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1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日銀邁向貨幣政策正常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7030/web/ 

◆  聯合報社論/台積矽盾安民心,漢光衛基驚人心
◆  聯合報黑白集/鄭文燦、林智堅的學妹
◆  經濟日報社論/日銀邁向貨幣政策正常化







經濟日報社論/日銀邁向貨幣政策正常化


2023-07-31 03:09  經濟日報/ 社論
日銀總裁植田和男。 圖/路透


央行首長有說謊的權力,日本央行總裁更有嚇人的習慣。日銀前總裁黑田東彥主政十年期間,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震撼市場之舉,現任總裁植田和男顯然有意「黑規植隨」,28日意外宣布調整「殖利率曲線控管(YCC)」政策,再度令市場大吃一驚。

何謂YCC?這是黑田於2016年的創舉,號稱是「量化(quantifying)」兼「質化(qualitifying)」寬鬆措施。最初是將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中心點設定在0%,允許市場殖利率在上下各0.1個百分點的區間內波動;一旦殖利率達到0.1%,日銀便無限量買進公債,將殖利率壓低到0.1%以下;到2018年時將波動空間擴大到上下各0.2個百分點,2021年波動空間擴大到上下0.25個百分點,去年12月再擴大為0.5個百分點。

這套政策與其他央行實施的「量化寬鬆(QE)」政策差別甚大。第一,其他央行雖然也購買資產,但會宣布總金額及每月的金額上限;但日銀則是「無限量」買進。第二,他國央行並不會設定公債市場的殖利率區間,由市場自行決定,但日銀卻對市場殖利率設定極為狹窄的空間。換言之,日銀其實是「量化」、「價化」雙管齊下。效果是確保殖利率夠低,缺點則是扼殺市場機能;試想,投資人既沒有價差可賺,又沒有利息可拿,誰還想買公債?結果就是日本尚未到期的公債之中,一半以上都抓在日銀手中。

2022年之前由於日本仍陷入通貨緊縮,日銀這套政策的副作用還不明顯;之後隨著通膨回升,甚至超過2%目標,YCC政策的副作用逐漸顯現。由於美、歐及多國央行大幅升息,日本資金大量外流,透過「利率匯率雙重套利(carry trade)」操作,追逐國外更高的報酬率,導致日圓大幅貶值,通膨逐漸升高。日本從通縮恢復到通膨,當然是好事,表示經濟逐漸恢復活力,不再是一潭死水;但既然經濟環境改變,則長期以來的超寬鬆政策顯然已不合時宜,必須回歸正常化,於是改革YCC政策也就成為日銀的優先要務。黑田去年12月驟然擴大殖利率波動空間,已經在為繼任者鋪路,因此植田調整政策只是早晚而已。

日銀宣布的新政策,是讓10年期殖利率「更有彈性」。區間的上限仍為0.5%,但若超過0.5%時日銀並不會立即干預,只會在達到1%時才出手,這實際上就是將提高上限。保留上限,是表現出日銀的態度,強調政策尚未完全轉向,希望能藉此威懾市場投機;但容忍殖利率超標,則是為了保留彈性,並測試市場動能,為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爭取更多的觀察時間。

日銀會改變政策,第一項原因是日銀對經濟堅韌與通膨不墜更有信心。日本6月整體通膨率年升3.3%,是八年來首次超過美國;國際貨幣基金(IMF)發表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季報中指出,日本通膨可能升高,日銀政策應更有彈性,而且可能會擺脫YCC政策;日銀本身也把2023年度(明年3月底止)的預估通膨率由1.8%提高到2.5%,因此貨幣政策確有轉趨正常化的必要,以免重蹈美國聯準會貽誤戎機的覆轍。

第二項原因則是日本與歐、美之間的殖利率差距,隨著美國聯準會(Fed)及歐洲央行(ECB)持續升息而進一步擴大,去年12月日銀調整政策對日圓匯率的支撐力道已經耗盡,今年來日圓對美元已貶值約10%,將加重日本通膨壓力,日銀必須再度調整YCC政策不可。日銀如果一定要等通膨達到2%才出手,則政策調整又將落在通膨大勢之後。

日銀這次的動作,只是政策轉向的一小步,但卻是植田總裁上任後朝向貨幣政策正常化邁出的第一步,接下來將是正式提高YCC上限,之後完全廢除,並取消負利率;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將是日資回流,日圓回升。速度或有快慢,但方向已十分清楚。












聯合報黑白集/鄭文燦、林智堅的學妹


2023-07-31 02:57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客家事務部主任蔣絜安台大國發所碩士論文涉嫌抄襲,台大學倫會也認定抄襲且已達情節重大程度,予以撤銷學位,蔣絜安昨天道歉、請辭,但她在聲明中直指,遭到自己的前機要秘書薛雲峰PUA。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鄭文燦、林智堅、蔣絜安三人不同齡,但都畢業於台大國發所。鄭文燦在二○一一年拿到碩士學位,林智堅在二○一七,蔣絜安則在二○一八;算起來,蔣絜安是另兩人的「學妹」。他們的共同命運是:都因論文抄襲被撤銷學位。

國發所一年來撤銷三名學生學位,三人正好都是綠官,民進黨的「中獎率」真高!鄭文燦是前桃園市長,當今副閣揆;林智堅是前新竹市長,小英愛將;蔣絜安曾任桃園客家事務局長、不分區立委,也是賴清德任命不久的民進黨客家事務部主任。林智堅對抄襲案拗了很久,終於棄子投降;鄭文燦最機靈,趕緊道歉不爭辯,順利搭上升官直升機。蔣絜安效法鄭文燦立馬辭職,以求止血。

但止血沒那麼容易。蔣絜安還有一個中央大學的碩士學位,遭其客家局舊屬指控是「被迫代筆」。如果屬實,將比抄襲還嚴重,並觸犯利用職務「權勢脅迫」。蔣絜安具有「雙碩士」,都在桃園客家局長任內四年取得;論文題目分別為「客家女紅意象建構及行銷」及「桃園客家政策推動成效」,都是書寫自己的功績。沒想到,這樣居然還要用抄的。

賴清德諸事不順,他提名的五、六名立委均因案中箭落馬,又因性騷案導致中央黨部多名幹部「被請辭」。現在再加蔣絜安,賴清德的識人之明也就穿幫了。












聯合報社論/台積矽盾安民心,漢光衛基驚人心


2023-07-31 02:59  聯合報/ 社論
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採綠建築設計,設置植生牆、雨水回收系統、可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的窗戶,以及屋頂太陽能板裝置,展現企業重視永續的精神。記者簡永祥/攝影


台積電新啟用了其全球研發中心,將延攬八千人才進駐。總裁魏哲家說,台積電要藉此向人民展現它根留台灣的決心,「沒有移出台灣、沒有掏空台灣」。台積電以具體行動展現其「矽盾」意志,發揮安定台灣民心的效果。

同一時間,蔡總統任內最後一次漢光演習廿八日結束,蔡英文雖染疫仍數度赴現場視導。她說,為提升國土防衛能量,除了三軍部隊持續勤訓精練,也要整合地區警消、民防團隊和地方組織,讓國人、也讓世界,看到我們守護國家的決心。

同樣是決心,人民卻得到不同感受。這次漢光的重要課目,是「國家關鍵基礎設施防護演練」;例如,陸軍步兵第二○六旅在桃園機場進行反空降作戰演練,憲兵第二○二指揮部對台北車站作防護演練,保二則配合陸戰九十九旅奪回永安液化天然氣廠等。這是參考俄烏戰爭經驗,將焦點從「決戰於境外」,移至提升島內耐災韌性,檢驗我國基礎設施的耐受能力,並讓美方評估台灣自我防衛能力,做為其護台參據。

魏哲家在研發中心啟用典禮上,特別感謝政府長期在水、電、土地和人才培育上的支持。從某個角度看,這其實是台積電以委婉的方式提出他們對「缺工、缺電、缺人才」的憂慮。工商業界和美國商會屢屢對我能源政策與人才荒表示擔心,如何保持穩定供電和人才供應,是台積面對三星、英特爾緊追的競爭必須克服的難題,但政府的保證卻不太令人安心。

事實是,硬體建造容易,軟體實力及人才培育困難。台積創辦人張忠謀特別以「英國海軍部的大樓成立後,英國海軍就開始沒落了」為例,提醒同仁以此為鑑。同時,也意在告訴政府:若不能打造安居的環境讓國際人才聚集,若沒有穩定的水電支撐創新技術,矽盾就無法有效護衛台灣。

英國在二戰後受制於美蘇兩強角力,自己又內爭不斷,終致失去「日不落國」的光輝。同樣的,台灣目前身陷地緣政治的惡鬥,台積電因此被迫赴美設廠,從而招致「去台化」質疑。台灣身處美中對抗的第一線,因兵凶戰危飽受威脅,民心難以安定,國際人才便佇足不前。政府若不能從戰略上改變這樣的困境,民間再怎麼努力拚搏,終歸徒勞。

政府為吸引國際人才,五年前實施了「就業金卡」政策,共發出六千多張;如今,其中四成已不在台灣。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曾警告,高教因為博士班誘因、科研待遇和退休所得都偏低,已因國際競爭力低落造成人才斷層危機。業界、學界都因為台灣所得偏低,再加上台海不安,連自己的子弟在海外都無意回台發展,這如何向國際攬才。加上少子化危機,政府的移民政策又毫無寸進,人才荒只會愈來愈嚴峻。

業界所以不斷質疑缺水、缺電問題,癥結就在政府不肯務實面對能源轉型的缺口,甚至不願誠實說明真相。蔡政府好不容易才領悟在緊急情況下必須考慮重啟核能,國安部門也終於想到油電基礎設施必須防護;但如果能源政策不能有效配置,就連平日供應民眾的生活和經濟生產活動都不敷所需,還能談什麼戰時的防護韌性?這次漢光演習注意到天然氣供應設施的防衛,顯示蔡政府終於面對了天然氣供電占五十%的脆弱性,但演練國軍奪回供氣廠,畢竟算不上是個好答案!

當台積電不斷努力為自己的茁壯布局,政府除把它當成外交籌碼,又為它做了什麼?政府部門的績效和實踐力若連企業都比不上,又怎怪民眾寧信台積電,而不信任政府。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笑的哲學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7030/web/ 

◆  AI發展 重新定義勝利和軍事霸權
◆  建設捷運不是挖錢坑
◆  前瞻計畫恐變綠色爛尾
◆  要資源拒監督?一流大學始於自省
◆  核銷制度 嚇跑玉山學者
◆  爹不疼娘不愛的高爾夫「慘業」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笑的哲學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笑的哲學


2023-07-31 04:36  聯合報/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蔡英文總統參訪彰化縣鹿港鎮的瘦子咖啡,嘗試製作鳳眼糕,並向參與民眾展示。記者黃仲裕/攝影


笑是人類幸福的象徵,但是卻有一門職業笑聲最少,也最具肢體語言的動作,那就是政治人物。無疑地在我們的社會裡面,政治制度取之於西方,肢體語言卻很受限於東方文化。

笑與哭都是人類情緒本能,古典戲劇早已懂得如何博得觀眾的掌聲。希臘悲劇數量比例勝過喜劇,在我們東方戲劇裡面則常見大團圓、合家歡。我們提到校園驪歌,那是屬於別離的日子,長期以來別離被視為辛酸。人類的哭與笑的社會意義如何呢?有研究指出,受制於社會規範。法國哲學家柏格森(Henri Bergson)在《笑:論滑稽的意義》著作裡面,不是從生物學或者心理學來研究笑,而是從為什麼讓我們發笑?什麼東西讓我們發笑?最終,他認為笑是一種「社會姿勢」(geste social)。

我們大人時常喜歡圍繞著新生嬰兒,看到他們發出咯咯笑聲,即便是嘴唇的微笑,我們都會感受到他們的幸福感,自己也覺得喜悅。法國哲學家阿蘭(Alain)在《幸福論》裡面提到:「不是因為幸福才笑,而是因為笑了所以有幸福。」話雖如此簡單,博君一笑其實不容易。我們歷史記載第一則笑的故事,發生在女人身上,結果帶來悲劇;西周幽王寵愛褒姒,褒姒不笑,幽王點燃烽火台,諸侯慌亂前來救駕,平時莊重的諸侯卻出現狼狽不堪的樣子,終於引來褒姒笑容。

往後犬戎來襲,幽王點燃烽火,卻無人來救駕,西周滅亡。「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過華清宮〉寫作了這首詩歌,描述昔日唐玄宗自嶺南以外的千里之遙,送荔枝到長安給楊玉環的故事,往後荔枝就被取名「妃子笑」。三國演義作者戲弄曹孟德,他每一笑,必引來凶險,最終在華容道上笑出關羽的軍隊。

東方人是個不善「笑」的民族,國家大事豈容兒戲?范仲淹《岳陽樓記》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似乎讀書人一輩子都心繫朝堂。相較於范仲淹的憂國憂民,其實朝臣往往廟堂日久,恩怨日深,退隱山林也是年老力衰朝臣的最佳退處,否則不免被仇敵追殺坑害。

楊慎、解縉、徐渭被稱為「明代三大才子」,楊慎為正德年間狀元,世宗朝大議禮,率眾兩百餘人跪伏宮外,撼門力陳,受廷杖,流放雲南卅餘年;按慣例六十得歸,楊慎七十二歲終於雲南,足見世宗對他銜恨至深。他臨終遺言「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後身」,如果沒有一生周折,恐寫不出千古名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選舉是一場難得一笑的資源總動員,聲嘶力竭,疏於問己;只在苛求對方,竭盡全力擊倒對手,攫取龐大利益的支配權。宗教強調人心存有善念,哲學尋找真理,道德旨在敦睦人倫。那麼政治呢?接著將近半年內,台灣又是每四年一次權力大洗牌,希望我們政治人物讓政治多一點人性,多一絲笑容,用笑來迎接幸福。










AI發展 重新定義勝利和軍事霸權


2023-07-31 05:05  聯合報/ 蔡鎤銘/淡大財金系兼任教授(新北市)
圖為台灣27日舉行之「漢光演習」。(美聯社)


AI 技術在軍事領域快速發展,確實會對當今的軍事實力產生重大影響。我國近期舉行的漢光演習,國防部指出,演習重點包括整合聯合作戰平台,進行聯合防空、聯合截擊及國土防衛作戰等,即是針對 AI 在軍事領域的各種應用進行演練。這些演習有助於檢驗 AI 在指揮控制、資訊分享、自動化武器操作等方面的效能。然而,演習也凸顯必須注意 AI 決策的可控性,以平衡高科技武器與人力的運用。謹藉此文,深入探討這些影響及可能帶來的挑戰。

首先,在武器系統方面的應用已顯著地改變了現代戰爭。無人機、戰場機器人等 AI 輔助武器系統的使用,使得軍隊能夠在不暴露士兵的情況下進行高風險任務,這提高了作戰效率並降低了傷亡風險。然而,這種發展也引起了道德和法律上的問題,因為自主武器系統可能因缺乏審查和控制,增加誤傷平民的風險。

其次,AI 在軍事戰略和決策方面的應用也極為重要。AI 可以處理大量的情報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和預測,幫助指揮官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這將使軍隊更靈活應變,更好地應對動態變化的戰場環境。然而,要確保 AI 決策的可靠可信,必須處理好數據隱私和安全問題,以及解決 AI 算法可能帶來的偏見和錯誤。

第三,AI 技術在軍民融合方面的應用,也將成為軍事現代化的關鍵因素;我國在 AI 領域的投資和發展,尤其是在民生科技和軍事技術的融合方面仍需加強,以提高軍隊的效能,使其能夠更快速地應對複雜多變的戰爭情勢。

除了上述影響,AI 技術的發展還將對軍事競爭產生影響。例如 AI 的進步可能導致軍備競賽的升級,各國爭相發展更先進、更具威懾力的 AI 武器系統,進而增加國際安全風險;AI 技術的普及可能會削弱部分國家的軍事優勢,導致現有軍事戰力失衡,從而增加戰爭爆發的可能性。

最後,AI 的發展可能改變戰爭的本質,重新定義勝利的標準和軍事霸權的含義。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國際社會需要加強合作,制訂相應的法律和規範來界定 AI 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包括確保 AI 武器系統的透明度和可控性,制訂禁止或限制使用「具有致命性之自主武器系統」的國際公約,以及加強數據共享和隱私保護機制。我們也要提高自身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如此才能妥善應對未來不斷變化的軍事局勢,確保領土的安全和穩定。










建設捷運不是挖錢坑


2023-07-31 05:05  聯合報/ 賀陳旦/交通部前部長(台北市)
蔡政府任內最重要的公共建設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又以軌道建設為大宗。圖為蔡英文總統(右二)視察高雄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幾天媒體以捷運建設經費支出比例少,認為前瞻基礎建設是錯誤政策,進而認定該項特別預算是錢坑。這個罪名可沉重了!

二○一六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內閣初定就高舉推動巨型建設的政策大旗。運輸建設經費大,交通部被當作衝量的主力,剛開始只是把各工程壓縮工期,集中起來更有賣相。後來,院方想把數字再衝高,先要求把還沒規畫的捷運系統也估列經費,再把城鄉道路改善(包括停車場)都繼續加碼增大投資。

前者這張空白支票很快傳到縣市首長面前,後者更廣列鄉鎮和區級的建設項目。愈是地方性工程,愈得用政治平等來衡量,人人有份,也就愈容易過關,終於衝出彩虹數字。二○一七年八千四百億元前瞻基礎建設這項中央政府歷史新高預算,占半數的交通部門經費是這樣製作出來的。

交通部門的前瞻預算有些並沒有前瞻視野,也沒有重大到要用特別預算來專案推動,放進大旗計畫確屬不當。但是,反過來說,也不宜把花大錢的建設就以為是浪費工程,認為是錢坑。

如何避免浪費成錢坑,關鍵在「政策正確」和「嚴謹執行」!

首先,捷運系統最近二十年來的多項技術進步,已經是個大家族,可以配合不同運量和都市條件,不必是上個世紀昂貴又費時的地下火車。許多先進國家的小城都養得活捷運,更多大都會也在外圍次要走廊引進新設計的輕型軌道系統。

其次,捷運是都市生命史最大的投資,市民要為捷運克制私人交通行為,市民更要用捷運來設計景觀,發展觀光。在在都代表都市捷運要有長期規畫,一方面評估基礎運能,一方面衡量建設的代價。步步為營分期擴建。

進而,因應氣候變遷,每個都市都必須提高公共運輸。建設捷運為市民「行」的骨幹,搭配其他交通工具的轉乘是無悔也是唯一的選擇。

可以說,現在回顧二○一七年版前瞻計畫,倡議全國性建設捷運,促進公共運輸,是超乎後來二○五○淨零排放,提前部署的正確政策。

針對執行面。為了避免各縣市挾前瞻之名在空白支票上隨意寫數字,交通部都要求任何縣市爭取捷運項目,都要先提報整體計畫。對長期捷運系統和相關公共運輸轉乘,一定要有全盤藍圖,好衡量自己在建設的財務負擔,以及長期營運的補貼財源。

至於個別建設項目,交通部審議時也要求要提出運量培養方案。把走廊的公共運量藉轉乘集中,也管制私人交通的需求。這些手段都要有階段性目標,沒有達到培養門檻,交通部不得同意進入工程階段。報載工程執行率低代表計畫尚未成熟,就在避免隨意挖錢坑。

「長期藍圖」和「走廊運量」希望分別能節制財務膨風和浪費工程,這是君子之約。若是交通部審議時各方諸侯都親自押陣,審議委員難以嚴謹執行專業,那是制度外的霸凌。請不要因為破壞制度人的作風,而懷疑選擇正確事情的良知。

建設捷運代表的未來和價值,不容置疑、不可遲疑,不是錢坑!











前瞻計畫恐變綠色爛尾


2023-07-31 05:05  聯合報/ 李允中/大學教授(台中市)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砲轟前瞻軌道建設完成率僅5.3%,前瞻變「錢沾」。圖為桃園捷運綠線在蘆竹的工程。本報資料照


聯合報報導,占前瞻計畫八千多億元近七成的軌道建設,目前完工率僅百分之五點三;且整個計畫要求高達四千億元的地方配合款,已經讓許多縣市首長大喊吃不消!相較於去年底,大陸中央對如何解決各省市地方政府債台高築時的精神喊話:「誰家孩子誰家抱」,前瞻計畫則是「中央生的孩子地方抱」,給民眾有敗家又推卸責任之感。

依據審計部提供給立法院預算中心的統計數據,各縣市政府一○八年度「歲入歲出剩餘」七十五億餘元,雖然比較一○七年度歲入歲出負一百二十五億餘元有所好轉,但從一○六至一○八年,地方政府依賴中央補助及統籌分配款挹注的「非自籌財源」則屢創新高,且始終占地方政府歲入五成以上,高達六千多億元;此外,同期間,三個年度,各級地方政府「債務舉措」(舉債)三年增加二百三十一億餘元,增幅達百分之七點八,其中,自償性債務由一六四八億元增加至二一一五億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剛好在此階段展開,要求地方政府自籌款高達四千億,不禁要問,平常一半的錢都得靠中央了,現在中央反過來要地方想辦法,請問這筆錢要去哪裡找?

事實上,在一○八年底,當前瞻建設計畫已進入第二期(第一期及第二期,共編列三千三百億元預算),立法院預算中心的評估報告就曾提出警告,上述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所要求的配合款,除將加重各級地方政府財政負擔,若仍然忽視各縣市政府有限的財源自籌及債務控管能力,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將破壞地方政府「已上軌道」的財政紀律及歲入歲出的漸趨平衡,超過各級地方政府所能負擔的配合款,也將成為未來地方財政惡化的巨大風險。

財政惡化的窘境在地方是不分藍綠的;以新北市為例,從一○九至一一四年,六個年度新北市政府仍須自籌經費共計一○五九億餘元,未來舉借額度僅餘七七二億餘元;且前瞻計畫之軌道計畫雖多屬自償性計畫,但倘若土地開發效益實現情形與預期有落差,自償性財源大幅減少,甚或喪失時,原為支應軌道建設計畫經費所舉借之債務,將因計入公共債務未償餘額,而壓縮市政府可舉借之數額,進而影響建設資金之籌措。

在高雄市部分,推動軌道建設的負擔也相當沉重。岡山路竹延伸線捷運建設計畫二階段共需自籌一一四億元、辦理捷運黃線建設計畫則需自籌六二六億元。立法院的評估報告建議高市府應審慎籌謀財源並落實運量培養措施,避免產生公共債務攀升或排擠其他重大建設之施政規畫。

國民黨立委李貴敏則表示,依據中華民國《公共債務法》規定,舉債是有上限的。民進黨政府透過編特別預算,規避公共債務法債務上限,光前瞻預算八千多億以及防疫特別預算八千四百億兩項,造成的負債就相當嚴重。

前瞻計畫投資巨大,花錢「高瞻遠矚」,卻無視國家舉債規定及高估地方政府能耐,看來就像非核家園建設,恐成另一個綠色爛尾。











要資源拒監督?一流大學始於自省


2023-07-31 05:05  聯合報/ 王麗雲/台師大教育系暨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教授(台北市)
2023高等教育改革論壇今天(7/29)舉行第五場會議,邀請台大校長陳文章(左起)、台大前校長李嗣涔、清大前校長賀陳弘出席。記者許維寧/攝影


「二○二三高等教育改革論壇」第五場論壇,主題為「台灣有世界一流大學嗎?政府到底做了什麼」?高教領導者在資金稀缺下,還能經營出今日的局面,實感敬佩;不過就其對總統參選人提出的改革訴求,筆者有不同意見。

這些訴求可以歸納為兩個重點:一是「錢給我」,二是「別管我」。這兩個訴求間存在矛盾,不論是學費的決定或是高等教育的治理,都不只是大學的事。大學享用公共資源,理應受公共監督;大學的表現對產業、教職員與學生影響重大,當受公評。

可以理解校長們希望掌握更多資源以發展學校,政府經費不好拿、限制多,所以要求學費鬆綁以擴充大學經費。但是目前大學治理與監督機制尚難稱健全,學倫案的喧擾可見一斑。或見工作繁重的大學領導團隊與其隊友獲獎不斷,政府資源淪為少數人交易酬賞工具;或見校內主管帶頭霸凌教師、掠奪學術資源,心中毫無社會責任。校長們相當在乎的大學校長遴選制度,也未見多少校長持平反省現行制度對大學發展的不利影響。大學真的可被信任嗎?

政府最該做的事,不是給大學更多資源,也不是由大學治理中抽身,而是建立良善的大學內外部治理體制,保障學術自由與公共參與,平衡學術邏輯與政治邏輯;如此社會與學子投入大學的經費才能做更有效的運用。澳、美、日等高等教育先進國家,政府均參與高等教育治理,大學與社會互動密切,以筆者曾參加的澳洲大學會議,國會、政府、媒體等與會,討論社會對高等教育的期待,規畫發展藍圖。

大學不能自外於社會、排除政府,而應與政府及社會密切互動對話,率先樂意接受監督。不是只會質問政府為高教做了什麼,不要只在乎名次進退,而要問自己樹立了哪些社會榜樣,對學生、對台灣與國際社會發展產生了哪些具體貢獻。大學應該更具宏觀與高度,而不只是要資源、爭名次,卻不要責任又排除監督。













核銷制度 嚇跑玉山學者


2023-07-31 05:05  聯合報/ 張鐸/大學兼任副教授(高雄市)
今年玉山計畫通過十一件玉山學者,其中一位玉山學者,獲最高外加五百萬元年薪,但學界認為薪資不是絕對誘因。圖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玉山計畫」已邁入第五年,每年都有國際級學者通過申請,經權衡後卻未來台。學界就點出,薪資不是絕對誘因,更需看重能否給予研究舞台。這個舞台是什麼?大家都只推測外國其他大學可能同時在延攬、學者選擇到他國就職,或家庭因素、個人行程無法配合等不痛不癢的原因。

對學者而言,台灣的主要問題在於,不僅研究經費規模比不上歐美日,更糟糕的是研究經費必須依預算制度核銷。在外國每名學者背後都有長期合作的團隊,及豐厚的國家和企業贊助研究經費,經費的支用極具彈性,所以能配合研究進度隨時彈性調整經費運用的策略。雖然玉山學者的補助是薪資,與計畫補助經費不衝突,但這些玉山學者欲建立在台灣的研究團隊,一定會申請各種研究計畫經費,例如國科會計畫。

筆者有位友人是聖地牙哥州立大學昆蟲博士,早期有意來台灣研究昆蟲,但得知研究經費核銷需依照預算來編列與執行,就打消了念頭,轉到南韓去作研究。

國內學者與研究人員,早已習慣無法因應研究情境而作調整應用的研究計畫,申請時需編列「經常門」與「資本門」,且不能相互流用;採購軟硬體設備也必須依當初申請規格,否則就違反規定。所以國內研究計畫的一項重點在於如何做好核銷,這在歐美國家是不可思議的事。

台灣企業界給予大學科研的支持遠不及歐美,例如美國部分企業主,每年多有大筆捐款支持大學科研,他們要的是踏踏實實的研究成果,而不是核銷單據。玉山計畫聘請頂尖學者來台建立團隊,即便單一學者已可望獲二年聘期,甚至聘期上看六年,但能否適應台灣學術環境獨有的、與公家機關一致的研究經費預算制度,願意相互磨合乃至建立團隊,都是海外頂尖學者持續觀望的癥結點。計畫補助經費的核銷,嚇跑不少需要靈活運用經費的頂尖學者。

據教育部分析,近年透過玉山青年學者項目能聘請不少優秀年輕學者來台,主因多是秉持回饋鄉梓的情感,而不是因台灣研究環境已顯著提升。從每年的玉山和玉山青年學者獲聘名單,玉山青年學者(都為台灣籍)是玉山學者(均為外國籍)的五倍就可得知。教育部推動玉山計畫每年編預算,卻不思從制度面改革,讓學者的研究經費能靈活運用以加強長期留才與攬才,恐會陷入有預算也找不到優質學者的窘境。

台灣高教欲打「國際盃」,應針對高教研究環境做結構性修正,研究經費的核銷制度尤應檢討改進,給予外國學者更寬廣且有彈性的運用空間。













爹不疼娘不愛的高爾夫「慘業」


2023-07-31 05:05  聯合報/ 程仁宏/消基會名譽董事長、文化大學教授(台北市)
高爾夫示意圖。圖/尾塹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日前立法院審議娛樂稅,朝野多數立委認為不合時宜的娛樂稅該修正,尤其已是奧運競賽項目的高爾夫,竟被財政部課徵唯一運動項目的娛樂稅;無獨有偶經濟部亦對高爾夫球場開刀—徵收耗水費,高爾夫真是爹不疼娘不愛的「慘業」。

經濟部水利署自今年二月起,對枯水期,即前一年十一月至當年四月單月用水超過九千度之大用水戶開徵耗水費,每一噸徵收三元。針對耗水費的徵收,大目標是肯定的,但是認定標準與執行細節有待商榷。

高爾夫產業區分為高球會館及球道區,高球會館徵收耗水費合情合理,但球道區是兼顧水土保持與重要生態系統的功能,球道區遍植樹木、灌木花卉、草皮等,具園藝功能,更是許多動物棲息的環境,許多球場中生態非常豐富,除了白鷺鷥、竹雞、五色鳥、白頭翁等鳥類,更有老鷹翱翔,深具多樣性生態環境的空間,尤其澆灑的水又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實際已符合農業用水範疇。

雖然經濟部水利署在「耗水費徵收辦法」第十四條將農業用水排除徵收耗水費,卻不認定高爾夫球道區的澆灑水屬於農業用水,要徵收耗水費。另依水利法第八十五條規定,農業、工業用水由政府徵收「水權費」。經營高爾夫球場的業者非屬工業,但經濟部卻認定:球場用水大部分用於灌溉草皮、植栽,性質屬於農業灌溉用水,因此收取水權費。

高爾夫球場球道澆灑用水,若是屬於農業之灌溉用水,則不應徵收「耗水費」;若是不屬於農業灌溉用水,則不應徵收「水權費」。如今高爾夫球場被徵收「水權費」,又被徵收「耗水費」,不僅有重複徵收之情事,更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



趙春山/「三步走」,國民黨須先站穩腳步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趙春山/「三步走」,國民黨須先站穩腳步






趙春山/「三步走」,國民黨須先站穩腳步


2023-07-31 05:05  聯合報/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左)由競選辦公室執行長金溥聰(右)操刀選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內最近「砲聲隆隆」,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辦執行長金溥聰,因「執政大聯盟」一說,槓上了黨主席朱立倫。民進黨樂得「坐山觀虎鬥」,「親綠」人士則見縫插針,不斷加以冷嘲熱諷;「親藍」人士或許因「愛之深責之切」,也有人跟著起鬨。砲口不約而同指向「金小刀」,受傷最重的卻是侯友宜和國民黨。

金溥聰為人善惡分明,但經常不留餘地;他處事當機立斷,卻難免操之過急。金強調談聯盟是「滅自己威風、長他人志氣」,這話聽來不無道理;但政治講求實力,面對今天國民黨的處境,誰能「威風」得起來?

從影響選民投票行為的「參選人」、「政黨」和「政見」三種取向來看,國民黨目前都還不具備吸引多數選票的能力。

首先,侯友宜之獲得徵召,是因他被認為是「最強」,但實際上卻不一定是「最適合」的人選。侯是地方型政治領袖,他行政歷練豐沛,但未能形成問鼎大位的格局;他肯定會「好好做事情」,但靈活度不夠,且拙於口詞,故缺乏群眾魅力。

其次,國民黨現在面臨「中央領導權威低落,地方基層組織渙散」的問題。雖然黨的體積龐大,但內部派系林立,且人際關係錯綜複雜,故缺乏強大的凝聚力足以讓黨員「選黨不選人」。

第三,雖說「理念結合同志」,但國民黨至今未能提出一套既切中時弊,又具有前瞻性的完整政策論述。

國民黨應有自知之明,除非在「三腳督」或「四腳督」的賽局中,有脫穎而出的絕對把握,否則,投票前夕就必須面對的選擇是:因「獨立作戰」敗選,可能從政治舞台消失,或因「聯合作戰」勝選,尚可保留他日「東山再起」的元氣。

為了實現重返執政的目標,國民黨應考慮採下列「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是強化內部的團結。侯友宜的參選身分已定於一尊,「鞏固領導中心」應是全黨責無旁貸的責任。大敵當前,整頓黨紀是必須的;但手段應是剛柔並濟,即不要把「內部矛盾」,升高為「敵我矛盾」。

「第二步」是「泛藍」整合,包括與親民黨、新黨等理念相近的其它政治勢力合作。郭台銘董事長最近動作頻頻,國民黨內有人對他頗有「異見」;郭的企業經營能力和他的兩岸政策主張,應被視為「泛藍」的「資產」,國民黨不應放棄任何與郭協商合作的機會。

「第三步」是「非綠」聯合,主要是以柯文哲和他所領導的民眾黨為對象。雖說「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但雙方智庫現在就可坐下來談,談如何「分進合擊」,打贏這埸選戰;談如何「異中求同」,規畫「聯合政策白皮書」;必要時也可「超前部署」,談勝選後的權力分配問題。

無論如何,此刻討論「誰正誰副」和由誰「披掛上陣」的問題,可說言之過早,而且會消耗兩黨並肩作戰的實力。民調可以參考,但不是評估雙方力量對比的唯一標準。

上述「三步走」策略,步步相連;前步不穩,則後步難行。因此,對目前國民黨的處境,我們沒有樂觀的理由;但對國民黨承擔的責任,我們更沒有放棄的權利。因為這是一場決定未來台海戰爭或和平的選舉,國民黨應為台灣人民指出一條「趨和避戰」的道路。



2023年7月30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尋找台灣的獨角獸企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維持台灣繁榮發展,比誰進白宮重要!
◆  聯合報黑白集/幽靈與虛偽
◆  經濟日報社論/尋找台灣的獨角獸企業







經濟日報社論/尋找台灣的獨角獸企業


2023-07-30 04:27  經濟日報/ 社論
全球獨角獸企業數量上千家,中國大陸以316家位居第二。圖為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北京市調研獨角獸企業。(新華社)


中國大陸長江商學院日前公布「全球獨角獸趨勢報告」,顯示至今年6月底,美國還是獨角獸企業的全球重鎮,在全球1,637家獨角獸中,擁有近半(768家,占47%)。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陸雖以394家(占24%)居次,領先歐洲(269家)和印度(87家),但今年上半年中國新增的獨角獸已經以24家超越美國的22家。市值前十名榜單中,中國獨攬五家,美國只占三家,英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有一家。前十名中,四家屬於金融科技領域,二家為社交媒體,電子商務、大數據、物流和航太各有一家。

獨角獸企業是指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初創(十年以內)企業。這個名詞是在2013年才出現的,但已成各國重視的創新創業重要指標,企圖以增加獨角獸企業來帶動創新能量。例如,日本政府去年底提出加強初創企業培育的五年計畫,配合對初創企業的投資,從目前每年8,000億日圓提高到2027年的10兆日圓,讓日本獨角獸企業從六家增加到100家。

值得留意的是,對獨角獸企業的各種評估會因時間不同而有差異。依據今春胡潤研究院公布的資料,到去年為止的1,361家獨角獸中,分布在全球48個國家,271座城市;數量最多的行業是金融科技(171家),其次為軟體服務(136家)、電子商務(120家),以及人工智慧(105家);成長最快的行業是金融科技、企業服務、區塊鏈、物流、網路安全和人工智慧。比起疫情前,獨角獸企業分布的國家已從24國增加一倍到48國,所處的城市也從118個增加到271個,八家已進入全球市值500大企業。

遺憾的是,資料顯示亞洲約擁有三成的獨角獸企業,除中國大陸和印度外,東亞的韓國(15家)、新加坡(13家)、日本(六家)、香港(四家)、印尼(六家)、泰國(三家)、越南(四家)、菲律賓(二家)、馬來西亞(一家)都擁有獨角獸,但台灣卻連一家也沒有。行政院在2018年春曾發出宏願,未來每兩年要培育一家台灣的獨角獸,六年育成三家,以協助台灣新創事業發展。時任國發會主委的陳美伶還表示,台灣有三家有潛力成為獨角獸的新創公司,願意用產業創新轉型基金來「推它一把」。時間已過了五年,台灣可稱為獨角獸的只有沛星互動科技(Appier)和Gogoro,分別在日本和美國掛牌,問題出在哪裡?

有雜誌研究過美國的獨角獸企業,發現三種特徵具有高度相關:一是創業者來自美國四大名校,這可能會和家庭背景、實習機會、校園創業風氣和周邊投資人密度有相關;二是創辦人具有科技公司經歷,這可能和他們學到可規模化的成功商業模式有關;三是創辦者具有創業經歷和出售公司的經驗。只是,這些關聯性也許可以解釋美國獨角獸的成因,但要解釋亞洲的可能不完全合適,特別是東南亞的小國新加坡和科技不特別發達的印尼、越南都有不少獨角獸,應可提供台灣一些啟發。

新增的獨角獸多和網路的應用有關,因它可以低廉、快速地進入廣大市場,急速擴大營業規模和企業價值。但這些服務要擴大市場,要不就本國市場巨大,要不就是鄰近大國提供「市場准入」機會,印尼、越南、菲律賓人口都超過1億,本身提供夠大的市場規模;新加坡和周邊國家有「自由貿易協定」,相互開放服務市場,故擁有可發展的腹地,但台灣呢?

當年兩岸「服貿」協議中,對岸提供台灣在福建省投資「電子商務」,股權可到55%;但「服貿」迄未生效,台灣電商「網路家庭」(PChome)自然難以和擁有整個東南亞和中國為腹地的新加坡「蝦皮」競爭,更別提要變成獨角獸了。看來,台灣還是需要「服貿」,而且還要爭取陸方更大的開放才是。否則,台灣的獨角獸大夢,實在難以樂觀。











聯合報黑白集/幽靈與虛偽


2023-07-30 03:43  聯合報/ 黑白集
「幽靈人口」投票是否違憲,憲法法庭判決合憲,其中選舉時號召遊子返鄉投票也成為爭論焦點。本報資料照片


憲法法庭審理華航企業工會等「幽靈人口投票罪」五案,判定法規合憲,卻又認為「長期就業地不等於居住地恐侵害人民選舉權」。此判決是否影響選舉尚待驗證,但開了一扇法外之窗,恐更治絲益棼。

《選罷法》規定須居住四個月以上才有選舉權,《刑法》則規定若「虛偽」遷戶籍參與投票,即構成妨害投票結果正確罪。但因戶籍登記常與居住狀況不一致,若一律入罪必株連太廣,因此實務上僅處罰意圖使特定人當選而虛遷者的投票行為,因子女求學或社福原因等虛遷者的投票則不罰。儘管紅線早已後撤,仍不斷遭到挑戰並衍生多件聲請釋憲案。

這次審理,憲法法庭義正詞嚴稱,若不阻止虛遷只為投票的「幽靈人口」,將戕害民主;同時,卻又創設「長期就業地不等於實際居住地恐侵害選舉權」的新觀點。有了這道小門,未來各工業或科技園區的從業人員,難保不會成為新型態投票部隊?畢竟,過去曾發生擁有金門戶籍的數十名金門大學學生被買票的離譜事例,動輒以萬計的園區人員足以左右多席議員甚至市長選舉,有心者不動歪腦筋才怪!

簡言之,憲法法庭藉認定「支持親戚虛遷回老家有罪」以重申民主紅線;同時,卻又創造出「可號召員工虛遷」的新幽靈。如此「虛偽」,也難怪大法官詹森林「深感不以為然」!











聯合報社論/維持台灣繁榮發展,比誰進白宮重要!


2023-07-30 03:43  聯合報/ 社論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副總統賴清德日前說出「台灣總統可以走入白宮,我們所追求的政治目標就已經達成了」,傳遭美國關切。 記者余承翰/攝影


賴清德說當台灣總統可「走入白宮」,政治目標便已達成;這是他的個人志業,卻隨即遭美方質疑,印證他的「不務實」。賴清德也把這次大選形容為「中南海與白宮的選擇」,同樣極不恰當;除貶抑了國家的主體性,也輕賤了人民的意志。台灣正面臨經貿衰退的困境,這才是賴清德和其他候選人必須直視的問題。不問民生經濟,卻奢談進白宮的大志,暴露賴清德對民意的疏離,恐非值得信賴的領導人。

三年新冠疫情結束,全球貿易未如預期復甦,反而陷入通膨加劇及成長遲緩的泥淖;對台灣這樣的出口導向國家而言,更是如臨深淵。台灣上半年出口年減十八%,進口年減廿%,在四小龍跌幅最深。央行將今年經濟成長預測下修至一.七二%,主計總處則下修第二季成長為一.四五%,全年成長下修為一.九五%,基本上「保二」無望。賴清德卻大言不慚說,台灣經濟要成為「日不落國」,這若非對現實有認知障礙,就是刻意說謊。

對於台灣經濟的萎靡,財政部及央行認為,國際通膨及升息累積效應影響全球終端需求,從而壓抑台灣成長動能。這樣的觀點,並不全面。台灣的經濟困境,一則來自蔡政府連年的揮霍撒錢,遮掩了經濟體虛的事實,也讓國家資源流入效益欠缺的部門。再則,蔡政府近年親美反中,讓企業投資陷於觀望,不知何去何從;機器設備進口大幅衰退,反映了民間的徬徨。三則是,過度依賴電子資通產業,成長動能不夠多元。

此外,政府還迴避了一項重要事實: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RCEP生效逾一年,主要貿易夥伴都被涵括,台灣卻不得其門而入,因而遭替代效應排擠。我國五大出口市場同步下滑,這是關鍵因素,尤以東協為甚。中國大陸趁機將供應鏈延伸到東協,中間產品出口到當地,完成組裝再出口,對我國機械化工等傳統產業當然是雪上加霜。農產品方面,大陸和東協互相拓展先進物流和電商平台,對比台灣,兩岸恰是一消一長。台灣上半年對東協出口計衰減十七%,幅度相當可觀。

從RCEP效應,可知台灣經貿處境日漸逼仄。無法加入自貿協定,以致出口競爭力被高關稅抵消;幸而有零關稅的電子產業支撐大局,但也可見產業失衡的結果,貧富差距擴大。至於日本主導的CPTPP,則是台灣唯一的扭轉機會,但蔡政府爭取加入的步調始終落後大陸,而且不思排解北京的阻力。

CPTPP剛通過英國成為正式成員,對大陸、台灣的申請案則無共識。CPTPP是近年全球新型經貿規則的代表,市場開放模式及爭端解決等都有新的規範,尤其數據流通透明和禁止國企補貼等高門檻,使外界不看好中國大陸加入。但大陸商務部已向各成員國遞交申入的交流文件,說明修法等準備工作,努力清除入會障礙。反觀蔡政府,卻繼續堆疊政治障礙,忙著反對重啟服貿談判。殊不知,加入CPTPP一樣要面對外資進入市場的競爭,台灣可以不要一中市場,但不能成為貿易孤兒。對此,蔡政府提出了任何對策嗎?

馬政府當初推動ECFA,並非以大陸市場為終點,而是寄望兩岸經貿關係搭橋,最後能參與區域經貿協定,取得更大國際空間。但民進黨目光如豆,僅見政黨選舉利益,不見國家長期發展,才會把既有利基棄如敝屣。賴清德稱台灣經濟不能回頭走入一中市場,而他嚮往的白宮,卻把台灣排除在印太經濟架構之外。當台灣踱步於囧途,賴清德只在那裡奢想進白宮,都不必問人民是否安居樂業?




名家縱論/碳稅、碳費與碳交易\星期透視/讓金錢說話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盼總統參選人帶動愛書風氣
◆  貶義車牌字母 反映雙語程度
◆  對陳吉仲的期待 只剩下台
◆  痴人說夢的前瞻軌道大餅
◆  星期透視/讓金錢說話
◆  名家縱論/碳稅、碳費與碳交易
◆  軍事改革應即刻啟動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碳稅、碳費與碳交易


2023-07-30 05:35  聯合報/ 梁啟源(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政府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擬針對鋼鐵、水泥、半導體等高耗能產業課徵碳費。碳費收入將用於執行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等用途,待子法訂定後最快於二○二四至二五年實施。

另將於八月成立碳權交易所。本文認為:政府目前規畫的碳費徵課對象僅限耗能產業,範圍偏小、金額也少,難與國際接軌;未來若實施以耗能產業為主的碳交易制,則有重覆課徵現象,亟待改弦更張。

碳定價制度主要目的在使碳排成本反映在商品價格上,透過市場誘因來達到減碳目標。此制度包括強制性的碳稅(費)徵課與碳排放交易,及自願性的碳信用抵換。據世銀統計,至今年三月底,全球已有六十九個國家,卅四個地方層級政府實施強制性碳排放交易制度及碳稅。其中,實施碳排放交易的國家有四十一國,實施碳稅的有廿八國。

若要達成《巴黎協定》限制升溫攝氏兩度,全球碳價水準應於二○三○年達到每公噸碳當量六十一至一二二美元,台灣擬議中的碳費費率,受限於基金用途,大抵介於每公噸碳當量三點三至十美元間,不只遠低於上述水準,也遠低於目前每公噸碳當量九十歐元的歐盟碳交易價格。

碳稅(費)及碳排放交易制度,就淨零目標而言各有優缺點。碳稅的優點是:一、即時性:無須總量管制及配額也能實行;二、行政及交易成本低;三、課徵範圍廣,可以包括固定污染源及移動污染源(交通運輸)的大小能源用戶。實施碳排放交易制度,則須有總量管制及配額,並需設立市場,交易成本高,規範的行業僅限排碳大戶,且不易實施在移動污染源。再者,在同一碳價之下,碳交易僅限超過配額部分,碳稅則需課所有碳排量。對廠商而言,碳稅負擔,會比碳交易重。但兩種制度其實可以併行,前述六十九國中,兩制併行的國家有廿一國。

自願性的碳信用抵換機制包括聯合國的清潔發展機制(CDM)、跨國民間機構的黃金標準(GS)與自願碳減排核證標準(VCS)。我國參考聯合國CDM,自二O一五年環保署推動的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制度,目前尚有剩餘額度一六九六萬噸可供交易。這應是碳交易所成立後的初期交易標的。

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碳費將由大到小依排碳量分階段開徵,環保署規畫第一階段針對年排放量二點五萬餘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碳大戶」徵收碳費,包括鋼鐵、水泥、半導體等約有二八七家業者,電力業則排除在外。碳費收入將專款專用於執行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等用途。

根據以上,擬提兩點政策建議:

一、改以碳稅及其配套取代碳費:碳費受限於基金用途,費率偏低,範圍太小,無益於國際碳關稅課徵及減碳目標。宜改以單位熱值含碳量課徵碳稅及其配套取代碳費,並漸進推動。其配套是將稅收做下列用途以減少經濟衝擊並增加政治接受度:將油品貨物稅及汽車燃料使用費併入;取消或降低汽車及水泥以外所有的貨物稅、娛樂稅及印花稅;提高個人所得稅免稅額;對低收入戶給予能源津貼;仿北歐國家分擔企業提供員工的社會安全支出,以增加就業;對減碳績效良好的廠商給予獎勵;溫室氣體減量之研發及政策研究。

二、實施世界主流作法:碳稅及碳排放交易制度兩制併行但規範對象不重疊。要言之,碳交易規範對象是鋼鐵、水泥等耗能產業,而碳稅課徵對象是耗能產業以外的產業及家庭能源用戶。

如此將有助於與世界接軌、避免重覆課徵,並利於淨零目標的達成。












星期透視/讓金錢說話


2023-07-30 05:35  聯合報/ 楊泰順(作者為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選舉需要花錢,這是許多人都熟知的民主現實。競選經費充足的候選人,可以花錢聘僱頂級公關公司進行形象包裝、設定議題、組織群眾、指引媒體;也可以買到最好的民調公司,掌握每天的民心脈動,讓政見主張或公開發言彈無虛發。故而,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開始落實競選經費申報以來,政治學者從數據中發現,大凡花錢較多的參眾議員候選人,當選機率也必然較高,預測性高達九成以上。

美國參眾議員選舉由於沒有經費上限的規定,花費較高者既然享有較高的當選機率,經費募集便成了候選人的另類競賽。此一狀況導致美國競選花費宛如脫韁野馬不斷的創高,學者因此感嘆,當今美國選舉中,選民實際上必須投下兩張票,一是鈔票,一是選票,其中鈔票更具決定性。

美國政治人物一旦決心從政,從收到第一筆政治獻金開始,便得設立收支專戶,向選務單位登記並接受查核。專戶金錢進出,無論是否選舉年,均需按季申報,大額收支甚至廿四小時內就得申報,由於錙銖必較,各界稱之為「硬錢」(hard money)。此規範助長了一個新的選戰模式,亦即投票日前一兩年,候選人便刻意向媒體公布募集到的獻金數額,金額如果可觀,便足以嚇跑潛在的挑戰者。近些年來美國同額競選的選區愈來愈多,學者指出,便與此一策略的運用不無關係。畢竟,錢若能決定選舉結果,挑戰者的資金若遠不及對方,又何必費心參選?

民調常是媒體分析選情的重要依據,但有太多的因素可能影響受訪者的回答;此外,民調無法偵知受訪者的意見強度,回答支持的最終很可能懶得投票,這使得民調失準的情況時有所聞。此外,民調反映的是當下的支持度,金錢卻可能將兔子包裝成獅子,創造未來的反撲條件。故而,美國媒體除了關注民調,也更重視候選人的募款能力,因為「金錢會說話」(money talks)。

捐錢助選者必然是真心的支持者,募款績效因此可以真實反映候選人的聲勢起伏。如川普今年首季募得一千八百萬美元,但多項官司被起訴後,第二季的募款金額反而翻倍成長達到三千五百萬美元,顯見弊案起訴無損支持者的熱情。拜登民意支持度低迷讓民主黨人憂心不已,但同時期公布的募款金額卻創七千七百萬美元的佳績,為川普的兩倍,支持者也瞬間吞下了一顆定心丸。

台灣人選舉避諱談錢,勝選常被歸因是愛台灣感動人心或廉潔操守獲得肯定,背後的金錢因素則甚少被提起。此或因台灣各項選舉法規都要求,候選人只有在選後才須申報收支,致使候選人的經費狀況諱莫如深難以分析。二○一二年大選時,馬英九勝蔡英文八十萬票當選總統,但選後馬所申報的競選經費只有蔡的六成,讓許多人覺得難以置信。

過往朝野參選者皆屬政壇菁英,募款多透過人際關係或政黨動員,想像中彼此能力應該難分軒輊,選戰乃因此有議題的操作空間。這次選舉則不然,國民黨在黨產遭凍結的情況下,平常的行政開銷早已捉襟見肘更遑論大量燒錢的選舉動員。不知當初提名時,國民黨是否已將候選人的募款能力考量在內?國民黨如果要證明候選人有一戰的能力,公布民調誰前誰後,似乎意義不大。除非讓「金錢說話」,將競選經費的籌募狀況公諸於世,否則黨員疑慮不安,又如何喚回黨內團結?











盼總統參選人帶動愛書風氣


2023-07-30 05:38  聯合報/ 蘇正隆/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日前,政大書城將熄燈的消息引起不少討論,而現今正進行總統大選的競選活動,希望總統參選人能關注出版,帶動國人閱讀風氣,促進出版事業和書店的榮景。

剛好最近我和台北書展基金會幾位董事去南韓參訪,了解他們出版業的狀況,以及圖書定價政策制訂及實施的成效。

在拜訪「韓國出版會社」時,他們提到二○一七年南韓總統大選,韓國出版會社就發起「希望看見總統愛讀書」運動,希望候選人以身作則,多買書,多看書。並在政見中提出他們的出版政策及如何提升閱讀風氣。

二○一三至一五年他們也曾和國會永續經濟研究會共同推出「愛讀書的國會議員」活動,推薦圖書及議題討論,找來作家與會國會議員及政府官員對話,提高國會對文化知識議題的關注,每月一次,前後辦過十六次,有六十位國會議員參加。

此外,南韓推動圖書按定價銷售制醞釀十年,修訂版實施至今約十年。圖書出版的十八個月內基本上不打折,促銷以十%為限,如附加贈品及其他優惠以五%為限。十八個月後可降價,但須重新印刷、改書號,或者改貼標籤,但折扣不變。

圖書定價制還有配套措施,成立監督委員會,檢查有否違規或定價是否合理,讓讀者了解,打折後讀者不一定占便宜。因為折扣戰會造成定價灌水。台灣眼鏡、吊燈也曾有打到三、四折的亂象,但定價有時貴得離譜,對消費者反而不利。還不如明碼標價、不二價,讓消費者不用浪費時間精力比價。出版社把精神用在內容的提升,而不是挖空心思做折扣競爭。

圖書定價制實施之後,韓國三大通路年銷售從二○一八年的十點六九億美元增加至二○二○年的十三點一八億美元。獨立書店數量由二○一五年的九十七家增至二○年的六百多家,二○一八年至二○二○年電子書市場年約卅億美元。

根據南韓出版會社二○二○年的調查,全國一千零一家書店與出版社中,六十七點三%的業者對圖書定價制的成效感到滿意,認為對業界有相當幫助。最近韓國憲法法庭也裁定圖書定價是合法的。

眾所皆知,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是愛書人。許多人都會很好奇,他在讀些什麼書?現今台灣總統大選的活動正如火如荼,我們也希望能夠看到幾位參選人去逛書店(最好去獨立書店)、去買書,並且公布他們的書單。相信這小小的舉動,對出版業和書店會有很大的幫助,會比打口水戰,對社會有更正面的意義。










貶義車牌字母 反映雙語程度


2023-07-30 05:38  聯合報/ 謝宏濱/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助理教授(台中市)


前不久在高雄偶然發現一輛汽車的牌照號碼是以「FAG」開頭,看了既錯愕又納悶,真可謂哭笑不得。

世界各國對車輛牌照的處理有諸多模式。在許多聯邦制國家如美國、加拿大以及澳洲,各州或省尚且允許有自己的牌照設計。此外,許多國家允許車主自選牌照號碼。不難想像,許多別出心裁的車主,紛紛想給配上最鏗鏘有力的號碼,一來彰顯對愛車的鍾愛,二來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身分與地位。這在自由市場的供需運作、與消費者主權的氛圍下,無可厚非。

然而,市場供給需求的力量或許銳不可當,但是作為行政管理單位的監理處也不應放任車主任意選用車號。國外的經驗顯示,許多車主標新立異過了頭,數不清的光怪陸離的車號就應運而生,企圖吸引眾人的目光。這些車號往往不雅、或可能有商標侵權的疑慮,或帶有歧視性甚至是具有侮辱性的字眼,如此做法確實不可取。因此,各國的監理單位無不針對車號的選用和核可,訂定一些相關的規則,往往以公告方式明示禁止一些車號,例如DAMN、COKE、CRAP…等等。

台灣監理單位「從善如流」制定相似制度,對自用小客車車牌號碼的格式基本上是三個拉丁字母加上四個阿拉伯數字,並且,據報載,禁止PEE以及FUK等字眼本來是值得嘉勉的。不過,可惜的是,監理單位的努力似乎還功虧一簣。前述筆者所提車牌的三個拉丁字母FAG,該詞是指男同性戀者之意,但具有高度的歧視性與貶義,各大英文字典的詞條裡,無不爭相加上derogatory(貶損)或offensive(侮辱)等強烈的注解,提醒讀者使用上要注意。雖説該詞並不算是主流字詞,充其量僅僅是俚語,且屬於稍嫌過時的俚語。但筆者認為,在LGBTQ人權響徹雲霄的今天,在台灣以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度自豪的同時,監理單位竟然如此「慢半拍」,實在令人咋舌。

筆者建議監理單位從今以後應參考各國,特別是英語系國家對汽車牌照的做法(特別注意他們禁止哪一些詞彙),同時還應該不斷利用國家教育研究院所製作和管理的雙語詞庫,針對所有可能的三個拉丁字母的組合進行滾動式的徹底更新與比對。如此,方能杜絕筆者偶然發現具有爭議性的牌照,並進而真正落實國家行政的全面國際化與雙語化。











對陳吉仲的期待 只剩下台


2023-07-30 05:35  聯合報/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


國內政治最令人感慨就是「換了位子就換了腦子」,民進黨在野時不斷喊著廢除考監兩院,也宣稱要精簡政府機關以提升行政效率,現在卻要將農委會升格成為農業部。組織擴大了、經費增加了,卻無法有更高期待。

首任農業部長將由現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接任,或許不令人意外,卻讓人感慨。陳吉仲在位子上已四年多,連蛋價都可以搞得民不聊生,竟然還繼續高升?

尤其面對千頭萬緒的農業事務,「只懂得補助」的陳吉仲表示將會有「四個重要的組織創新」,包含成立動物保護司、永續利用司、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這更令人疑惑,若早有想法,為何要拖到現在才有作為呢?

民進黨應該認真地培養人才,不要讓只會政治操作的人來破壞專業的運作;對陳吉仲無法有更高期待,因為已給他這麼長的時間,不可能一夕間就改變。

在民進黨聽不進人民聲音、硬塞陳吉仲的情況下,要給執政黨一個教訓。要讓他們聽進民意,政黨輪替是唯一的方法了!














痴人說夢的前瞻軌道大餅


2023-07-30 05:35  聯合報/ 王振昌/飯店業(高雄市)


終於有人正視軌道交通建設的複雜性。政府的「前瞻計畫」,花大錢、畫大餅讓七個地方政府大手筆投入捷運、輕軌、鐵路地下化或火車站改建工程;如今改朝換代的地方政府發現,要背負五千多億的自籌款才能完成。

軌道交通要形成路網才有效益,目前台中、桃園及高雄捷運,只有一條或二條路線,每天開門就是賠錢;靠愈來愈少的人口運量要來撐起捷運公司的經營,根本是痴人說夢。

在改善交通的大餅下,軌道交通有土建工程可以發包、有機電及列車設備可以採購、有各種典禮可以剪綵;站體的開發還有臨近土地增值的可能,所以被地方縣市首長拿來當主要政績。但是單憑一條捷運就可以改善交通了嗎?從住家到捷運站,走路的騎樓整平、騎車的道路空間、開車的停車空間如何妥善規畫?從站點出來還要到目的地,公車路線是否方便密集?乘車方向如何指引及安排?

要抑制私家車上路,公車專用道、市區停車費調整,或是比照國外徵收擁堵費,都是讓大家選擇公共載具的誘因;花大錢蓋捷運軌道的政府,有考慮這些沒有選票及政治光環的施政方向嗎?

孩子今年上高中,需要通勤十五公里到學校;在台一線省道上,竟完全沒有適合的公車可搭乘。有些路線一天只有三班,有些路線不在上下學通勤高峰期提供服務,還有些路線則是「彈性發車」,只能讓小孩搭火車轉公車才不會耽誤上課時間。如果我在號稱「六都之一」的港都都有這樣的問題,更不要想像在偏鄉地區的長者,沒有交通工具,如何解決出行的問題?

軌道交通不是問題的解方,當我們把只想做大工程、大建設的想法拋開,從住家出門到抵達目的地,各個環節全部走一遍,就會知道這些錢都花在了不應該的地方。














軍事改革應即刻啟動


2023-07-30 05:35  聯合報/ 張延廷/前空軍中將副司令、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台北市)


「漢光卅九號」實兵操演已落幕,此次演練重點仍為「平戰轉換、戰力保存、整體防空、聯合截擊、國土防衛」,跟往年課目大同小異,只是將重點指向北台灣,並著重於關鍵基礎設施的防護作為。不難看出共軍未來對台用兵重點是直搗黃龍,以「快打速決」的作戰節奏,迅速控領政、軍、經中樞的台北;以大軍壓頂態勢兵臨城下,以戰逼降,強迫台灣在極不利態勢下談判。

近年國際政治快速遞變,隨著美、中兩強戰略鬥爭格局及美、中各自的政治問題,都亟欲向外轉移目標紓解內部壓力,因此使台海已成為繼烏克蘭戰爭的高潛在險區,台海軍事衝突潛藏風險急遽上升。在此等氛圍下國軍的實質戰力能否抵擋共軍的威脅?已成國際媒體熱門討論的議題。

美國尤對此憂心忡忡,國會議員絡繹於途關心台灣;無論是通過「國防授權法案」、無償軍援台灣、協訓國軍部隊、擴大對台軍售、將盟國戰備彈藥預先囤儲台灣,甚至擴大在台海周邊及第一島鏈的軍演次數及規模、表示對台海安全的關切等等,無非都是亟欲快速提升國軍戰力,但整體觀之效果甚為有限。

近年軍校招生與軍隊招募不理想、作戰部隊「編現比」僅達七成使戰力值受限、社會對兵役制度恢復一年之反應普遍不佳、軍校教育以酬庸取代專業領導、外行人領導內行人、志願役退場人員太多而浪費訓練資源影響戰力、軍紀事件及共諜案層出不窮、高級長官不依法行政打擊士氣等等太多問題,影響戰力及軍隊士氣至鉅,在在影響全民對軍隊的信任及支持;這些都是軍事改革可以「即知即行」來做的,但往往視而不見任其蔓延,是到了該嚴肅面對、檢討、革新的時候。既然漢光演習落幕,就應展開行動,否則大敵當前何以應敵?

在國防預算吃緊的窘況下,國軍仍每年入投入巨資派軍校生赴美國軍校就讀,無非就是要培養菁英人才來改革軍中積習,及加強與美國的軍事鏈結,很多優秀的交換生卻在官拜少校階段就選擇盡早離開部隊;這當然是國家重大損失,但軍隊何以留不住苦心培養的領導人才?到底是軍中的反智腐息太重?還是醬缸文化作祟?這是一個長期存在又值得思考的課題。

眾所皆知,軍中以人治掛帥的升遷陋習已久,長官要用你,不夠格也會想辦法「幫你上壘」;長官不用你,再努力也會想辦法把你由「蛋黃區」弄到「蛋白區」,甚至連蛋都沾不到!在講求權力領導的軍隊中根本不敢說,以免被秋後算帳,一輩子的軍旅努力通通白費了。再者,軍隊待久了就與社會處於半隔絕狀態,甚至產生脫節現象;在一動不如一靜的狀況下,也只能留在軍中發展。在進退都不是的狀況下,絕大部分的基層官兵要怎樣培養自信呢?

軍隊流行官大學問大,使很多即興式的思維充斥其中;慣性思考阻礙了進步,更無法深耕改革培養自信、強化戰力。當今兩岸情勢嚴峻,將來招生招募更屬不易;漢光演習結束,正是最佳檢討改進的時候了!



楊志良/賦稅正義救台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賦稅正義救台灣
◆  蘇永欽/台灣民主的靈魂拷問
◆  劉憶如/由鮑爾記者會談經濟「軟著陸」
◆  葉匡時/AI會是革命性的創新科技嗎?
◆  陳冲/上兵伐謀 謀不自限
◆  陳立恆/世界分裂裡的貪婪通膨
◆  王正方/爭取曝光率,不必當凱子






楊志良/賦稅正義救台灣


2023-07-30 05:38  聯合報/ 楊志良(作者為退休教授、前衛生署長)


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隨後蘇聯瓦解,著名的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說,自由民主併資本主義,可能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不會再有更好的社會政治體制了;然而,法國學者皮凱提出版《廿一世紀資本論》,重重打了福山一巴掌。皮凱提以歷史資料證明,只要資本利得的成長率高於經濟成長率,就必然造成貧富高度差距,引發社會動亂,如法國及前蘇聯的大革命。

因此福山提出修正,認為政府應該介入財富的分配。他認為上街頭與直接民主不可行,常常簡單的口號就能操控選舉結果;代議制度優於直接選舉,科技的進步及全球化、政府介入重分配的失敗,是西方各界對民主政治產生質疑的關鍵。因為對重分配失望,在民粹主義下強人政治反受到羨慕;例如認為習近平讓中國經濟發展快速,國強民富,優於採用傳統西方民主主義的開發中國家。

資本所得、股息、股利、房租、土地漲價,不應高於勞動薪資所得,哪算得上什麼新思潮?一九○五年孫中山的《民生主義》就提出土地漲價歸公的倡議,因為土地價值增加並不是來自個人的努力,而是社會整體進步的結果,所以應該歸公。

兩蔣治理台灣,基本遵從三民主義,所以有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延長義務教育等政策。然而馬英九執政時卻反其道而行,將營利事業所得稅從廿五%降到十七%,遺贈稅從五十%降到十%。每次稅改,財政部及財團都說要降稅,結果台灣的稅收占GDP比例,從兩蔣時期的百分之廿幾,降到只剩下十二至十四%。高度資本主義的日、韓、美,多在十一%至十八%。

至於較重視社會福利的歐洲國家,如瑞典、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連法國、德國,都占GDP卅%以上,甚至近五十%;公務人員薪資足以養廉,生育率及經濟成長率得以維持,多為人民幸福的國家。台灣富人可以敵國,貧者無立錐之地,政府窮、廣大民眾特別是年輕人也窮,只有財團富。台灣最富有的五%,與最底層的五%,財富相差一百倍以上。

在此必須「大義滅長官」,譴責馬英九前總統及當時的財政部長李述德。馬總統雖自恃清廉,但因任期內稅制不公,政商已經結合、弊案不斷,例如行政院前秘書長林益世及多位縣市長的貪瀆案。到了民進黨執政,更加不可聞問;蔡英文又任陳建仁為行政院長,違規借調任職四次以上不算,高端二期報告尚未完備就高調接種;陳揆又力挺林智堅學倫案,爽領高額院士薪資,中研院卻不能處理。

台灣貧富差距過大,政府貪汙腐化,缺乏居住和司法正義,幾乎回不去了!但有哪一位總統候選人敢大聲疾呼稅務改革?又有哪一人敢主張加重資本利得稅,全面提升薪資所得以救台灣?所以凱道怒吼必將無疾而終。

侯友宜說謝龍介沒當選台南市長是因為台南人「沒眼睛」,其實台灣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民眾,在民進黨掌握金錢、權力及媒體的洗腦下,都沒有了眼睛。

等到哪一天,民眾忽然睜開眼睛、腦袋清楚了,恐不只在凱道集會,而是學習義大利人民,把禍國殃民的墨索里尼扒光衣服、吊在城門口。 




2023年7月2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房產信用管制 值得商榷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賴侯的競選語言,意外帶來國安震撼教育
◆  聯合報黑白集/軌道建設勿淪為鬼道
◆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房產信用管制 值得商榷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房產信用管制 值得商榷


2023-07-29 00:40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央銀行。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央行理監事會6月中「突襲」式通過,限制八縣市自然人第二戶的購屋貸款上限成數為七成。由於時值選舉年,央行高度政治敏感的信用管制措施,使得群情譁然,房地產業者怒指政策「倒行逆施」。為此央行總裁在行政院會特別說明其與銀行討論的化解方案,數日後便公布申貸者簽署切結書的「協處措施」平息眾議。

央行信用管制攸關金融資源的指向分配,必然會影響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故其作為必須十分謹慎。央行這次政策調整案例,適足以讓我們檢討其信用管制措施的妥當性,避免未來重蹈覆轍,損傷央行政策權威。央行雖依法可就「銀行辦理擔保放款之質物或抵押物,選擇若干種類,規定其最高貸放率」,但其設定的管制對象、邏輯與過程若未讓社會信服,必然會降低達標成效。

以這次央行改變房貸成數上限為例,社會質疑為何要選在這個時點,針對特定地區的第二戶房貸設限?央行難道可以片面假定,民眾申請第二戶房貸就是為了要炒房?央行為何不能多觀察一下政府既有房地產管制政策成效的進展?

2020年12月3日國發會提出「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行政院正式宣示「杜絕不當炒房的堅定決心」。央行為配合「防止房市資金氾濫」,不等到理監事會,便急切地在12月7日召開常務理事會,通過「不動產貸款針對性審慎措施」,而成為央行這波房地產信用管制的濫觴。

國發會的房地產管制政策目標並不明確,而使得在落實過程中,社會出現「打房」與「打炒房」爭議。的確,高不可攀的都會地區房價釀成民怨,但政府做不到壓低房價到人人皆可負擔的程度。政府現階段只是不讓房價被炒作飆漲;信用管制措施或許可降低投機者的資金槓桿,希望房價因此能抽象性地「軟著陸」。

由於央行一連串信用管制措施與調升利率時期高度重疊,我們不易精確評估其成效。不過,觀察今年5月銀行整體放款與不動產貸款年成長率分別是5.6%與4.9%,便可看出房市交易已逐漸穩定。再者,央行消費者貸款資料亦證實房市開始冷卻;今年5、6月住宅貸款年成長率皆遠低於前五年7.1%的平均值。

我們預期下半年台灣房市交易將趨於溫和,央行宜多觀察房市變化,再做新管制政策的決斷。政府「打炒房」比較有效的措施,是改變房地產稅制與交易規則。房地合一稅2.0才實施兩年,平均地權條例限制紅單買賣也剛開始,而明年政府還要施行「囤房稅2.0」,此刻央行對特定區域的特定房貸實施信用管制的意義並不大。

央行急著推出房地產信用管制措施,引發社會議論,更讓人擔憂決策的周延性。金融業代表的理事在理監事會後直言,信用管制新政策傷害「先買後賣」的換屋族,因此「會向央行反映,看能否提出配套措施」,正凸顯政策討論不夠周全。此措施當然也討好不到網民,結果「打房不狠」與「打假球」之譏依然繞梁不止。

最令銀行業困擾的,則是央行房貸信用管制基準與銀行法要求不同,所造成的營運風險。央行根據「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但銀行則關切銀行法規定的「建築放款占存款餘額及金融債券比例」。銀行掌握的營運準則,顯然難以預判央行「手術刀式」的信用管制;央行還是宜使用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節制總體金融活動做為常態。

面對經濟成長減緩與高利率環境,維持韌性內需是今年管理台灣經濟成長的重點。當政府「打炒房」政策正要發揮冷卻房地產市場熱度時,央行的貨幣政策必須步步為營,而不宜對營建業「落井下石」。期盼央行不再輕易推出有爭議的針對性房地產信用管制,畢竟「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政策只會自陷於四面楚歌。










聯合報黑白集/軌道建設勿淪為鬼道


2023-07-29 04:23  聯合報/ 黑白集
蔡政府任內最重要的公共建設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又以軌道建設為大宗。圖為蔡英文總統(右二)視察高雄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瞻軌道建設正要進入動工高峰,不少新上任的縣市長發現地方自籌款高的驚人,擔心未來難以為繼。以新竹市為例,四年前獲得第一期補助款僅執行八成七,其後的第二、三期補助執行率均掛零。尤其耗資一百多億的大新竹車站,市長高虹安認為原來的效益評估太樂觀,「不一定要走下去」。

面對錢坑建設,要勇於喊停不容易。但若硬著頭皮做下去,不是債留子孫,就是軌道變「鬼道」,難以維持正常營運。對此,民進黨議員甚為不滿,譴責高虹安對前市府推動的工程「擺爛」。但檢視林智堅任內二、三期補助款文風未動,這不也是擺爛?或者他也不知道要怎麼做下去。

前瞻建設變形走樣,問題在當初中央「釣魚式」的撒錢,誘使地方競上鈎。當大家都在爭搶大餅,沒需求的縣市也得掰些計畫爭食,以免被市民批評不積極。當最後發現自籌款難以支撐,還要向錢坑砸錢嗎?早有學者批評前瞻軌道建設是「通往地獄之路」,即連高雄輕軌每年仍虧損五千萬元,人口密度低的地方要如何維持?

荒謬的是,根據政府官網,至二○二二年第三季止軌道建設執行率為一○五.七%,數字漂亮極了。但全台軌道建設完工率僅五趴,新竹市近三年執行率掛零,台南市執行率僅兩成四,百分百的執行率是做夢夢到的嗎?











聯合報社論/賴侯的競選語言,意外帶來國安震撼教育


2023-07-29 04:27  聯合報/ 社論
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19日下午受訪時,針對台灣選舉相關議題表示,美國不會在台灣大選中選邊站,也反對外部勢力干預選舉。(中央社)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孫曉雅一再強調,不會對我總統候選人選邊站或打分數;但每當外媒報導美方對我總統候選人有不同意見時,總是引發熱議。先有侯友宜的「恢復四個月兵役說」,後有賴清德的「台灣總統入白宮說」,都讓藍綠兩黨大為緊張,必須一再澄清,以免因美方態度而影響選情。

「恢復四個月兵役說」原是媒體人趙少康所提,認為此說有助爭取年輕選票。侯友宜後來在趙少康的專訪中,說出「確定兩岸穩定,就恢復四個月兵役」,當然是對內宣傳策略。未料,此說與美方期待台灣能有效強化自我防衛的目標相左,逼得侯友宜次日不得不澄清其立場。

賴清德的「台灣總統進白宮說」踩到華府紅線,更大出民進黨意料。早在年初,外媒報導華府對賴清德的台獨立場存有疑慮,賴清德已極力自我表白,絕對避免任何涉及台獨之字眼,他甚至批評在野黨不應有「疑美論」。賴清德向美方表態之殷切,堪稱歷屆總統候選人所僅見。儘管如此積極自我約束,但賴清德在宜蘭選舉場合的一句談話,卻成為美方「疑賴」的標靶,並特別選在賴清德即將過境美國前夕要求釐清。這真是天外飛來的一箭。

賴清德說出「台灣總統可以走進白宮,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就達成了」,一則流露出他「務實台獨工作者」的初衷,二則表達與美方建立官方關係的願望;他完全沒料到,這樣的說法會踢到鐵板。事實上,以最寬鬆的標準看,此一表達已跨越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範疇,踩踏了美台關係紅線。當時,賴清德出訪的先遣人員正在美國安排過境行程,原希望取得高規格接待,以便當成選舉大內宣的資本;豈料,他自以為是的一場談話,卻使自己掉入冷宮,反愈發遠離白宮。

關鍵在,拜登總統正面臨下任總統選舉的挑戰,在此之際,他必須更穩妥地處理美中關係,避免橫生枝節。此時的情勢,和去年裴洛西訪台時的局面及氛圍都大不相同,拜登政府不會希望賴清德的過境,成為干擾美中修補關係的變數。因此,孫曉雅一再引用「一中政策」強調賴是依循「慣例」,就是要降低綠營的過度期待,同時也要向陸方表明美國立場,保證不會讓謝鋒口中的「灰犀牛」橫衝直撞。

侯友宜說,他當選總統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兩岸穩定,恢復交流。但要穩定兩岸,不是一句「支持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就能解套,必須透過綿密的政策設計與國安能力,精準拿捏美中台三方的權力平衡,同時又保持自己的主權尊嚴。同樣的,賴清德也不是在美國報紙投書提出「保衛和平四大支柱」,就能讓美國釋疑。他若無法務實而精確地站穩台灣「維持現狀」的立場,他就會不斷受到美方的質疑和追問。

美國對侯友宜及賴清德的連串反應,放在華府對中關係「去風險化」的架構下看,並不算突兀,美方的出手也還節制。反過來看,我們的總統候選人必須接受這樣的調整與修正,則顯示他們的外交及國安歷練不足,因而嘗到美方的「震撼教育」。有了這次經驗,侯賴兩人應該更了解發言謹慎的重要,因為考核候選人言行的不僅是一般選民,還有更嚴格的場外評審員。

賴清德這些年擔任過閣揆及副總統職位,但他對於高層次的國安議題似仍相當生疏,無法應對自如。侯友宜也一樣,在談論國安及兩岸議題時,常顯得僵硬。兩人都必須尋求更專業的國安幕僚協助,讓自己更像個「可靠的總統」。


事後補救 不如事先防範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事後補救 不如事先防範
◆  防治登革熱的6點建議
◆  遊說美議員 辦外交還是搞選舉?
◆  軍公教年改 為選票祭旗?
◆  勞退權益 別在大選缺席
◆  讓學生單純「享樂」吧
◆  竹女轉附中 沒必要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事後補救 不如事先防範


2023-07-29 03:36  聯合報/ 吳秀麗/資深媒體工作者(台南市)
杜蘇芮颱風昨在高雄颳起十二級陣風,路樹倒塌、屋頂吹落、停電等災情頻傳,工程人員緊急搶修。記者劉學聖/攝影


杜蘇芮颱風漸漸走遠,多數人對接下來可能帶來的登革熱疫情關心度相對較低。拿下全台登革熱病例數第一且占比為全國三分之二的台南市,可能再返民國一○四年時的「榮耀」。這是多少台南市民以忍受「斷骨」乃至死亡的痛苦換來,十年不到,執政者已忘記教訓。

登革熱只需徹底、全面清潔、噴藥與有效宣導就能避免。做不好的原因無他,輕忽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而已。這些孳生源若未被持續定期清除,必免不了明年捲土重來。

台南市民間還出現陰謀論,認為這與新冠疫情處理異曲同工,想讓「相關業者」賺錢。陰謀聽來刺耳,人性齷齪應不至此。只是執政者必須認知這是「公共衛生」議題,並非每一家戶配合清潔孳生源即能完成使命。大環境公衛不優,民眾仍逃不了認血不認人的蚊蟲。

一○四年入夏全國登革熱本土病例為二萬一千多例,其中台南市就占了一萬八千多例。在此之前,台南市遇大雨或颱風,隔日就能看見清潔隊、環保單位動員,幾天之內就全面恢復整潔,並在最快時間內噴藥,讓病媒蚊沒時間成長,直接阻斷疫情發展。唯有那一年,全台南市連知名景觀道路、孔廟園區附近都髒亂不堪,近一個月未見清理,難怪九成登革熱病例集中府城。

事後一○五年監察院調查報告直指當時的執政者輕忽疫情,防疫系統失靈、未定期清除孳生源等。

今年再度發生類似狀況,原因應該差不多。目前公務單位是在醫院通報之後先調查、針對個別戶噴藥清除,再去電痛苦不堪的病人給予慰問。對已被感染的病例「點對點」的漂亮作為,於事無補。難道也是選舉算計?這些表面溫馨、事後補救措施,當然不如事先防範,請有方法、有效率地盡快行動吧,否則又將再創高峰。












防治登革熱的6點建議


2023-07-29 03:36  聯合報/ 
金傳春/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
大千/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杜武俊/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
防疫團隊噴藥防治登革熱。圖/高市衛生局提供


今年登革熱疫情在杜蘇芮颱風登台前已不尋常,包括:雖有防控措施,病例數持續攀升;流行區仍在擴大,徒增防疫困難度;流行時間拉長,最近又出現死亡病例;年齡分布廣,殃及重症的高風險群,六至七月二十七日各縣市本土七百○三病例中,六十歲以上老人高達百分之四十三點九五;流行開始為第一型登革病毒,最近南部又出現第二型登革病毒;這些流行現況已有「山雨欲來風滿樓」趨勢,必須靠整合偵測與全市動員防疫。

登革熱的全球流行病毒特徵顯示,登革出血熱等重症與死亡病例數是以第一型登革病毒流行在先、第二型登革病毒流行在後為最高,其次是第一型登革病毒在先、第三型在後,遠高於其他不同血清型病毒的先後流行。

另方面,台灣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第一型登革病毒的流行頻率最多且最廣,第二型登革病毒導致流行的嚴重度為最高。台大與台南、高雄衛生局在二○一六年合作研究的四十歲以上兩地居民血清流行病學數據,可知台南的登革病毒感染IgG抗體陽性率為百分之十一點四一,均較高雄的陽性率百分之二十五點七七呈現具統計顯著地低;且台南各年齡層的過去登革病毒感染率也明顯地較高雄各年齡層為低;顯示台南的登革病毒群體免疫力較低,一旦登革病毒入侵而防疫失控,或病媒蚊控制大打折扣,疫情傳播將所向披靡,必須嚴加戒備,有賴現階段的防疫努力,避免颱風後疫情惡化如二○一五年的慘重流行。

基於往昔防控的成敗經驗,因此誠摯建議:

一、強化整合偵測,即病例發生率高的鄰里,必須進行臨床病例偵測、病毒型別偵測、感染者的登革病毒抗體偵測、病媒蚊指數偵測、天氣等與斑蚊相關的環境孳生源偵測及居民的防疫認知、態度與行為之社會因子偵測的此六項「整合偵測」齊頭並進,才能迅速找出死角,以提升防疫效能。

二、凡家中有年長者或有糖尿病與慢性腎病的高風險族群,必須徹底清除家戶內外的斑蚊孳生源,每周定期檢查二次,並穿長袖衣/長褲等嚴防蚊蟲叮咬,降低死亡數。

三、以地理資訊系統分析病例聚集,包括減少聚集病例數與群聚數,以降低重症率。

四、衛生局/所每周須以鄰里評量防疫成效,依流行走向徹底找出斑蚊孳生源未清除與疫情持續的關鍵,高風險鄰里須加緊巡查,確保防疫到位。

五、強化各層級醫療院所醫護人員熟知登革熱的臨床表徵、警示徵候與緊急處置作法。

六、召開登革熱專家會議,絕不能拉長流行戰線,才可減少重症與死亡。

台灣至今已累積登革熱防疫三十六年經驗,但近七年並無大疫情,誠如台南市黃市長最近指出:「颱風過後,挑戰才開始。」三年新冠疫情累壞基層疾管科人員,人才流失嚴!政府應進用公共衛生師加入地方防疫,並給予防疫津貼與改善晉升管道。惟有重視培植基層防疫人才,盡早察覺各地區的星火疫情,全力積極防疫,是最後防控致勝樞紐。











遊說美議員 辦外交還是搞選舉?


2023-07-29 03:36  聯合報/ 楊穎超/大學教師(台北市)
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Solidarity Act),內容主張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不涉及台灣。陸委會今天表示,這是美國對台灣的支持,非常感謝。聯合報系記者陳政錄/攝影


美國聯邦眾院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主張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不涉及台灣。此案從美過去政策來看有跡可循,但恐怕也有我方搭反中順風車,動員美議員支持的影子。如此影射台灣主權似可行,實際卻激不起國際社會漣漪,虛耗國力,大可不必。

「國民黨中國」時代,被獨派吹捧的美國副領事葛超智寫《被出賣的台灣》,就在暗示美國支持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到了一九四九年前後,美國出版《中美關係白皮書》,要待國共內戰塵埃落定,又等於是想把台灣送給共產中國;韓戰爆發後美國提出台灣地位未定論,但對國民黨政權的支持,與隨後簽訂各項條約的法律實踐,又等於默示過去支持國民黨中國的法理立場。

隨著美國國力日衰,對於兩岸聯合國席位爭奪戰,開始打兩個中國算盤。後來美方遊說我放棄安理會席位,讓中共加入,交換我們留在聯合國。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就是延續至今的變形,不同之處是眾院提出反中共,而綠營還在暗示中華民國主權沒用,換名台灣或可取代。

當年美國的主觀願望忽略了幾項理論與事實問題:

一、國際政治是否為實力政治?獨派一方面認為二七五八號決議有法理問題,又一廂情願假定美國可用實力壓服中共。但即便美國當時超強,中共卻是邦交國逐年增加。美國能把決議塞到中共嘴裡嗎?當年美國那麼強還辦不到,現在爭論法理更沒實現前景。

二、罔顧多數國人當時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事實。台人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從即便日本治台四十年後還要搞皇民化運動改變認同可知,以後歡迎國府來台更是事實。獨派不顧台人心之所向,才會搞出外來政權論述,並被早期某些特定選舉研究者引為前提,成為台灣政治學的矛盾公案。如果蔣中正為保政權接受一中一台,才恐怕失去民心,坐實外來政權指控。

現此案會被綠營吹捧,是因為如今民意多支持一邊一國。這是中共壓迫中華民國生存空間,乃至於教改多面夾擊下,使新世代疏離的後果。政客此時挑動本案,更是意圖進一步撇開中華民國,鞏固台灣認同。

還是要喚醒國人:我們該培養實力還是虛耗國力?吵國名能改嗎?當年中共不是依賴抱蘇聯大腿或爭論法理進聯合國,是務實買來的。蔡政府花大錢遊說美議員,紀錄班班可考,如果真想回聯合國,應該花錢多交國際朋友,不是在美國作簡單業績。但誰都知道現在兩岸實力差距如此,值得嗎?國人該想清楚,這樣是在辦外交,還是在搞選舉?











軍公教年改 為選票祭旗?


2023-07-29 03:36  聯合報/ 王有康/退休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軍公教年改示意圖。 本報資料照


軍公教年改已滿五年,當時政府主張,若不改革恐致國家財政破產。但迄今退撫支出並沒有因此下降太多,一○六年警公教退撫支出占政府總支出的比重百分之七點一五,一一一年為百分之六點六四,數字不會騙人。

從財政紀律來看,政府更需要自律的是,其他百分之九十三的支出是否花在刀口?許多行政機關當年度結束前,唯恐年度預算沒有用完會被議會檢討刪減下年度預算,為了消化預算,只好拚命採購或執行空洞計畫。

年改要考慮制度設計之初的社會情境與條件,不能忽略歷史時空背景。一九九○年台灣股市曾創下歷史新高點,當年軍公教人員一年薪水,還比不上超級營業員一個月的獎金,許多人仍沒有轉換跑道,就是相信至少退休金可維持無虞的晚年生活。但近年來,公教被汙名化,退休制度硬被拿來與勞工比較,主要用意可能是意欲以五十多萬退休軍公教選票來換取千萬勞工的選票,進而贏得執政。

為了選票拿退休軍公教祭旗,大砍退休金將近四成,造成許多退休人員淪為下流老人。當時蔡政府以財政不佳為由,透過立法院以不理性的絕對多數進行年金改革,但令人不能理解的是,同樣是軍公教人員,退休司法官與退役將領的俸給卻幾乎未砍,其他如退休警察、消防、公務員和教師,砍幅則接近四成,這又如何解釋?

蔡政府推動年改要求軍公教共體時艱,但事實是退休本俸會每年連續調降十年。然而面對當前高通膨,對於退休軍公教的生活無疑是打到骨折。












勞退權益 別在大選缺席


2023-07-29 03:36  聯合報/ 朱梅雪/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桃園市)
在2005年7月勞退新制上路後,不但勞工退休金有兩種制度,資遣費也跟著有新舊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二○二四總統及立委大選將至,除了兩岸及美中台關係,以及近日立法院臨時會處理的性平三法修法、外役監條例和台美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再加上居住問題外,近日執政黨也積極透過私校學費補助等政策來爭取青年選票支持。

然而,勞工退休保障的問題,似乎在目前總統選戰中缺席了。不管是過去的的馬政府,或二○一六年以後全面執政的民進黨政府,都一直跟台灣勞工說,勞保快要破產,因此勞保制度的修正是勢在必行。

同時,不管是二○一三年馬政府還是二○一七年蔡政府提出的行政院版勞保條例修法,大方向都不脫要勞工「多繳、少領、延後退」;但只考量財務的結果,就是忽略勞工退休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勞保制度的重要目的。

依據勞保局統計,從二○一三年至二○二二年這十年間,勞保老年給付,也就是俗稱的勞保年金,月領不到兩萬的始終高達百分之六十以上,月領不到一萬則始終在百分之十以上。

截至二○二二年十二月,全國一五九萬領勞保年金的退休勞工中,有九十八萬、等於將近百萬勞工,月領不足兩萬,占百分之六十一點四,不足一萬則有十七萬人,占百分之十點六;而若參照主計總處最新的家庭收支調查,二○二一年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就已經需要兩萬三千餘元,光靠勞保年金目前就已經不太能夠支撐勞工的老年退休生活所需,更別提未來勞保可能因為財務困境,而減少給付金額之後。

依據勞保局今年五月的最新統計,勞保投保人數已經高達一○四一萬七千餘人,若以中選會公告上一屆總統副總統選舉人人數一九三一萬一千餘人計算,勞保投保人數占選舉人人數的將近百分之五十四,即便減掉少部分沒有投票權的人,也至少會在五成上下。

這些人不只是台灣最重要的勞動力,也可能是影響選情最關鍵的族群。希望當前三位總統參選人,能針對勞保年金破產和勞工老年生活的問題,提出足以保障勞工退休基本生活需求的政策,來爭取超過千萬勞保投保族群的支持,並且讓台灣社會,能藉由這次總統及立委大選,好好討論勞工的退休政策走向。












讓學生單純「享樂」吧


2023-07-29 03:36  聯合報/ 蕭嘉弘/大專兼任講師(台北市)
建國中學樂旗聯隊日前赴往美參加世界盃行進樂隊大賽,今天傳出捷報,奪下世界盃行進樂隊大賽亞軍。圖/建中樂旗隊家長後援會提供


建中樂旗聯隊遠赴美國西維吉尼亞州參加世界盃行進樂隊大賽,獲得亞軍,載譽歸國,此行樂旗隊家長後援會著力甚多,也有不少社會和政府贊助。

校內四十四名同學加外校同學助陣,湊成七十人的隊伍。參賽同學克服時差挑戰,做出最好的表演,身上背負著國族主義,要「拿冠軍,倒轉來」。家長會成員臉上增光,企業也會更樂於支持,形成「拉贊助、得好名次;得好名次、明年再拿贊助」的循環。但學生們成了每日辛苦練習逾十二小時、犧牲暑期時光和自主多元學習的工具人。

根據YouTube的決賽影片,兩旁觀眾三三兩兩拉椅子坐,悠閒觀賞,主持人說這支隊伍「很認真」。其實,學生參加社團,應以興趣發展為宜;過度操練,長期下來恐收反效果。

有的隊伍二十多人上下就能演出,也有隊伍隊服是白T。台灣卻過度強化學子該為國為校爭光的「狼性」,看看別的「國家代表」,以自在多元的表演方式感染現場氣氛。就讓台灣中學生,往後能較無壓力地快樂出國參賽,充分把握表演的機會和舞台,享樂(ㄩㄝˋ),也享樂吧!












竹女轉附中 沒必要


2023-07-29 03:36  聯合報/ 陳啟濃/國中校長(投縣水里)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近期找上新竹女中洽談改隸附屬中學。 圖/報系資料照


新竹女中校友會發起反對母校成為陽明交大附中的聲明,認為想不出成為附中有任何的理由。這樣的質疑,也可以同時顯現這幾年許多國立高中,紛紛成為國立大學附中的奇特現象。

最早大學有附屬中學主要是師範體系大學,因為要進行實驗教育,及提供師範生實習場域。一般大學尋找高中合併為附中,還是在這幾年才開始。

按國教署的立場,長遠來說希望地方政府能收回自己轄區的國立高中,基於在地化與尊重地方教育的特性,高中業務還是應該交由地方政府來處理。但因為地方經費不足,還有一些條件沒有談好,國立高中還是繼續存在。

然而有些高中這幾年已開始因應,自行尋找國立大學合併,以避免被地方政府收回。因為失去國立的身分,不僅經費會減少,還要接受地方政治介入,管家婆變多,學校自主性大減,弊大於利。

誠如新竹女中校友所言,大學本該跟所有高中在教學資源支持上合作,竹女更不該設限於陽明交大,而應該跟更多大學合作,提供學生更多元的學習機會。再說,陽明交大雖然有教育學程,但合併的理由沒有提到要進行實驗教育或是教師實習,不存在像以往師範大學附中的必要性。

所以客觀來看,陽明交大沒有附中的需求,新竹女中歷史悠久名聲遠播,也無須成為大學附中以增加學校優勢。這場附中合併案,究其根本,還是各有所圖,不完全如兩所學校所表明規畫的思慮宏遠。



蘇永欽/台灣民主的靈魂拷問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蘇永欽/台灣民主的靈魂拷問
◆  劉憶如/由鮑爾記者會談經濟「軟著陸」
◆  葉匡時/AI會是革命性的創新科技嗎?
◆  陳冲/上兵伐謀 謀不自限
◆  陳立恆/世界分裂裡的貪婪通膨
◆  王正方/爭取曝光率,不必當凱子







蘇永欽/台灣民主的靈魂拷問


2023-07-29 03:36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明年總統與立委的改選,因為政黨從兩黨演變為三黨,而使二十三年前的少數總統(沒有絕對多數選民支持)與少數政府(沒有絕對多數立委支持)的困局可能重演。選民早已忘了新世紀開始那幾年民主的扭曲荒誕,但法政學者沒有理由在這個時刻繼續保持沉默,如果能從客觀理性的角度提供建言,相信都會起正面的作用,難道三十年前民主改革時代的熱情,真的已經消逝?

這裡當然有非常嚴重的憲法問題。大法官一再闡明民主政治要實踐的就是民意和責任,二者背後的基礎都是「多數統治」,沒有多數授權基礎的統治權,不論是行政或立法,究竟要如何反映民意、承擔責任?兩千年選完第三天,我就發了「清流共治?左右共治?聯合共治?」一文,就是要面對這個難題,結果陳總統完全不考慮歐陸國家已經行之多年的後二者,堅持推動沒有任何理論和制度基礎的「清流共治─全民政府」,沒幾個月民眾也都看穿了這種強行少數執政的台式忽悠。

學者應該洞悉新形成的三黨鼎立,比起世紀初因國民黨分裂,反映的是有更複雜底蘊的政黨重組,因此客觀思考的學者實無須從特定政黨立場去主張誰和誰合,重點應在如何通過集體討論,形成可導向或有利於促成多數總統、多數政府的全民動員過程。我已經多次談到總統相對多數選制之弊,只要有共識,修改總統副總統選罷法應該還來得及,增修條文規定的「以得票最多之一組為當選」,文義上還有解釋空間,如果主要政黨都已認知兩岸和國際凶險,應可想像未來總統面對關鍵決定時,如無絕對多數的正當性基礎會如何的舉步維艱。學者對此若有高度共識,至少可對政治行動者產生一定壓力。

直接做選制改革如果有困難,退而求其次就要考慮通過結盟來創造絕對多數的總統,而且勢必要和立委的結盟以創造絕對多數的聯合政府一起談,因為近二十年前修憲已把總統和立委選舉拉齊,左右共治(總統和行政院長分屬對立兩黨)的概率和需要應已可忽略。目前只有民眾黨提過聯合政府,大方向是找「國會最大黨」共同組閣,但如何進行、為何如此都語焉不詳。這兩天最大在野黨的主席宣示選戰時要讓「在野能夠大聯盟」,未來執政後也要建立「執政大聯盟」,但如何聯盟也都沒有說明。

在野聯盟如果不能共推一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可能還是會走到相對多數當選,甚至比不結盟還糟的,會更清楚的暴露「絕對多數反對的總統」,試問他要怎麼做決定?我們的體制還算不算民主?至於聯合政府怎麼形成,選前因為沒有當選席次作為分配部會和政策主軸的基礎,因此歐陸國家都是選後才談聯合政府,選舉時各自登山。只是我們如果不修改總統選制,而用「共推」方式替代,若不事前對於執政聯盟一併達成某種共識,殊難想像。因此選前反而比較可行。這又要面對一個關鍵問題:如何確保共識的信守,是否要有書面協議,如許多歐陸國家的聯合政府那樣?

這也讓我想起Karl Popper的獨到民主理念,他認為歐陸聯合政府不符合他對民主設定的底線,就是必須由主權者決定把統治權交給誰,當大選結束還要等各大政黨挑燈談判一兩個月,才知道最後統治權花落誰家,這還能算民主嗎?儘管這樣的看法未必全面,但如果聯合政府能在選前安排,倒真可以在這裡找到理論基礎了。

雖然只是籠統的談幾條主線,我希望已經把我們的民主正處於歷史時刻這一點講得夠清楚,學者們真的要缺席嗎?



2023年7月28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Fed抗通膨進入最艱難的最後一哩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6984/web/ 

◆  聯合報社論/郭台銘追逐總統夢的手段,會讓選民不安
◆  聯合報黑白集/秦剛樓起樓塌之謎
◆  經濟日報社論/Fed抗通膨進入最艱難的最後一哩





經濟日報社論/Fed 抗通膨進入最艱難的最後一哩


2023-07-28 00:1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 路透社


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26日一致決定升息1碼,聯邦基金利率為 525%-5.50% 區間,這原本就在各界預期之中,無庸置評。值得觀察的重點有二。第一是會後聲明及主席鮑爾在記者會上的發言中,並未暗示緊縮周期已經完成,反而強調對抗通膨的決心,不排除今年內再次升息的可能性,這令金融市場所期待的利多落空;但另一方面,鮑爾首次強調經濟達成「軟著陸」的希望升高,經濟衰退的風險降低,這使市場所擔憂的利空得以減弱。

Fed在會後聲明中,依然強調就業強勁,失業偏低,通膨居高,因此未來的利率路徑仍然是「一切看數據」。鮑爾也表示,目前的利率水位雖然「更接近具有充分約束力」,但貨幣政策對經濟活動的約束力還不夠強,時間也不夠久,不足以充分發揮預期的效果。再者,儘管6月消費者物價(CPI)年升率已大幅下降到3%,但鮑爾對此卻隻字未提,只表示在通膨戰線上已經「收復不少失土」,並且強調「我們必須搞定」通膨。這充分顯示Fed並未排除今年內進一步升息的可能性。

鮑爾的說法相當穩健。各界一直擔憂利率可能會升過頭,鮮少人認為貨幣政策還不夠緊。但遠的不說,單單是2021-22年的經驗,就證明Fed輕忽通膨壓力所導致的痛苦。儘管去年3月以來持續升息,但迄今經濟表現依然堅韌,並未降溫到足以達成通膨目標的程度。目前失業率僅3.6%,與去年升息之前相同;股市大幅回升,公債殖利率也只比當時小幅上升,加上美元貶值,都顯示信用情勢不緊反鬆。

再看通膨面,6月整體CPI年升率雖因為基期偏高而大幅下降,但核心CPI年升率仍有4.8%,服務業年升5.7%,房租更年升8.3%,且房價已出現回升信號;通膨如此黏著,Fed自然不能放鬆警覺之心。如果決策官員現在就透露出有可能不再升息的訊息,則投資人便會認定緊縮周期已經完成,且預期Fed明年將會大幅降息,這將使長期公債殖利率及房貸利率下降,對經濟成長添柴助火,抑制通膨的任務將更加艱鉅,這當然不是Fed所願。

再看美國經濟能否「軟著陸」,也就是在壓制通膨的同時,經濟是否會陷入衰退?鮑爾之前一再強調為了達成通膨目標,即使經濟必須承受一些痛苦,失業溫和上升,也在所不顧;至於「軟著陸」,他只抱持一絲希望。然而現在鮑爾對於達成「軟著陸」已比之前樂觀得多,因為大幅升息迄未對勞動市場造成明顯的不利影響。FOMC副主席威廉斯本月也表示,他並不預期衰退將臨,而是進入經濟低長成階段。果真如此,對鮑爾而言將是非常難得的績效,至少是幾十年來唯二的一次。

然而鮑爾的希望要想實現,還需要諸多條件。第一,通膨必須連續三個月都出現相對有利的數據,必須先看到服務類通膨告一段落,因為未來產品類通膨有可能翻升。第二,Fed必須確定自己不會再像2021年中及今年初一樣,因為經濟面的一些「假動作」而犯下錯誤。第三,家庭及企業界必須展現出足夠的韌性,能夠消化、吸收掉升息滯後效應的緊縮衝擊。第四,區域性銀行必須能確保融資管道,非銀行金融機構也必須能夠吸收之前低利放款所遭致的損失。

總結而言,由於利率已經上升5.25個百分點(21碼),因此現在的重點已不再是最終利率的「高度」,而是Fed對抗通膨的「態度」是否堅定。從現在到9月中旬下次會議之前,還有將近八周的時間,Fed能夠看到7、8兩個月的就業報告,以及消費者物價指數。Fed已經不再預測經濟將會衰退,而且之前銀行倒閉風波引發的金融動盪也大致平息,決策官員的後顧之憂大為減輕,Fed更可以等。既然Fed並不確定終點利率究竟應在何處,因此將決策的時間拉長,並採取「微調(Fine-tuning)」策略,應該是正確的作法。行百里者,半九十;值此對抗通膨的最後一哩,Fed一旦立場轉鬆,很可能將會功虧一簣。










聯合報黑白集/秦剛樓起樓塌之謎


2023-07-28 00:3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北京當局迄今未說明秦剛遭免職原因,引發外界諸多揣測。美聯社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自去年歲末到今年盛夏,僅半年時光,人們就目睹了大陸外長秦剛樓起樓塌的官場驚奇。正當美中為霸權興替尖銳對峙之際,秦剛的折翼充滿懸疑,也讓人心驚膽戰。

對於大陸的吃瓜群眾言,這與過往看慣的權鬥沒有兩樣,比這精采的宮戲還多著呢。譬如十年前的薄熙來案,涉及了畸戀、貪汙、謀殺與政變,每段情節都讓秦剛案望塵莫及。就以官位論,秦只官拜中央委員,薄則已入了政治局。

習近平上台後打貪,也要整飭中共內部腐朽已極的風氣,薄案甚而有一場十分樣板的文字直播審判。然而打貪肅弊的同時,世人發現,權力也愈發集中。

秦剛的升落,恰恰就是集權弱點的一次外露。只憑習一人賞識,秦剛乘直升機於廿大躍居中委,後跳過兩會程序出任外長,人大只能為他加冕國務委員。這點,正是權力對其孱弱體制的奚落,而他的意外跌跤則又反過來嘲諷了權力。

秦剛必然碰觸了什麼禁忌,不會只是生了場大病。問題在,這一個月北京官方完全噤聲,已讓謠諑紛飛。中南海表面巍然不動,實則受了內傷。北京應學學透明執政的哲學,與人民分享政治運作的內外常態;試圖蒙蔽民智已開的十四億人,就猶似強壓一座火山,不留神就會衝入雲霄!










聯合報社論/郭台銘追逐總統夢的手段,會讓選民不安


2023-07-28 00:4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記者季相儒/攝影


國民黨正式提名侯友宜為總統候選人後,郭台銘寫下「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長文,暗示會繼續走自己的路。幾個月來,郭台銘辦造勢大會、拜廟、會見地方人物,乃至出訪美日,腳步從未停下。但隨著他的總統夢欲望日益強大,其支持度卻日漸下滑。目前藍白陣營憂慮他會破壞在野合作「下架民進黨」的契機,郭台銘更應擔心的是,他捐贈疫苗營造的好形象就快要消磨殆盡了。

郭台銘每次在各地造勢,都有一群人舉著「誠信」的牌子如影隨形,提醒他忘了遵守對國民黨的承諾。這樣的想法,國民黨始終未曾公開說出口,其實卻是許多人的共同感受。四月十八日郭台銘爭取國民黨提名時,誠懇要求「請再給我卅天」,證明他有準備。五月十七日國民黨中常會決定徵召侯友宜時,郭台銘稱他會信守承諾,支持侯友宜勝選。但時隔半月,他在金門和民眾黨的柯文哲演出兩情不悅的「海誓山盟」,次日又說忘了什麼盟誓。

郭董是企業界老將,卻是政壇新兵,他把「誠信」二字看得那麼輕,是一般民眾難以接受的事。如果選舉中即能言而無信,日後承擔國家重任,豈會慎重兌現承諾?郭董遊走藍白之間,表面上似以促成國民和民眾兩黨合作為己任;實際上他只想「當老大」,要求兩黨禮讓。因此,七月間傳出他要「併購」民眾黨,後又傳出他要求柯文哲「讓大哥先做四年」,引爆民眾黨的不滿,柯文哲也嚇得不敢再接其電話。

在任何民主國家,就算再有錢有勢的富豪,誰敢冒天下大不韙說出「併購」政黨的話?但郭台銘身邊卻有人放出這樣的訊息,彷彿併購政黨「有錢就能」,令人錯愕,民眾黨則為此退避三舍。「讓大哥先做四年」的倡議也有類似邏輯:權位私下講定即可,至於民意誰屬,並無關宏旨。郭台銘對待民眾黨如「小弟」的姿態,和他把國民黨提名當成「敲門磚」用過即棄的粗暴,都違背了民主政治的平等原則和政黨政治精神。

郭台銘或許以為,只要頭戴國旗帽,口喊下架民進黨,對國民黨不口出惡言,即能保持自己的「正藍反綠」形象,獲取泛藍選民及中間選民的支持。但從四月迄今,他的路卻愈走愈窄。四月前郭台銘曾詢問金溥聰:自己適合當King(國王)或當Kingmaker(造王者)?金溥聰答說「造王者」。但郭台銘即未再回應,顯示「當王」才是他心中所想。郭台銘昨天還回應說,當Kingmaker「太落伍了」!郭台銘的總統夢有多麼強烈,由此可見。無論多麼迂迴曲折,他的目標就是那個王座,即使這在外界看來相當虛幻。

重要的是,郭台銘如今要如何說服選民:自己比其他三黨候選人更適合出任總統?這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前所述,他在初選過程數度失信於國民黨,顯示他對民主政治的遊戲規則缺乏尊重;他在尋求盟友的過程則流於操作,輕率貶損了民眾黨的尊嚴,凸顯他自視高人一等的威權心態。在選民眼中,這些表現,都將減損他擔任國家元首的正當性和公正性。如果郭董誓言拉下濫權的民進黨,而自己卻可能比對方更集權,民眾能放心嗎?

更可議的是,郭台銘在地方大挖藍營牆腳,而他拉攏的對象不論是台中的顏清標或雲林的張榮味、屏東的周典論等,均為傳統的地方家族派系勢力,未必是國民黨改革的力量。如果郭台銘只能倚仗這類傳統政客派閥支持,他便欠缺挑戰執政黨的說服力,也欠缺號召改革的深遠閎大正當性。

郭台銘追逐總統夢的野心很大,但在民眾看來,其實深感不安!



兩岸善意螺旋 就是最好的國防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6984/web/ 

◆  兩岸善意螺旋 就是最好的國防
◆  颱風政治學的假道學
◆  蔡規賴隨 難緩疑賴論
◆  秦剛免職 表層或底層因素?
◆  公有土地標售 應設「漲停」機制
◆  保母案翻轉 別擅自當柯南
◆  誰在製造不實資訊? 不能忽略的科技因素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兩岸善意螺旋 就是最好的國防


2023-07-28 01:31   聯合報/ 蘇治灝/蘇東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雲縣斗六)
陷於風雨飄搖的台海,檢驗二○二四總統參選人,誰能有大智慧,引領台灣轉危為安。路透社


從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歷經數十年的生聚教訓,台灣島民披荊斬棘,共同耕耘守護這片家園,還算可堪告慰有點小小成就,屹立於世界舞台。

今日台灣,陷於風雨飄搖的台海危機。因此檢驗二○二四總統參選人,誰能有大智慧,引領台灣轉危為安,化解台海危機,讓台灣繼續發光發亮,是重中之重。

德國梅克爾、印度莫迪都是當代人傑,新加坡李顯龍父子在美中間游刃有餘,都能將國家發展朝向有利的大方向前進。台灣在美中兩強間,就像天平是六四開、七三開、八二開,若逾越這個分寸、不能平衡,就是孤注一擲;隨著美國起舞操弄升級版的台海危機,比兒皇帝更不如,讓台灣成為美國予取予求的肉砧、祭品。

中國在韓戰死傷逾百萬人,毛澤東的兒子也戰死。習近平講要打勝仗講得含蓄,直白講就是一旦開戰,不計代價,只求勝戰。必然會封鎖台灣海峽,宣布是中國內戰,誰來干涉就開戰。試想美日可能會為台海戰爭犧牲子弟兵?這可是天方夜譚的大笑話。

兩岸一旦開戰,台灣就是萬年浩劫。這是一場極不對稱的戰爭,是世界不可承受之重。台灣不要病急亂投醫,自陷台灣於萬劫不復之境地。

我至今還收藏著二○一九年九月二十九日聯合報名家縱論,林蒼生所著述兩岸的善性循環,提及如果未來世界真的是地球村,台灣應該修文德以招來世界村的左鄰右舍。台灣是中華文化重鎮,是修文德的好地方。

兩岸關係似乎已愈來愈窄,只有民間才有些交流機會。台灣有位退伍軍人高秉涵受戰友之託,幫他把骨灰帶回家鄉,他說:「我帶回的不是骨灰,而是滿滿的鄉愁。」

一罈罈骨灰的背後,都是一個個淒美的故事,我因此主張將愛心擴大為兩岸平台。政治或經濟大國,都不是人類的好方向,只有成為愛心大國,才是地球村的未來,在兩岸延展這平台,使人心與人心成為一心,善性循環。多一分人性光輝,少一分政治算計,林蒼生的思維,可能喚醒多少政治人物的良知。

此次大陸學生來訪,講的話都很得體。反觀國內有人冷嘲熱諷,實在是淺薄不識大體。兩岸若能累積善意螺旋,就是最好的心防、國防。

近代西方傳教士帶來科技、文明、醫藥和宗教,但他們的政府也帶來鴉片與戰爭。當日中國,尼克森、季辛吉以大戰略眼光、格局,接引中國進入西方世界的大家庭中;今日中國,卻與俄羅斯、北韓等窮兵黷武國家連線,隱然與西方世界成對抗之勢。當日中國,百廢待舉之際,台商篳路藍縷,當有尺寸之功;今日中國卻大軍壓境,強加在兩岸一家親、同為炎黃子孫的台灣人身上,非常矛盾與諷刺!

大陸民間廣泛流傳明朝朱升的九字箴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對台灣是友善的聲音,寓意韜光養晦,厚築根基;美中不急爭霸,兩岸間不要有急迫的時間表,讓中國成為地球村的表率,一等公民的國度。習近平站在歷史的關鍵點上,沒必要跟隨美國的腳步,升高製造台海危機,應以地球村的宏觀視野,當和平的締造者,用愛與包容善待台灣,造福全人類。

也殷殷切盼台灣的總統參選人,在對等、尊嚴的基礎上和大陸展開更廣泛全面的交流,逐漸累積善意螺旋,也期待兩岸春暖花開的早日來臨。










颱風政治學的假道學


2023-07-28 01:19  聯合報/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颱風來襲,高雄市區風雨小,不少民眾賺到颱風假,中午逛百貨美食街,結果發現人潮滿滿。記者任義宇/攝影


受到杜蘇芮颱風外圍逼近,近四年未真正登陸的颱風,又掃出該不該放颱風假的老問題,尤其新媒體當道下的「他說」,該放或不放的各種資訊,千奇百怪。

前台北市長柯P的「四點鐘之亂」或賴清德在台南市長時的「賴神與賴半天」,對地方首長而言,這些有名的颱風放假事件,讓「放不放颱風假」成為民氣、民意、民粹匯聚的重要課題。

就放假的「假道學」來說,應沒有人內心不想獲得天外飛來的假期,這樣的快感或刺激,成為躲在沒風雨室內的暢快心情,因為是賺來心虛的,隱藏著快樂心情,讓工作時鐘暫停一下,頗有喘息的愉悅。

但假道學的表象,現今的網民,已經把放假的本質模糊,放假原本是預防風雨造成人身安全的衝擊和風險管控,但太多人把颱風假轉化為自我假期的延伸,或「娛樂休閒」的選項目的。

像是在颱風天,娛樂場所或百貨賣場往往一開場就有大批消費者積極搶進,颱風預測盲點下的娛樂場所,馬在跑、舞在跳、人在跑,一片景氣欣欣向榮的消費市場現象。

也就因為這樣的狀況累積多年,大家習以為常,內心早已經認定「颱風天就是要放假啊,要不然要幹嘛?」

當內心就是要放颱風假的群眾,碰到颱風變動預判難測的變數,放假兩難與否,更是社群民粹鼓動的集體展現,因颱風誤判而氣噗噗「撿到槍」在網路社群伸張怨氣,一副縣市首長欠他們假的樣子。

地方首長在颱風假的宣布情境,成為單向公式,有放最好。若真的無風雨而放錯假了,又開始會有網民說話,為何要放假?從颱風假的假道學可看到,放對、放錯都有網民不滿意,加上大批只想得到假期的氛圍,颱風政治學,既難判、難學、又難了。












蔡規賴隨 難緩疑賴論


2023-07-28 01:10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新北市)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副總統賴清德日前脫口「走入白宮」說,觸碰美國紅線。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余承翰/攝影


賴清德日前在《華爾街日報》提出四大兩岸和平支柱,後又提出「當台灣總統可以進入白宮時,我們就已達成所要追求的政治目標。」《金融時報》則報導,美方要求蔡政府釐清賴清德具爭議性的談話。

美方雖稱不介入台灣選舉,然此信息可能影響選情。美國是否仍持守「疑賴論」,可檢視八月賴過境美國時美方的態度與接待層級等指標。賴的言論已經讓美方「很焦慮」,深恐走向陳水扁時衝撞美中台關係的風格,在未向美方預告的情況下,出現難以預期的發言或行動。

賴所論「台灣總統」、「走進白宮」、「政治目標」,意味「務實台獨」、「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實現嗎?台美關係由歷史最佳階段,邁向關係正常化嗎?賴不斷倡議勿存「疑美論」,又一再宣稱遵循蔡英文維持現狀主張,奉行「四大堅持」,尤其「兩岸互不隸屬論」,試圖緩解美方及外界對其試圖「改變現狀」的疑慮,卻難緩和美方「疑賴論」。

儘管賴宣稱「蔡規賴随」,但蔡賴兩岸論述及路線具有本質差異。蔡的「維持現狀」等於賴的「務實台獨」?「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兩岸關係不是外交關係」等於「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蔡提憲法修正,而賴則曾稱制定新憲時間已到。

蔡賴路線交集為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協商不預設任何政治前提,九二共識是「一國兩制」、實施「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抗中」戰略,定位「兩岸互不隸屬論」。

然蔡尚提九二共識替代方案,如九二歷史事實、會談精神或共同認知,賴則無任何替代方案。蔡之「互不隸屬」源自李登輝倡議「特殊國與國關係」,賴則源自傳統台獨倡議一中一台、一邊一國論。

蔡傾向溫和路線之維持現狀,賴則是傾向激進路線意圖變更現狀;「進白宮論」更是對美中台關係添柴加火。四大和平支柱及「進白宮論」淪為兩岸持續衝突對抗的根源,而非開啟「對話」替代「對抗」的鎖匙。

儘管賴目前支持度最高,但其兩岸及外交路線最具挑釁性,美方期待各參選人與陸對話,符合當前中美既競爭又合作之關係及互動步調,但賴主張幾乎是「不可能任務」。弔詭的是,民意近六成希望「下架民進黨」,但台獨金孫民意支持三成以上,一樹獨枝。

若最終選舉結果與二千年選出少數總統一樣,這豈非是少數人決定多數人命運,也陷入治絲益棼困境。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如法國及俄羅斯皆採取兩輪投票制設計,選出最具多數民意基礎總統,這對公民意志展現及國民意識整合、社會凝聚團結有所助益。

《金融時報》報導「疑賴論」有其歷史,二○一二年蔡英文競選總統時也有「疑蔡論」,懷疑蔡是否具備維繫台海兩岸和平能力,致外界認為美不支持蔡;賴就任民進黨主席,該報亦曾揭示美擔憂賴將升高兩岸敵對。這說明美「疑賴論」存在,也反映六成台灣人民對賴的集體焦慮。











秦剛免職 表層或底層因素?


2023-07-28 02:03  聯合報/ 賴苡任/北京大學博士候選人(台北市)
中國前外長秦剛。 歐新社


日前中共人大常委員會免去秦剛兼任的外交部長職務,並任命王毅重作馮婦。秦剛的消失眾說紛紜,根據筆者觀察,若非身體健康因素,秦剛消失的這段時間確實是「留校察看」,但具體停職所因何事,則非外界猜測與私德有關。

首先,中共有私德問題官員多如牛毛,前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也曾被爆出私德問題,但依舊安享晚年順利下莊,更不用說被彭帥實名舉報的中共前政治局常委、前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除了網路刪文外無其他動作。

其次,傳秦剛外遇私生子為美國公民,所謂「美國人的爸爸」邏輯與上述相同,出國念書取得海外國籍之高層子女浩若繁星。

倘若不是因為私德問題,便只剩一個「底層因素」及兩個「表層因素」,底層因素是派系鬥爭、權力分配站錯隊,但由於不能明說,便會以兩種表層因素作為理由拿下:一、貪汙腐敗、作風糜爛。二、裡通外國、洩漏情報。但是必須明白此二種表層因素可以獨立存在形成,並非一直都是底層因素的帽子罪名。

秦剛應該不是因為底層因素,也就是並非站錯隊,或是被指控反習反黨。若是如此嚴重,就不會只免去外交部長一職。根據二○二一年新修正的人大組織法第卅一條:「常務委員會在人大閉會期間,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可以決定國務院其他組成人員的任免」及第卅二條:「常務委員會在人大閉會期間,根據委員長會議、國務院總理的提請,可以決定撤銷國務院其他個別組成人員的職務」所示,人大常委在法律上有權處置國務委員。

換言之,並非如有些媒體所言秦剛保留國務委員是因人大常委無職權,事證便是二○一八年二月廿四日,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決定撤銷楊晶的國務委員,具體原因是貪汙腐敗且中紀委有立案調查。從法條及楊晶一案便可推敲秦剛也不是貪汙腐敗、作風糜爛的表層因素。若是因貪汙收賄,中紀委的動作及是否立案是觀察的絕對指標,但依目前發展可暫時排除此可能。

另外值得觀察的,便是此次宣布免去職務的新華社通電,文中使用「免去」而非「撤銷」,而且強調免去秦剛「兼任」的外交部長。中共強調文字的精準及背後意涵,楊晶的新聞稿使用「撤銷」一詞表示違法事證明確,「撤銷」是處分行為,而秦剛的「免去」則是職務調動,而且強調「兼任」意味著被省略掉的主詞「國務委員」,還是秦剛最重要的身分。

最後,以目前的觀察可能性就剩「裡通外國、洩漏情報」的表層因素及確實身體有恙。而王毅只會是「暫代」,畢竟讓已是政治局委員的王毅回鍋外長有失職務對等、非長久之計,且北戴河會議召開在即,一定會就人事安排做出決定。










公有土地標售 應設「漲停」機制


2023-07-28 01:25  聯合報/ 魏世昌/工程師(宜蘭市)
都市地價指數去年第4季至今年第1季,全國總指數為108.38、與上期比較上漲0.65%,且自2018年九月底該期以來,已連漲十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拜讀廿七日民意論壇「公有地標售,地價飆漲元兇」一文,提及政府標售公有土地,帶動地價屢創新高,是台灣高房價的根本原因所在,筆者深表認同。

事實上,六都地價漲幅最明顯,很多都是中央與地方政府所造成。建商必須有地才能蓋房子,民間的土地零星,且繼承人繁雜,想整合好一塊地曠日廢時,唯有公家的土地最完整。所以過去幾十年來,只要有公家土地標售,就會引來多組人馬競標,尤其是市中心,物以稀為貴的土地簡直被搶破頭,投標的價格也愈堆愈高。

君不見二○二二年五月,媒體「政府炒地現形記─全台縣市賣地大調查」報導,揭露全台土地交易竟有五分之一來自各地方政府賣地,一年進帳七三○億,說好聽是有助國有土地資產活化和增裕財政收入,實則為政府帶頭圈地炒地,從而推升房價飆漲。

通膨,並未帶動薪水起漲;地價,卻帶動房價全面上揚,關鍵就在於土地標售制度,顯然在程序上有需要改進。抑制之道,除對於公有土地標售應盡速訂定制度規範外,建議應建立「漲停」機制,若有二家以上出價高於漲停價,採抽籤方式決定,或摒除過去價高者得方式,改採類似資格投標,以抑制土地價格飆漲。













保母案翻轉 別擅自當柯南


2023-07-28 01:12  聯合報/ 呂蓬仁/公退(彰縣員林)
蔡姓保母遭網友誣指虐死女嬰,案發時不少網友打著正義招牌,前往保母家中作亂,讓蔡女及家人承受不少壓力。本報資料照片


前年一起十一個月大女嬰在保母家跌倒身亡,父母懷疑遭保母施虐致死,網紅揭露後輿論一面倒譴責,女嬰父母甚至動用私刑。但日前查出女嬰體內有K他命毒性殘留,女嬰生父也有同樣毒物反應,使案情大逆轉,女嬰致死原因是吸「二手毒品」副作用導致摔死,保母已善盡職責,因此不起訴,推翻民間的「三堂公審」,女嬰父親則另案偵辦。

其實,這類先入為主的冤屈不是空前,也不會是絕後,因為輿情總先於司法未審先判,網民愛扮包青天及柯南。

心理研究測試,當你滿腦子懷疑鄰家小孩是賊,他任何動作都像賊;但當失物失而復得時,小孩任何動作都不像賊。當年媽媽嘴老夫婦雙屍案,深受媒體模擬洗腦,多數人認定店東是共犯,很會偽裝無辜;待檢警查出真相還其清白,他怎麼看都憨厚,這就是人類刻板印象與月暈效應交互作用。

筆者小時候缺錢又愛吃零食,只好動歪腦筋偷媽媽錢,東窗事發乃屬必然,但自從某事件後,我媽「破案」態度轉為慎重,因為她誤認我哥是偷鑰賊。

母親農忙時節去幫人播種秧苗賺工錢,長期不騎腳踏車,停屋簷下擔心遭竊或鄰居順手借騎,遂把鑰匙藏在吊在衣櫃的冬季大衣口袋,回來找不到直咬定是哥哥偷藏,毒打他一頓,兄長哭累了又把他拉起來打,罵「別給我裝睡」,後來想起是自己藏到忘了,對孩子感到愧疚,帶我倆上街「請客」。且此事過後,從此老媽掉錢自個兒也沒把握,因為連老爸也不相信、要她先找遍再說,別亂「賴君賴民」,真偷兒的我則在旁竊喜,慶幸恰如「韓戰救台灣」哩!

諸多冤案告訴我們,看新聞要有平衡判斷能力,國際及國內報導都一樣,盲從起鬨易生錯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