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7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進入新關鍵點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進入新關鍵點
◆  聯合報黑白集/當世界人,先善待同胞
◆  聯合報社論/先問該不該建,再問北宜高鐵要設站哪裡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進入新關鍵點


2021-10-07 03:26  經濟日報 /   社論
美國前貿易談判官員認為,未來美中貿易對話過程將極其艱難。歐新社



在美中關係中,貿易關係是重中之重,拜登總統一上任就宣布進行跨部會全面檢討;貿易談判代表戴琪4日在「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發表演說,首度對外說明拜登政府計劃如何因應中國大陸的不公平貿易行徑。

「中國長期以來不遵守全球貿易規則,影響了美國人和全世界人民的經濟繁榮。」戴琪強調,將列出拜登政府的戰略遠景,調整美國的對華政策,以捍衛美國工人、企業、農民和製造商的利益,使美國的中產階級更加強壯。

漂亮話人人會講,在冠冕堂皇的說詞下面,我們必須要進一步探究真正的意思是什麼?戴琪提出了對華貿易方針的四大調整方向,有些是中國大陸沒有做到的,有些是溢出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範圍,而有些是用來減緩拜登政府壓力的,尤其隨著美中關係的大轉變,美中貿易關係可能轉趨正面。

首先,在落實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承諾方面,中國並沒有做到第一階段協議中承諾的進口目標,不僅在民國 109 年(2020年)短少了40%,今年更短少超過30%。當然大家都知道,由於疫情肆虐,美中、甚至全世界的經濟規模都萎縮,但是美方依然堅持當初講好的金額,就是要做到。

其次,針對政府補貼,美國認定不符合自由貿易;例如中國政府因為補貼國產客機研發,讓美國波音客機購量大減,這本來是歐洲空中巴士與美國波音長久以來爭執不下的議題,現在與歐盟的爭議和解了,美國轉過頭來,用政府補貼議題來對付中國。但是政府補貼,本來並沒有包括在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範圍內,美國新提出要求,並且聲稱不惜啟動301調查,以保衛美國經濟利益。

民國 107 年(2018年),川普政府便利用該條款對中國掀起了貿易戰,美國企業界相信,一旦調查正式啟動,美中將面對第二波貿易衝突。

其三是,戴琪提到,部分企業可以獲得關稅豁免,這是由於近來企業界呼籲降關稅的力道愈來愈大;自從民國 107 年( 2018年)之後,川普對中國商品加徵懲罰性關稅,平均關稅從3.1%增加到19.3%,增長了超過六倍。中國商品以更高的價格出口到美國,而美國在無法找到其他進口來源的情況下,美國零售產品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這給美國消費者帶來更大的負擔。8月初,一份由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領銜,33個美國工商界代表組織發出聯名信,敦促美方財政部長與貿易代表,取消之前因貿易摩擦所加徵的關稅

有鑑於企業界的壓力愈來愈大,拜登政府決定採取個別豁免的方式,並擴大豁免關稅的範圍,只要聽話的企業,都可以來申請,由政府根據國家安全需求,個別審核。

最後一項,則是聯合盟友打造公平貿易規則,這包括在四方安全對話高峰會中所強調的供應鏈合作,以及上周才剛舉行的美歐技術貿易委員會首次會議,專注在科技管制與合作

雖然美國上述四項政策有與中國針鋒相對的味道,但戴琪演講中強調,美國無意引發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在與中方談過之前,也不會採取新的301貿易措施。在被問及與中國供應鏈「脫鉤」的問題時,戴琪表示,在全球經濟中,美中停止貿易是不現實的,「我認為問題可能在於,我們在『再掛鉤』(recoupling)中尋求的目標是什麼」。

戴琪透露,將在未來幾天與中方有關官員就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對話,這是繼5月之後的第二次美中貿易對話,外界第一時間認為這是一個強硬的表態,但是10月底可能有美中高峰會的消息出現,現在普遍樂觀認為,中方不會冷處理,將認真看待,以備雙方在高峰會簽署新協議,這將是拜登政府未來對華貿易政策的起點。













聯合報黑白集/當世界人,先善待同胞


2021-10-07 05:49  聯合報 /   黑白集
國慶光雕展演昨晚啟動,最後一幕「台灣人,樂為世界人」文字,其實來自台灣新文化運動之父蔣渭水的手稿。記者潘俊宏/攝影



總統府最近啟動國慶夜間光雕展,光雕展的尾聲,在總統府塔樓上投射出「台灣人,樂為世界人」字樣,象徵台灣人樂於融入世界的自律與自信。這點,較去年光雕展打出的「我是台灣人」口號,似乎又更進一大步。

從強調「台灣人」的本土認同,到宣示「樂為世界人」的開闊,在心理上是一個很大的轉折與跳躍。當然,是否所有民眾都理解「樂為世界人」的意義,仍有疑問。原因是,台灣內部的國族認同爭議紛歧,多年來從未真正解決。政治上的藍綠之爭,雖增添了「白」的面向,卻始終無法在普世的民主法治價值上平等進行論辯。從這點看,台灣宣稱要當「世界人」,多少有點吹牛。

且看最近的例子,吳淡如僅感嘆一句「教改後女兒不識孫中山」,就遭到網軍的全面圍剿,對她人身攻擊。像這類不許別人評論歷史教育的台灣人,只想活在以自己為中心的世界,能當什麼樣的「世界人」?活躍在虛擬世界的網軍,如果一心只想著要消滅別人,能跨越國界又如何?

為何《斯卡羅》比不上《魷魚遊戲》,因為前者還停留在追溯台灣歷史的學徒心情,而後者卻進入了更深層的人性試煉與探索,那才是普世所關切。「樂當世界人」是對的,但若連同胞都無法包容及善待,那不過是句文青呻吟。










聯合報社論/先問該不該建,再問北宜高鐵要設站哪裡


2021-10-07 05:49  聯合報 /   社論
季青漫畫



為了北宜高鐵站應落腳何處,民進黨內近日頻頻上演「網內互打」。立法院長游錫堃跳出來反對交通部中意的四城站,力主應設在宜蘭,更質疑交通部長王國材「專業在哪」?綠委陳明文則要求,王國材若一個月內無法解決設站問題,就要負責下台。北宜高鐵選址釀成了政治風暴,但回到源頭,這條高鐵延伸線一開始就是個命題錯誤,完全不符合施政程序正義;現在該問的不是在哪裡設站,而是該不該建。

蔡政府上台後大推軌道建設,八千多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有半數以上經費都用於興建軌道。這些軌道計畫充斥破碎、討好式的支票,胡亂堆疊的結果,更造成軌道建設間的不良競合。最明顯的例子是,四年前蔡總統為拉抬當時尋求連任的基隆市長林右昌選情,將基隆輕軌當成大禮送給基隆人,決定採取輕軌與台鐵共軌的「tram-train」系統。但交通部花大錢到國外考察後,卻發現共軌模式不可行,因為八堵到基隆間台鐵必須讓路給輕軌;如此一來,火車將改為不進基隆站,這讓基隆人炸鍋。

與此同時,倡議多時但遭環評打回票的「北宜直鐵」,也重啟爐灶。意外的是,前年六月交通部長林佳龍視察宜蘭,喊出「高鐵直接延伸宜蘭」會比北宜直鐵好,該案就高速前進。鐵道建設對環境影響深遠且經費龐大,須經財務、工程面的可行性評估,再進階到綜合規畫及環境影響評估。可議的是,林佳龍卻讓「北宜高鐵」直接搭上已完成可行性評估的「北宜直鐵」便車,直接跳到綜規階段。事實上,高鐵與台鐵的量體、路線和經費完全不同,林佳龍的「偷渡」做法,不僅罔顧專業,也踐踏了程序正義。

如此一來,更造成南港到汐止間同一路廊,卻有基隆輕軌、北宜高鐵、捷運民生汐止線三線相互「打架」的問題。林佳龍去年十月邀集北北基三首長舉行四長會議,非但沒解決問題,還將基隆輕軌升級成基隆捷運。一年過去了,基隆捷運卻毫無動靜,也被譏為「升級版的騙局」。

交通部之所以要將高鐵延伸至宜蘭,表面上的理由,是為解決國五假日壅塞及台鐵花東運量不足的問題。但是,民眾喜歡開車到宜蘭,就是因為當地接駁轉運欠佳;至於台鐵花東運能受限,則是樹林到七堵間路線繁忙形成瓶頸。換言之,如果上述兩個問題不解決,即使興建了北宜高鐡,國五塞車及花東運量不足的問題將依然如故。如此一來,北宜高鐵興建的必要性何在?

正因北宜高鐵跳過了可行性評估,交通部在討論四城、宜蘭、縣政中心及羅東四個站點時,並非從上位的區域發展國土規畫出發,反而是從何者比較省錢、徵收拆遷比較容易等技術面考量,完全本末倒置。最初,交通部認為轉乘效益最高的是宜蘭站;但行政院去年十月核定宜蘭「鐵路高架化」計畫,一旦高鐵要設在宜蘭站,雙鐵疊加的結果,高鐵路軌就得蓋上九層樓高,且鐵路高架化還將因此延宕三年。因此,偏北的小站四城站才會橫空出世。從這些亂象可知,蔡政府施政都在炒短線,毫無章法,也毫無成本效益概念

然而,將耗費一千七百億且註定虧損的北宜高鐵,卻已淪為建商及政客嘴邊肥肉,各種插旗、炒地紛擾不斷。民進黨派系檯面上要求交通部「傾聽民意」,私下則藉此結盟打擊政敵,真正在意的恐怕不是效益而是利益。面對這條命題錯誤的北宜高鐵,政府應該先問的是「該不該蓋」,而不是吵該蓋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