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7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敗將軍朱可夫


◆  願景工程回響/林業政策 需重塑設計思考
◆  紙媒不死 也不會凋零
◆  疫苗接種 刻不容緩
◆  輕症不入院 撐住醫療量能
◆  政治正確干擾 何時有救命疫苗
◆  別讓醫療崩潰 節流須配套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敗將軍朱可夫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敗將軍朱可夫


2021-05-17 01:24  聯合報 /   林一平(作者為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朱可夫(Georgy Zhukov;1896-1974) 圖/林一平繪


最近常被問,如何帶領部屬,引導讓他們變得優異。我想到的是朱可夫Georgy Zhukov:1896-1974)的名言:「如果你們不會,我教你;如果你們不想學,我強迫你學。總之,你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坦克手。」我年輕時研究朱可夫指揮的戰役,他是我最喜愛的軍事領袖。

我訪問莫斯科紅場兩次,每次都會到朱可夫將軍的紀念墓碑參拜。在通往列寧墓的過道邊,擺設了朱可夫的墓碑,這個約卅厘米長的黑色大理石上簡單刻著「朱可夫1896-1974」。瞻仰過他的墓碑後,也想看看他的紀念銅像。根據地圖尋找銅像,先由列寧墓進入紅場,北面是建於一八七三年的歷史博物館。越過歷史博物館再往西北走一小段路,就看到了騎馬的朱可夫將軍銅像。

我崇拜朱可夫的原因之一是他大開大闔的豪邁作風。他於民國 28 年(一九三九年)六月在蒙古和日本關東軍作戰,陣前播放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圍殲日本軍,擋住日本北進。朱可夫在這場戰役的指揮思維超越當時的戰術。他針對部隊運用,發揮了前瞻性的創新,後來用來對抗德國人。根據這些實用經驗,蘇聯發展出被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佳中型戰車 T-34。朱可夫在兵力相對弱勢時,以韌性的守勢消耗敵人戰力,等到自己的力量足夠強大,就爆發能量,以戰車一路平推而勝之。遙想當年朱可夫的坦克車隨著一八一二序曲向前推進,實在豪邁。

二次大戰時他擋住德國軍隊,令敵人無法攻進列寧格勒和莫斯科,是一位不敗將軍。朱可夫最後率領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擊敗納粹德國,攻入柏林。納粹德國在柏林投降時,由朱可夫代表同盟國接收降書

我坐在他的銅像前地上,模仿畫他的肖像。朱可夫的身軀凜凜,相貌堂堂,可以如此形容: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劍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史達林在二戰勝利後試著在紅場騎馬檢閱,結果在排練時從馬背上掉了下來。他說:「讓朱可夫來吧,他是個老騎兵。」素描朱可夫之後,正當晨曦太陽     升起之際。我依依不捨離開紅場,起身移步時,向陽瞇著眼再望銅像一眼,陽光更襯托出朱可夫英姿。這類英雄人物已難再現。











願景工程回響/林業政策 需重塑設計思考


2021-05-17 01:37  聯合報 /   吳成豐/靜宜大學終身特聘教授(台中市)
馬來西亞熱帶雨林遭砍伐,種植具經濟價值的油棕樹,當中不乏是合法砍伐的天然林,台灣形同助長「不義之材」。圖/黃齡慧提供


聯合報願景工程楬櫫「告別不義之材永續生態工程。台灣公私部門務請顛覆傳統思維,重塑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為台灣這塊土地,乃至整個地球的生物們,重啓生機。

為何需重塑設計思考呢?因為,台灣公部門民國 79 年(一九九○年)代以來,長年禁止伐木,造成林木過於密擠,反而生長不佳禁伐與護林不應畫上等號,此為重塑設計理由之一

說一個印第安人伐木的智慧小故事:美國北部威斯康辛州有個叫梅諾米尼的部落,世代伐木,但只砍伐生長健康不佳者,保留健碩樹木供野生動物棲息。一八七○年部落保留地共約十三億立方英尺未砍伐林木,即便族人年年砍伐不斷,至廿一世紀初仍保有約十七億立方英尺的未砍木面積,比百餘年前還多。這是森林原住民的伐木與護林的平衡設計

台灣禁伐以來林業蕭條,且可用林木資源「大材小用」。報載漂亮筆直八十年樹齡柳杉,被用做建築模板。正因為台灣市場對國產木接受度很低,國產木只占全台使用量的百分之一點零二,幾乎百分之九十九進口,因進口木價格遠低國產木,台灣市場習慣使用低價進口木,這種愛吃豬肉卻禁止殺豬,正是被嘲諷為剝削他國的不義之材主因。事實上,台灣林業不興且長年禁伐,與未妥善現畫國產木植、伐、用等多元因素有關。欠缺規畫此為重塑設計理由之二

本文尤聚焦在善用國產木設計議題上面。亦即在現有政府計畫至民國 116 年(二○二七年),提高國產木自給率至百分之五(現今的五倍左右)大前提下,運用現有法令與組織等機制,驅動自給率盡量達標。

現有機制包括:積極輔導有熱誠年輕人投入林業發展,尤其是原住民年輕朋友投入林業,進入職場前可先在設於原鄉的原住民技藝中心受訓;行政院原民會、勞動部與中小企業處現有的創業等補助基金,可設計專款專用在林業發展上。另有一現成的法令機制是: 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政府公告一項法律草案叫「原住民族採取傳統領域土地森林產物管理規則」,允許原住民朋友採取十二種貴重木,如紅檜、牛樟、肖楠、台灣扁柏等,但需繳交「有償金」,比如牛璋產地價每立方公尺十六餘萬元,再用固定公式計算出應繳多少有償金額。

請公部門與私部門合議設計「社會企業」組織型態,將有償金視同原住民投資金,經公私合作建置兼具營利與公益型態的社會企業,開發高檔國產木製傢俱等,有利原住民,也有利社會。

社會企業經濟型態,原本在台灣就有待開展,如今運用設計思考成就原鄉社區發展,同時催促林業政策更成熟。在公私部門凝聚社會力之下,並非是不可能實現的事。











紙媒不死 也不會凋零


2021-05-17 01:36  聯合報 /   鄭自隆/政治大學兼任教授(台北市)
《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將在5月18日起停刊,集中資源發展《蘋果新聞網》。記者林伯東/攝影


蘋果日報紙本要停刊了,轉為電子報,蘋果自民國 92 年(二○○三年)五月二日創刊,當時台灣社會剛度過 SARS 風暴驚魂甫定,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五月十八日在新冠肺炎再起的驚恐中收攤,因疫而起、因疫而落的巧合,令人扼腕又覺落寞

傳播發展史來看,從未有新媒體的衝擊如此之大,電腦網路形成的新媒,不但影響報紙,也影響電視,也會影響電影台灣傳播史,是明治時期的報紙(台灣日日新報)先行,再起的大正時期雜誌、昭和時期廣播都沒有影響報紙的領導地位;直到民國 51 年(一九六二年)台視,以及後續的中視、華視開播才帶來媒體版圖的改變。剛開始廣播收聽率受影響,電影沒人看,但報紙仍是接觸率最高、影響力最大、廣告量最多的三冠王;直到九十年代報紙的廣告量才被電視超越。

新科技和產業會形成四種互動現象:替代、襲奪、消失、並存,決定這四種互動現象的除了社會因素外,主要來自新科技舊產業互動態勢

替代典型例子是電視自我替代,彩色取代黑白,大尺寸取代小尺寸,高畫質 HD 取代普通畫質 SD,4K又會取代 HD。

襲奪是大吃小,小的沒消失只是殺出一條血路。電視誕生改變了電影市場,看電影的人變少;到電影院看電影,社交功能取代了娛樂功能

並存指新舊並存。日治時期雜誌紛陳,但沒撼動《台灣日日新報》地位,民國 20 年(一九三一年)台北放送局播音,台灣廣播產業誕生,《台灣日日新報》仍是第一媒體;台視創辦,廣播一陣恐慌,但後來顯示電視沒影響廣播,廣播廣告量並未減少。

消失,當新科技弱、舊媒體強時,新科技只能黯然「消失」退場。台灣第一家網路原生報《明日報》在民國 89 年(二○○○年)二月十五日風光上線,一時間傳統報紙似乎面臨每小時更新新聞的網路報威脅;但一年後,民國 90 年(二○○一年)二月廿日「燒光」一點九億資本額後,黯然「熄燈」,新媒體不保證一定穩贏的。

媒體經營除經營者主觀的意志外,有其不可忽視客觀社會因素網路崛起社會淺薄化現象,要求的是易開罐文化,容易看、容易懂、容易激起熱情,但熱情也容易消退;但因容易激起熱情,所以具可傳播性不必思考,隨手再製擴散

但報紙是深度媒體,閱讀報紙,文字使用必須接受訓練,咀嚼文字之美更需一定程度,形成門檻,在速食時代,這類讀者越來越少,不過文字是文明象徵,中斷不得。而且報紙撰稿、編輯,有其百餘年演進所形成規矩,新聞倫理要求嚴謹,這是和同樣使用文字的網路書寫不同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報紙報導,經過媒體組織層層把關,產出嚴謹與網路新聞截然不同。

媒體經營沒有萬年順遂的事,不同階段都會面臨替代、襲奪、消失、並存的挑戰,當民眾只要速食影像而放棄文字時,報紙經營也就岌岌可危。不過紙媒不會死,也不會凋零,但會汰弱留強,可以撐下來的,將成經典













疫苗接種 刻不容緩


2021-05-17 01:31  聯合報 /   曾士宇/大學教師(新竹市)


台灣自去年初全球性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穩居防疫模範生,經常「嘉玲」,歷經鑽石公主號郵輪、磐石號軍艦、部桃等事件,都有驚無險,原因雖眾說紛紜,但病毒確實傳不出去;一年多來,大家除在公共場所須戴口罩外。生活大致如常,對照歐美韓日等國病毒都曾肆虐一時以及最近的印度慘況,有如處於平行宇宙,幾近神話。

讓國人幸福破表的防疫神話最近似有破功之勢;五月十四日社區感染造成的本土案例達廿九例,十五日暴增一八○人,十六日再增二○六例。雖然來源尚未明朗,但最大破口似在放寬機組員防疫措施以及航空公司防疫旅館未認真執行防疫規定;而以往未見的「超級傳播者」,由於交遊廣闊,活動力強,一人到五月十四日已知群聚感染廿四人,讓大家神經緊繃。

台灣現時所以會產生超級傳播者應與其傳播的病毒屬英國變異株有關美國研究發現,英國變異株傳染力比原在美國流行的病株強百分之六十,以致美國現在約有四分之三的感染病例屬英國變異株。而台灣民眾在飽受民國 92 年(二○○三年) SARS 疫情驚嚇所養成不排斥戴口罩的良好習慣,一度似「百毒不侵」,在師老兵疲,稍微鬆懈之際,就讓英國變異株長驅直入;在已全球化的世界,要隔離病毒於境外,幾乎是不可能,而有英國官員表示,現在印度流行的病株似乎傳染力更強,使人憂心忡忡。

另一方面,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表示,對少數患者進行的研究表明,雖然來自疫苗的抗體或感染其他變體的抗體可能並不完全對印度變異株有效,但是疫苗可能仍然具有足夠的效力,可以提供保護,使其免受嚴重疾病和死亡的影響。同時據美國與英國研究結果,施打疫苗確實挽救了許多生命,並防止了多人患重病,這從最近各該國發布的數字可清楚看出。美國甚至有專家認為疫苗救了美國

台灣因各種因素,在疫苗取得方面失了先機,目前得到兩批即將到期 AZ 疫苗,第一批是十一點七萬劑在三月三日突襲到貨,第二批十九點九二萬劑是在四月四日由世界衛生組織配送。由於需打兩劑的 AZ 疫苗防護力比其他領先廠牌低,也同樣可能有各種副作用,在大家仍沉浸於防疫神話乏人問津;而在國內這波嚴峻疫情爆發以後,已有搶打潮,也因此,加總不到卅二萬劑疫苗遠遠不足所需。

如今之計,政府應盡一切可能,即使以數倍價錢,取得疫苗,民眾也應有認知,在現階段盡可能先對至少部分人提供至少部分保護,減少重病與死亡,至為重要,有機會則盡早接種疫苗,才可讓台灣脫離烽火四起、人心惶惶困境。













輕症不入院 撐住醫療量能


2021-05-17 01:31  聯合報 /   蔡明忠/醫師、國民黨醫療委員會主委(彰縣鹿港)


記憶猶新的彰化白牌車事件、高雄磐石艦事件最終都無疾而終,是台灣防疫得宜?還是病毒太弱?值得大家深思!

經過多日台灣奇蹟般地沒有本土新冠病例,自封「防疫首傑」,泡泡旅遊、活絡經濟、媽祖遶境祈福,這一切真的美好啊!曾幾何時,華航機師事件、諾特富防疫旅館出包、趴趴走的獅子王,一連串的漏洞,我們不禁要問「病毒」哪裡來?真的如蘇貞昌院長所說的:台灣人民要收心啦!是嗎?境內沒病毒?那顯然來自境外,政府無法有效阻絕,更是難辭其咎,遑論民代喬事3+11的開門揖盜。

十六、十三、廿九、一八○、二○六的關鍵數字,短短幾天已讓全台人心惶惶,就連網路謾罵都被民眾的正義聲淹沒,無法有效護航。顯然,台灣已無法期待這慢半拍的作為能讓防疫成功,現在只能仰賴民眾的高度自主管理,以及避免醫療防疫體系崩壞的危機。有鑑於此,我們要問政府在防疫上是否已經完善分艙分流?此外,我們需要隔離篩檢,同時也需要快篩輔助,面對不斷增加的陽性個案,如果輕症、無症狀者仍然要住院,醫療體系能否支撐?

此刻政府要思考「集中管控」、「輕症方艙」,藉由篩檢分散化、結果集中化、不同的醫療處理,強化醫院處理重症的量能,「輕症不入院」讓基層與醫院各司其職,不能再以恐龍速度轉身!














政治正確干擾 何時有救命疫苗


2021-05-17 01:28  聯合報 /   趙秉儀/護理師(台北市)


新冠疫情已肆虐全球一年半,但盡頭何處?仍遙遙無期看不到邊。

如果把防疫工作分圍堵病毒及疫苗施打兩階段,前階段台灣全民打了一場漂亮戰役,後階段台灣則是被封殺,目前連圍堵的神話也幾近幻滅,而且衛福部招數有太多政治正確干擾,衛生科學靠邊,政治正確高舉。

以這波疫情爆發來說,來源是華航機師在諾富特飯店傳播開來,有了第一個破口,然後從衛福部後面證實同一個基因定序,推斷是同一個來源,如是,機師的隔離期,為什麼從五加九變成三加十一?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范雲的強勢介入,不就是陳時中的政治正確?左右了這一破口,注定了一場敗局?病人知多少?

新冠病毒來者不善,靠拒止境外不可能長遠,疫苗是唯一王道,但我們的疫苗何處有?去年林全負責的東洋製藥公司取得三千萬劑優質的 BNT 輝瑞疫苗,因是來自代理大中華地區上海復星製藥公司,民進黨某立委的介入而告破局,林全負責的東洋製藥公司痛失便宜進口疫苗機會。雖然林全是陳水扁一路從北市府拉拔到中央任部長,蔡英文政府第一任閣揆,按理不會政治不正確,但仍抵不過民進黨派系利益分贓,最終失掉先機,至現在仍無法取得疫苗,無法施打疫苗,整個防疫工作只做了前半套。

蔡英文宣布國產疫苗在七月份開始施打,但目前仍在第二階段實驗中,第三階段需近三萬人來驗證,難度極高。現在仍未見研究成功,更不談製造,第二、三波變種病毒已掩門而至,七月施打,剩月餘,又有幾人敢打?會不會又與 AZ 疫苗一樣?屆時務必請蔡英文、賴清德先施打,以喚回國人信心?

如屆時仍不能見新冠病毒得以遏止,是否拋開政治正確,由各地方政府直接與大陸對口縣市接洽大陸已被世衛認證通過的國藥集團生產之滅活疫苗?這沒有什麼丟不丟人問題,而是救命問題。如死咬不准進口大陸疫苗,其他疫苗又無著落,國產疫苗乏人問津,或相顧卻步,大陸有滅活疫苗,台灣政府不能眼睜睜讓病毒「滅活」人民吧?














別讓醫療崩潰 節流須配套


2021-05-17 01:28  聯合報 /   蔡正義/醫(台中市)
台大醫院院方今公告表示,已預約5月17日至28日門診的民眾,強烈建議延後就醫。本報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是個以輕症為主傳染病,台灣為海島,傳播的模式一定是關口到社區,再進入院內感染,最後造成醫療崩潰。先前北部醫院及部桃的院內感染事件,一個為社區感染所偽裝,一個則為醫院醫療人員健康管理違規,都不到醫療崩潰的地步。

這次由華航諾富特事件衍生出來的社區感染大爆發,若在篩檢量能不足亞清零政策偽三級警戒的政策介入二周後仍不見緩解或平盤,就表示這兩個偽政策並無法達到防治的效果。台灣走入如歐美、印度等醫療崩盤的地步,指日可待。指揮中心現在就該開始檢視台灣的醫療應變整備是否周延,不要出了事又要怨別人話不早說。

疫情期間社區需要的醫療量能大量提升,這也是大陸緊急建構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方艙醫院的原因。台灣沒有能耐增加醫療量能,就必須往節流方向走。節流節的是非新冠病人,將病床留給新冠病人。非新冠病人並不會因為疫情而減少,該生病的還是會生病,降載的方法在分流至居家治療。在醫院內成立「出院準備小組」及「居家治療小組」,隨時尋找醫療已緩解的病例,輔導進入居家治療,就能對非隔離病房進行更有效利用,進而有餘力騰出病床供新冠病人使用。

台灣目前有三千張專責病床,若以危重症住院十四日來看,全台每日出現二一四例危重症就會造成隔離病房滿載。新冠肺炎的危重症比率約為百分之十八,只要每日確診人數達到一千二百人就該小心全台的醫療將面臨崩潰。但這是隔離病房全供危重症病人使用時的估計,如果這些病房全為輕症病人占據,醫療崩潰的時間會更提前,台灣現在就是如此。

台灣在前一年境內還沒什麼病人時隔離病床就七八成滿床,原因就是輕症占據了寶貴的隔離病床資源,這是過度防疫的結果。所以新冠確診病例的檢傷分類必須落實,可以先將所有確診病例全部先收治隔離病房,但必須立刻訂出輕症轉出條件。目前是要等Ct值大於卅四才要轉到集中檢疫所,這樣的做法保證沒幾天隔離病房就滿載,指揮中心必須訂出臨床上不會進入危重症的臨床轉出條件,且必須在一、二天內就完成評估轉出才能有效運用僅有的隔離病床。這是指揮中心現在就必須訂出來的,否則在每日還通報不到一千二百例前早早就會出現醫療崩潰。

集中檢疫所是規畫用來收治輕症病患但這是違反醫療法的,因為非醫療院所不能收治病人。指揮中心必須趕快將集中檢疫所提升為醫院級別,否則收治病人有個三長兩短,病人有權告指揮中心,地方衛生局也有權取締這種密醫行為

台灣醫療量能是一個無法提升的議題,若要應付突來的大量病例,節流是個解方。但配套要完善,不是只喊「醫療營運降載」就能完事,有心人還以為叫醫院別收新冠病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