係。雖然各方利益衝突存在,但終須由政府促成相互理解的整合過程。政府不能只會運用自身權威與相關職能,例如專家評估、預算配置等,在協力治理概念上,更有賴建立信任、遊說、協商與談判等實務方式處理複雜的公共事務。
面對複雜的利害關係人:宜蘭當地與外來旅客的需求(或反對)、馬璘遺址的保存、商業炒作的企圖,甚至未來可能繼續往南延伸至花東的民眾需求…,決策者勢必無法再以「專業」為名,而試圖以線性施政模式處理爭議;網絡關係下的協力治理,雖有其困難與效率問題存在,卻是面對複雜公共建設議題、回應民意以建立正當性時,必須妥善處理的重要考驗。
正如前述那藝術作品中的交纏、斷裂、緊密、疏鬆,主事者要有能力思忖、決策,展現出令人讚嘆的立體風貌;人生、政治萬變不離其宗。
縣市合併、北宜高鐵 先談區域治理
2021-10-07 05:48 聯合報 / 王義川/台灣智庫策略長、台中市交通局前局長(桃園市)
高鐵宜蘭選址案,引發民進黨民代反彈,圖為高鐵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對於縣市合併、北宜高鐵,加上之前屏東高鐵、大台中山手線、新北環線經營權等課題,都凸顯軌道交通建設不再是單一議題,而是必須進行跨域整合審議的區域治理課題。
北宜間的高鐵、台鐵真正涉及的是台鐵營運、北基通勤的跨機關、跨縣市的區域發展課題。議題之初,並無人關心北宜高鐵的土地開發課題,也沒有人提出高鐵可帶動宜蘭城鄉發展的經濟課題,可是因為場站的選擇出現,不免就讓新的宜蘭高鐵特區周邊一片農田將蓋起高樓的疑慮不免引發戰火。
其實北北基宜間的軌道系統涉及四縣市的通勤通學與觀光,也涉及四個縣市的區域發展,當然也和高鐵公司、交通部、鐵道局、台鐵局及北北二個捷運公司的興建與營運相關。交通部目前在制度上分別設置了捷運和鐵路立體化的審議委員會,由單一縣市政府提案,交通部及行政院二級審議,所以會出現基隆捷運、北宜直鐵、北宜高鐵三個課題,但是這三個課題分別由不同單位提案,也在不同委員會審議。其實,他們是同一件事!因為不同單位用不同計畫案名稱,送到不同委員會審議,就無法成為替選方案,這就是交通部要出面整合的時候了。
但是台灣民情一方面希望有大部長能效率整合系統,提出全面性的解決方案,又擔心大部長政治性決定、不尊重專業、不尊重民意,每一次的討論與定案都是一次的政治風暴與專業災難。因此,提出全面向的解決方案整合機制,是必要且應立即推動的決策工程。
筆者建議,未來對跨縣市、跨機關的交通建設評估計畫,都應回到中央機關,無論是交通部或行政院國發會,從國家與區域治理角度進行評估。因為地方政府實質上也無專業人力可以整合中央機關的意見,委託顧問公司評估最後又因縣市長的好惡,或是跨縣市疆界的自我設限,都影響評估結果,新竹輕軌與大台中山手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再加上審查過程曠日廢時,審查委員可能也在自己專業立場上不願妥協,最後就是辭職砲轟,對於解決事情毫無幫助。
國土多核心發展規劃、廣域治理、區域治理到縣市合併,也和軌道建設息息相關,站在專業者立場要談縣市合併,就先談區域治理,如果新竹市的輕軌建設忽略竹北高鐵特區、新竹縣的捷運路網規劃把新竹市挖空不討論,那合併的意義在哪裡?
沒有跨縣市的縣市長署名同意,當然就是沒有共識,沒有共識的交通建設,交通部為什麼要認真看待?縣市要合併,就從交通建設區域治理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