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振興才是最好的紓困措施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7435/web/ 

◆  聯合報社論/這等官僚風光:食藥署自肥、超打又放水
◆  聯合報黑白集/遲交越久,買得越多?
◆  經濟日報社論/振興才是最好的紓困措施







經濟日報社論/振興才是最好的紓困措施


2021-08-10 02:2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五倍振興券」最快在9月推出上路。(聯合報系資料庫)


行政院規劃以振興五倍券來振興因疫情受創的產業已成定局。雖然去年振興三倍券的實際成效仍有賴嚴謹的研究來評估,但以去年第 3 季三倍券發放後零售業營業額創下歷史新高的經驗來看,振興券還是有一定的效果可期

政府振興經濟當然有許多政策可供選擇。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來看,從去年第 1 季起,各國即已採取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來維持經濟動能;只是這樣的政策至今已經產生股市、房市泡沫及嚴重通膨壓力的後果,台灣也是如此

就台灣而言,更棘手的問題是疫情及管制措施帶來的是產業及個人之間兩極化的影響─製造業不但享受空前榮景,還能在內需服務業飽受衝擊的情形下,使全年經濟仍能維持5%以上的正成長,從業人員也必受惠不少衝擊最大的服務業由於乘載了近六成的就業,使得產業及就業都受創甚深,也是失業率突然衝高至 4.8% 的主因

在這些背景下,無論紓困或振興政策,都比去年更需要「打對點」地細究紓困與振興對象,畢竟在經濟成長表現如此良好的情形下談紓困與振興,在過去是匪夷所思之事。普發現金是近來廣被討論的政策選擇,普發現金寬鬆貨幣政策效果很像,在股市、房市投資狂潮及物價蠢蠢欲動的環境下,這種錢雨政策很容易助長惡果其次,普發現金不能限制用途,因此很難打對點地灌注到急需振興的內需服務業

疫情對內需服務業的衝擊主要源於管制措施只要疫情順勢得控、疫苗施打普遍,解除管制才是最好的振興措施短期內,限期使用的振興券,就像央行控管資金流向的選擇性信用管制一般,對於振興內需服務業會有最大助益。如果選擇性信用管制是一般可以接受的央行政策,振興券則也值得肯定。儘管如此,面對各界對於振興券的疑慮,行政院及國發會還是應該積極說明溝通,也應該更注重施行細節,減少不必要的爭議。

首先,去年三倍券由於得到業者各種加碼優惠措施的助攻及地方政府的良性競爭,使得成效較預期為好,也是不同於民國 98 年(2009年)消費券的特殊現象。為了確保此次五倍券的成效,中央政府除了仍應爭取業界與地方政府的共襄盛舉,也可擴大特定目的振興券如動滋券、藝 Fun 券),以強化「打到點」的成效。這其中,雖然振興券是短期措施,如果能兼顧經濟長期結構轉變,當會更為理想。例如,疫情的延續及 5G 技術的發展已使得消費習慣與產業型態大幅改變,宅經濟平台經濟方興未艾,受到直接衝擊的傳統小商家零售業者本已需轉型因應,如果五倍券可以設計引導協助各種數位轉型的發展,成效就會更為顯著。

其次,振興券的補貼倍數愈來愈高,固然希望收到更好的振興效果,但也必須避免養成民間對政府過度期待的依賴心理。疫情爆發以來,一方面實體經濟受創,另一方面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所引發了金錢投機熱潮,已使得工作價值受到傷害。若再加上政府不時的撒錢紓困振興,的確很容易進一步造成「凡是過得不好,政府就應該負責依賴心理,降低了努力的誘因,對長期經濟帶來不良影響。因此振興政策也應維持市場的競爭性,使市場擇優汰劣的功能不至於因振興措施而無法發揮。

最後,紓困與振興是目的不同的兩回事,既然要談振興,就不宜與紓困混為一談。疫情的管制措施已使政府投注不少資源來對各界紓困,其實是短期應急不得不然。事實上,振興才是最好的紓困措施,也因此,使產業恢復活力、適度轉型,同時避免依賴心理的養成,是振興五倍券必須把持住的目標。













聯合報黑白集/遲交越久,買得越多?


2021-08-10 02:1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第五批採購莫德納疫苗近十萬劑,由華航貨機運抵桃園國際機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國採購的莫德納疫苗,「終於」又到貨十萬劑。不同於以往疫苗抵台大張旗鼓,這次政府低調許多。一來比起需求,這數量如杯水車薪;二來算上這批,自購莫德納的到貨比例還不到四分之一如此嚴重的遲誤,太高調只會自暴其短

外購疫苗中,莫德納是僅次於 AZ 的第二大主力,總數五○五萬劑。年初訂購時,陳時中說五、六月會到貨」;但如今已八月,只送抵一二五萬劑比起美國政府捐贈的莫德納都有二五○萬劑,該廠交貨效率令人搖頭

莫德納交貨遲緩,主要是產能不足同屬 mRNA 技術的 BNT 疫苗,今年產量約三十億劑,莫德納尚不及其三分之一。雖說莫德納明年的目標也是三十億劑,但未必能達標。奇怪的是,蔡政府宣布,到後年為止已加購三千六百萬劑莫德納,形同將外購疫苗全部「押寶」莫德納。

蔡政府難道不怕重蹈覆轍,買得到、卻拿不到貨又或者,這正是堅持只要莫德納的理由就是看準它會延誤,蔡政府力推的高端疫苗才能順勢上場,加碼採購如此才能合理解釋,除了意識形態,蔡政府為何堅持不買 BNT

蔡政府疫苗政策,一路走來,荒唐如一,就是政治、利益優先,人命、疫情擺兩旁。今年台灣靠「捐疫苗」度難關,明年全民「被迫高端」,恐難避免。











聯合報社論/這等官僚風光:食藥署自肥、超打又放水


2021-08-10 02:1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季青漫畫


台灣的疫苗即將進入一波空窗期。七百萬民眾仍在苦等不知何時將至的莫德納,AZ 所剩不多,BNT 最快要九月底才現身,全台將有一個半月的空窗僅剩爭議的高端可打在此之際,傳出了衛福部食藥署官員自肥又超打的醜聞,其造冊人數竟為該署編制人員的兩倍施打率則高達一六九%,是全台施打率的五倍藥品主管部門如此善於「造福」自己,令人大開眼界。

在指揮中心規定的民眾施打疫苗排序中,最受爭議的一類,一直是第二類的「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所謂政府防疫人員」,定義可鬆可緊,全憑指揮中心隨意認定及任意增刪;其中,有高風險的一線人員被排除,卻也有文書工作型官員被趁隙納入。數月來,輿論一直要求政府公布「第二類接種名單」,指揮官陳時中卻始終拿個資法當擋箭牌,稱這是私密之事陳時中顯然知道其中有不可告人之事,必須規避監督,因此拒絕公開

如今,食藥署的超打及自肥情況被揭開,一葉知秋,人們不難看出蔡政府官員在疫苗施打分配過程如何徇私圖利自己。食藥署的編制人員為六四六人,但其造冊施打人員多達一,三五六人,為署內人員的兩倍之多。其中,包括聘用人員、臨時人員、委外人員乃至替代役均被列入由食藥署長吳秀梅擔任董事長的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一七五名員工亦全數納入。其濫用情況,比起「好心肝」的爭議,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此,在野黨抨擊食藥署「監守自盜」,可謂一針見血。

食藥署並非一般民眾熟知的機構,直到這次新冠疫情,它才一躍而成為台灣政治舞台的要角。讓食藥署一夕大紅大紫的演出,是在上月十八日,由吳秀梅親口宣布讓沒做三期試驗高端疫苗取得我國的緊急授權(EUA),獲准製造。吳秀梅還刻意略去十五名評審專家的保留意見,宣稱僅一名專家反對,把對高端的放水及護航包庇到滴水不漏。更荒謬的是,食藥署發給高端緊急授權後又拖了半個月,才徐徐對郭台銘等團體購捐的 BNT 疫苗核發EUA。食藥署偏頗心機,豈是三言兩語所能道盡

至此,外界不免懷疑,為何食藥署的疫苗超打名單要把「醫藥品查驗中心人員悉數納入。這個財團法人的成員,包括負責疫苗審查的委員,難道是食藥署非得先將他們全部「罩住」;如此,審查高端疫苗時,他們才會幫衛福部「罩好」高端?此外,食藥署將內外臨時人員、外包人員全都納入造冊施打,難道就是為了安撫他們並預為封口?也因此,外界質疑,當高端送驗封緘之疫苗,有幾批因擴大量產而出現不良率高達八成的問題,吳秀梅才會氣急敗壞地要追查內部是誰洩密

由小看大,食藥署的自肥、護航與放水,反映的正是蔡政府內部的三大問題:一是政務官決策視野的狹隘化及偏私化,二是公務員公共服務精神的喪失,三是技術官僚專業道德的沉淪。正因為如此,蔡政府官員可以大膽地劃設小圈圈為「自己人徇私超打,可以極盡官僚醜態為爭議的高端疫苗護航,卻不肯為全民健康做出積極合理的疫苗籌謀

最諷刺的是,當這些食藥署的相關人員把自己的手臂打好、打滿之後,他們毫不在意地批准三期試驗沒做、二期仍未解盲的高端疫苗,將它送上公費施打的寶座,丟給廣大毫無選擇的民眾去施打。這時候,他們應該感到很放心吧;因為自己已經有了國外疫苗的保護力,完全不必為高端可能的風險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