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痛切檢討能源轉型政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4860/web/ 

◆  聯合報社論/陳時中再袖手旁觀,不升四級警戒才怪
◆  聯合報黑白集/另一種疫苗
◆  經濟日報社論/痛切檢討能源轉型政策







經濟日報社論/痛切檢討能源轉型政策


2021-05-21 02:2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短短五天內兩次大停電,難掩「缺電」事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電5月13日因興達電廠兩個機組跳脫,造成部分地區停電,從蔡總統、蘇院長、經濟部長王美花到台電董事長都再三強調「不是缺電」,而是電網問題及員工疏失造成;未料17日興達電廠再度出包,換成1號機組先故障,加上用電需求持續攀升,水力發電又無法發揮,為維持電力供需平衡,又緊急啟動限電停電,這次文武百官除了道歉之外,都不再否認缺電,台電解釋是機組歲修無法歸隊,用電創新高,導致供電不足,終於承認「缺電」。

短短五天內兩次大停電,又是新冠肺炎社區感染多點爆發累積到上千例之際,不只造成恐慌引發民怨,更讓國人對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和電力供給穩定不缺的承諾,失去信心和信任。尤其最酷熱的6、7、8月還沒來到,疫情又尚無緩歇的跡象,國人都非常擔心最近的未來隨時都有可能因跳電、缺電引發更多的限電、停電事件。

回推513跳電當時的情景,台電的尖峰備轉容量率是超過10%的綠燈(亦即高達365萬瓩),但興達電廠先跳機的2、4號機組才105萬瓩,竟會導致興達其他機組及全台部分機組陸續跳機,顯然實際的備轉容量率比台電顯示的要低得多,再扣除天黑後遽減的太陽光電 300 萬瓩占備轉容量率8.2%),傍晚實剩的備轉容量率不到2%,也難怪台電近日不斷下修備轉容量率至低於7%,左支右絀根本不足以維持穩定供電。再和五年前的815大停電相比,缺電和供電不穩的問題更為嚴重。17日停電因素還包括水力發電無法補位,又凸顯缺水及缺電惡性循環連串問題

513和517的停電,也印證了前經濟部長杜紫軍民國 103 年(2014年)的警告:「核四封存火力發電廠陸續除役的狀況下,民國 110 年(2021年)台灣發電備用容量率估計將僅剩5.4%,恐面臨分區限電」,竟然是不幸言中。

諷刺的是,經濟部長王美花解釋517停電的主要原因,包括氣候變遷使氣溫變得異常高,導致用電大幅提升,加上台灣景氣好,許多製造業24小時生產,帶動工業用電大幅增加,反而凸顯經濟部本身對於電力需求的推估錯得離譜,更打臉了前經濟部長、現任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在前年8月所說的「即使納入半導體2.6兆元投資、台商回流、車輛電動化、經濟成長等用電需求,預估民國 119 年(2030年)備用容量率可超過15%,備轉容量率超過10%,不會缺電還會穩定供電」的保證,還讓跳票的時間提前

經濟部統計顯示,民國 109 年(2020年)就因為水情不佳、光電與離岸風電發展不如預期,導致再生能源發電量和占比不增反減,從民國 108 年(2019年)的152億度(5.6%),降至民國 109 年(2020年)的151億度(5.4%),離岸風電又傳出歐盟代表指責國產化要求不切實際過度官僚」,違背 WTO 及國際規則,勢必影響進度,可能難以實現民國 114 年(2025年)綠電20%的目標。此外,太陽光電到了晚上供電完全歸零,一時也難以支應夜間尖峰的挑戰,連夜間都有停電的可能;而大潭電廠 8、9 號機陷入環保生態爭議,能否在民國 112 年(2023年)供電仍有變數,供電量短期內難以成長。

另一方面,電力需求在民國 109 年(2020年)全球疫情肆虐之下,台灣是少數成長的國家(增加2%),且電價已連續三年凍漲,不但難以反映成本,更會造成用電量繼續成長目前停課和在家工作的宅經濟,也會造成民生用電飆升,而酷熱的暑假還沒到來,如果疫情不能緩歇,用電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換言之,在疫情惡化和溫度升高之際,電力供不應求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稍有差池,極可能發生跳電、缺電、限電、停電;蔡總統3月宣稱「台灣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展綠、增氣、減煤、非核四大目標,不僅追求電源穩定,也希望發電配比符合國際趨勢」,顯然已經遭遇嚴厲挑戰,還能不痛切檢討能源轉型政策嗎?













聯合報黑白集/另一種疫苗


2021-05-21 02:23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第二任期周年,賴士葆透過臉書表示,全民對蔡政府共同的印象就是缺水、缺電、缺疫苗。圖/取自賴士葆臉書


防疫模範生」的口號,不久前還喊得震天價響,就如蔡總統讚美陳時中與防疫團隊:「時鐘順著走,走得很順」。如今社區疫情爆發,證明吹噓了一年的成績很大程度來自運氣。提高疫苗覆蓋率興建收治中心因應大量病患,是各國在疫情肆虐後得出的教訓。台灣卻執著於「加零」,不把疫苗與治療的戰線當一回事。

更戲劇性的,是接連大停電。官方抵死否認「缺電」,堅持「電網故障」、「操作錯誤」等理由。直到五一七再停電,終於連最雄辯的蔡總統都語塞

蔡政府施政,真正落實「超前部署」的,就是宣傳。隨時配合大數據,調整議題操作;除了華麗的詞藻,還有大批「意見領袖」從側翼狙擊。精心操作下,不僅封殺異議聲音、宰制輿論主流,更把在野黨殺得丟盔棄甲。但一旦疫情爆發,家裡電燈無預警熄滅,民眾才發現「有政府,會做事」及「全世界挺台灣」不過是個粉紅泡泡,吹之即破。政客的口舌長才,在冷酷現實前,只剩下空洞與蒼白

疫苗的原理,是讓接種者在可控程度內感染病毒,以培養出自體的抵抗力。近日的各項情勢,若能對民眾發揮疫苗效果,使多一點台灣人從夜郎國自滿中清醒,成為有自主意識現代公民;或許就是多災多難辛丑年,對台灣最大的貢獻。













聯合報社論/陳時中再袖手旁觀,不升四級警戒才怪


2021-05-21 02:21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圖/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當本土疫情日增兩百多例成為「新常態」,有人麻痺了嗎?全台防疫同步升為三級,已有台大醫院等十多家醫療院所傳出疫情,影響民眾正常就醫,並有五十幾名各級學生染疫,病毒持續擴散。在這樣的嚴峻時刻,中央政府的防疫工作卻似乎落在地方之後,未見積極挹注縣市的資源困窘,也沒有積極協助調度解決問題。這種表現,反映了執政黨的自私與遲滯,也是防疫易生破口的大忌。

這波本土疫情大爆發,人們發現,蔡政府先前的自誇自滿都是表面文章,許多準備工作其實並未到位。例如,指揮中心去年宣稱備妥近千間負壓病房,現在卻只有六百多間,迅即不敷使用。再如,學校改採線上教學,但因連線設備問題頻頻當機,學生根本無法登入。再如,不少確診者因病房準備不足被迫在家自我隔離,甚至有人因此死亡;外界建議設置類似大陸方艙醫院的機構收容輕症患者,陳時中當即否決卻未提出解決之計

更可議的是,幾個地方政府在熱區設置篩檢站,及時有效地驗出了不少確診者,是明智的做法。誰料陳時中卻還公開表示「快篩會有偽陰」;這豈不是風涼話?試想,本土疫情已經深入社區,許多無頭案例已追查不出感染源;於今之計,只能透過更多篩檢才能揪出潛伏的病毒。在這種情況下,陳時中仍堅持他「惜篩如金」的荒謬原則;依此「不篩就不會有確診」的邏輯,豈非掩耳盜鈴?

台灣一年多來處於不斷「加零」的順境,突然翻轉成每天兩三百例確診的大疫潮,陳時中似乎也頗能自我調適,淡然處之,難道是多數確診者集中在「雙北」兩市,皆非綠營執政縣市?陳時中將快篩、患者收治、足跡公布等各式難題都丟給兩市首長處理,卻未積極參與協調和調度作為中央指揮官,陳時中的做法,難免讓外界解讀為治理分藍綠,偏頗而狹隘。如果這樣的心態不改,台灣作為一個共同體的防疫網,就會一直有補不完的漏洞。

從近日的防疫部署看,陳時中的指揮除了偏頗,還有決策步調上的遲緩。宣布高中職以下學生停課,是雙北兩市首長柯文哲和侯友宜自行會商決定的,原因就在中央不願承擔責任。其後,教育部宣布全台各級學校停課,正是跟進雙北的做法。除了雙北,台中、彰化、台南、宜蘭都仿效設置了篩檢站,方便有疑慮或有症狀的民眾前往檢測,在在顯示地方政府防疫比中央積極

最近雙北市均出現收治確診者的病房不足,陳時中在記者會上被問到此一問題,竟回說地方若有需求,可以向中央反映或提出申請。這是多麼消極的官話,全台都在積極抗疫,大家都看到了病房和資源不足的問題,為什麼指揮官視而不見,卻只出一張嘴在那裡說風涼話?諾富特混住的公文旅行了兩個多月,結果跑輸給病毒;現在陳時中不全力解決地方的防疫需求,還要首長提出申請。這樣的指揮官,要如何統率全台對抗病毒?

台灣如果再八天新增百例確診,就必須提升到第四級防疫警戒,屆時,許多生產、經濟和民生活動勢必將大受衝擊。陳時中對此老神在在,說他相信不會升到第四級,因為進入第四級還有另一條件,是「半數確診者查不出傳播鏈」。原來,他的信心是來自他可以操控的疫情定義」,而不是來自政府防疫的效率和能力

陳時中必須拿出指揮官的高度和同理心,不能再對地方疫情袖手旁觀。否則,防疫模範生真的會變成防疫「魔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