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8206/web/◆ 經濟日報社論/抑制炒房 應採選擇性信用管制
◆ 聯合報黑白集/立院把憲法「降級」了
◆ 聯合報社論/有本事沒收水利會,卻沒本事供水
經濟日報社論/抑制炒房 應採選擇性信用管制
2020-10-19 02:25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有鑑於房地產市場出現過熱疑慮,日前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指出,政府應該採取一些政策措施,以預防出現房地產市場對泡沫預期。同時,財政部長建議,可以考慮採用選擇性信用管制來抑制,內政部次長也同意這樣的看法。顯然相關部會都同意,台灣房地產的確已經出現過熱的問題。
今年以來,受到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陷入谷底,台灣情況較佳,但相對於前兩年,今年的景氣還是比較差,房產市場不應該有太大的反應。然而,國際熱錢湧入、利率偏低、台資匯回,加上部分國人無法出國,到處看房,使得房市異常熱絡,這並不是正常現象。因此,我們認為政府應該立即採取一些措施來抑制房價。另一方面,台灣房價過高是制度性的問題,長期而言,需要推動不動產租稅制度的改革,才能讓房價回到合理水準。
自民國 107年(2018年)以來,台灣房地產市場就出現景氣向上的情況,從房價指數來看,信義房屋指數、國泰房屋指數和好時價指數都呈上揚,上漲幅度介於6.2%至19.3%之間。再從數量上來看,今年以來建築物開工面積與移轉棟數分別成長44.2%和27.6%;再看金融面,住宅融資和建築融資今年到8月為止,分別比去年年底成長了4.4%與9.5%。凡此都顯示現今不動產市場的榮景。
長期以來,台灣住宅價格就呈現偏高的現象,現在又出現不斷上漲的趨勢,為避免過高的房價對台灣總體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短期間政府應該考慮採用選擇性信用管制,針對包括豪宅、非自用住宅或是經常交易者的交易,降低可貸款成數,以減少炒作空間。
不過,房價過高是一個制度性的問題,長期來說,應該要推動整體的不動產稅制改革,包括囤房稅、豪宅稅與增值稅等。同時,應該要再完善實價登錄制度,包括揭露實際地址、一個月內登記和預售屋交易登記等。
其實,依據最近學術界採用實價登錄資料研究的結果發現,各縣市土地公告評定現值大約只有實際交易價格的一成到三成之間;房屋評定現值更低,幾乎都不到實價的一成。由於不動產稅基被嚴重低估,造成各縣市不動產持有稅的實際有效稅率(包括土地稅與房屋稅)大約只有0.1%。舉例來說,台北市房價超過2,000萬元的住宅相當普遍,但每年繳交的房屋稅和土地稅加總,大約就是2萬元。持有稅偏低,有錢人就喜歡用養地和養房的方式來投資,進而造成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
相關研究顯示,不動產實際有效稅率較高的縣市,房價就相對會較低,因為要負擔較高的稅率,因此投資者就比較不喜歡到這些縣市投資,最終使得這些縣市房價上漲的幅度較小。這意味了如果地方政府想要推持合理房價,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不動產(包括土地和房屋)的評定現值,從而拉高實際的有效稅率,如此就可以抑制過多的不動產投資,維持價格穩定,避免出現泡沫現象。
因為房價偏高,就會加重購屋民眾的貸款負擔,出現強迫儲蓄現象,進而導致消費減少,抑制了總體經濟成長。另一方面,過熱的房地產會導引企業過多的資金投入在房地產上,減少一般產品的生產和研發,造成企業技術進步的障礙。萬一造成房地產市場泡沫現象,輕則造成所得與財富分配惡化,重則引發金融危機,對經濟造成嚴重的打擊。
因此建議政府,應即刻採用選擇性信用管制,抑制不動產投機行為,長期則應該推動不動產相關稅制改革,包括實價登錄與實價課稅的改革等。維持不動產價格的長期穩定,是政府應該要去努力的重要政策目標之一。
聯合報黑白集/立院把憲法「降級」了
2020-10-19 02:1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立法院成立修憲委員會,討論修憲廢考監等憲政議題,但目前修憲門檻高,是否要先下修,也成討論議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朝野正要討論修憲議題,立法院法制局卻提出誘導性報告,指「修憲門檻過高」是各界共識,不如先降修憲門檻,再修憲法實質內容。這樣的報告,不知是「游錫堃特色」的作風?或者國會法制局已變成民進黨的「附隨阻織」?
立法院提出如此便宜行事的主張,什麼修憲內容都還沒討論,就先要修改程序、降低門檻,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為方便民進黨而私開小門。這好像一場球賽正要開始,先有人吵著要更改比賽規則,絕非正人君子之舉;但在民進黨而言,似習以為常。
「先降低修憲門檻」之議,有一個嚴重的附帶效果,就是實質將憲法的位階「降級」。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因此設有更高的提案、出席及表決門檻,目的在防止根本大法遭到任意動搖或挑釁,使國家體制和國家認同無法維持恆常與穩定。
正因如此,全球主要民主國家對於修憲絕大多數採取高門檻原則。以美國為例,立國兩百多年,迄今僅通過廿七個憲法修正案。反觀我國,在民國80-94年(一九九一至二○○五年)的十五年間,即曾七度修憲,把憲法條文的修改當成市場競標一樣輕率。
立法院也許輕率慣了,所以認為憲法也可如法炮製。但憲法是「法律之母」,民進黨卻想把它當成一般法律來蹂躪,真的太瞎了!
聯合報社論/有本事沒收水利會,卻沒本事供水
2020-10-19 02:11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中央抗旱會議無預警停灌休耕,顯示政府對水情掌握漫不經心。圖為桃園市桃園區、蘆竹區交界處的農田。記者鄭國樑/攝影
民進黨剛把水利會收歸國有,農委會「農田水利署」十月一日風光掛牌,但先前蔡政府誇稱灌溉區將從卅一萬公頃增加至六十八萬公頃不見實現,桃竹苗近二萬公頃農地卻已先被迫停灌休耕。農田水利署成立不到半個月,就在這場「史上最嚴峻的水情戰役」中,史無前例地殲滅了正在抽穗期或孕穗期的二期水稻。水利會改制公務機關,反讓農民無水可用,這就是蔡總統當初宣示的「政府向人民負責」嗎?
農委會無預警強迫停灌休耕的決定引發農民反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為平息農民怒火,宣布每公頃發放「史上最優惠」的十四萬元休耕補償,保證遠高於桃竹苗農民可得收入。許多農民並不領情,認為耕鋤已抽穗的稻禾,「等於是要我們殺自己的小孩」、「會遭天打雷劈」。這是農民對於田間勞動與農作生命的樸實體認,也是祖先千百年傳承的農業文化,豈是只會砸錢撒幣的陳吉仲所能理解的心情?
正忙於為美豬進口護航的陳吉仲,一心只想花錢了卻這樁停灌的麻煩事。他還自誇:八月起便與經濟部水利署密集討論,做出「超前部署」,才讓台中以南二期水稻如期收割;至於北部停灌,是因為「老天爺無法帶來雨量」。如此,一方面向中、南部農民邀功,一方面告訴北部農民要怪就怪老天爺;攬功搶第一,卸責跑最快,撒錢站前面,這樣的農委會主委史上罕見。
農委會毀掉水利會百年制度後,面對史上最艱困的水情,農田水利署長蔡昇甫也仿效陳吉仲的口氣說,這次窮盡所有方式,包括巡查圳路、精確配水、分區輪灌、啟用備用水井,讓全台廿九・三萬公頃農田得以度過難關,否則影響層面將是天文數字。但這些做法,不都是水利會時代一貫的經驗與做法嗎?為何被政府收歸國有後,反而問題變大了?水利會時代,從水局協調、停灌預測、水源調度、分區排序到溝通宣導都有固定制度;如今,農民卻連停灌都要「看新聞」才知道,農委會則只剩撒錢補助一招。
長年以來,水利部門都是在前一年底召集各單位舉行來年春耕水情評估,春雨的豐寡是研判關鍵。若雨量樂觀,勻撥水源一期稻準備春耕;如果不樂觀,就得準備休耕應對,因此農民對休耕並不陌生。這次政府一再觀望、遲遲不做決斷,農民自然按部就班進行育苗、插秧、除草等農作;豈料稻子已經結穗,政府卻突然喊出停灌休耕。其間癥結,就是農委會與經濟部水利署明知降雨不多,卻又心存觀望,指望秋颱帶來雨水;最後發現期待落空,只能叫農民毀稻。農委會不能拿極端氣候當藉口,今天的大數據及雲端運算都相當進步,能作出長期天候預測變化;農委會想要碰運氣,結果卻摃龜。
這次無預警停灌休耕,顯示政府對水情掌握漫不經心。桃竹苗主要是石門、德基、永和山水庫負責農業供水,頭前溪支流的油羅溪也有豐沛的地表水,其水源常態都有水利署監看水情,缺水不是瞬間發生的事。換言之,桃竹苗水情吃緊,絕對是公部門失職所致,最後卻拿公帑去搪塞責任。
過去幾個月來,陳吉仲忙著沒收水利會及其資產,忙著捍衛美國萊豬,忙著撒錢補貼產銷失衡的農產品,忙著挪用行政預算吹噓農業政策,忙著豢養網軍在網路帶風向,忙著包庇喝花酒的水保官員。陳吉仲和農委會真的很忙,忙到看不到艱困的水情、忙到看不見農民的灌溉需要!因此,灌溉要靠老天爺,撒錢才找陳吉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