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三星有機會贏台積電嗎?如果他能知論語(廿七)
◆ 【專家之眼】尋找在地協力者:賴政府與美智庫不太協調
◆ 【專家之眼】讓你想不到,台灣鮮奶世界最貴的主因?(廿六)
◆ 【專家之眼】川普的手段與目的(廿五)
【專家之眼】三星有機會贏台積電嗎?如果他能知論語
2025-03-26 07:37 聯合報/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教授
三星電子股價去年起一路下跌。路透
作為南韓人的驕傲,三星集團近幾年遇到了大麻煩。根據 TrendForce 的最新統計,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第四季,三星電子在晶圓代工的市占率持續下滑,相較於前一季的9.1%降至8.1%,雖然穩居世界第二,但遠不如台積電的67.1%。此外,三星的股價從去年7月的高點8.88萬韓元,跌到6.05萬韓元(今年3月24日),跌幅達到31.87%,投資人損失慘重。三星大老闆李在鎔(Lee Jae-yong ,이재용)此時「頭殼末咧燒」。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韓國的產業特色,它現在是「強企業、弱政府」,政府為了讓韓國企業能在世界上爭霸,想盡辦法配合財閥的需要,可以說,財閥要什麼,政府就給什麼。
例如曾因行賄、貪污、逃稅、會計造假、不當合併、非法經營、操控股價等多項罪名被捕的李在鎔,最終待在監獄兩百多天就被特赦了,理由是,政府希望李在鎔特赦之後,能專心一意,協助解決國家經濟危機。這就是一般韓國人的邏輯:法律是可以轉彎的,當然得看對象。
同樣的,為了使韓國企業能在世界上爭雄,韓國政府對勞工的打壓毫不手軟。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11月13日,全泰壹為了爭取勞工權益而引火自焚,現在韓國的勞工處境與當時,又能相差多少呢?這是為什麼現在的韓國總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 TFR)只有0.72,在 OECD 國家中倒數第一、被壓榨的非典型就業世界最高(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韓國非典型就業812萬人,占比37.0%)、自殺率世界第一(自殺率達到24.8人/每十萬人,而 OECD 的平均水準「才」10.7人)、老人貧窮率世界第二(四成老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原因啊!
民國一O九年(2020年)2月,李在鎔宣示,三星要在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超車台積電,成為全球半導體製造龍頭。然而,面對表現不佳的財報,三星從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初進入所謂的「緊急模式」,即三星旗下高管只能週休一日,希望能挽回頹勢。儘管如此,頹勢未能阻止,以至於今年2-3月間,李在鎔嚴批旗下高管,「我們需要從高層進行深刻反思」、「你們已經失去了三星特有的力量、公司在危機時期的『獨特韌性』已不復存在」。
一開始,韓國人大為不解,台積電怎麼可能贏過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三星呢?後來終於「想清楚」了,原來癥結點就在工時。韓國最大的商業報紙《韓國經濟日報》說:由於台灣的工時長,韓國的工時短,台積電研發團隊能夠全天候24小時工作,「是其技術領先的關鍵」、「反觀韓國研發人員受到每週52工時的限制,無法在研發高峰期進行足夠的投入」。此外,時下韓國年輕人的工作態度與風格,讓資方苦不堪言。言下之意,都是別人的錯!
李在鎔不斷加壓,不管是對普通員工還是高管。難道加壓,效率就提高?不要忘記邊際效用遞減定律。加班也是有一個限度,超過限度就有害了。三星副會長韓鐘熙,63歲就過世,難道與背負的壓力沒有絲毫關係?
所以,問題不在高管,而在於李在鎔自己,這就是孔子說的「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問題是,「求」是什麼意思?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民國一一O年(2021)》把「求」解釋成「要求」、傅佩榮把「求」理解為「要求、期待、責成」,而毛子水把「求」理解為「責備」,李澤厚說是「要求」,都不對。為什麼不能理解成「要求」?因為文不對題。本處所探討的是君子與小人在面對問題時所表現出的不同做法,而非對自己道德的「期待、責成」。又為什麼不能理解為「責備」?責備自己就能解決問題嗎?重點不在於責備自己,而在於找出真正的原因。從哪裡「找」?從自己身上找。
如果李在鎔能讀通論語-求諸己,相信,浴火鳳凰是可期待的,要是不能求諸己,那麼,即使韓國政府給予三星再多支持、即使三星投入再多研發、員工加再多的班都不會有用,原因是:在錯誤的地方不可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專家之眼】尋找在地協力者:賴政府與美智庫不太協調
2025-03-26 07:11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賴清德總統(中)昨天出席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航空醫學大樓落成啟用典禮。記者余承翰/攝影
對前日賴總統談到國安17條說法的評論,大多指向賴為了國內政治競爭,以及尋求美方支持,升高對中共的衝突。然而,仔細盤點賴所提17條與近日媒體及美國某智庫的操作,卻似乎只有欺負自家人民的矛盾說法,更讓人感嘆:費這麼大力氣,卻是透過在內部找極少數的「在地協力者」影射獲取政治利益,這造成過多內耗,對國家沒有幫助。
首先,必須不厭其煩地講,賴政府所面對局勢,至少與蔡政府相當。蔡當時建立了所謂「民主防護網」,使台灣民主倒退,賴則又更進多步。可是演說提到的間諜案例與數據,大多是起訴案,而不是已經法院定罪案件。另外令人不解的是,賴既然提到「這樣的中國,已是我國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為何不拿反滲透法的案子來講台灣被威脅程度?或許是用比較嚴重的間諜案讓國人正視威脅,但也更可能是反滲透法案子定罪率太低?
其次,在一如既往局勢與反滲透法案子定罪率有疑前提下,國安17條卻更大張旗鼓地針對遠超過一般在兩岸交流的人民,而包括軍公教、退伍軍人、公立大學教師、政府學校約聘僱人員(甚至是技工、工友、駕駛、駐衛警等)、政府所屬法人團體公營事業機構等相關人員、中央地方民代等公職人員、兩岸交流行業(旅遊、農)、赴陸旅遊觀光客、大陸(含港澳)來台人士、演藝人員、在陸台商、在陸台青等12類機關人士,甚至一般人民權益,這是擾民。
而特別提到「只有」欺負自家人民,是因為賴宣稱了誰是境外敵對勢力,卻未觸及陸海空軍刑法所定義的敵人。從法律狀態來說,代表國家追訴犯罪的檢察官早就依反滲透法起訴了不少赴大陸旅遊的里長,賴宣稱的狀態是現在進行式,卻未說對岸是敵人,其實並未升高對中共的衝突。
第三,賴的說法近日雖有官員、美智庫呼應,卻讓人看出越來越多矛盾之處,似乎暗示國安單位協調能力有限。例如賴提到的交流揭露制度。他稱「應落實中央及地方各級公職人員赴中國交流的揭露制度,從行政官員到民意代表,從立法委員到村里長,皆應將交流資訊公開化、透明化,以向國民負責。」
接著詮釋這話的官員卻僅談到「立法院應呈報涉及機敏文件管制人員名單,不過立法院從未執行過」、「地方縣市議員不在赴陸管制範圍內,這涉及修法,只有這些漏洞都補起來後,所謂的揭露才有意義。」
中共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官方就不往來,但兩岸官方為了人民權益,還是有極少部門低調進行業務交流,一旦全面揭露,中共那邊也有民意壓力,是否還願意維持僅剩管道,大有疑問。官員知道情況,後來補充其實是限縮了賴宣布的影響。可是最近某個受台商捐助成立、與外交部關係密切的美國智庫,卻在近日提出細緻建議,包括建立外國代理人登記機制、加重間諜刑罰,並強化監督現任及卸任官員赴中,要求出發前30天公開行程、嚴禁閉門會議。這吹的風向代表誰頗堪玩味。
而如果再加上賴政府下令申報中國大陸居住證以上證件對象也包括公立大學教師的標準,政府重要公立學校智庫人員赴陸是否也要比照揭露?如是,中共智庫恐怕也不敢跟我方交流了。賴政府真想如此做?這影響相當深遠,賴談話給官僚出了大難題。
最後該指出的是,費那麼大勁,卻是在內部找極少數的「在地協力者」,以影射方式獲取政治利益,這是在製造肅殺氣氛,被影射者不甘心,自然造成內耗。針對「在地協力者」,過去指控是某些收到中共特殊優惠或特別照顧的台灣政治人物或台商,反滲透法則是擴大到指接受滲透來源之指示、委託或資助人士,針對此議題,其實有兩個現象值得深思。
第一、過去繪聲繪影指控,在反滲透法立法後有多少人遭到法院判罪,或者僅被檢察官起訴?這是評估中共統戰威力者不能迴避的問題。
第二、從國安單位到賴披露軍人犯間諜案嚴重,再加上推動一連串阻擋兩岸交流政策號稱是為了防止中共統戰的手段,倒是提醒人民:兩岸交流一直與台人的中國認同趨勢相反,對某些人來說,這有因瞭解而分手的影子;而台灣一向靠陸委海基兩會推動兩岸交流協商,軍隊則是職司安全保障,按理說,這些單位成員應該最讓中共有興趣滲透統戰,他們又是政府機關的交流光譜裡,分居與中共交流最多及最少的部門。不知道從比例來看,哪個部門被滲透統戰的程度相對嚴重?從上述趨勢與賴發言評估,人民似乎可以得知:越交流瞭解,越不容易被中共滲透統戰。我們當然不用鼓吹國軍與中共交流,但至少說明,推進交流不是被滲透的要件。愛在內部找敵人者,可以換個對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