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蓄意欠缺。◆ 聯合報社論/「麟洋配」代言問題,不能只想專案鬆綁
◆ 聯合報黑白集/人家勘災,他點名
◆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通膨隱憂及預期物價上漲心理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通膨隱憂及預期物價上漲心理
2021-08-09 00:07 經濟日報 / 社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主計總處上周發布今年7月物價統計,受到油料費、蔬菜價格上漲影響,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回升到1.95%,略高於6月的1.87%,再度逼近2%的警戒點;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 CPI 年增率則為1.29%。同時,7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為11.77%,寫下近17年來新高。
由於近日中南部又陷雨災,勢必再造成蔬菜等食物類商品價格波動,加上疫情三級警戒已降回二級,社會陸續恢復活動,解封之後的報復性消費蓄勢待發,這個月 CPI 年增率欲低不易,在通膨已然升溫及躉售物價上漲遞延效應的大環境下,一旦觸發全面性的預期物價上漲心理,整體物價情勢令人憂心。
主計總處在上個月發布6月物價統計時曾指出,這一波物價上揚屬於短期現象,今年物價波峰可望落在第2季,下半年物價即漸回穩。但7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卻再攀高,尤其是17項重要民生物價更大漲3.01%,創下逾二年半來最大漲幅,顯示物價情勢已不在掌控,蠢蠢欲動。
另一方面,根據央行第2季理監事會議紀錄,與會眾多理事強烈關切通膨升溫情勢,包括因國際油價波動帶來的輸入性通膨,以及進口物價與躉售物價指數快速上漲等現象。根據當時央行預估,今年通膨率高點落在第2季,下半年便會緩步回降,但央行已然將今年 CPI 及核心 CPI 年增率預測值,分別由1.07%、0.77%大幅上修為1.60%、1.11%,可見物價情勢已現轉折。
這一波通膨升溫源自國際景氣復甦,需求升高,至今國際農工原料價格仍處於相對偏高水準,儘管美國聯準會(Fed)距離升息還有時日,但國際經濟大環境明確,顯示在經濟復甦、各地陸續解封之際,需求開始回升,企業轉嫁成本,正帶動通膨上升。
國際貨幣基金(IMF)前不久也才再警示,雖然全球經濟復甦仍充滿不確定性,但通膨風險將證明不會只是暫時的,IMF更呼籲各國央行要未雨綢繆、採取預防行動;IMF首席經濟學家高萍娜還警告說:「一些新興市場和開發中經濟體的通膨將維持高檔,並且持續至民國 111 年(2022年),原因之一是食品價格持續走高的壓力和貨幣貶值。」所言都值得我國央行警惕。
尤其對台灣這樣的小型經濟體來說,一旦國際經濟金融情勢驟起波瀾,必將首當其衝,外資動向及國際美元走勢就是一個重要變數。金管會最新公布,7月淨匯出近35.1億美元,再創今年單月新高。這樣的外資動向,很難不令人憂心。
在過去很長的期間,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呈現強勢,但隨著美國經濟榮景再現及縮表倒數計時,極有可能帶動國際資金從新興市場撤出,以及國際美元轉呈強勢,這也意味新台幣有機會走回弱勢格局,屆時將可能反轉原先強勢新台幣有助緩和通膨輸入因素,匯率變化反而成為加重通膨壓力一大變數。
至於在國內方面,天候因素所造成蔬果價格的短期波動,本來不需要太過緊張,但政府必須注意防範的是,萬一民間掀起預期物價上漲心理,在現今已有通膨壓力的溫床上,可能會造成其他商品跟著漲價的連鎖效應。
另一方面,為了因應疫情對很多行業的衝擊,行政院研擬在下半年發放「振興五倍券」。某種程度上這項措施無異於大印鈔票,在疫後時代適時投入,或有助於為百業加添復甦柴火。但若是時機未能抓準,反而可能因此觸發通膨,未得其利,先蒙其害。
主計總處及央行至今的基調,都強調尚無通膨現象。我們可以理解官方安穩民心立場,卻不能一味樂觀地看待物價情勢及輕忽已經浮現的各項通膨隱憂。最後我們必須要提醒,諸多徵兆都已顯示,這一波物價上漲壓力不容小覷,政府必須嚴防短期間的物價失控,以及接下來後疫情時代的通膨逆襲。
聯合報黑白集/人家勘災,他點名
2021-08-09 01:52 聯合報 / 黑白集
行政院召開全國災害應變會議由院長蘇貞昌主持,各縣市彙整災情通報,連江縣長劉增應也在會中爭取芹壁村修復。圖/縣府提供
忽隱忽現的盧碧颱風帶來豪雨,許多縣市災情嚴重,彷彿六十多年前「八七水災」翻版。不少縣市首長都忙著在第一線勘災,閣揆蘇貞昌卻突然下令召開視訊會議,要各地報告災情。一時間,多數首長手忙腳亂無法連線,蘇貞昌則一臉鐵青直呼不滿。
什麼叫刷存在感?這就是最真實的樣板。豪雨已連下多日,各地災情不斷,比較積極的首長當然要親自出馬去視察災情,誰會坐在辦公室等待基層通報?蘇貞昌卻不一樣,災情頻傳,行政院才開設「一級災害應變中心」已經嫌晚了,他還要求縣市長立刻放下手邊的事向他報告。如此本末倒置,不是逞官威是什麼?
人家縣市首長在前線勘災,蘇貞昌卻在辦公室點名。他率閣員高坐辦公室,忽而嫌連線品質不好,忽而碎碎念誰叫不到人,人們並未看到他對斷橋斷路的孤村做出什麼防災或救援指示。所謂中央應變中心一級開設,除了打官腔,就只有這點表現水準嗎?
疫情失控及疫苗不足,讓蔡政府大大臉上無光,蘇貞昌的官位也岌岌不保。現在,台灣選手在奧運得獎的光環被蔡英文蹭走了,防疫的權威則仍握在陳時中手上;蘇貞昌兩邊沾不上光,只能趁著豪雨救災補回一點自己的威嚴。但如果拿不出真本事,只能靠點名罵人這招,就被看出是黔驢了。
聯合報社論/「麟洋配」代言問題,不能只想專案鬆綁
2021-08-09 03:50 聯合報 / 社論
台灣羽球雙人組合李洋、王齊麟,在東京奧運勇奪金牌光榮返國。記者陳嘉寧/攝影
羽球男雙王齊麟、李洋「麟洋配」東奧奪金,台灣啤酒等企業有意找兩人代言,卻因他們所屬的「台灣土地銀行」是公營事業,受《公務員服務法》「不得兼職與經營商業」之限制而難如願。行政院和財政部醞釀為其解套,但從制度看,「麟洋配」遇到的問題絕非特例,不能光從「專案鬆綁」的角度切入。
公營事業因財力較為雄厚,且須配合政府政策,長期以來,贊助、補助運動員甚至成立球隊的情況十分普遍。除了土銀羽球隊赫赫有名,台電也是贊助體育大戶,旗下擁有棒球、足球和排球隊,台灣銀行則有籃球隊,對支持體壇及培育選手功不可沒。
公營事業成立球隊培養選手,提供運動員的最大保障,就是讓他們成為正式員工。這項制度,確實讓運動員比較無後顧之憂,離開運動場後仍有穩定的收入和福利,甚至可能另闢人生出路。土銀就有退役國手成功轉型銀行家的範例。
然而,這套制度也可能對運動員的發展構成限制。在相同的人事制度下,由於某些公營事業涉及是否民營化問題,運動員面對的是「一國多制」。例如,合作金庫已走向民營化,旗下羽球好手如戴資穎、周天成,桌球好手如莊智淵、林昀儒、鄭怡靜、陳建安等,就不會遇到「麟洋配」的代言問題。李洋則是從合庫轉隊到土銀,才變成無法接商業代言。
如今行政院和財政部有意為「麟洋配」解套,可能方式之一,是修改《公務員服務法》中禁止兼職和經營商業的規定。尤其,最近因接連發生北市交警石明謹兼任球評、台大醫師林氏璧經營旅遊部落格遭到懲戒或判罰的案例,社會上不乏修法鬆綁的聲音。
但不論是修法或專案解套,都需考慮是否有因人設事、破壞體制之虞?《公務員服務法》中有關利益迴避、職權圖利等禁令,更不容動搖或擅開巧門。否則,不久之後,極可能出現因公徇私、權錢交易等貪腐弊端。
歸根究柢,「麟洋配」的代言問題,主要是公營事業在培育運動選手時,只用單一僵化的方式處理。這種「給選手鐵飯碗」方式,對於新進選手或無法單靠競技獎金維生的運動員而言,當然是保障;但對於已發光發熱並有足夠實力在職業賽場發展的運動員來說,卻成了束縛。
解套關鍵在於,公營事業除讓旗下運動員成為「正式員工」,是否能提供更多元的合作模式。例如,除把運動員納為正式員工,培養他們的公營事業是否能提供選手更「職業化模式」的合約選擇;亦即較佳的待遇、較開放的商業機會,但較少的長期工作保障。甚至,可以視選手的貢獻與能力,提供選手退役仍納為員工的機會。各種模式存在換軌空間,自無不可。
短期而言,若要幫「麟洋配」解套,可讓有意請他們代言的企業先與土銀簽約,再由土銀以獎金形式回饋給當事人。如此,既不違反《公務員服務法》規定,土銀和運動員也能互利。中期而言,公營事業必須改變人事制度,以更彈性的方式與運動員合作;長期而言,可讓公營事業所屬的球隊成為獨立個體,亦即有立委建議的「法人化」。如此,運動員有更大的生涯保障與發展空間,公營事業則可持續為體壇造血,盡其社會責任。
「麟洋配」能否代言台灣啤酒,在奧運熱潮中備受關注。但政府要為「麟洋配」解套,不能便宜行事,任意破壞利益迴避、職權圖利之法律柵欄,應該趁機改革公營事業挹注體育的制度。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