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治仁/競選時的手段 執政必被反噬
.王正方/轉型正義的真正實踐者
.王文華/自己先好好活過一次
.舒國治/觀李安新片「比利.林恩」有感
.嚴震生/以「禮運大同篇」紀念孔子與國父
.蘇蘅/為何美國媒體和民調大挫敗?
薛承泰/急什麼呢?
2016-11-17 01:01 聯合報 薛承泰
新政府執政半年,這段期間既無重大天災也無國際性經濟大蕭條,在聲稱準備充分且有執政經驗下,仍是荒腔走板!諸如開放日本食品進口、調升地價稅、一例一休、年金改革等,不論政策是否基於民意,光是推動的時間與步調欠缺考量,就令民眾感到錯亂,質疑政府究竟在急什麼?
先就鬧得沸沸揚揚的日本食品進口來說,政府不願清楚說明食物是來自核災區,當然也就無法以日方檢驗來說服國人;而真正根源是新政府上台後,許多作為明顯偏向日本,且一向堅決反核的態度在此時急著開放「核食」,才是民眾情緒核爆的關鍵!
不久之前的頂新案,民進黨維護食安一副捨我其誰,即便是油品檢驗合格,只要來源有問題,便是黑心油!今天怎麼說服自己呢?更荒唐的是,三天內辦十場公聽會,這是社會對話嗎?還是為了教育民眾,或滿足開放的流程?
談到社會對話,這些議題當中最需要的不是「年金改革」,而是勞工休假制度。因為年金財務有時間的迫切性,四年前民進黨即以此理由,要求國民黨三個月內拿出改革版本;可是當政府版本一出現,不僅反對黨大肆抨擊,連自家人為了選舉也不挺。
食安與年金等問題促使了國民黨的潰敗,而民進黨對年金改革似乎不急了,上台後宣稱用一年時間進行社會對話。到目前為止,年改會開了廿次會議,將來又是公聽會;其實這些都是裝飾,民眾現在最想知道達成了什麼共識?而那些共識究竟和四年前國民黨版本有多少不同?
為什麼最需要社會對話的是勞工的休假制度?乃因蔡總統承諾勞工每周兩天休假。政見只不過是一個原則,至於制度該怎麼設計,則需要勞、資、政、學等來進行「對話」。由於雇主考慮的是成本及出貨時是否有足夠的人力投入,對勞工來說,休假除了在乎天數也要有自主性,才能好好規劃休假。「一例一休」看起來是休兩天假,可是並非可自由運用的兩天,遑論七天國定假日也飛了!但這並非無解,需要時間來溝通。
至於地價稅上調,在房價連續一年下滑且後市令人擔憂下,民眾擁有的房地產價值縮水了,就算民眾知道並非新政府刻意要調漲,而是政府按規定,稅基每三年調一次,接到飆升的地價稅單,當然會發出不平之鳴!政府不是要苦民之苦嗎?在這件事上,新政府就失去了判斷能力了!
這幾個議題,問題都出在「時間點」不對!日本食品進口,有什麼理由非得現在?勞工休假若能用一年時間來進行對話,在這段時間趕快提振國家經濟,提升薪資,讓勞工看到希望,也就水到渠成!政府在發出地價稅單前,就應該意識到民情,先讓房市穩定下來再來調整。至於年金改革,也應該分階段實施,有些改革(如標準薪資計算方式與政府負擔保費比例)可早點上路,讓國家財政稍作舒緩,有些則需配合國家整體保障制度作長遠的考量,急不得。
近日政府試圖推動民法關於婚姻規定的修正,同樣也應考量時間點,當下台灣社會是否合宜?這個議題在「少數人權」與「多數公益」之間糾纏不清,加上法律、宗教與文化各層面仍有歧異,就算在亞洲跑第一,又有何意義?何不請支持該法案地方政府南北各一,先試行三年,成效不錯,再進行全國性立法也不遲啊!
(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