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襄/快樂的小蒼蘭阿嬤
.薛承泰/急什麼呢?
.盛治仁/競選時的手段 執政必被反噬
.王正方/轉型正義的真正實踐者
.王文華/自己先好好活過一次
.舒國治/觀李安新片「比利.林恩」有感
.嚴震生/以「禮運大同篇」紀念孔子與國父
.蘇蘅/為何美國媒體和民調大挫敗?
劉克襄/快樂的小蒼蘭阿嬤
2016-11-18 00:06 聯合報 劉克襄
取自劉克襄臉書
例假日到深坑一座山村,久未走訪,特別去探看產銷班班長。抵達時,一對中年夫妻站在埕院前輕喚,「有人在家嗎?」
三合院的大廳和護龍都敞開著,他們看似對此有幾分熟悉,但仍不好意思隨便探看。我觀望左護龍內,一只竹籃盛滿茶葉,正處於浪青階段。工作者應在不遠處,隨時會回來。埕院還擺了一組桌椅,泡了茶,那是班長的習慣,隨時歡迎遊客到訪。我遂當起主人服務,跟他們保證,班長很快就會回來。
閒聊下才知,這對夫妻今日專程前來買茶。去年村裡的農事共學,開設一門茶葉小學堂,我們家人都參加。從割除野草,讓茶園恢復原樣,再摘採茶葉。班長廿年前返鄉,遵循祖先種茶的方式,任野草和茶葉一併生長,當時還不知這就是現今流行的自然農法。這對夫妻知其栽作方式,此後只跟他買。因為別地的茶,他們無法了解整個過程。
我很好奇,他們當年如何結識班長,莫非跟我一樣,意外走到山村,因為喜歡此地風情,此後常來小旅行。怎知他們的緣分,比我想像得深具啟發性。
十多年前,有一回他們在城中區逛街,走到城隍廟旁,遇見一位阿嬤蹲在巷角,擺攤賣小蒼蘭。他們很喜愛這種素淨清香的小蘭花,購買之餘,順便探問阿嬤從何處來,這才知道深坑有此偏遠山村,日後遂決定走訪。
有天,他們便好奇前來,但抵達後不知阿嬤住哪一間,因而在登山口的大樹下休息。一位農民看到了,提壺前來奉茶,順便邀他們到家裡小坐。他們走進院籬大門,往左側一看。菜畦種了許多小蒼蘭,猜想阿嬤就住這兒。
果真,阿嬤從屋裡施然現身,而這位奉茶的農民就是阿嬤的孩子,產銷班班長。此後,他們便常來此走逛。日久嫻熟了,看到班長栽茶的信念,從而成為固定的忠實客戶。
話說阿嬤為何遠到城隍廟賣蘭花,主因當時山村還不是重要的登山小徑,稀少有登山者,更何況是遊客。村人若有栽種蔬果,往往得拎到山下販售。阿嬤是由班長載送,再搭乘捷運到城裡賣小蒼蘭。
如今村子在山友熱情參與下,不斷舉辦農事共學,因而成為重要的登山景點。登山口開始有村人擺設小攤。阿嬤和其他耆老不用再辛苦下山,自家門口便可擺售栽種的蔬果,包括小蒼蘭。
這個故事牽出了台北市區過往和郊野間的關係。早年,阿嬤住的遙遠山區是鄉下貧窮環境。她跟父母一樣,植茶種稻。行有餘力,再從遙遠的山區到城裡,販售自家的當令物產,賺些零錢。
如今因為社區發展良好,不用舟車勞頓,還能和遊客變成嫻熟的朋友。一到假日更是快樂,因為前來的人更多。阿嬤如今看來,比十多年前更神清氣爽。
像阿嬤這樣的鄉下老嫗老漢,台北周遭山區到處可見。現今大家喜愛到郊區走逛,享受郊野風光。農夫和市民形成良好的互動,悄然帶出一個微妙的社區關係。偏遠的山村若走出自己的特色,老人家會擁有更多自信和快樂,年輕人也更樂意回家創業。
這是近來在台北周遭山區,最期待發生的事。很高興,又看到一成功實例。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