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9日 星期一

馬凱/興百利而無一害的大計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馬凱/興百利而無一害的大計











馬凱/興百利而無一害的大計


2021-08-09 04:05  聯合報 / 馬凱(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七十多年來,我們的政府一直矢志不移地堅持:讓通膨維持在最低水準。從兩蔣時代,歷經政權更迭,始終一貫不改。

起初是國民政府奮力抵抗八路軍時,濫印法幣以救物資短缺導致惡性通膨經濟崩潰而失去政權;其後數十年則在凍漲物價以籠絡人心。

但竭力壓低通膨並非易事;尤其在貶低匯率促進出口的情況下更戛戛乎其難。除了有效控制貨幣供給,公權力手中的公用事業價格,如電價、水價、油價就成了首要武器。

功不唐捐,幾十年來的確建立了輝煌戰果。在台灣經濟超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通膨仍極端平穩,造就了經濟奇蹟。但福兮禍之所伏;長期浸淫在輝煌之中,卻造就了今日深陷其中的無窮後患。

當台灣努力維持僅高於墨西哥中國大陸低電價時,人均用電量也企及最恣意浪費的國家如美國,逾全球平均量的三倍。由於高度依賴燃煤天然氣發電,因此人均溫室氣體排放也極高,每單位最終產值的 CO2 排放量更高居全球第三最近公布的氣候變遷數指標,在六十一國中台灣排名倒數第五,主因即是溫室氣體排放名列前茅

因而今天海水暖化、永凍層融解、海平面上升、氣候極端化、洪澇與乾旱頻仍,甚至地球在可見的未來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台灣亦在罪魁禍首之列。即使只看迫在眉睫的事,隨著歐盟碳交易制度成熟,未來輸歐商品碳排放超過標準一單位即罰一百歐元,台灣出口將大受挫折。

這種種可怕惡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台灣數十年來謹守全球超低電價但極低電價之惡尚不止此由於電價只及全球中位數的四十%,形成台灣輸出商品最大的競爭優勢。於是我們的產業及輸出即向高耗電、高溫室氣體偏斜;不但為害人類,而且一旦溫室氣體受到制裁,台灣產業也會一蹶不振。

除此之外,台灣的太陽能及其他再生能源發展遲緩,電價偏低影響至深,非核家園也會因供電吃緊而受挫。還有兩個隱而不顯的惡果,其一是長期壓低電、水、油價以抑制通膨,反讓台灣深受其害。眾所周知,南韓每人所得近年來遙遙領先台灣;其根本原因在於南韓物價遠高於台灣。購買力平價去除此差異,則台灣每人所得高過南韓廿%,也在歐、日等國之上

其二是,用電愈多則享受低電價之利愈厚結果以舉國之力補貼的,竟是生活最豪奢的富人,積數十年之力也扭曲所得分配

一個低電價的執迷,其為害如此之深,豈可繼續縱容?但一提到漲電價,眾人皆期期曰不可;因為十餘年來百物齊漲,唯薪資不漲,再調整電價,豈不是再剝一層皮?

其實不然。若政府不為圖利,只為電價合理,則可一次將平均電價提高到全球均價每度自平均二點五元調為六元但是溢收的電費全部平均發給國人。由於富人用電及電價都遠高於平均,而收入不豐者用電及電價皆偏低;因而溢收的電費前者遠高於後者,全部平均發放,自然貧者得利多而富人獲利少。月月如此,所得分配也會隨之改善。至於企業用電,情況亦同,一般消費者多付的價格也會更有利地回饋。

水漲船高,平均物價自會調高,但因電價只調一次,完全不會讓通膨惡化;第一次能源危機時已有實證。但前述諸害則消除殆盡;有百利而無一害,還能有更划算的買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