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1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要美元貶值 金融市場恐大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6215/web/ 

◆  聯合報社論/抗中之矛與和中之盾,賴清德的矛盾二手
◆  聯合報黑白集/再見辣台妹
◆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要美元貶值 金融市場恐大亂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要美元貶值 金融市場恐大亂


2024-07-31 02:20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元。(路透)


近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聲勢看好,市場預估,如果他贏得大選,加上共和黨橫掃國會兩院,府會全拿,會有三種操作穩贏的「川普交易」:作空美元、押寶美債殖利率曲線變陡、金價看漲,尤其以美元匯率,全球矚目。

川普在近日採訪一再強調希望美元貶值,以促進美國貨外銷,恢復工作機會,他曾公開批評美元兌日圓匯價太高,「對美國簡直是災難」,他認為,強勢美元「聽在蠢人耳裡很棒,對我國製造商和其他人卻是災難」,他的副手范斯甚至認為,強勢美元就如同對美國生產者加稅,間接補貼美國人「消費那些沒用的進口貨」。

乍看之下,似乎有些道理,基本經濟學原理,就是本國貨幣貶值,有利出口,不利於進口,而貨幣升值,不利於出口,有利於進口,拜登民國一一O年(2021年)1月上任以來,美元兌一籃子貨幣已上漲15%,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美國貿易逆差比民國一O八年(2019年)多出四分之一。

但不少分析認為,在資本自由進出的國際市場中,強勢美元非常難撼動,尤其是川普還將以全面調升關稅作配套,這將使得進口商品價格上漲,推升美國通膨,導致聯準會必須維持高利率,結果是吸引更多資本流入,美元只會更強勢。

讓人擔心的是,川普真的硬幹,國際金融秩序將出現空前的混亂:首先,美國過去一向指責其他國家人為壓低匯率,現在自己這樣做,是否有雙重標準之譏?美元是全球通行的貨幣,也是美國金融霸權之所繫,全球央行的儲備有59%是美元,全球貿易更有一半以上是以美元交易,如果不是美元,替代性的貨幣會有一場大混戰。

其次,川普有甚麼方式可以弱化美元?面對國際金融投機客的巨大力量,即使是美國財政部或聯準會都沒有足夠的資源,進行市場干預,以經濟量體類似的中國為例,在民國一O三至一O六年(2014年至2017年),為了支持人民幣,花了近1兆美元約3% GDP),日本一個月前耗費了700億美元,「進行了一次非常小的干預」,只讓日圓止住貶勢而已,而且根據德意志銀行估計,美元必須下跌40%,才能消弭美國的貿易逆差。

有人提出,仿效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紐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當時美國為解決巨額貿易赤字問題,邀集了全球經濟實力最強的五國財政部長,以聯合干預外匯市場方式,促使美元對日圓及德國馬克等主要貨幣貶值。這個方法是基於自願為基礎,中國的經濟規模快與美國並駕齊驅,以目前美中關係,人民幣是絕對不會協助美元,更何況金磚十國現在正積極想找一個替代美元的方案,單靠 G7 國家,已無法主導世界金融秩序,更何況肯與美國合作的國家,對於華府以鄰為壑的做法,恐怕也難以苟同,即使配合也是不情不願。

最極端的方式,莫過於川普表示,如果他入主白宮,他不會允許美國政府出售持有的比特幣,「這將成為國家比特幣戰略儲備的核心」,中國與其他國家也正在積極發展加密貨幣和比特幣技術,「我們不能讓中國占據主導地位。」

川普在第一任時,對加密貨幣曾嗤之以鼻,但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選戰中,改變立場,積極支持加密貨幣行業,他還表明重返白宮後,會下令財政部取消對加密貨幣的監管,並有意將允許加密貨幣在美國開採和製造,確保將所有比特幣的工作留在美國,這應該與他從加密行業得到400多萬美元的政治捐獻是有關。加密貨幣通常被用作對沖美元的工具,如果要做空美元,就要加強加密貨幣的價值,以及確保其作為法定貨幣的地位。換句話說,川普支持加密貨幣,就會弱化美元。

以上種種傳言,即使最後不一定落實為政策,仍然會造成美元貶值的壓力,更糟糕的是,這將引發全球對美元的信心危機,把原本自由經濟的基石,從根本撬翻起來,讓天下大亂。













聯合報黑白集/再見辣台妹


2024-07-31 04:37  聯合報/ 黑白集
前總統蔡英文(中)卸任後曾於6月首度公開露面。記者劉學聖/攝影


蔡英文在六十八歲生日前夕出版寫真輯。她卸任後,平均每七天在社群平台發聲一次,對比在任時躲記者七百多天,有如脫胎換骨。新書一萬本實體版,飛快被索一空,她仍是民進黨內人氣之最。就連提醒防颱、為奧運健兒加油的 PO 文,點閱數以萬計,都是賴清德的兩倍以上。

蔡英文在網路自稱「已畢業的小英總統」,但新書取名《辣台妹寫真輯》,召喚辣台派,熱情表白「很懷念」。索書民眾須回答三問題,包括連任票數及首艘國造潛艦名稱等。小編藉勝選人設與兩尊里程碑精妝前總統,字裡行間盡是意猶未盡。

十二年前蔡英文挑戰大位敗選,為保溫人氣,半年後出版《一直同在》寫真集。這回,畢業七十天就寫真上架,宣稱記錄「我們在一起」。用心一貫:勿忘影中人。

綠營權力重組,「信賴大聯盟」與出身英系的「邁盟」分庭抗禮。辣台妹寫真接力上市,其中蔡英文與政治人物合照,第三張就是比肩鄭文燦。她未刻意切割涉貪愛將,對比「復仇者的肅貪」,弦外之音讓人玩味。

辣台妹寫自序,第一句是「謝謝大家,再會」。無論是告別,或期待再相會,既然曲終人不散,就不能只為一人一派續寫歷史。走下權力孤峰之後,蔡英文應該為台灣撒下善的種子,刨銑威權獨裁,重鋪民主之路。別再辜負人民信任!














聯合報社論/抗中之矛與和中之盾,賴清德的矛盾二手


2024-07-31 04:37  聯合報/ 社論
0214陸船翻覆案今天圓滿落幕,圖為海巡署長張忠龍(左)在公祭上與罹難漁民握手致意,展現誠意。記者蔡家蓁/攝影


大陸漁船事件的金門協商,因凱米颱風延至昨天登場,意外和「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度峰會撞期。同日上演的兩場會議,金門協商是為了解決兩岸水域爭端,讓大陸漁船兩名死者返鄉安葬;而反中立場鮮明的 IPAC 年會在台北舉行,則有西方為首的廿三國、四十九名議員聯手抗中。我國經過一番周折,也在昨天正式入會。兩會同日舉行映照出詭譎氛圍:賴政府右手持「和中」盾牌,左手握「抗中」利劍,矛與盾的兩手策略會不會讓兩岸關係治絲益棼?

今年二月十四日,大陸三無漁船二死事故對兩岸關係影響深遠。除兩岸禁限制水域的長期默契被打破,大陸海警也找到金廈海域常態化執法巡查的正當藉口,北京則加強對台文攻武赫,共軍視海峽中線如無物。台灣看似堅守底線,無形紅線卻不斷被穿越。大陸晉江紅十字會代表三月曾在金門與我方談判,但談判破局;大陸國台辦隨後提出四大要求:「真相、懲凶、道歉、賠償」,看我方如何接招。

經過多方穿梭,兩岸終於敲定此次協商的劇本。這次陸方代表派出泉州台辦副主任李朝暉、海協會協調處長許偉偉、晉江紅十字會秘書長曹榮山等;我方代表則為海巡署副署長謝慶欽和陸委會法政處長周鳴瑞。雙方代表昨天在金湖飯店簽約,我方技巧性地表達歉意,並發給兩名陸籍罹難漁民家屬撫慰金,每人人民幣一五○萬元(約台幣六八○萬元)。這筆錢來自企業捐款,而非公帑,避免再惹爭端。公祭結束後,兩具遺體和漁船送返大陸,讓卡關超過一六○天的漁船翻覆事件落幕。

這次協商,兩岸都秉持人道原則處理,但求順利解決。否則再拖下去,不僅對死者家屬是一種折磨,後續的兩岸水域糾紛及觀光交流都無法展開協商。遺憾的是,時至今日,陸船翻覆的事實真相仍然未解。海巡署的說法一變再變,從一開始聲稱「沒有碰撞」變成「蛇行衝撞」,乃至執法過程沒有「密錄器」,金門地檢署的調查結果亦仍未公諸於世。金門協商的共識,須依據雙方都可接受的真相,也牽動後續的懲凶、賠償、道歉等實質問題,我方端出的真相陸方能否接受?此外,金門協商也關係目前遭陸方扣押的胡姓釣客、澎湖大進滿八八號漁船的返台事宜,未來是否能循同一模式處理?

兩岸關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前總統蔡英文任內兩岸關係就每況愈下,蔡政府雖強調「維持現狀」,但現狀卻不斷被改變,且愈變愈惡劣。賴總統原宣布「蔡規賴隨」,上任後卻拋出「新兩國論」,更讓兩岸關係倒退。兩岸軍事對峙雖把聲勢拉滿,但雙方顯然都不希望魚死網破,至少在金門協商上改為匍匐前進,尊重「以和為貴」原則。

IPAC 年會此次在台北舉行,表達挺台立場,我們至表歡迎。我國原非該組織會員國,無法參加其內部會議,只能會外餐宴交流。但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竟聲稱,是在野黨拒絕參加,導致我國無法與會。此一謊言,隨即遭民眾黨立委陳昭姿打臉,因為她人已在大會現場。事實上,IPAC 雖表達挺台立場,但該組織的主要重點是在「反中」,其作為未必全然考慮台灣的利益。也因此,賴清德總統出席該年會發表談話,只是提供了他一個向國際表態反中的場合,就怕他的談話又擦槍走火。

IPAC 年會和金門協商同日舉行,充分反映了兩岸關係的複雜糾葛,也暗暗應和了賴清德的兩手策略。無論如何,兩岸關係蘊藏多邊競合,漁船翻覆事件所幸和平落幕,美中台的驚濤則仍遠難休止。





【專家之眼】後俄烏戰爭的中美俄博弈

◆  【專家之眼】後俄烏戰爭的中美俄博弈

◆  【專家之眼】兩岸話語權被執政黨們壟斷 和平解方未知
◆  【專家之眼】文化部在巴黎奧運發揚台灣庶民文化?
◆  【專家之眼】若川普當選 能重啟新《廣場協議》?








【專家之眼】後俄烏戰爭的中美俄博弈


2024-07-31 07:24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烏克蘭外長庫列巴應中國外長王毅邀請訪中,並舉行長達3個多小時、超出雙方規劃的會談。新華社


最近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訪問中國,其意義極為重大,甚至可能是翻轉世界的局勢的一大轉捩點。

首先,在七月一日匈牙利總理奧班擔任歐盟輪值主席之後,即開始全球穿梭之行,先見澤倫斯基,再訪普亭與習近平,並與中方達成戰場不外溢、戰事不升級、各方不拱火的共識。最後奧班去了美國並獲得川普的承諾,在勝選的第二天,川普就會運用其與普亭的交情,來結束俄烏戰爭,不必等到明年一月上任之後。而普亭也於日前提出俄烏戰爭的和平協議,其內容包括烏東的頓巴斯地區劃歸俄羅斯,克里米亞俄烏共管,以及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等等,這對烏方甚為不利。

面對此一形勢,尤其在美國川普2.0 即將成為事實之前,庫列巴必須未雨綢繆,以便因應變局,主因川普及其副手范思都有意盡速結束俄烏戰爭,而主張把援烏的資金用於美國國內,這必將有利於選舉。因而原本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一直拒絕與俄國談判停火,但如今已經改口,並還與川普通電話。而此次庫列巴只在廣州與王毅會談而未到北京,這當然是中方為顧及俄方的疑慮所致,但是此次訪問一待就是四天,也超乎尋常,其中還可能涉及中方對烏國戰後重建的事宜

若川普與普亭達成協議,再加上中國從中斡旋,俄烏和談將指日可待。這也是繼中方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成功調停伊朗與沙烏地長年矛盾之後,又正在促進中東的和平進程,使得中國已成為世界危機的救火隊。屆時美俄之間也必然緩和,俄羅斯脫離俄烏戰場以恢復元氣,美俄中三方博奕的新格局將成形。

正如已逝美國國務卿季辛吉去(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所言,聯俄制中的策略才最符合美國的利益,因為中國對於美國的威脅要比俄國大得多。相對而言,俄羅斯將成為美中兩國競相拉攏的對象,可見國際局勢變化之快速。面對此一國際新局,台灣是否做好準備?

因為川普是商人重利輕離別,蔑視意識形態與人權價值,民進黨政府所稱道的國際民主聯盟也將面臨嚴峻挑戰。若能在0214金門事件方面有所著墨,當是一個有利的起步,而盡量避免成為大國的棄子。






施振榮/高科技、高感性的台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施振榮/高科技、高感性的台灣
◆  洪蘭 /別把記憶外包給電腦
◆  葉匡時/「退休」的四種類型








施振榮/高科技、高感性的台灣


2024-07-31 04:47  聯合報/ 施振榮(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台灣因為 ICT(資通訊)和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在八○年代掌握了典範轉移的大趨勢,在產業從「垂直整合」走向「垂直分工」的過程中,台灣與美國合作,最終成為全球最重要的供應地

除了宏碁與華碩用 B2C企業對消費者)的商業型態,經營ACER、ASUS 品牌並在全球市場取得重要的地位外,其他主要是以 B2B企業對企業)的商業型態,以代工為主除了商業客戶外,一般消費者並不知道產品背後的代工業者是誰

如今因為地緣政治的關係,歐美日等國家考量晶片供應涉及國家安全,更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議題,也使來自台灣的全球晶片龍頭供應商台積電,不僅許多國家爭取前往設廠,台積電也成世界知名的企業,而「高科技」更儼然成為台灣在外的品牌形象。

台灣在民國六十九年(八○年)代設立科學園區,經過四十多年政府與民間攜手共同努力後,如今世界爭相和台灣在高科技領域進行合作。

我在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年)受邀到總統府以「心懷科技、放眼天下」為題演講,當時提出台灣的願景就是要「科技島」(Hi-Tech Island),後來有感只以科技為目標仍有所不足,於是民國八十五年(一九九六年)再提出「人文科技島」,希望在重視科技發展同時,也要重視人文精神內涵

這也是強調,高科技台灣發展的基礎,但台灣追求「高科技」(Hi-Tech)之際,也要同時落實「高感性」(Hi-Touch),重視人文精神,讓人類文明在物質文明之外,也能兼顧精神文明的發展

因此,台灣在理性的科技發展基礎上,還要借重中華文化的底蘊以及台灣自由民主的環境,發揮文化創意的能量來造福全人類,這也是我所說,「台灣貓群,名揚四海」(TaiwanCATs Charming the world)。藉由「Culture」(文化)、「Art」(藝術)、「Technology」(科技)來展現東方矽文明對全世界的魅力。

尤其我要特別呼籲,AI 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未來如何有效應用 AI 科技,大家也十分關心。我認為,重要的是要以「人本智慧」(Humanistic Wisdom)來引導 AI 未來的有效發展,從以人為本的思考點來開發各種 AI 應用,探索可以滿足人類需求的各種 Hi-Touch 服務,才能對人類文明進展做出具體貢獻。

以灣聲樂團為例,灣聲啟動國際化的腳步,藉由經典(古典)音樂的國際語言,在國際上推廣來自台灣的聲音;去年六月首度赴美國巡演,今年四月再度赴美加巡演,最近又前進日本熊本及世界十大音樂廳之一的東京三得利音樂廳介紹台灣音樂,並接地氣演奏日本當地耳熟能詳的歌曲,打破文化隔閡,讓日本朋友很感動。

期待未來台灣在高科技上持續獲得國際認同之際,也能同時展現來自台灣的各個高感性不同面向,從藝術、文化、醫療等等不同領域,也都能對全世界做出更多貢獻,進而讓來自台灣的東方矽文明影響全世界的文明發展。





2024年7月30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調高經濟成長預測 背後的心酸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6183/web/ 

◆  聯合報社論/辜負的年代:從時力七分之六黨員出走談起
◆  聯合報黑白集/史詩級的大內宣
◆  經濟日報社論/調高經濟成長預測 背後的心酸







經濟日報社論/調高經濟成長預測 背後的心酸


2024-07-30 02:32  經濟日報/ 社論
繼中華經濟研究院將今年經濟成長預測調高為3.46%後,台灣經濟研究院更上修成長率到3.85%。路透


繼中華經濟研究院將今年經濟成長預測調高為3.46%後,台灣經濟研究院更上修成長率到3.85%,一口氣上調0.56個百分點,經濟情勢看來相當樂觀。經濟部日前也表示,國內生產比重持續突破50%,上半年達到52.3%,高於去年平均(49.1%),反映台商回流的正面效果。從表面看,這些突出表現應讓我們高興,但畢竟只是數據,其中的原因和衍生的後果,更值得我們探究,以免禍福相倚卻未能防微杜漸。

經濟成長率提高,一方面是人工智慧(AI)產業正旺,國內伺服器、IC 設計、筆電、網通相關企業擴大國內生產,帶來投資超乎預期;二方面是外銷訂單因台商回流,提高國內生產比例,的確產生了正面效果;三方面是服務業主力的零售、餐飲,上半年營業額都創了歷史新高,所造成的。

然而,若進一步細看,雖然製造業生產指數上半年成長了10.5%,但幾乎完全集中在資訊電子工業,其成長率高達18.8%;民生工業只有2.0%,化學工業低到1.1%,金屬機電工業更是令人心驚的-0.2%,顯示這波景氣提升,並不是當前國際間重視的「包容性成長」,而是完全偏向資訊電子業的機遇。加上實質薪資已轉為正成長,不屬於資訊電子類的產業成本變高、競爭力減弱,大致展現了「荷蘭病」的徵兆。但政府對這種產業畸形發展完全不予理會,任憑外界如何評論,就是不當一回事,只會不斷提供漂亮的整體數據。

其實,整個資訊電子業的就業人數,不過就是90萬人左右,僅占全台就業人數的9%。金屬機電業卻有110萬人就業,化學和民生工業也都各有50萬人,製造業非資訊電子業的三類產業合計有210萬人的就業,這三類產業景氣基本停滯,只有資訊電子業一枝獨秀,這會是一個好的結構嗎?

此外,幾個機構都認為零售、餐飲和觀光業上半年表現都強,似乎在引申今年成長不只發生在製造業,服務業同享景氣恩澤。然而,若服務業和製造業同樣是在擴張,那對勞工的需求應該增加,薪資也會上漲才是;但是,依據主計總處統計,今年5月的受雇勞工薪資,比起去年平均,服務業中絕大多數次產業,包括批發零售、運輸倉儲、住宿餐飲、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教育、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藝術娛樂及休閒、其他服務業,都呈現「下滑」的狀況;只有金融保險和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有明顯的提升。

若再考量近來通貨膨脹嚴重的狀況,在這些平均薪資下滑產業工作的勞工,會相信今年景氣很好,他們都將受惠嗎?

政府應該思考的是,當經濟有明顯成長,但幾乎都集中在資訊電子業的狀況下,造就了一群購買力超強的「科技新貴」,將資訊電子業所在地和新投資地區周遭的房地產價格炒高,帶動全台房價高漲,讓其他產業薪資不漲的勞工陷落「無立錐之地」的結果,既無力買房,又不敢結婚、生子,對社會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是應該每次看到整體數據亮麗就芳心竊喜,趕快拿出來展示邀功,還是該深入研究為何會有這種不均衡發展的原因,再提出有效政策?政府應提攜停滯產業以消除不均和社會問題。

多年前就有人提出,「經濟建設委員會」(國家發展委員會的前身)應改為「經濟及社會委員會」,因為經濟和社會問題息息相關,處理經濟問題的同時,必須思考其社會影響,也就是經濟政策必須推估並處理其社會效果。今天,既然經建會已改組為國發會,就應該在其下有個類似「社會影響處」的建構,即時、動態、有效地提出連帶的因應政策,或建議相關部門及早因應;不該每次都是在發生驚心動魄的社會災難後,才來謀求解決。















聯合報黑白集/史詩級的大內宣


2024-07-30 03:18  聯合報/ 黑白集
任敏嫻(左起)、謝章穎、杜汶澤、洪群鈞出席「零日攻擊ZERO DAY」發布記者會。記者沈昱嘉/攝影


以台海戰爭為背景的電視劇《零日攻擊》,明年將上映。此劇耗資二.三億元,以台灣的電視劇而言,堪稱頂級,綠營支持者形容為「史詩級」鉅作。這部戲或許是「史詩級」,至於如何史詩法,卻不在其內容。

從已釋出的「前導片」看,劇中對台海戰爭的假設,很難稱得上專業。倒是花了不少篇幅,在描述「第五縱隊」:舉凡宮廟、網紅、黑道、監獄受刑人、典獄長,都成了縱隊成員。正式播出時,納入政治人物,恐不意外。

更搶眼的,是這部戲的顧問群。總顧問是國安會前副秘書長林錦昌,另有綠委沈伯洋、文總秘書長李厚慶、國防研究院所長蘇紫雲等人,清一色的「正綠」背景出資者除綠色企業家曹興誠,其餘文化部、文策院、中華電信、高雄市政府等,都是政府單位,顯示是「綠色軍教片」無疑

這部戲的製作公司叫「零日文創」,一看即知是專為拍這部戲而成立的企業,林錦昌是大董事股東掛名的首席導演,則是蔡英文、賴清德總統競選廣告的「御用導演」。僅文化部補助,即超過七千萬元。對照林錦昌曾任文總秘書長,可說是赤裸裸「國庫通黨庫」。

此戲成為下次九合一、總統立委「大內宣」的工具,自不在話下。兼顧認知作戰、選舉考量和培養綠色產業鏈,一舉三得,確堪稱史詩級。












聯合報社論/辜負的年代:從時力七分之六黨員出走談起


2024-07-30 03:18 聯合報/ 社論
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中)、決策委員周偉航(右)及胡堞(左)上午舉行「面對過去,展望未來」檢討報告發布記者會,公布破萬字檢討報告。記者林銘翰/攝影


時代力量黨最近舉行記者會,提出該黨的總檢討報告,坦承迄今已有七分之六黨員離開,目前僅剩一,○九○人。黨主席王婉諭說,時力不打算無聲消散,會回顧台灣過去十年的問題,並預判未來十年會面對的挑戰,擬訂新的政策綱領,啟動二次創黨。

王婉諭的改革宣示說得懇切,但七分之六成員離去的事實,仍難掩時力泡沫化的悲涼。成立至今短短九年,這個「太陽花學運」催生的年輕政黨,曾深受矚目並風光一時。但成立不久黨內便爆發嚴重的路線之爭:以黃國昌為首的「自主派」,主張與民進黨保持距離;另一派人馬則主張「友綠」,和民進黨共同對抗國民黨時力前後爆發了五次退黨潮,再加上主席徐永明收賄貪瀆事件衝擊,政黨形象重創,時力這塊招牌就瞬間褪色了

追根究柢,時代力量萎靡不振的主因,正在於它堅持當「小綠」的蒙昧無知。如果民進黨仍然在野,時力選擇當其側翼,也就罷了。但民進黨早已大權在握,並大肆在各領域侵犯人民權益,時代力量卻還自甘充當其馬前卒,它便失去了自主性,也失去了正當性。這些年來,從洪慈庸、林昶佐、黃捷、吳崢等高幹一一投效民進黨,即可知:選擇當「小綠」,就是在幫「大哥」跑腿,再也無法積累自己的能量。直到現在,時力仍不時以追打黃國昌為樂,這種心態,基本上連一支綠網軍都不如,哪裡像個政黨?又如何二次創黨?

時力乘著太陽花的聲勢而起,取了「時代力量」這麼一個充滿壯志的黨名,卻撐不到十年便已早衰說起來,它辜負了時代,時代也辜負了它。它辜負時代,是因為它無法把握成立的初衷,甘當民進黨側翼,讓許多年輕世代懷著期待而來、抱著遺憾而去,它辱沒了自己的時代使命時代辜負了它,因為它誕生在民進黨的卵翼之下,卻誤以為自己是時代寵兒當政治熱潮退燒,其發光能量燃燒殆盡,就連把它當墊腳石的民進黨也對它失去了興趣,遑論一般人

時力若自以為還能代表年輕世代發聲,那是一種錯覺十年時光過去,除成就了林飛帆、黃捷等少數政治新貴,當年許多憤慨上街的太陽花青年都經歷了現實人生的辛苦和不甘,發現美好無憂的青春已離他們而去。今年初的大選,有三百多萬人選擇改當「小草」投票給柯文哲,其中應有不少人是「失望的太陽花」,希望給民進黨一擊。

再看今年六月出現在立法院外的「青鳥」,從動員方式和特定教會提供後勤補給看,幾乎就是在複製「太陽花」模式。但這次行動,很快被戳破是民進黨動員;所謂「青鳥」,也迅即換上另一個世代人的臉孔。這說明,民進黨對年輕世代的動員永遠興致勃勃,只是在太陽花學運的殘存記憶下,它的號角已失去當年的魔力。最遺憾的是,在七分之六黨員出走後,時力似乎還無法認清自己「被誕生」的迷思。

從野百合到太陽花、小草和青鳥,都是年輕世代參與政治的風潮,規模及訴求各自不同但從太陽花運動開始,其實已演變成「得勢的野百合」在操控年輕世代,他們利用自己過去動員的經驗和現在掌權的優勢,號召年輕人上街供他們驅遣所不同的是,當初他們自己呼喚的是「民主」,如今他們卻以「族群」為毒餌,要求年輕人幫他們維持政權,這是其殘酷本質。國民黨同樣難辭其咎,他們悶頭在自己的意識形態中苦苦掙扎,卻不知如何擁抱下一代年輕人,更忘了為他們發聲。這真是個辜負的時代!





【專家之眼】兩岸話語權被執政黨們壟斷 和平解方未知

◆  【專家之眼】兩岸話語權被執政黨們壟斷 和平解方未知

◆  【專家之眼】文化部在巴黎奧運發揚台灣庶民文化?
◆  【專家之眼】若川普當選 能重啟新《廣場協議》?









【專家之眼】兩岸話語權被執政黨們壟斷 和平解方未知


2024-07-30 07:00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0214陸船翻覆案,兩岸於金門再啟協商,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也抵達金門,協助檢視協商的各項準備工作。本報資料照


自從賴清德當選總統後,兩岸的各說各話越來越鬼打牆了。綠營似乎正努力「偷渡」兩國概念,並同時建立起能維持兩岸有溝通管道的模樣。前者把偷渡括號起來,是因為他們頻繁公開地堅持講矛盾話,即便曾多次被藍營人士反駁,但始終重覆老調。且看陸委會24日發布的「對國台辦負面解讀總統談話之回應」:中共片面設置所謂「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做為兩岸互動的政治前提,並沒有中華民國生存空間云云。

後者則可見於官署發布關於0214金門事件善後事宜的公告,乃至於透過媒體放出的各式風聲。除了也在24日放出副主委梁文傑抵金、兩岸可能簽共識的聯想風聲外,陸委會發布將繼續討論的公告,也強調:自3月因故暫停在金門的協商後,海委會、海巡署均持續透過雙方律定的窗口,積極密切的保持溝通云云;立即就有報導跟上,點出解決爭端的兩岸官方主談者:台方是海巡署副署長謝慶欽,陸方是國台辦聯絡局長孫升亮執行是綜合處副處長許偉偉)。雖有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居中穿梭,但藏身背後關鍵的決策者是海委會主委管碧玲

陸委會的矛盾在於,官員或許不認中共定義的一中原則,但把九二共識也一起否定,卻不說清自己立場,實在好奇官署怎麼解釋自己名稱是「大陸委員會」而非「中國委員會」?而看看之前媒體提及金門協商的陸方陣仗是泉州市台辦副主任(兼晉江市紅十字會高級顧問)、海協會協調處長(兼晉江市紅十字會顧問)、晉江市紅十字會秘書長,以及漁民家屬等,別說梁可能見的是民間團體,就算看的是官員身分,綠營想營造這種沒有對等會見錯覺,也只是打自己臉而已

至於媒體報導升級的對岸中央主談者可以吐槽點更多。國台辦聯絡局不負責兩岸協商、局長也早已不是孫,孫現在在綜合局,海協會才有協調處,而中共的領導模式,也不可能是聯絡局長跨去指揮其他局處單位。唯一的可能,是孫以海協會秘書長身分在後指點。連這麼基本的事實都搞錯,恐怕是有不懂兩岸事務者搶功意味。

而中共方面對綠營重覆講的話也回以複製貼上、堅持以民間角色出面。國台辦老調批評綠營上述言論罔顧事實、顛倒黑白,要賴當局順應民意,認清形勢云云;至於梁的舉動,也只說: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回到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兩岸對話交往才不存在障礙;而在預計協商前一天,仍透過媒體簡單表示:晉江市紅十字會將派人陪同家屬赴金門協商處理相關事宜

但讓人不解的是,中共當初的條件是:盡快公布事實真相,嚴懲相關責任人,向遇難者家屬道歉,滿足遇難者家屬訴求等,現在媒體放出的空氣,卻是陸委會稱協商過程中,雙方均展現務實與高度誠意;若協商順利,當天計畫簽署共識文件,會將罹難者遺體和船隻送回中國,也會給予罹難者家屬一筆慰問金。

固然需要趕快讓大陸罹難漁民入土為安,但共識文件怎麼寫?中共怎麼讓兩岸人民解讀此次互動?事件是否可以一舉結束,外界恐怕也要有所保留。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紅綠執政黨各有堅持卻似乎準備達成某種協商結果的情境下,藍營的角色往好處想是穿針引線,其實卻似乎是被邊緣化了。陸委會短短一段話說:包含台灣各界、金門縣政府與當地人士、民間團體,都為早日解決本案提供莫大協助;還有媒體提到國民黨立委陳玉珍等人。但這麼語焉不詳的寥寥幾句,在綠營刻意營造兩岸政府有溝通管道前提下,金門人或許對地方政治人物的努力有感,一般台灣民眾應該只會忽略。

作為升斗小民,我們當然樂見兩岸有溝通管道。但有些議題值得討論:首先,我們藉此事知道綠營還是在乎兩岸要有溝通管道,值得鼓勵。但該如何維持管道而不會曇花一現?綠營不能只表功而不辦實事。

其次,有媒體認為此種「金門模式」只能處理低階事務性商談、易受中間人左右,以及在溝通上曠日廢時。但多數人民恐怕不會在意,畢竟兩岸交流還在恢復階段,會關心問題的人相當有限。綠營要的應該是能在偷渡新兩國論前提下,還有聯絡管道的形象,這對他們未來選舉有利。

這就連結到了第三個問題:中共態度。中共作法有時讓人霧裡看花。例如中共公布懲治台獨分子司法文件後,已多次費力解釋刑事懲治措施只針對極少數台獨分子,看來他們似乎知道這對不少台人心理有影響,但為何急著推出不得而知;至於金門事件如果終如報導所預期,綠營恐怕又要加分了。

第四,兩岸互動現況,看來是兩個執政黨對弈,擠壓了藍營空間。當執政黨們需要時,放藍營的人去中介談談或營造人氣形象,但當不需要時,就貼藍營中共同路人標籤,或是「以我為主」,讓藍營猝不及防地在台面對為何交流的質疑。長此以往,願意做事的人恐怕不多。

在中華民國尋求兩岸和平發展的困難是,知道美國、日本與中共各有其利益,必須尋求不受三方力量主導的自主性,但走出一條新路相當困難,於思想與資源上都遇阻礙。

一般人只會套用民主自由框架,或是傳統文化語言批評不同立場者,這是未立基於現實、不用腦袋思考的便宜話術,人民要追求自身主體性,或者退一萬步,不想打代理人戰爭,就必須面對當前兩岸交流空間已被執政黨們擠壓的現象,這是最終通往戰爭的道路,人民不可不慎。






洪蘭 /別把記憶外包給電腦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洪蘭 /別把記憶外包給電腦
◆  葉匡時/「退休」的四種類型









洪蘭 /別把記憶外包給電腦


2024-07-30 03:41  聯合報/ 洪蘭(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期末考結束後,有位同事拿了份考卷給我看,請我辨認考卷上的字。我看了大吃一驚,這哪裡是人寫的字,鬼畫符也比它好認些。同事苦著臉說,現在學生寫的字愈來愈難認,有時連學生自己都不認得。書法本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髓,但是現在學校不重視,家長也認為有電腦可以打字,何必再練字,孩子只要會簽自己的名字就夠了。他很無奈,特來找我舒悶,因為我常勸他不要把課堂的情緒帶回家。

其實字還是要練的,求人不如求己,機器會不如自己會,萬一停電或沒有電腦時,怎麼辦?何況大腦在寫字和打字上,活化的程度不同,因此學習的效果也不同

有個實驗是用腦波儀EEG)去測量卅六個大學生用手抄筆記和用電腦打字時,大腦活化的情形和學進去的程度。結果發現手寫時,大腦活化的比較多,因為大腦要轉換耳朵聽到的音到代表那個音的字的形象,就動用到了聽覺皮質和視覺皮質為了要把它寫出來,又要動用到那個字的筆順動覺,同時手指還要精準的控制著筆觸,字才寫得好,這些都會強化大腦眼手協調的神經連接。又因為語速比寫速快,手無法及時寫下老師說的每一個字,一旦聲波消失,訊息就不見了,所以還必須先聽懂了才用自己的話寫下來,因此腦動得多,記憶的痕跡就較深,學習的效果就比較好了。

打字是機械性的動作,只要聽見字音,轉換成對應的字母即可,打字打得快的人是可以逐字記錄下老師講的話到電腦中,但卻不一定有把它登錄進他的大腦中。因為兩者活化的神經迴路不同,處理的深度也不同,因此,同樣上完一堂課後,手寫組的回憶成績比打字組好

看到人類愈來愈依賴電腦來生活,的確有些令人擔心,因為大腦是用進廢退,不用會失去功能的。 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做了一個實驗,他們事先調查五十名年輕人使用 GPS 駕駛的經驗,然後測試他們在沒有 GPS 輔助的情況下,空間的能力如何。結果發現愈常使用 GPS 的人在空間能力的測試中表現愈差。

三年後,研究者再度聯繫上其中的十三名受試者進行測試。結果發現在這段期間使用 GPS 最頻繁的人,空間能力比三年前的下降幅度更大,表示過度依賴 3C 產品的會導致人類大腦功能的下降。現在已經有很多學生連自己父母的電話號碼都不記得,因為只要一按鍵,手機便會自動撥出,不需要動腦了。

電腦網路的連接只是網址的連接,跟大腦神經元的連接完全不同大腦神經迴路的建立不但讓我們存取記憶,它還是我們的記憶。當我們把記憶外包給電腦時,我們就送走了心智很重要的一部分,久而久之,可能連自己是誰也送走了,因為美國心理學家 William James 說,神經連接就是記憶,記憶就是你,沒有了記憶的連接,你就不知道你是誰了。

AI 帶給我們方便,但我們不能讓它取代我們的大腦,凡是電腦會的,人自己一定要會才行,不然我們就受制於它了。





2024年7月29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成長的關鍵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6139/web/ 

◆  聯合報社論/歡迎國際社會挺台,慎勿成為反中棋子
◆  聯合報黑白集/可以出國,毋通假仙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成長的關鍵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成長的關鍵


2024-07-29 02:11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國大陸經濟在谷底進一步陷落的同時,中共召開三中全會,各方期盼中央揭示強有力對策,得到的卻是一篇無所不包的政治宣傳與既有政策文獻。 美聯社


中國大陸經濟在谷底進一步陷落的同時,中共召開三中全會,各方期盼中央揭示強有力對策,得到的卻是一篇無所不包的政治宣傳與既有政策文獻。現在各方轉而期待依慣例在本月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提出具體經濟對策。在大海中航行順暢的中國大陸經濟,近年狀況連連,不僅航速減緩,震盪加大,且有漏洞出現,令人憂心忡忡,期待掌舵的中共中央能導正航向,修復船隻破損,並加快航速。

中共中央這次仍高懸「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個口號通常被解讀為不再強調速度,而更重視經濟增長質量,所以可以容忍經濟增速在一段時期內放緩,短期內不會實施強力刺激措施,剋期必須達成的目標是轉型與升級。

面對上半年第1季成長率從5.3%跌到第2季4.7%的下行趨向,國務院執事者辯稱「上半年,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國內結構調整持續深化等帶來新挑戰」,同時釋放樂觀訊息,指「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撐」。大陸民間則普遍認為經濟沒有起色,宏觀數據有下滑,但與微觀感受之間仍存有不小差異。

大陸經濟走弱,內部需求調動不起來,股市、房市和匯市都持續有下行壓力,加上外部環境惡化,如何穩增長而能「保五」,確實是嚴酷挑戰。這是短程課題,長程而言,則是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如何才能融合一體?

這幾年經濟向下滑坡,癥結就在社會主義的矛變厲了,施力加大了,市場經濟隨而萎縮,致使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不能融為一體,從而挫損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由於宏觀調控與政府干預市場的力道加大,介入程度愈來愈密集,致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所起的作用變得更大。其後患就是經濟增長失速,企業活力下降,通縮趨勢難遏。 由此可見,當前中國大陸提振經濟的捷徑,在於讓市場更有力,政府更節制權力的行使。

過去40年的實踐證明,市場的力量充分發揮,可以提高經濟效率和活力。反之,政府的手強而有力,而且過度干預市場,則生產、投資和創新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嚴重抑制,市場生機頓挫,經濟自然繁盛不起來。

中國大陸政府掌握的政策決定和資源分配權實在太大,用力過大或是用錯力量,就會打擊投資、生產和創新的積極性。 二十屆三中全會老調重彈,仍要「健全法制」,這話不錯,但關鍵在於國家權力的行使是否受到法治節制,讓立法具有民意基礎,而且確實履行「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原則。

另一方面,企業和個人要有途徑及力量去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政府的權力還是沒有邊界,又未能給維護自身合法權利者賦能,則市場經濟的基礎無法堅若磐石,如何能與社會主義下的權力行使與資源配置融為一體?

政府當然不能對市場的運行完全袖手旁觀,但政府干預經濟的途徑應該是間接的,通過宏觀調控的方式起作用。然而,近些年來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已到無邊無際的程度,完全踰越法律的約束,結果大大制約市場力量的發揮。

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融合,理想上應該是「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但我們看到的卻更多是國家直接干預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減縮企業的自主空間與法律保障,而且各級政府也各擁大權,多方面干預企業的經營。以國營為主體的金融體系也介入產業營運很深;有些國企在「國進民退」的風潮下,甚至與民營企業展開不對等的競爭,侵蝕民企原本的市場空間。這又是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矛盾與衝突的另一個面向,致使兩者更難融為一體。













聯合報黑白集/可以出國,毋通假仙


2024-07-29 01:35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黃捷從國外返回高雄選區,關心在這次因颱風受災的民眾。圖/黃捷辦公室提供


高雄市區淹大水,許多民代都在選區奔走,唯獨綠委黃捷不見人影。網民發起「協尋」後,黃捷在臉書貼出數張一線人員救災照片,聲稱其「團隊同仁」都有和里長互相支援。可疑的是,所有照片皆未見黃捷本人,隨即被揪出是截自隔壁選區鳳山區里長之盜圖。直到周五夜,黃捷才承認她出國去了,當天不在高雄。

黃捷向以「演技精良」深受綠營青睞,民進黨一路挖角、不次提拔;陳水扁更大加讚賞,看好她是「未來高雄市長」。但淹水這場戲,黃捷搞砸了。其他有志市長大位的邱議瑩、林岱樺、許智傑、賴瑞隆,當天都在涉水勘災,唯獨黃捷事先表達關心,事後卻刻意隱瞞又造假。這場大水,沖破了黃捷的假面,她的市長大夢也要醒醒吧!

正值立院休會,立委出國旅遊考察屬正當安排。像台中市長盧秀燕的訪美行程,到了美國因憂慮災情即刻折回,這是基於地方首長的責任感。俟颱風過後諸事安頓,她再自費飛美接續行程,展現了公私分明、兩頭兼顧的明智。沒有人要求黃捷須像盧秀燕一樣立馬返台,但她大可不必裝作自己人在國內,還去盜圖裝有心。演戲、假仙,才教人受不了!

連日來,民進黨高幹王義川等一夥人把盧秀燕折返一事炒了又炒,嘲了又嘲。現在面對黃捷的「假裝事件」,他們都沒話可說了嗎?














聯合報社論/歡迎國際社會挺台,慎勿成為反中棋子


2024-07-29 01:35  聯合報/ 社論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中)23日在北京釣魚台賓館,出席巴勒斯坦各派內部和解對話閉幕式,巴勒斯坦14個派別在中國協調下,共同簽署「關於結束分裂加強巴勒斯坦民族團結的北京宣言」。(美聯社)


最近兩岸分別聚焦全球三大衝突熱點:俄烏戰爭、以哈戰爭與台海安全。北京為以哈戰爭和俄烏戰爭尋求和平新路徑,台北則號召全球反中勢力關注台海穩定。地緣政治正在快速改變全球權力結構,各國都在關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國大陸角色;舞台邊緣的台灣,偶爾也擠向中央,卻通常是主動或被動地扮演抗中的棋子。

上周,中國大陸促成巴勒斯坦十四個派別達成和解對話,簽署北京宣言」,結束分裂,同意成立臨時政府進行加薩戰後治理同一天,烏克蘭外長訪陸,討論可能的止戰和平方案。雖然西方輿論並不看好「北京宣言」的效果,以色列更譴責加薩戰後政府納入哈瑪斯,西方國家也不斷質疑中國大陸傾俄援俄,但美歐已被證明不願或無力和平解決以哈戰爭和俄烏戰爭,巴勒斯坦和烏克蘭乃不約而同試探北京的和平方案。

本周,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峰會將在台北登場,邀集廿五國、約五十位國會議員與歐盟議員共同討論台海穩定與科技安全議題,賴清德總統和副總統蕭美琴都將出席發表談話。IPAC 反中立場鮮明,成員多屬對中鷹派,雖不代表各國政府立場,其峰會也儼然是一場全球反中大會;而賴清德才以新兩國論激起中共軍演、懲獨反制,兩岸動盪,賴是否還要繼續吹響全球反中號角,備受關注。

IPAC 主旨在號召各國共同應對中國崛起對國際秩序與人權體系的威脅,強調自由世界承諾支持民主台灣。不過,反中不是免費自助餐。我國外交部成立的台灣民主基金會,是 IPAC 的重要資助者,並編列預算支持其峰會。今年峰會移師台北舉行,也為賴清德創造抗中國際舞台。

IPAC 三月宣布啟動台海衝突影響評估行動計畫,呼籲各國正視台海衝突對全球經濟的重大影響,並指封鎖台海可能對全球造成超過十兆美元的損失,因此維護台海穩定是「各國共同責任」。台灣當然歡迎與感謝國際社會挺台,但各國核心利益不同,台灣也應小心不要成為國際反中棋子,至少要看清楚周邊各國將如何盡其「共同責任」。

台灣有事,日本有事」早隨前日相安倍晉三殞落,日本更關心如何撤僑。南韓國防部長則說,台灣有事,美日可能會協助台灣恢復原狀,南韓維護朝鮮半島穩定就有助於台海穩定。美國希望亞洲盟邦形成遏阻中共的可靠威嚇力量,但最近中共廿屆三中全會再度提「加快發展戰略威懾力量」,外界解讀為加速擴展核武。美國因為俄羅斯暗示動用核武而不敢派兵介入俄烏戰爭,中共擁有的戰略威懾力量,也可能讓美國不願出兵護台。

再以烏克蘭為例。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時任駐美代表蕭美琴在雙橡園邀宴 IPAC 年會各國議員,特別穿了代表烏克蘭的藍黃兩色衣服,並調出藍黃兩色雞尾酒,向烏克蘭國會議員致敬。今年五月時任外長吳釗燮還在《外交事務》期刊撰文呼籲國際團結捍衛台灣和烏克蘭。二個月後,烏克蘭外長訪陸表態支持中共對台立場和一中原則。台灣堅定站在烏克蘭這邊,烏克蘭決定站在中共那邊

北京正為全球兩大衝突熱點尋求解方,台北則聚焦拉攏全球反中勢力。台灣可以不選擇中共的價值與方案,卻不能無視國際現實,更不能忽略,維護台海和平,兩岸的交流對話與善意累積才是更有效的途徑。只要搞好兩岸關係,台海就沒事,台灣甚至可能扮演橋梁,為美中對抗探求和平路徑,那才是最有價值的國際舞台。





【專家之眼】文化部在巴黎奧運發揚台灣庶民文化?

◆  【專家之眼】文化部在巴黎奧運發揚台灣庶民文化?
◆  【專家之眼】若川普當選 能重啟新《廣場協議》?









【專家之眼】文化部在巴黎奧運發揚台灣庶民文化?


2024-07-29 07:30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巴黎文化奧運在27日開幕,台灣館詮釋台灣獨特的辦桌文化。記者陳宛茜/攝影


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巴黎奧運推出了別出心裁的「文化奧運」,邀請參賽國展演自己的特色文化台灣推出了電子花車和民間辦桌的摺疊式圓桌及塑膠椅,被批評低俗,文化部解釋說,這是「庶民文化」,要表現「濃濃的台味」,其支持者也紛紛護航,質問怎麼可以瞧不起庶民?

其實,真正瞧不起庶民的,應該是文化部,因為他們只看到庶民比較隨意的一面,就認定庶民「必須」是如此。譬如辦桌經常使用廉價且易於攜帶的桌椅,本是為了方便在空地臨時聚餐,大家開心吃喝完後,便鳥獸散,沒人管桌椅是否美觀,所以隨意一些也無所謂。然而,一旦遇上像結婚典禮這樣隆重的場合,辦桌可就不能太隨意了。主人與賓客們個個盛裝出席,若是桌椅一點質感都沒有,未免太不像樣。所以近年來的結婚辦桌,多半將桌椅蒙上精緻的布套,在視覺上顯得高雅一些,不致失禮。

可見庶民也是在意禮節的。他們懂得身為文明社會的一分子,什麼場合該穿什麼服裝,配合什麼樣的行為舉止。舉例來說,庶民身著背心,腳穿藍白拖,那是居家生活的輕鬆寫意,極少有人敢這樣穿到飯店吃喜酒,或去藝文中心聽音樂會。如果不換上像樣一點的衣服,還沒等別人投來異樣眼光,自己就先坐立不安了。

國立歷史博物館今年重新開幕的常態展當中,有一雙看似出土的藍白拖,做為台灣庶民文化的象徵,它與巴黎文化奧運的台灣辦桌展類似,表面上看起來像是發揚庶民文化,實際上是源自一種帶著偏見與歧視的刻板印象,以為庶民不管在什麼場合都穿藍白拖,把庶民自己都覺得上不了檯面的東西拿來「發揚光大」。

這次媒體還特別報導,要在巴黎奧運台灣館表演整套「牽亡歌」儀式。牽亡歌本是喪葬儀式牽亡魂之用,有些歌曲頗為動聽,曾被歌手改編到電視綜藝節目演唱過。這有點類似天主教殯葬彌撒當中的「安魂曲」,被許多作曲家拿來創作,像莫札特的「安魂曲」、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都是知名的合唱音樂。可是,從來不會有人把整套殯葬彌撒搬到舞台上演出,因為場合不對。今天把整套牽亡歌儀式搬到巴黎奧運演出,是否合適?主其事者恐應慎重考慮。

回想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世界博覽會,台灣館以天燈為造型,靈感來自平溪天燈,其實也是一種庶民的祈福文化。但它有因應場合,進行適度的設計與精緻化,既讓世人認識台灣的民俗,也可以提高平溪的知名度,振興觀光產業。到國外參展,關乎國家的體面,總要考慮如何讓外人容易理解與接受。這次巴黎台灣館能否給人留下好印象?頗令人擔憂。












【專家之眼】若川普當選 能重啟新《廣場協議》?


2024-07-29 07:03  聯合報/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川普若當選,會否讓美元大幅度貶值,重演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的戲碼?路透


美國總統共和黨籍候選人川普近期氣勢如虹,勝選機率大增,其經濟政策中的「弱勢美元」政策,已成為關注焦點。許多人開始討論,是否可能為讓美元大幅度貶值,重演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的戲碼?

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代末期,爆發第二次石油危機,美國物價失控,時任聯準會前主席伏克爾(Paul Volcker),為打擊通膨開啟升息之路,聯邦資金利率上揚至20%,與他國出現巨幅的利差,吸引外資大舉流向美國。加上美國出現雙赤字危機,美元急遽升值,阻礙美國出口,貿易赤字惡化;以及政府預算亦出現赤字問題,使得經濟壓力大增,因而萌生透過美元貶值,提升出口競爭力。

於是邀集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及德國五個國家財政部長和央行總裁,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9月22日簽署廣場協議》,以聯合干預外匯市場方式,促使美元對日圓及德國馬克等主要貨幣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

聯準會所創造的「美元貿易加權匯率指數 」(Trade Weighted US dollar Index),為衡量美元價值重要指標,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約在110上下,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2月一度高達逼近170,協議後數字就一路崩跌,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底曾穿破100的關卡。

目前美元貿易加權匯率指數約在116上下,雖遠低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的高峰,但又來到近20年來的高點,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代以降,美國貿易赤字持續擴大;政府財政惡化年年創新高,今年第一季美國政府的負債 GDP 比率122.35%,美國的「雙赤字」問題已達積重難返的程度。

與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面臨的困境,美國當前的問題恐更加嚴峻。無怪乎,川普陣營會提出弱勢美元的政策,故川普若能連任,極有可能仿效當年的《廣場協議》做法。然而,當前的國際經濟環境顯與40年前迥異。

美國縱然仍是全球最大市場,但影響力已大不如前。尤其川普四年執政期間,主張「美國優先」政策,堅持單邊主義,威脅離開北約,破壞跨大西洋關係;退出 TPP、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和民國一O四年(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片面對貿易夥伴加徵關稅等。粉粹「美利堅治世」(Pax Americana),與過去強調自由競爭市場、維護資本主義體系、勇於承擔國際秩序捍衛者與維繫全球多邊關係的美國完全不同。

過去《廣場協議》能發揮效果,主要就是美國、日本、西德、法國及英國等五國盟國的支持,力挺美國的政策,各國對於外匯市場進行聯合干預,引導市場預期,促成美元貶值惟今日美國盟友已對美國信心動搖,甚至質疑美國。《經濟學人》直指,與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代相比,美國的貿易夥伴更加多元、數量眾多且充滿敵意。這次願意幫助美國擺脫困境的人越來越少了

此外,盟友將評估美元貶值對該國的衝擊,《廣場協議》重創日本經濟,簽署的三年後日元兌美元大幅升值逾50%,造成日本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導致日本經濟「失落20年」。即使日本長期相當配合美國政策,也會考量政策影響。





葉匡時/「退休」的四種類型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匡時/「退休」的四種類型









葉匡時/「退休」的四種類型


2024-07-29 03:19  聯合報/ 葉匡時(作者為陽明山未來學社理事長)


日前去新疆旅行,曾到獨山子大峽谷遊玩,我們幾位好友興致沖沖地要去搭乘索車,沒想到管理單位規定年過六十五的遊客禁止搭乘,讓我們頗為掃興。我達到法定的六十五歲退休年齡快兩年了,過去這兩年雖然沒有專職工作,但擔任幾個公益團體的工作以及企業的獨董,仍然十分忙碌,從未覺得自己已經是個退休老人了。但這次在獨山子的經驗,讓我警覺到我未來常有可能被「年齡歧視」,應該認真思考要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了。

正好廿三日看到前行政院長陳冲的文章〈老是一寶,但也要服老〉的文章,但醫護康養的發展,大部分人到退休年齡後,仍會有二、三十年光陰是處於身心俱佳的狀態,許多人未必服老。這引發我想到一個人達到退休年齡後的四種可能類型:既退又休、退而不休、不退不休、休而不退

既退又休是我們一般人原本對退休的想像。這種類型的退休人員多已財務自由,不再積極參與和自己生活無直接關係的事務,或含飴弄孫、或蒔花賞景、或與老友餐敘等等。當然,如果身體不夠好,那就不得不既退又休了。

退而不休是常見的類型。這類人雖然已經離開專職工作,但仍在積極地參與社會志工等工作。我就知道有好幾位前行政院長從位高權重的職位退下來後,仍然積極從事基金會的公益活動;如劉兆玄擔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擔任願景基金會以及新世代金融基金會的董事長,江宜樺擔任長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從企業界退下來的施振榮,目前除擔任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外,還積極地協助推動藝文活動以及經營理念等工作

具有豐富經歷與卓越成就的前輩在退休之後,仍能積極貢獻社會,藉此也可以讓自己身心保持在活潑靈動的狀態,當然很值得吾人效法。然而,每個人的際遇與能力不同,也不是有大成就的人才能退而不休,升斗小民也很容易找到退而不休的空間,就看自己的選擇了。

巴菲特應該是最典型不退不休的人了,他長期的事業合夥人蒙格在波克夏.海瑟威投資控股公司擔任首席副董事長到九十九歲去世為止。現在巴菲特已經九十三歲了,還看不出他有退休的跡象,相信他也很可能會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吧?政府文官通常有退休年齡限制,很難有不退不休的空間。但是政務官或民間企業裡,不退不休的人並不少見。宗教領袖絕大部分是不退不休的;已故教宗本篤十六世在民國一○二年(二○一三年)八十三歲時,以年齡與健康因素而辭職,是個罕見的特例。雖然對不少功成名就的人來說,不退不休是很有吸引力的選擇,但社會上也有很多人因為貧困,不得不然地選擇不退不休。因此,不退不休可能是很幸福的選擇,也可能是很無奈的選擇。

最後一種類型是休而不退,指的是有些人已超過法定退休年齡,身心也處於消極休息狀態,但他們卻仍占著某些位子而不肯離去。某些民營企業的創業老闆雖然擁有董事長、總裁等頭銜,但他們大部分的心力與時間卻多花在與企業經營無關的地方。但畢竟是民營企業,這些人也曾對公司有過重要貢獻,只要股東們沒意見,旁人也沒什麼好說的。然而,在我國政府可以掌控的事業機構或財團法人裡,某些人已遠遠超過六十五歲,卻仍霸占著董事長等重要職位而不肯退職,我實在很好奇這些人究竟是真的「不退不休」對組織仍有貢獻 ,還是純粹尸位素餐、休而不退? 




2024年7月28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培養AI人才 須考慮務實可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核電餘暉映供電,電價碳排進入黑暗時代
◆  聯合報黑白集/台電把颱風當救世主?
◆  經濟日報社論/培養AI人才 須考慮務實可行






經濟日報社論/培養AI 人才 須考慮務實可行


2024-07-28 01:43  經濟日報/ 社論
AI示意圖。路透


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未來四年內要培養20萬名 AI 人才,其中10萬名來自國內,另外每年從海外引進學生來台培訓二年,每年培育2.5萬人,總額也是10萬人。我們對於經濟部這麼大手筆的培育人才目標,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政府願意投下更多資源來協助廠商培育人才,供快速發展的 AI 相關產業所僱用;憂的是,台灣真是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培育出這麼多 AI 相關人才嗎?這麼短時間內培育出來的人才能夠符合 AI 產業的需求嗎?更令人擔心的是,台灣的科技人才本來就已經短缺,現在再把大量人力投入在 AI 產業,那麼其他產業所需要的人才怎麼辦?

雖然現在 AI 產業是當紅炸子雞,但這畢竟只是台灣產業的一部分,還有那麼多的產業需要各種人才。現在經濟部有意把大部分人力資源投入在 AI 產業上面,而忽略其他產業平衡發展的重要性,未來很可能就會造成所謂「荷蘭病」的問題,這也是最近許多國人關心的問題。

首先,從國內培養 AI 相關科系的容量來看,2022年全台灣大學和專科畢業生中,資通訊相關科技畢業生總人數為1.96萬人,全部投入成為 AI 專業都達不到2.5萬人的目標。另外,當年工程與製造相關科系大專畢業生人數較多,有5.85萬人;另外,自然科學相關科系畢業生也有1.41萬人。顯然如果要達到每年培養2.5萬名 AI 人才,大專院校的科系及人數必須有極大幅度的調整。但是以教育部對於科系設立與整併的嚴格規範來看,在短期內要大幅調整科系幾乎是不可能。

其次,依照經濟部長的說法,每年要引進2.5萬外籍生來台,第一年的獎學金由政府提供,第二年由企業提供,畢業後必須在企業內工作四至五年。先不論政府或企業需要提供多少獎學金,台灣的教育機構有能力培養這麼多的外籍生嗎?國內自己每年要培養2.5萬AI 相關人才,可能都找不到足夠的科系和教師,如何又有能力再去培訓另外的2.5萬個外籍學生?更何況,以現在外國學生來台就讀大學人數約1.7萬人的規模來看,每年想要再增加2.5萬人,這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

其實我們很擔心經濟部長說要在未來四年內培養20萬名 AI 人才的說法,只是在畫大餅,讓國人和企業聽起來很爽,但是事實上可能根本做不到。就像當年蔡英文總統第一任期時,一上任就宣稱要在八年內提供20萬戶的社會住宅,結果八年內只蓋了8萬戶,其中大部分還是由地方政府所蓋出來的;最後,只好再用出租代管和租金補貼的方式來充數。

第三,更嚴重的是,如果教育部真的配合經濟部,把許多科系都改成 AI 相關科系來培育 AI 人才,那麼請問其他產業領域所需要的人才要由誰來提供?而且,萬一哪一天 AI 產業突然不再火紅,那麼我們要用什麼產業來填補呢?這就是所謂把過多資源投入單一產業,所可能導致的「荷蘭病」。政府應該要提防這一個可能存在的風險。

我們要再提醒,其實台灣 AI 相關領域最強的部分是在硬體製造包括高階晶片和 AI 電腦伺服器的生產,也就是算力的部分我們在 AI 運算設計方面是相對弱勢的,而且以台灣的研發能力,未來也不太可能在這一方面與美國等先進國家去競爭,因為我們的市場規模不夠。未來 AI 很可能會普遍的應用於所有的產業上面,比方說,AI 應用在金融、醫療、農業和語言等各方面,而這時需要的是同時在各專業與 AI 的跨產業人才。因此,未來除了要培養 AI 專業人才以外,如何培育 AI 與各種產業結合的跨產業人才,可能是更重要的方向,值得政府部門參考。也就是要落實「AI 產業化、產業 AI 化」,這才能把 AI 帶來的好處真正極大化。














聯合報黑白集/台電把颱風當救世主?


2024-07-28 01:10  聯合報/ 黑白集
風力發電在凱米颱風過境時,一展在夏季難得一見的發電能力,但這只是剛好的幸運。颱風仍是風電的風險,而非禮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強颱凱米襲台期間,綠媒報導,台電表示在強勁風力加持下,廿四日風電一舉突破二二○萬瓩,發電占比更衝破七%,不僅優於傳統夏季表現,更相當於核三廠機組發電量。凱米重創南台灣,台電卻是好「風光」。問題是,就算風電發電量再高,也無法當成基載電力,難不成台電要把颱風當成缺電的救世主?

再生能源最大致命傷就是不穩定,過去傍晚至晚上本是用電離峰,現在卻成了夜尖峰,關鍵就是光電一到太陽下山就歸零,導致夜間反轉成電力吃緊時段;至於風電則要面臨夏季沒風發不出電的窘境,夏季發電常態多僅在卅萬至五十萬瓩之間。

在賴政府一意孤行下,核三廠一號機正式解聯,不再供電,加劇缺電隱憂。而夏天風力發電實在太不給力,因此凱米颱風侵台期間風電發電大躍進,綠媒便迫不及待拿來大內宣,台電也樂得配合演出,營造風電發電量已可「比肩」核三廠的假象,還稱廿四日尖峰備轉容量率估為廿一點一九%,顯示「系統供電餘裕充足」,大有一出成天被外界質疑缺電的鳥氣。

但這也不過是颱風來襲的一時助力,拿來跟可以廿四小時穩定發電的核三廠相比不僅不倫不類,更無法改變夏天風電發電量低落的事實,何況颱風還是風機運作的風險,這有啥好拿來說嘴的?被罵也是剛好而已。












聯合報社論/核電餘暉映供電,電價碳排進入黑暗時代


2024-07-28 01:13  聯合報/ 社論
運轉40年的核三廠1號機於27日停機,待除役環評通過後,正式進入除役階段。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最有名的宣傳政治口號是「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昨天核三廠一號機正式除役,在全球多國重新擁抱核能,將核能視為穩定供電與電價和減少碳排的合理選項時,民進黨政府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核三廠二號機明年除役後,民進黨的反核神主牌算是完成最後一哩路,但留給台灣的卻是供電不穩、電價走升與碳排難降的三個爛攤。

台灣能源供應走到今天令人憂心的地步,前總統蔡英文要負絕對責任,她的能源轉型計畫要讓綠進核退,核能確實要退了,但綠能的發展既讓國人付出了高昂電費的代價,風電國產化的成果也遠遠達不到她當初的承諾,甚至連綠能占比二成也確定跳票。核電退場後,取而代之的不是國人期待的低碳能源,而是讓國人用肺發電的火力發電。

上周一國內用電量創史上第二高,在龐大用電壓力下,不僅發電量僅區區八萬瓩的核二廠汽渦輪機上線發電,連除役的大林五號機也啟動救援。台電稱這是因應「天災、國安及突發性事件之臨時緊急因應措施」,實則供電不足,不只救援投手得上場,連退休投手都要上陣。

賴清德總統在政治上多個領域已展現「蔡規賴不隨」。賴總統宣布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邀請近年擁核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和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加入,看似對核能態度轉彎,但若細看賴政府實際作為,已可預期這是虛晃一招,只是想安撫外界對政府能源政策的不滿。據報導,一位反核的民進黨立委私下詢問賴總統對核能的態度,賴稱他還沒下決定,只說「就讓童子賢、李遠哲講他們的,你們一樣講你們的,沒關係」。

在能源政策上,賴總統原本可以不延續蔡英文的路線,但從賴政府對核三廠一號機的除役態度可看出,賴總統施政仍在反核神主牌的框架下。核三廠沒有如核一、核二廠用過燃料棒儲存空間不足的問題,甚至連電廠所在的地方民意都支持延役,更別說童子賢等企業與學界人士多次呼籲核三延役,但賴政府一方面擺出對核電採開放態度,同時間行政部門以「不作為」送核三一號機最後一程。可預見明年核三除役,台灣自此正式進入非核家園。

非核家園的面貌已不難想像。少了核電這個基載電力後,台灣將進入供電打擺子、電價更昂貴、碳排難降低的新階段。童子賢日前隔空向經濟部長郭智輝喊話:「請部長努力發電,讓大家有冷氣吹」;童子賢婉轉表達供電不足的隱憂,但賴政府並不買帳,郭智輝甚至稱,只要努力節電,就可以省下一座核三廠的發電量。八年前蔡英文就任總統時,也曾說只要做好節能,台灣供電一定沒有問題,結果是她任內至少四次全國性大停電,其他區域大大小小停電更是多不勝數。

從國際角度來看,包括美國等不少外國智庫或前官員認為,台灣放著可以減碳的核能不用十分愚蠢,尤其核能對國家供電安全十分重要,台灣寧可使用夏季庫存只有一到兩周的天然氣發電,卻不使用核電,反而是把國安置於更危險的境地。對國人而言,上半年的電價大漲只是開始,未來電價只會愈來愈高;至於更急迫的減碳問題,連環境部長彭啓明都承認民國一一九年(二○三○)減碳目標難達成。

當國際間努力使用核能作為拯救地球免於升溫威脅的主要工具時,賴政府與民進黨卻歡欣鼓舞看著核電走入夕陽,憧憬非核家園的日出。但夕陽餘暉映照著台灣供電、電價與碳排即將進入黑暗時代,而日出美景卻仍遙不可及。






闕志克/光芒不再的山頂之城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闕志克/光芒不再的山頂之城
◆  方祖涵/奧運,歷史的里程碑與轉捩點
◆  廖元豪/憲法裁判的政治可預測性
◆  魏國彥/微塑膠侵入我們的腸胃了
◆  楊志良/寫不完的漏網悲劇
◆  陳冲/老是一寶 但也要服老
◆  周行一/被動收入的迷思







闕志克/光芒不再的山頂之城


2024-07-28 03:14  聯合報/ 闕志克(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尼克森總統於水門案下台後接受訪問時曾宣稱:「當總統做一件事時,就表示這件事不違法。」但當時的美國司法部並不同意,所以福特總統還特赦尼克森以穩定政局,但也因而輸了民國六十五年(一九七六年)的總統大選。日前美國最高法院判定總統在執行官方職責時享有絕對的司法豁免權,意味著福特總統的特赦終究是誤會一場的無謂之舉

美國最高法院的這次判決將總統任職時的作為分成官方行為和非官方行為,前者享有絕對的司法豁免權,後者則無;至於川普總統在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國會大廈攻擊案中的作為是否有屬於非官方行為的部分則交由下級法院作個案判定。判決理由說,總統依法執政時難免犯下過或不及的錯誤,如果沒有司法豁免權的保護,前任總統很可能會被當朝的檢察官惡意起訴,為了避免這種風險,現任總統在決策時很可能因而綁手綁腳、保守自封,不能極大化國家利益。

反對這次判決的大法官在異議書中說,給予總統司法豁免權讓總統與人民之間的關係起了不可逆轉的變化,實質上將總統變成凌駕於法律之上的國王。在這樣的豁免權保護之下,總統幾乎可以為所欲為,「命令海豹特戰部隊刺殺政治對手?免罪。發動軍事政變以維持政權?免罪。收受賄賂以特赦某人?免罪。」在這個保護傘的邏輯下,拜登總統今天可以以川普對美國民主構成明顯而直接的危險為由而直接剷除川普嗎

最高法院在此次判決似乎極力避免對川普在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國會大廈攻擊案中應負的責任作實質裁判,但這不是它第一次這樣做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第三項規定:「任何曾宣誓捍衛美國憲法的政府官員,在參與或支援叛亂後不得擔任聯邦職務。」去年科羅拉多州根據這項法條裁決,川普因參與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一月六日的叛亂而失去列在該州總統選票的資格。幾個月前,最高法院以「第十四條修正案第三項的規定應由國會立法實施,而非由各州決定」為由,否定科羅拉多州的裁決。一般認為,這個判決的理由新奇牽強,因為此案正反雙方都沒提出類似的論點,憲法條文也找不到任何支持的依據。它不但讓川普得以繼續競選,也讓最高法院因此躲過裁判川普是否叛亂所帶來的政治風暴。

傳統共和黨人主張政府的干預應該愈少愈好,所以信仰無為而治的小政府。然而,透過賦予總統絕對的司法豁免權,當今最高法院裡的保守派大法官卻大大擴增了行政部門的權力。此判決可能緣於這些大法官想要保護川普的私心,也可能反映了新右派(New Right)的主張:積極使用政府的各種力量去實現保守派的文化、價值和政策,即使因此違反小政府的原則也在所不惜。

雷根總統在離職演說時曾用山頂上的閃耀之城the shining city upon a hill)來形容蘇聯解體後獨霸世界的美國,像一座燈塔吸引全世界所有嚮往民主自由的人。今天,川普捲土重來,在 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 選民無怨無悔的支持下,完全宰制共和黨,再加上他一手促成、現已完全主導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大法官的掩護下,一路挺進,儼然勝券在握。此次司法豁免權的判決賦予美國總統連普亭和習近平都不敢奢望的金鐘罩特權,像極了川普皇帝的加冕禮,然而所謂山頂之城的光芒也因此無可避免地黯淡了下來 




2024年7月27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多管齊下 力挺文化內容產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港都成水都,該檢討的不只治水問題
◆  聯合報黑白集/鄭文燦案請比照辦理
◆  經濟日報社論/多管齊下 力挺文化內容產業







經濟日報社論/多管齊下 力挺文化內容產業


2024-07-27 00:48  經濟日報/ 社論
台灣為AI人工智慧的重要基地。(路透)


根據 PwC台灣娛樂暨媒體業展望」報告,全球娛樂產業正處於快速擴展時期,預計到民國一一六年(2027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8兆美元。虛擬實境(VR)及行動擴增實境(AR)、電影、OTT影音是成長最快的領域,佔據市場近四成的比重。這充分顯示產業的未來龐大潛力,台灣應該在這股浪潮中扮演關鍵角色。

台灣過往的文化內容產業面臨著結構不完整、生態系統破碎等嚴峻挑戰。為了促進產業生態的健全發展,當時的文化部長鄭麗君積極推動成立文化內容策進院簡稱文策院)。五年來,文策院在促進台灣文化內容產業從初創階段向成熟階段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範圍涵蓋十大領域:影視、動畫、漫畫、遊戲、出版、流行音樂、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時尚設計、文化科技。

面對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帶來的挑戰,文策院積極推動國際合作,透過跨國資源整合來提升台灣文化內容的全球影響力。與歐美、亞洲許多國家負責產業發展的中介組織共同合作,擴展台灣文化內容在全球的知名度。近期還成功建立對日本市場開發的專業橋樑,透過台日合作的動畫製作委員會為台灣創作者拓展海外市場提供支持。

自成立以來,文策院逐年取得具體成績,像是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即通過60件投資案,不僅提供資金,還包括專業市場行銷和技術支持,使台灣文化產業能在國際市場站穩腳步。此外,文策院積極推動市場導向的內容製作,透過原生文化內容智慧財產的開發和創新科技的應用,培育具有商業價值的文化產品。近期積極與智崴、英業達、双融域合作,亦開啟文化科技內容的新商業模式,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商業價值。

最為重要的是,文策院透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的投資抵減稅負優惠及國發基金的投資,成功引導了大量民間資金進入文化產業。從民國一○九至一一二年(2020年至2023年),國發基金及帶動民間投資的總投資額達74.9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民間資金的進入,使得更多創業者和企業有機會參與到文化創意的浪潮中,進一步促進了產業的多元化和國際化。

台灣作為AI人工智慧的重要基地,應透過多種方式持續擴大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使其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AI 技術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無論是內容創作還是市場分析,都將大幅提升產業效能和競爭力。例如,利用生成式 AI 技術進行電影腳本的創作和市場趨勢的預測,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將會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的創新和發展。

首先,應深化公私合作,建立更完善的支持機制。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年均成長率可達到7%,這顯示產業具有巨大潛力和投資價值。政府可以透過制定更具前瞻性的政策,鼓勵企業增加對文化領域的投資,尤其是在技術創新和跨國合作方面。同時,應推動金融機構與文化產業的更緊密合作,設立專門貸款或投資計畫,支持中小型文化企業向創新和國際發展邁進。

其次,具有高技術含量的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例如結合AR/VR技術的文創產品,其市場需求成長率達到15%,遠高於傳統文化產品。

因此,鼓勵文化產業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開發出新型的文化科技產品,進一步擴展產業的發展空間。再者,多元化人才培養也是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商業思維的專業人才,不僅需要強化學校的跨領域教學資源,也需要產業界更積極投入。

預測未來五年內,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年均成長率有望超過10%,這不僅將帶動經濟成長,擴大對產業的支持,更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台灣擁有豐富文化資源和創意潛力,透過多方面的資源挹注和政策持續支持,相信文化內容產業會有更加蓬勃發展的未來。













聯合報黑白集/鄭文燦案請比照辦理


2024-07-27 03:46  聯合報/ 黑白集
新竹市長高虹安(中)一審有罪遭停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竹市長高虹安因立委任內詐領助理費十一.六萬元,昨天一審被重判七年四月。她即日起停職,由副市長邱臣遠代理。同一天,國民黨立委顏寛恒則因沙鹿豪宅案涉及貪汙和偽造文書,兩案合計判刑八年四月,但暫毋需停職。民進黨一天除掉兩名對手,難掩振奮之情。

高虹安和顏寬恒的案件同日宣判,巧合的是,兩人都各涉及浮報或謊報助理費。高虹安涉案金額僅十一.六萬元,被重判七年四月;顏寬恒涉案金額一○八萬元,判七年十月,量刑相去不遠。

如果標準一致,倒也罷了。問題是,民進黨新北市議員周雅玲涉詐領助理費一,三八八萬元,去年底僅判八個月,給予三年緩刑。不僅如此,今年初民進黨籍前台南市議長賴美惠詐領助理費二三四萬元宣判,因認罪只判兩年,並緩刑四年。這樣的判刑標準也差太多了吧!還是司法碰到綠色就轉彎?

高虹安是民眾黨唯一縣市長,一舉奪走高科技城市長,摧毀前市長林智堅光環;對此,民進黨想必耿耿於懷。但為了區區十一萬元重判七年多,是否符合比例原則,難免引人非議。何況,高虹安辦公室主任黃惠玟稱,其記帳方式與綠委李俊俋完全相同,何以司法辦白不辦綠

既然十一萬元助理費案判七年多,那麼鄭文燦的五百萬元工業區貪瀆案,就請依比例比照辦理吧!













聯合報社論/港都成水都,該檢討的不只治水問題


2024-07-27 03:48  聯合報/ 社論
凱米颱風造成高雄市嚴重積淹水,有民眾質疑市府廣設的滯洪池未發揮作用,圖為澄清路的寶業里滯洪池。記者劉學聖/攝影
凱米颱風過境,高雄市多處有淹水災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凱米颱風過境在中南部造成嚴重災情,尤以高雄「港都變水都」,整個城市大半泡在水裡,令人怵目驚心。民進黨引以為傲且投注大量資源建設的「高雄經驗」,竟瞬間破功。雖說天威難料,但這次高雄乃至其他縣市對凱米颱風的因應處理都有許多可以檢討之處,並不單單是治水預算是否虛擲,或者政策是否偏差而已。

這次高雄大淹,綠營最主要的辯護理由是:其一,實際雨量太大,部分地區與雨量甚至超過十五年前的莫拉克風災,加上正逢大潮,導致災情失控。其二,認為治水建設長期「重北輕南」,對於高雄等南部地區長期輕忽所致。嚴格而論,第一點或有部分屬實,但第二點絕非事實。

這次凱米來襲,高雄地區降雨量的確驚人。但從扁政府的八年八百億治水開始,即有大量預算挹注高雄,馬政府也編列六年六百多億元治水。蔡政府時代,僅前瞻預算便在高雄砸下兩百多億治水,為台北市的七倍。專家早就預言「極端氣候」將成常態,若耗費這麼多人力物力,仍不能對付已成「常態」的瞬間豪大雨,治水何用?三年前的七一九豪雨,即曾造成鳳山嚴重淹水,足證凱米造成的水患絕非雨量空前」的問題。

綠營辯稱中央治水長期「重北輕南」,更是荒謬。從民國八十九年(二○○○年)至今,國民黨僅在中央執政八年,其餘皆是綠營執政,民進黨有十六年可以好好治水。何況,馬政府治水並未對南部差別對待,高雄更是民進黨執政最久的都會。從中央到地方,民進黨在高雄長期執政,卻還拿「重北輕南」為藉口,根本無法卸責。

此次高雄大淹最令人驚愕的場景,除了河川四處溢堤漫流,竟出現豪宅社區「肉身擋水」的驚悚畫面。以往颱風來臨前,地方政府均會依地方進行部署演練,包括清淤宣講,並分發沙包要求社區提高警覺。市府若事前做好準備,怎麼會有這種場面發生?這次高雄連放三天颱風假,陳其邁難道只負責宣布放假,其餘就由民眾自力救濟?

其次,民進黨近年大力將高科技產業引進高雄設廠,各區大興土木,地標性建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房價也水漲船高。問題在,地面的建設是否與地下的排水疏洪對應?是否過多經費用於「面子工程」和行銷,許多綜合治理卻被忽略。台積電即將進駐的楠梓區,就是此次水患重災區之一,暴露好大喜功的建設下藏著草率粗疏的盲點。

除了高雄,其他中南部縣市如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屏東,災情也不算小。但高雄之所以成為眾矢之的,恐怕是近年朝野尖銳對峙下的「泛政治化」民怨所致。過去對於天災,民眾多數都能抱持同理心,對受災者表示同情與支持;但這類同理心,近年卻日漸稀薄,取而代之的是藍綠光譜輻射的各種語言暴力。例如,花蓮四○三大地震後,綠營支持者竟發起「抵制至花蓮觀光」;台北豪雨積水,綠營一片譏嘲奚落;對岸的鄭州水災、洞庭湖潰堤,網路更是充斥詛咒、謾罵。台灣人心何以變得如此澆薄?

這次高雄變水都,前閣揆蘇貞昌說的「天公伯很公平,人做不好就淹水,做得好就不淹」,和柯建銘說的「老天有眼,發生大地震」等酸言酸語,都被網民翻出來,對綠營反唇相譏。這類情緒性反應實不可取,卻也印證,仇恨式政治操作只會招來反噬。

港都變水都,讓民進黨的治水神話破功,也讓人們看到脆弱社會需要改變的契機。執政者若只會政治操作,大家應一起反省討伐,民眾切勿再以仇言自相殘殺。







【專家之眼】解讀北京基輔外交對話玄機

◆  【專家之眼】解讀北京基輔外交對話玄機

◆  【專家之眼】賀錦麗外交若傾向合作 台灣還能固執仇中?
◆  【專家之眼】光靠延長簽證無助於吸引數位牧民
◆  【專家之眼】賴政府唱兩岸雙簧 鴿派要克服的障礙
◆  【專家之眼】美國盟友對川普2.0的憂慮
◆  【專家之眼】「正名」台灣台語 違反語言平等原則
◆  【專家之眼】開徵酒稅酒捐是一舉兩得?還是矛盾與幻覺









【專家之眼】解讀北京基輔外交對話玄機


2024-07-27 07:43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左)日前在廣州與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右)會談。(美聯社)


俄烏戰爭僵局未解,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出訪中國大陸,並與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在7月24日舉行會談;當然在此時雙方進行外交對話,其主軸必然是環繞如何面對處置俄烏衝突。

北京從俄烏衝突在民國一O三年(2014年)爆發,隨後再於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2月全面升級至今,其實態度與立場就是勸和促談,並且呼籲俄烏雙方直接對話化解矛盾。由於北京考量到其與俄羅斯以及烏克蘭都具有正面緊密關係,因此不願在此衝突中選邊站。

儘管北京態度明確,並且多次澄清立場,但在西方輿論攻勢下,仍被描繪成暗中支持俄羅斯,以便勾勒出歐美各國所希望建構出全球善惡對立簡單圖像。而基輔畏於西方壓力必須配合演出,因此從俄烏全面衝突戰事升級後,就自我限縮不再與北京進行高層對話。

烏克蘭直至最近,透過觀察美國總統大選選情變化,再加上歐洲多國對未來政策立場曖昧,讓其高層察覺苗頭不對,必須改弦易轍調整政策,因此轉向重啟與北京溝通往來,所以才會安排外長庫列巴出訪,並與王毅進行外交對話。

北京對於處理俄烏衝突調停對話,基本上所有布局都相當審慎,同時在推動任何作為與發佈政策立場前,都會盡量與當事者充分溝通說明,絕對不會讓俄烏任何方面感到意外與不滿。

明眼人也都能理解到,當前世局當西方面對諸多國際矛盾與對立議題,搞到一籌莫展無計可施時,經常就會變成北京能夠適當運用施展外交調停機會;最明顯案例就是沙烏地與伊朗相互和解以及巴勒斯坦各個政治派系共同發布北京宣言

正因如此,針對烏克蘭外長出訪大陸,西方國家官方媒體負面報導不斷,諸多智庫御用學者專家亦紛紛提出貶抑評價。基本上連雙方外交部所發布最基本資訊,其中包括烏克蘭外交部以“Dmytro Kulebaa just peace in Ukraine is in China's strategic interests”為題之新聞稿,以及中國大陸以「王毅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會談」為題之新聞稿,都未曾援引作為事後分析時參考資訊基礎,其實就證實庫列巴出訪中國大陸與外交對話,對於西方來說確實是構成相當壓力。

烏克蘭外長能夠出訪中國大陸並且進行長達三個小時以上對話,其實就完全顛覆美國長久以來多次指控北京暗中協助莫斯科入侵烏克蘭所發聲明,更是具體駁斥北約日前在集會後,聲稱中國大陸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關鍵支持者之政治標籤。

假若基輔高層接受華盛頓與北約所共同抱持觀點,還要與北京進行外交對話,在國際社會所有旁觀者眼中,簡直就是不可思議荒謬至極。西方藉由編寫謊言希望導演世局發展,顯然在此是踢到鐵板

為何烏克蘭外長會安排在此時出訪中國大陸並展開外交對話?其實世局發展是個連續劇,絕對不能只進行切片觀察。王毅在與庫列巴進行會談後,隨即前往寮國首都永珍,應邀參加東南亞國家協會外長會議,並與同樣應邀貴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會晤對話;從行程安排觀察,其中奧妙不言而喻

國際政治中任何國家或是國際組織,若要涉入調停其他國家所生衝突,其實是有四種選項:提供衝突各方直接對話之東道主,但卻不涉入會談之促成者(facilitator);擔任衝突各方拒絕對話,但卻受到信任,替其傳話表達立場之信使(messenger);消極介入調停,在會場擔任見證,必要時協助雙方溝通之調停者(mediator)以及具備權威地位,接受衝突方委託,積極介入和平對話,並適當提出裁決觀點之仲裁者(arbitrator)。就目前看來,北京顯然會有自知之明,不會自我膨脹到去擔任吃力不討好角色

最後還是要提醒,只要展開和平對話,不論是全面性或是區域性暫時停火(cease fire),僅有特定期程限制之休戰(truce)或是先擱置爭議,專注在先解決軍事衝突狀態恢復和平,但卻未見得能夠繼續推進政治解決之停戰(armistice),其實都還有可能獲得結果。

但若要認為有望達成改變政治版圖,作為達成和平狀態先決條件之政治協議;最好還是看看東京與莫斯科在二次大戰後還未簽署和約,朝鮮半島韓戰僅有停戰,賽普勒斯衝突更是完全沒有包括政治解決方案之和平協議;所以還是要面對人類殘酷歷史,不要過度期待






方祖涵/奧運,歷史的里程碑與轉捩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奧運,歷史的里程碑與轉捩點
◆  廖元豪/憲法裁判的政治可預測性
◆  魏國彥/微塑膠侵入我們的腸胃了
◆  楊志良/寫不完的漏網悲劇
◆  陳冲/老是一寶 但也要服老
◆  周行一/被動收入的迷思







方祖涵/奧運,歷史的里程碑與轉捩點


2024-07-27 04:06  聯合報/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法國巴黎奧運將於當地時間26日晚上7時30分、台灣時間27日凌晨1時30分正式登場。歐新社


在萬眾矚目下,巴黎奧運正式開始。塞納河畔化身為盛大舞台,熱情觀眾擠滿河岸,跟三年前東京奧運在疫情裡提心吊膽的景象,實在是恍如隔世。

還記得上次奧運時,這個世界是什麼模樣嗎?那時候各國爭相搶購疫苗,台灣在夾縫中儘管得到美日友邦贊助,仍然僅有三成人口獲得第一劑接種,正常生活仍然遙不可及。有些歐美民眾已經準備恢復疫前日常,卻發現商品供應鏈變得支離破碎,像晶片、汽車、農產品、建材都出現供給問題,連貓罐頭都因為鋁製品短缺而難買到。

面臨如此艱難挑戰,東京奧運不僅是體育盛事,更象徵了全球團結。就像這樣,每屆奧運,都是人類社會值得回顧與前瞻的里程碑。還記得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倫敦奧運嗎?那年英國還在歐盟,誰知道再過四年英吉利海峽又變成難以跨越的鴻溝。現在南北韓烽煙又起,戰事隨時可能爆發,可是才不過是六年前的平昌東奧,兩國還熱烈共同組隊進場。

回顧上次巴黎奧運,那是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一戰結束後六年,包括德國在內的戰敗國皆被拒在門外。只再過兩屆奧運,納粹就開始崛起,希特勒掌權後不但用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柏林奧運宣示種族與軍國主義,更在四年後火速占領法國。他巡視夏樂宮廣場背後是艾菲爾鐵塔照片,正是納粹德國最意氣風發的一刻,那也是今天開幕式主場地

環顧本屆巴黎奧運的世界環境,似乎也很難讓人樂觀。除了南北韓以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超過八百天、以哈衝突不見遲緩、台海兩岸關係日益緊張、美國總統大選可能帶來新一波危機,而且,就連法國奧運後由誰執政都仍未知。從風光奧運開幕式看來,法國無疑展現其自身獨特文化與歷史,其實幕後還須歐洲各國協力反恐,甚至英國也派出星光防空飛彈部隊以防範無人機與空中攻擊這場奧運,彷彿是在諸多暴風襲擊與醞釀中,已經預付訂金只好歡樂出航的郵輪旅行

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卻不是一切都值得悲觀。一九○○巴黎奧運是史上首度開放女性選手參賽,當年九百七十七名參賽者中,共有二十二名女性。一百多年後,兩性終於在數量上達成平等。

永續概念亦於此屆奧運持續推進,不管是碳中和、就地取材、再生能源與綠色建築等項目,皆符合進步標準。從歷史上看,巴黎曾經多次見證歷史重要時刻,包括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一九一九年凡爾賽和約簽署等。如今,巴黎奧運再次成為全球焦點,或許能向世界傳遞些許和平與團結的信息。

還記得上次奧運時,幫戴資穎加油的熱血時光,看到羽球男雙帥氣奪金的雀躍情緒,還有,那些跟你一起看轉播的人嗎?我相信,不管這個世界變成什麼模樣,最值得期待的,依然是下個里程碑來臨前,我們與身邊人共同創造回憶。 




陳國樑/酒捐出局 不必「喝酒救健保」了

◆  陳國樑/酒捐出局 不必「喝酒救健保」了
◆  黃齊元/交易的藝術,川普領導大戰略
◆  劉大年/因應美國政局的可能變化








陳國樑/酒捐出局 不必「喝酒救健保」了


2024-07-27 04:07  聯合報/ 陳國樑(作者為政大財政系教授暨系主任、政大財稅研究中心主任) 


賴清德總統於競選時提出「健康台灣」的醫療政見訴求,以在民國一一九年降低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為具體目標,並提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構想,作為政策工具之一。中央健康保險署長於日前表示,可以開徵「酒品健康福利捐」,作為癌藥基金的財源;有趣的是,國民健康署長隨即在接受媒體聯訪表示,目前並無開徵酒捐相關之研議

根據衛生福利部組織分工,癌症之防治為國健署主管業務,而今健保署長卻越俎代庖提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財務規畫,其間蹊蹺,耐人尋味。

解,約略與去年賴總統提出競選政見的同時間,衛福部也「恰巧」承諾要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但一時間並無預算,乃對外表示,會於今年先透過健保總額預算,在「新醫療科技」與「新藥暫時性支付」兩項目項下,編列七十億元,以後再另作考慮。這樣的作法,衍生出以下問題。

第一,新醫療科技包括新增診療項目與新增特殊醫材,不全然用於癌症防治;新藥則除癌症用藥外,有更多的罕見疾病用藥,也還有其他新藥。其實外界並不難理解,百億規模的癌藥基金,不太可能一次到位,反倒是衛福部急於表態、弄巧反拙,搬出新醫療科技與新藥「掛勾」癌藥基金,有「濫竽充數」之嫌。

第二,健保總額預算,本來就按法規用於全民健保各項醫療給付,而今癌藥橫豎要多分一杯羹,或排擠其他醫療支出、或使健保點值更一步下跌,這是「拆東牆、補西壁」的做法,結果「肥了櫻桃,瘦了芭蕉」。

第三,今年暫以健保總額預算支應,莫非未來癌藥基金,也都要健保埋單?健保財務吃緊的情形,已經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去年除政府法定負擔外,行政院已另增核二四○億元公務預算撥補健保基金,以避免健保安全準備低於法定下限;今年則是再以特別預算方式,挹注基金二○○億元,以改善健保財務。若再考慮立院趕在本會期最後一天(十七日)通過的健保點值「一點○點九五元」決議,一年還要增加七○○億元支出,健保財務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若每年金額高達百億元的癌藥基金,須由健保預算來支應,對於健保財務而言,是何其不可承受之重!所以,謎團揭曉,難怪健保署長,在沒有法源、正當性有疑慮的情形下,搬出開徵酒捐的構想,急忙替癌藥基金找財源

最新發展是,行政院長卓榮泰於十一日的行政院會聽取衛福部「提升癌症新藥可及性暨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規畫」報告後表示,明年將由公務預算挹注五○億元,後續再逐步擴大至百億元規模;換言之,今年以健保總額預算「頂一下」的作法,純屬過渡,以後會另編預算支應。

至於,是否開徵酒捐以作為癌藥基金財源?面對立委的質詢,卓揆表示並沒有把糖捐、酒捐納入積極考慮,而是希望找更多「適當的財源」,或接受民間合作跟捐助;而健保署長最新新聞稿,也絕口不再提酒捐。依此看來,酒捐已經「出局」,酒商們應該可以暫時鬆一口氣,而國人也不必「飲酒抗癌症」、「喝酒救健保」了。





2024年7月26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AI產業未必泡沫化 看長不搶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6095/web/ 

◆  聯合報社論/不怕放錯颱風假,就怕治理思維不進化
◆  聯合報黑白集/去中國化要跟上時髦
◆  經濟日報社論/AI產業未必泡沫化 看長不搶短







經濟日報社論/AI產業未必泡沫化 看長不搶短


2024-07-26 00:2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全球產業最紅火話題莫過於AI人工智慧。 (路透)


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以來且持續中,全球產業最紅火話題莫過於 AI 人工智慧,幾乎所有與 AI 產業供應鏈相關公司,都受到投資者特別青睞,股票價格與企業市值一飛沖天。

然而,最近歐美專家如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Robert Armstrong、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首席投資策略師 Michael Hartnett等,開始表達質疑之聲,擔心這可能是一種「初期泡沫(baby bubble)」,就像民國一一○-一一一年(2021-22年)出現的元宇宙(Metaverse)、非同質化代幣NFT)等一般地開高走低,最後造成投資者慘賠收場;甚至有人直言,AI 可能像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的網路(.com),出現大型泡沫破裂危機。

持這種觀點的預測專家主要依據以下三項理由:首先,目前全球 AI 新創公司股價炒作與估值,與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網路新創公司幾乎如出一轍,強調虛幻「本夢比」而非適當本益比;其次,消費者願意為 AI 產品與服務付出的代價,與這些公司股價估值完全不成正比,商業獲利模式尚未明確;最後,同性質產品取代性強且快速,即便是紅極一時的 ChatGPT,市場份額迅速被他廠低價競爭者所瓜分。

今天高股價與市值的 AI 產業,究竟是一場由國際過剩熱錢所主導,即將撐破的泡沫,或是值得期待的長期經濟發展支柱,政府主管機關、企業、投資人,應該反覆琢磨。

若要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須從 AI 價值基本面開始探索。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這個名詞源於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迄今超過68年歷史,然而人工智慧實用化倚賴許多相關技術發展的成熟性,今日的 AI 仍處於技術發展成長前期,眼下爆紅的生成式 AI 與即將出現的通用式 AIAGI),恐怕只是 AI 技術發展中繼階段。假以時日,經量子計算增加算力與大型語言模型(LLM)提供加持後,AI 發展將進入真正影響人類生活的階段。

當然,以現有的領域專屬型人工智慧(domain-specific mastery)技術,仍然足以在若干應用領域提供可觀的價值,如人臉辨識、自動駕駛、金融投資輔助工具、醫療診斷、工廠自動化生產等,都值得務實期待。

另外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是,消費者願意為即將出現的 AI PCAI 手機,支付額外購買費用嗎?還是如同手機相機畫素,認為所謂內嵌式 AI 只是新產品自動的規格升級?

比對先前的網際網路發展經驗,在初期,企業對企業(B2B)才是真正的獲利模式,至於企業對消費者(B2C)服務與產品要能獲利,恐怕需要較長時間的等待。

目前國際間對於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仍然存在許多瓶頸與障礙亟待解決,如美國 AI 七巨頭:微軟、蘋果、谷歌、輝達、網飛、亞馬遜、特斯拉,互相的競爭遠大於合作、不同系統間缺乏標準互通,美中陣營基礎研究與創新,相互牽制而不共享,AI 倫理與法律相關議題完備性不足,以及高階技術人力與應用領域專業人才極度欠缺、大量計算導致能源消耗,加重氣候變遷之嚴重性等,都是致力 AI 發展與普及者所不能逃避的難題。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美中歐日等先進國家領導人,最近均曾表示將 AI 技術發展,視為未來國力之重要部分,然而這種競爭圍堵與敝帚自珍思維,極有可能像過往的軍事武器科技,長期將嚴重妨礙 AI 技術普遍造福人類的可能性,甚至大幅度限縮商業發展與獲利範疇,致使有志企業徒呼負負。

由以上分析可知,AI 技術未來發展進程,與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利益與意向間,仍存在若干嚴重之矛盾。這點對於一般投資大眾與技術研發者而言,人工智慧的應用普及似將不如今日線性預測般地樂觀。

AI 人工智慧無疑是二十一世紀對人類產生最大影響的關鍵技術之一,對於這項可能改變人類福祉,亦可能引發世界大戰而造成重大傷害(馬斯克之用語)的關鍵技術,若是利害關係人(尤其是各強國政府)以其他考量因素干涉其發展與普及,消費大眾與投資者,恐怕只能靠等待與時間來解決一切。














聯合報黑白集/去中國化要跟上時髦


2024-07-26 00: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教育部決定將「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改成「台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引發議論。 圖/本報系資料庫


賴清德在全代會上全程以「台語」發聲,教育部也準備將「閩南語」能力認證,改名「台灣台語」。這顯示,正港台獨有志難伸,精神台獨更須如火如荼。但國台辦朱鳳蓮很不給面子,用閩、客雙聲帶回應,說這兩種語言都源自大陸

朱鳳蓮一語中鵠,這是民進黨處心積慮「去中化」的又一鬧劇。但她沒搞懂,對於賴清德,這可不是鬧劇,它是「洗滌人心」的長遠大計。說直白些,「洗心」是說著好聽,「洗腦」才是真的。

綠媒近日鼓吹媽祖、關公從來不是中國人,就是洗滌人心的一部分。說媽祖不是中國人,跟說白馬不是馬,邏輯真有八七分像。但別以為那只是閒扯淡,媽祖林默娘說的「莆仙話」就是閩南語一支,若接受媽祖是中國人,那就得認了說閩南話的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這個歷史連結,當然得造個斷點。

但如今網路無遠弗屆,賴清德在台北說「台語」,朱鳳蓮立馬在北京直播「閩南語」,聽起來有何不同嗎?何況,要洗滌、要改名的東西一籮筐,賴政府的整形速度太慢了!

另一端,全球正興起新型「去中國化」。除一堆外國網紅奔赴中國,一些中國死對頭也在「去中國」,包括加拿大外長趙美蘭、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和同命連枝的烏克蘭外長庫列巴都去了。「去中國」正成熱潮,賴政府該想一想!











聯合報社論/不怕放錯颱風假,就怕治理思維不進化


2024-07-26 01:0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放不放颱風假是由縣市長根據各地風速雨量自行決定,但在台灣的政治惡鬥和民粹取向下,「從眾反應」成了縣市長最安全的選擇。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林澔一/攝影


凱米颱風來勢洶洶,卻在宜花外海打轉徘徊,意外讓全台民眾多了兩天颱風假,有些縣市甚至可能因豪雨成災再多一天。對民眾而言,兩天颱風假就像天賜大禮;對企業主而言,兩天多出的成本只能苦吞。對縣市長而言,則慶幸全台各地同步放假,沒有誰因堅持不放假而被罵到臭頭。儘管如此,大家感受一下,真覺得這兩天假放得理直氣壯嗎?

廿四日當天,首當其衝的宜蘭、花蓮都風狂雨驟,有若干地區傳出淹水災情,這假當然是要放的。反觀西部多數縣市,雖有風雨,但還算平靜,未到無法上班工作的地步。人們多了一天颱風假,但在家收看風災新聞,首日並未看到什麼恐怖的土石流,多半是路樹、路燈、招牌倒塌造成的死傷意外。當天唯一未放假的是金門,知道自己距離颱風路徑甚遠,不會受到影響,故選擇不跟進「從眾反應」。

放不放颱風假是由縣市長根據各地風速雨量自行決定,但在台灣的政治惡鬥和民粹取向下,「從眾反應」成了縣市長最安全的選擇。首長寧可錯放,也不願斤斤計較什麼科學指標,更忌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如果左縣右市都放假,你絕對沒有不跟進的自由。就像去年卡努颱風來襲,桃園未和北北基同步放假,就讓張善政被數落了一年。今年,我們看到北北基桃四兄弟同心,要放假便一起放。

再如台中市長盧秀燕,剛剛千里迢迢依出訪計畫飛抵美,一聽說凱米颱風來者不善,立刻掉頭飛回台灣。如此辛勞奔波,為的就是不讓對手把「颱風天不坐鎮指揮」的罪名安到她頭上,甚至藉機批鬥藍營。但都做到這種程度了,民進黨的毒口水依然四處噴濺,罵她作秀,王義川還批消防局長為何有空去接機。事實上,以台中市當天的情況,空應該是有的,消防局長順便沿路簡報各區狀況,不也十分符合情理嗎?那麼,王義川在鬧什麼?

整體而論,除了宜花東,其他縣市可能都早放了一天颱風假;但這其實是非戰之罪。主要原因,凱米颱風強大的結構在東部與護國神山中央山脈數度碰撞抗衡,在外海盤桓了大半天。其後,風勢明顯減弱,但登陸時間也較預計延後近十二小時。各縣市停班停課時間多半須在前一日晚間八時左右宣布;如此一來,難免造成颱風假和實際風雨的落差。隨著手機通訊的快捷便利,這個問題並非無法解決。例如,情況比較不明確的縣市,若能等更有把握的時間再宣布,決策或許比較不會太離譜。

再看,昨天凱米遠颺後,颱風尾輻合西南氣流的龐大水氣降下豪雨,在南部地區造成嚴重淹水。尤其最近適逢大潮,河川水流難以在海口消退,像高雄市愛河的水位便暴漲外溢,漫流淹入周邊豪宅社區,市區一片汪洋。同樣的,台南的永康、關廟、安平、仁德等區,也都淹水災情不輕。近兩年,高雄、台南都在爭搶台積電等科技業設廠,一方面為繁榮地方,一方面也為創造就業。但如此一窩蜂地搶建開發,是否忽略了都市整體的排水、疏濬規畫,經凱米的測試後,必須好好重新檢視修正。

颱風假錯放難免,但如何將集體誤判減至最低,則需要更多理性討論。歷經三年新冠疫情,許多上班族已逐漸習慣遠距工作;若能納入居家上班設計,就更不怕放錯假。但政府的颱風假思維,仍停留在上世紀的統一決策模式,甚至加入了民粹情緒及政治謾罵。這次兩天颱風假,正是這種心態的產物。政府平日若勤於疏濬,勤於檢查路樹路燈,有些災情是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