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9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盤點能源政策 讓供電由危轉安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4745/web/ 

◆  聯合報社論/重大施政破洞百出,總統還不調整人事?
◆  聯合報黑白集/Taiwan Needs Helps
◆  經濟日報社論/盤點能源政策 讓供電由危轉安






經濟日報社論/盤點能源政策 讓供電由危轉安


2021-05-19 00:5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高雄興達電廠最近狀況連連,引發停電民怨。本報資料照片


五天之內連續出現兩次大規模、無預警停電,民怨沸騰。513停電或許還可部分歸責於台電員工操作不當,但517停電就完全凸顯供電準備的不足。從民國 106 年(2017年)815大停電到近期的兩次停電,顯示我國供電正進入一個不穩定的階段,蔡英文總統與行政院長蘇貞昌要求經濟部與台電迅速找到解決方法,但這並非經濟部或台電可單獨面對,而是整體能源政策需要重新盤點,找出轉危為安的新路徑。

回顧過去30年,包括民國 84、88 年(1995、1999年)的四次無預警大停電,多數跟地震、雷擊和土石流等天災有關,背後代表著供電網路韌性不足,政府與台電因此投下鉅資改善輸電線路與強化變電所,加上民國 88 年(1999年)之後民營電廠陸續啟用,備轉容量率維持高水準,從發電到輸電端的提升,讓台灣維持了十多年不缺電與不停電的好光景。

但在民國 106 年(2017年)815大停電後,逐漸顯露出供電弱點,這與台灣的能源轉型密不可分。蔡英文總統在民國 105 年(2016年)上任後推動非核家園,核能在民國 114 年(2025年)逐步除役,台灣將失去約20%的供電量。照蔡政府的規劃,少掉的20%供電將由綠能取代,這面臨能源轉型的第一個挑戰:基載電力夠不夠

過去我國的基載電力由核能和燃煤組成,尖載電力由燃氣與其他電力組成,在核退綠進的發展策略上,首先要面臨基載電力版圖的挪移。蔡政府認為基載電力可以由燃氣補上,這也是蔡總統設定民國 114 年(2025年)燃氣發電要達到50%的主因,但燃氣發電的先天限制是全數天然氣均要從海外進口,而且儲存有其限制,在夏天供電最吃緊時,燃氣庫存只能使用七到十四天。

第二個挑戰是綠能的發電特性,必須看老天的臉色。以513與517兩次停電為例,原因或許不同,但軌跡類似,就是在下午太陽能發電量走下坡後,供電餘裕就迅速縮小。舉例來說,中午太陽能發電達到320萬瓩,但下午3時以後受到降雨和多雲的影響,發電量掉至250萬瓩,兩者差距70萬瓩已是一部大型火力機組的發電量。台電在513與517兩次停電時,都承認太陽能、風電與水力發電不如預期是主因,未來綠能占比愈來愈高時,政府與台電必須要用新思維來調度電力。

第三個挑戰是總體電力夠不夠使用?台電在517停電後承認電不夠,但台電僅承認是「5月或機組密集歲修時的電不夠」,並稱5月歲修機組是為了在夏天供電高峰來臨前確保有最多機組可以供電。這兩次停電雖然對產業影響輕微,但已讓國人對政府能穩定供電產生疑慮。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說:「台積電1分鐘都不能缺電。」政府與台電必須做到「任何時間台灣都不缺電」,因為電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也是蔡總統能源政策一定要做到的承諾。

政府必須從國安的位階重新盤點現有的能源政策,首要工作是確認短、中、長期都能夠有可實踐性的電源開發方案。舉例來說,蔡政府目前正面臨三接藻礁公投的挑戰,此案直接影響北部供電,但因事前缺乏溝通與評估,以致於現在面臨公投直球對決,讓未來供電存在重大隱患。第二件工作是重新擬定電源調度方案,要找到符合能源配比的調度方式。國外綠能開發較高的國家,近年已發現面臨新的調度挑戰,像是日落後的太陽能發電驟降,如何透過燃氣等快速機組調度或儲能設備的配套,都值得借鏡參考。

政府在檢討513與517兩次停電肇因時,若還是延續檢討815大停電時過度注重技術問題,而沒在總體能源政策的周全度上著墨,將會面臨見樹不見林的困局。蔡總統執政時的三次停電重創國人對其能源轉型的期望,也讓產業界的「五缺」疑慮更深。停電絕非胖手指或歲修不順的單一因素所致,蔡政府必須從這三次的跌倒處學得教訓












聯合報黑白集/Taiwan Needs Helps


2021-05-19 02:5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季青漫畫


網紅阿滴去年發起集資,在紐時刊登「Taiwan Can Help」廣告,反擊世衛秘書長譚德塞指控台灣人身攻擊,強調我國防疫有成貢獻世界。不料,全球陸續解封,台灣疫情卻野火四起,網友挖苦可再集資刊登「Taiwan Need Help」。阿滴幽默提醒「要加s」,網友神回應「Taiwan Needs Helps」。

網友的「Helps」道出當下困境,疫情爆發措手不及,從病床、快篩劑乃至疫苗,無一不缺更缺一個不受政治干擾,堅持科學防疫的指揮官

指揮中心去年幫川普抨擊世衛舔中,將責任甩鍋中國。結果中國比美國早解封,利用疫苗推動China can help」,挖起台灣牆腳。我駐美代表不顧國人安危,先替邦交國向美爭取疫苗。這是誰在拿人命玩政治?

政府大搞防疫外交,把台灣吹成百毒不侵福地;綠委還施壓鬆綁國境檢疫,好不霸氣!豈料病毒拆穿大內宣謊言,原來模範生穿的是女王新衣,不篩不確診,一篩都染疫。國家隊牛皮吹得好大,即使推動口罩外交,也只換得挺台參與世衛大會的口惠,換不到疫苗。

疫情失控,蔡總統喊完團結就神隱;指揮中心寧可窮等,也要否決中國疫苗。防疫神壇崩解,網路隨即出現國家級神話,要世界看好了:「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兩周內解除三級」。正能量抗病毒,與印度牛糞塗身防疫,僅一步之遙。台灣真的很需要 Helps。












聯合報社論/重大施政破洞百出,總統還不調整人事?


2021-05-19 03:0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17日全台再度大停電,高雄市區許多住家晚上沒有電,因為天氣炎熱住戶紛紛跑出戶外透氣,等待電力來臨。記者劉學聖/攝影


台灣天災人禍不斷。年來遭逢半世紀一遇的苦旱,今年梅雨偏偏過門不入;當了一年多防疫模範生,卻因鬆懈及私設小門導致疫情大爆發;而蔡總統自詡成功轉型的能源政策,則被五天兩次的大停電戳破真相天災考驗的是領導人的視野因應能力人禍則是對執政團隊專業和效能總體檢。當天災與人禍交錯到如此頻密,蔡總統再不調整執政團隊的陣容,勢將無法改善施政,更難平服民心。

一周來,疫情從個位數跳到十位數、再跳到百位數,讓人心驚動魄。原來病毒就在你我身邊,幸運一點的,和病毒擦身而過;運氣差一點的,就不知不覺被飛沫附身染疫台灣出現第一千例確診者,是在今年三月十九日亦即,從零到一千例,整整歷經十四個月,這是嚴防奏功但是,從第一千例到第兩千例,卻只花了短短兩個月,在五月十七日被突破。行政嚴謹與懈怠之對比,已一目了然。

五一七這天,除了激增三百多例本土確診,更讓人錯愕與扼腕的是再度發生了停電事故,距離五一三大停電僅僅五天。連續的停電,當即撕破蔡總統日前「台灣絕不缺電」的保證,更反證經濟部長王美花稱五一三大停電是因為路北高壓變電所「胖手指按錯鈕」,純屬謊言或託詞。原因很簡單兩度停電事故都和興達電廠無法正常運作有關,上次是整廠失靈,這次是一號機組故障,一隻「胖手指」不可能五天按錯兩次。

果然,這次台電說了實話;董事長楊偉甫坦承,五一七停電是因為發電量不夠」。這個說法,狠狠打臉蔡英文「台灣絕不缺電」的義正詞嚴,也打臉台電自己五一三停電時「備轉容量率」還亮著綠燈的荒謬。且看,總統的宣示缺乏任何保證效力,而台電和政府官網所提示數字可以違背事實,這算什麼透明政府?人民又將如何監督和自處?

然而,台電雖說了幾句實話,但推託虛構的理由卻一長串:既推給天氣炎熱,又推給太陽能、水力發電無法發揮,甚至還把民間電廠發電「沒跟上」也扯進來。這些雖是事實,卻無一和停電直接相關。第一,夏季原本就是用電尖峰,台電本來就必須提高用電準備;第二,台灣水庫早已見底,不可能指望水力發電,太陽能在日頭下山即歸零,怎能奢望?第三,台塑的麥寮電廠正在歲修,近日應台電要求提前結束大修緊急加入發電,未料還被台電倒打一耙。

無論如何,五天內兩次大停電,說明台電的電力調度已進入了神經戰階段。最教人驚愕的是,五一三停電後,台電已向原能會申請重啟核三廠一號機,作為緊急救援;但核三廠重啟後加入供電系統的併聯過程並不順利,導致五一七晚間因電力不足必須再度停電。這個情節,正如同對蔡總統「非核家園的現代啟示錄要被廢掉的核能,卻在缺電時刻被派上場擔任神救援」角色;如此錯亂的能源政策,大家要盲目相信到幾時?

面對缺水,政府只是一味讓農民休耕,叫廠商挖井,讓地方分區限水。面對疫情,中央有功自己先攬,麻煩推給地方承擔。面對供電,則極力隱瞞電力不足的事實,不對周轉失靈的政策作任何檢討修正,卻讓民眾為停電擔驚受怕。一個無法面對自己施政錯誤的團隊,要如何奢談責任政治一個無法補強自己弱點的政府,憑什麼得到人民支持?近年蔡政府運用龐大的網軍側翼營造了「政府英明」形象,但大內宣哏圖止得住疫情嗎?網軍鍵盤救得了大停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