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3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把握奧運熱 發展運動產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蓄意欠缺。 

◆  聯合報社論/部長把人才當奴才,文官能堪幾回摧折?
◆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形象工程垮下來
◆  經濟日報社論/把握奧運熱 發展運動產業







經濟日報社論/把握奧運熱 發展運動產業


2021-08-13 00:14  經濟日報 /   社論
我國「舉重女神」郭婞淳在東京奧運女子59公斤級比賽中展現壓倒性實力奪金。特派記者余承翰/東京攝影


本屆東京奧運會,在新冠肺炎肆虐的陰影之下,各國選手仍然全力拚搏,為個人和國家的榮譽追求體能的極限,令人感動與欽佩。台灣健兒的表現極為優異,獲得二金四銀六銅共12面獎牌的空前佳績,不僅獲得國人高度肯定,「同島一命」為選手們加油喝采,也讓不少關注賽事的國際人士,注意到台灣不只有珍珠奶茶,還有相當出色的運動表現。

除了緊張刺激、扣人心弦的比賽,凝聚全台關注以外,將頒出的2億餘元「國光獎金」,包括金牌2,000萬、銀牌700萬、銅牌500萬,田徑、游泳、體操等主流項目加碼一半,以及前八強和獲獎選手教練都能獲得獎勵,也都成為國人關心焦點。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甚至建議:金牌獎金應提高到1億元,銀牌8,000萬、銅牌5,000萬,破紀錄再加碼1億元,引發國人正反兩面熱議。

郭董的建議,會遭來負面評論的原因,在於我國對獲獎選手的獎勵金,已經在全球名列前茅,若不計非現金獎勵如南韓免除兵役、北韓送洋房、德國終身啤酒免費、英國發行個人郵票、白俄香腸吃到飽等),我國金牌的2,000萬元獎勵,僅次於喬治亞約3,778萬元新台幣、新加坡約2,335萬元。因此,進一步加碼到大幅凌駕全球各國,是否有其必要?

沒錯,美國金牌選手獎勵,不過是3.75萬美元(約105萬元台幣),日本也不過500萬日幣(約127萬元),但這些獎金都只是對冠軍選手的基礎獎勵整個社會連帶獎勵才是重點。以中國大陸為例,民國 101 年(2012年)倫敦奧運射擊金牌易思玲,在獲得國家獎金50萬人民幣後,陸續獲得省、市、區、縣的獎勵,加上企業和中國大陸奧運代表團赴港參訪獲得的獎勵,總獎勵金超過了1,000萬人民幣。本次東奧為中國大陸射擊拿下首金的楊倩,也已經獲得地產商雅歌爾集團贈送位於寧波的花園洋房,價值550萬人民幣

美國的獲獎選手,多半會獲得各種贊助商價值不菲代言合約,少的幾百萬美元,多的達到數千萬美元。例如網球選手大阪直美,一年的代言合約就高達5,500萬美元

因此,撇開個人榮譽不談,因運動的出色表現帶來的光采,以及奧運獎牌增添自己的商業價值,才是支持選手的最大獎勵國家獎金其實只是點綴性

但是,歐美日先進國家,為何企業界可以提供如此豐厚的代言合約支持?因為它們都擁有規模龐大運動市場,有眾多關心或參與運動的國人在支持選手,讓他們的優異表現衍生商業價值。例如,美國的運動市場估計在民國 89 年(2000年)後年產值就超過了 2,000 億美元,光就四大聯盟橄欖球、職棒、職籃、冰球的年收入就超過230億美元以上;若加上周邊運動器材和相關商品,運動市場每年創造 5,000 億美元的商機。

這麼大規模的運動市場,奠基美國家庭重視運動,家長從小就會培養小孩某些運動興趣,還會陪同小孩去參加各種訓練和比賽。這種社會可說是「人人皆運動,個個看比賽」,當然運動市場龐大無比;不需要靠政府,民間就足以支撐起一個巨大的運動產業出色的運動員團隊中國大陸國務院也藉著奧運熱,推出「全民健身計畫」,目標是到民國 114 年(202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率達到 38.5%,帶動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人民幣 5兆元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東京奧運會,應該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點。近年台灣運動的確有相當正面的發展,各種馬拉松和自行車等賽事逐漸成為風潮,這次東奧選手們的優異表現,必定讓國人更加重視運動;正好是提倡運動的良機,無論是政府或運動相關行業和公協會,都應該把握,打造一個人人從事、關心運動的堅實運動產業,進而產生一個健康的社會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形象工程垮下來


2021-08-13 00:20  聯合報 /   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昨南下勘災,採訪通知載明不開放採訪惹議。圖/總統府提供


蔡總統下鄉勘災,傳出不開放採訪而遭訾議。府方反擊是假新聞,並引述聯合新聞網影音報導為證,強調總統有接受提問。但府方發布總統行程通告的確敘明現場不開放採訪」;影音報導也提到,很多媒體早在現場守候,總統府只好臨時規畫媒體區簡報後,讓媒體在卅公尺外拍攝,記者隔空高喊問話,意外獲得總統回答。

勘災是政治人物表現關心民眾的最佳舞台,當然錦衣不可夜行,媒體報導多多益善。顯然總統希望社會知道自己下鄉關心災情,也不反對媒體遠處跟拍,但與民眾近距離互動狀況,就得先由府方篩選,才得以官方新聞稿統一對外發布

從蔡英文高度倚賴讀稿機不難看出,她是歷來最重視形象工程和「畫面美觀」的總統。若面對開放美豬等不討好的議題,就閃避提問,念完講稿便結束記者會。雖會被批逃避,但比不慎失言或遭反駁嗆聲,畫面在媒體與社群反覆滾雪球,殺傷力可控多了。

但小英的形象工程早就垮下來了。就像總統指示軍機迎接奧運選手返國,其實是三年前亞運的舊哏,為何這次遭到不少噓聲?問題當然不在選手或空軍,而是「起風了」,氛圍改變,民眾苦無疫苗,地區飽嘗水患、農民慘遭災損,社會對蔡英文的形象包裝文青話術,已經累計了太多的厭煩。












聯合報社論/部長把人才當奴才,文官能堪幾回摧折?


2021-08-13 00:25  聯合報 /   社論
外交部長吳釗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外交部長吳釗燮是蔡英文總統面前的紅人,但是在外交部內卻是不折不扣的酷吏作風,同仁苦不堪言。外界早知蔡政府有個酷吏閣揆,卻不知閣員官威更冷酷,但蔡政府把人才當奴才,文官菁英的尊嚴能夠忍受幾次權力的踐踏

網路上近日瘋傳:吳釗燮在部內建立了一個 LINE 群組,重要司處正副主管都得加入,並且隨傳隨應,否則就會遭到部長在群組內公開羞辱。媒體報導,一年多前吳大部長因為一件沒有急迫性的事,周末於群組呼叫新被加入但尚不知情的領務局長,因局長短時間內沒有回應兩則「陳局長」呼叫,吳釗燮的第三則訊息就是叫局長「下周一遞辭呈」。外交部只以「沒有評論」來回應媒體報導。但這樣的神武官威,足堪蔡政府大官的典範。

這位陳局長曾任兩處駐外大使,應該是最高職等的常任文官。吳釗燮對高階官員都如此視如敝屣,其他行政人員當然更是如坐針氈正副主管為避免漏接部長臨幸式的電話,再遭公然羞辱,早已手機廿四小時機不離身至於低階人員更慘:因為正副主管隨時待命,下屬更是不能片刻休息,許多區域司同仁都得常態性加班,苦不待言。

外交部高階官員遭到羞辱的事,不是第一次上新聞,領務局長倒楣遭遇,也不是孤案。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輕生案,當時的外交部長正是吳釗燮當年許多對大阪辦事處的批評都是來自網路,事後證明除部分出自對岸網站造謡外,更主要來自綠營網軍帶風向。蘇處長完全沒有犯錯,但是卻遭到壓力而輕生。蘇啟誠遺孀後來聲明,蘇啟誠是在完成上級交代之檢討報告後,表明不想受到羞辱之遺言,以死明志。雖然外交部事後的調查避重就輕但外界想問:誰能給外交部駐外館長壓力與羞辱?

我國外交處境艱難,需要外交團隊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才能突破困境。吳釗燮上任部長後邦交國一個個流失,但台灣得到的若干國際聲援,卻成了外交失利的遮羞布。然而仔細分析,今日大國對台灣的聲援,都是源自美中競爭各國對中共戰狼外交的反感。習近平大張旗鼓擴軍建艦,當然也刺激美日英法等大國的反制。所以台灣的外交局面,有極高比例是決定於對岸在國際上「掉落幾把槍」。如果不是蔡英文的錯愛,吳釗燮恐怕下台幾次都不夠。

撇開績效不談,吳釗燮「把人才當奴才式的領導,必然後果就是有骨氣有尊嚴的人才離去,而絕大多數優秀的外交官只能逆來順受,少數善於先意承歡的奴才則獲重用孟子所謂君視臣如土芥,臣視君如寇讎」,如果將君/臣改為長官/部屬,應該更適用外交部的場景。

當然,高階官員遭到羞辱的事,不是只發生在外交部。尤其行政院長蘇貞昌雖拿不出什麼政績,但亂耍官威羞辱官員的行徑卻罄竹難書。有酷吏閣揆作為表率,當然就會有酷吏閣員上行下效。

鄧小平有句名言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放到台灣的官場,句子得改成:不論內政外交,小英喜歡的就是好官。看看陳時中,因為三加十一破口而枉死的八百條人命,以及封鎖三個月的幾兆元經濟成本,完全不必理會看看吳釗燮,邦交國流失與外交官含屈自盡,也完全不必追究他們最擅長的本事就是看上不看下,把一流人才當奴才使喚乖乖在手機旁待訊者存,假日返鄉探病者亡。在蔡政府傲慢官威權力踐踏下,中華民國的文官菁英能堪幾回摧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