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9日 星期二

名家觀點/電力供給 台電應負全責

名家觀點/電力供給 台電應負全責


2017-08-29 01:57 國立臺北大學  李勝彥(作者是國立臺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榮譽顧問)

今年8月,隨著持續多日的高溫天氣,台灣的供電、缺電、停電、限電和電源等「電」字議題亦不斷發燒。但這種季節性的火熱問題,依往年經驗,將隨著夏去、秋來、冬至之時節而降溫,直到明年夏天,若無穩定的供電系統,則該等「電」字問題又將重現。
依台電公司章程第2條,發電和輸電等為其所經營的前二項主要事業範圍,依此,對台灣的電力供給,台電便責無旁貸,應全部負責。8月15日的全台大停電,雖說起因為中油人為操作失誤的外部因素,但台電供電系統脆弱,而致無法即刻救援,應也是其相關的基本問題。
筆者早年曾在美國東岸一家頗具規模的電力公司服務多年,主要從事電力需求預測。該公司使用煤炭、天然氣和核能為主要發電能源,其中核電占比,在民國69年(1980年)代中約為35%。該公司本擬再擴大其核電規模,但受到民國68年(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洩漏事故和民國75年(1986年)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爆炸事件、以及其後美國政府對核安管制趨嚴、核電廠的建造成本升高等影響,遂積極開拓水力發電、海上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等其他替代能源
惟其對核能的替代效果並不顯著。迄至民國105年(2016年),該公司的電源結構仍以核能占比33.8%為最高,其次為天然氣33.6%和煤炭26.5%另,美國視核能為帶動美國經濟的引擎美國全國核能發電量多年來呈穩定上升的趨勢。例如,由民國90年(2001年)的7.68億MW百萬瓦)逐漸增加到民國105年(2016年)之8.05億MW
為健全供電系統,以避免缺電,電力公司在管理上至少應做到三大要求。第一,精準的電力需求預測,包括對全國電力需求總量和每天尖峰負載的預測。預測的過或不及,對電力公司的電力調度影響很大。因此,每天電力需求的預測值和實際值之間的差異大小,扣除天候不可測的部分之外,可做為該預測人員或小組的年度關鍵績效指標KPI)。
第二,電力插座要隨時滿載電力。十足供電是電力公司的天職,電力公司要確保其所有用戶,包括機關、民生和工業等貧富不分,隨時開啟插座,電力便來的狀態。停電必引起民怨和傷害經濟,是為電力公司的禁忌,勿輕易讓其發生。
第三,供電要符合電廠的經濟規模。電力公司要開發電源多元化的大小電廠,在需要啟動時,可依電力需求大小去啟動規模相對稱的電廠,以符合發電的經濟效益。若只擁有使用單一能源的大型發電廠,則便缺少因全球能源價格變動和電力需求變動的因應空間。
若台電公司長期供電能力不足而停電和斷電,其與電源不穩定有很大的關係其中,核電的發展是一個最不穩定的因素,常因核電機組意外停機和歲修費時而影響到供電。例如,台電的核能發電量已由民國102年(2013年)之1,227萬公秉油當量減至民國103年(2014年)之1,056萬公秉油當量。另一方面,期間台電所開發出來的離岸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所增加的電量尚不足以彌補核電所減少的電量。
當前政府的能源政策就是要在民國114年(2025年)達到非核家園目標。在推動同時,若無提出足夠的替代能源產量,今後,缺電和斷電將成為一種趨勢。這會造成民生不便、經濟衰退以及股匯價下挫等現象,而這時候,只要台灣地表尚存在核電機組,社會上要求重啟核電的聲音必然加大,非核家園政策將陷入更加不穩定的狀況

李勝彥

曾為銀行經理人,現為經濟學者,研究日本經濟長達30幾年,是日本通,前總統李登輝稱讚他為「國際金融專家」。曾任中央銀行業務局長、台銀總經理、台新金控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