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4616/web/◆ 聯合報黑白集/挺台口惠,能多點料嗎?
◆ 聯合報社論/懈怠、雙標、隱瞞,政府才該收心!
◆ 經濟日報社論/有大格局 才能茁壯金融市場
經濟日報社論/有大格局 才能茁壯金融市場
2021-05-13 01:11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記者蘇健忠╱攝影台股示意圖。記者蘇健忠╱攝影
近來檢討「當沖降稅」的聲浪不斷。目前股市當沖降稅(證交稅稅率從千分之3降為千分之1.5)在今年底到期,而政府是傾向再延長五年。然而許多社會賢達批評,政府鼓勵短線交易的當沖,是把台股搞成賭場、政府抽頭爽賺稅金,卻無視投機風氣盛行;也有財經名嘴批評,近來台股震盪幅度擴大,這都是年輕人愛當沖惹的禍。然而,這些聲音都忽略了當沖交易有「造市者」的重大意義。
批評年輕人愛當沖,讓台股跌幅擴大的論調,我們認為這只是找代罪羔羊,並不厚道。台股從去年3月低點的8,523點,一路往上攀爬,到上個月最高的17,709點,一年內漲幅近兩倍的飆升過程中,沒有人提當沖資金助攻,現在股市進入整理階段,名嘴們推薦的個股漲不上去,這才跳出來抱怨都是年輕人愛當沖惹的禍,這樣的批評有失公允。
關於社會賢達認為當沖降稅,等於是政府變相鼓勵短線炒作,不利長期投資風氣形成。我們認為這樣的擔憂是有道理的,畢竟巴菲特等投資大師已經明確告訴世人,選擇有競爭力的企業並長期持有,才是股市致富的王道。
儘管如此,以壯大台灣金融市場的角度,我們還是支持政府繼續延長當沖降稅,但是為了避免政府只支持短線交易的錯誤印象,建議政府也要給予長期持有者,類似或者是更佳的優惠,例如持有股票超過五年以上者,售出時證交稅可以降至千分之1。
為何當沖降稅可以壯大台灣金融市場?重點在於成交量,巨額交易量能夠增加台股的國際能見度。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在當沖的助攻下,台股在暌違15年之後,在上個月再度交易量超過香港。台股在民國 86 年(1997年)香港回歸時,日成交量是港股五倍左右,但在民國 95 年(2006年)起,港股受惠滬港通及深港通,成交量三級跳,此後台股交易量看不到港股的車尾燈。
但是隨著中美貿易戰帶來台商人潮與錢潮回流,新冠疫情下台灣防疫得當,電子業出口火紅,龍頭台積電的製程工藝成為世界王者等利多,帶動股市攀升至萬七的歷史高點,交易量再度超越港股,台股的國際能見度發光。
台股的交易量要夠大,外資才會更願意進入台灣市場;如果台股的交易量只是一個小港口規模,那巨輪級外資是不可能靠岸台灣,去承受擱淺(股市流動性不足)的風險。幾年前台股當沖的比例不到一成,而今已經成長到三成以上、甚至在爆天量的交易日高達六成,成為推高台股交易量的重要動能。這個動能得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擴大交易量,有活化金融市場流動性,吸引包括外資等更多參與者加入,暢通企業融資管道等正面效益,在國際上例如英國與韓國對於擴大交易量的造市者,像是玩當沖的高頻交易,都給予租稅或手續費的優惠。我們政府的當沖優惠不算是特例。
至於很多散戶抱怨當沖害得他們投資的個股跌得亂七八糟,這說法並不正確,台股有漲跌停10%的限制,當沖並無法突破這個限制。再者,當沖其實是對散戶有幫助的。任何股市老手都知道,股市最可怕的不是下跌,而是無量下跌,這會讓散戶根本無法脫手。而當沖有助於增加股市流動性,減少無量下跌的機會。
目前諸多對於當沖的批評,最主要根源是格局的問題。當今全球主要股市,如美國或者是日本,當沖的比例都是高達四、五成。台股的當沖才剛起步不久,從幾年前的一成,成長到目前的三成。對於習慣以前台股運作方式的投資人,暫時無法適應新時代的到來,但時代演變,台股將來有一天也許會像紐約、或者東京股市一般,成為世界重要金融市場的一環,我們的交易量還有很大的再成長空間。
聯合報黑白集/挺台口惠,能多點料嗎?
2021-05-13 01:31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5日在倫敦舉行會議後發布公報表示,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世界衛生組織論壇及世界衛生大會。 中央社
七大工業國(G7)外長會議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相繼發表聲明,支持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並要求世衛組織恢復台灣在 WHA 的適當地位。這些挺台發言,讓不少民眾感到振奮。但過了五月十日的邀請截止日期,台灣仍未接獲世衛組織的邀請函。國際挺台言論,終究只是口惠。
台灣連續第五年未獲邀參與世衛大會,除因蔡政府一上台就否定「九二共識」,並持續打反中牌,更在疫情期間強烈攻擊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造成死結難解。事實上,蔡政府主政第一年的五月,衛福部長林奏延仍承續前朝兩岸關係餘蔭,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了世衛大會。此後,就一路急轉直下。
重返 WHA 需要國際社會支持,但世衛大會的決議採「共識決」,若不靠幕後的穿梭運作,難以如願。因此,不論是 G7 外長或布林肯的聲明,台灣聽起來雖受用,但除非積極穿梭,其實毫無用處。何況,這些聲明均出自美國的「反中聯盟」,淪為口惠即不意外,只夠台灣高興幾天。
美國《華爾街日報》十日的社論說,布林肯和 G7 力挺台灣,台灣仍然拿不到開會門票,使拜登政府難堪。問題就在,美國挺台須超越「口惠」模式,拿出更多料來,才有實質助益。否則,用「反中同盟」來推升台灣地位,只會適得其反。
聯合報社論/懈怠、雙標、隱瞞,政府才該收心!
2021-05-13 01:3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院長蘇貞昌(中)昨天前往視察疫情指揮中心,為指揮官陳時中(左二)與工作人員加油打氣,並呼籲國人要收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本土疫情大爆發,兩天計新增廿三例確診,多數均屬感染源不明案例;一夕之間,全台都拉起了社區感染的警報。政府除提升疫情警戒,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拉高聲調,呼籲全民「該收心了」;言下之意,彷彿民眾鬆懈是疫情破口的源頭。這種說法反映了蔡政府的威權卸責,令人反感。事實上,從華航諾富特的群聚,到北台灣多縣市的不明來源感染,暴露的是官員的懈怠、雙標和隱瞞,該收心的是政府。
這次,新北和宜蘭率先發現六例本土感染病例,必須歸功於羅東聖母醫院和新光醫院急診室醫師的警覺奏功。這兩群不同源頭的確診者,與華航機師或諾富特確診者的足跡均無交集,又無國外旅遊史;兩名醫師憑著專業警覺即刻採檢,迅速揪出了新冠病毒潛藏的蹤跡。對比之下,一心只想趕快終結華航諾富特群聚事件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恐怕不曾料到,新冠病毒已經在台灣內部散播了這麼遠。
羅東能迅速查出遊藝場的五名員工確診,是一項關鍵發現。在此之前,宜蘭甚少成為疫情熱點,在人們注意焦點都集中於華航機師在北北桃的足跡之際,誰也不曾想到羅東會有疫情。母親節當天,聖母醫院急診室醫師郭恩悅先後收治兩名遊藝場員工,她感受到病人的痛苦及對不確定接觸對象的疑慮,因而分別安排採檢;沒想到,一採檢就拉出了一串疫情。新光醫院的急診醫師也一樣,一聽說求診者參加過不少大型餐會,立刻安排在戶外採檢,未讓他進入醫院,隨即查出指揮中心遺漏的病毒足跡。
基層醫師的警覺之所以特別值得稱揚,原因就在,這除與指揮中心的鬆懈形成了對照,也一舉戳破了「台灣人對新冠肺炎有天然免疫」的防疫神話。一年多來,台灣的防疫表現可圈可點,主要是得力於全民從 SARS 事件以來累積的防疫意識,大家戴口罩、勤洗手、遵守防疫規範、且彼此提醒勸誡。加以台灣是海島,沒有毗連陸地邊境需要防守,有效隔絕了病毒的擴散。然而,蔡政府卻將這樣的成績視為自己「領導有方」,更把疫情破漏歸咎民眾「不自制」,所以蘇貞昌才會大剌剌發出「該收心」的指示,顯示行政部門完全缺乏反省精神。
事實上,從華航諾富特的群聚感染事件,已可看出指揮中心的鬆懈與疲態,導致疫情逐漸失控,蔡政府卻漫不在乎。試想,華航機師是出入國境最頻繁的一群,陳時中卻不斷放寬他們的居家檢疫期限,從兩周減為五日,又減為三日,亦不要求他們施打疫苗,這不是名副其實的「雙標」是什麼?如此一來,豈不等於將第一線的防疫網剪破?不少機師在三、五天的解除隔離採檢都呈陰性,其實卻帶著病毒在外趴趴走,怎麼會不捅出防疫破口?
從部桃事件到華航群聚,外界看到指揮中心犯的錯誤都是類似的低級粗疏,而且屢犯不改。例如,該完全隔離的樓層卻不徹底執行,容許部分空間混住互通,這是散漫。例如,該篩檢的對象,卻因時間或接觸範圍的劃設太過省簡而未篩檢,這是投機僥倖。例如,該通知地方政府或基層執行單位的訊息,卻因系統性的疏忽或意圖掩蓋疫情真相而不通知,使得執行無法落實,這是隱瞞。
正因政府種種散漫、投機、隱瞞、雙標,而導致疫情破口擴大,進而造成源頭不明的社區感染。面對這種局面,蘇揆還厚顏要求人民「收心」,只會使民怨火上加油。警戒管制升級,嚴重影響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經濟活動,政府不該道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