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最安心的引擎聲裡,聽到媽媽悲切的呼號
◆ 聯合報黑白集/指揮官的傲慢與偏見
◆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經濟轉軌 面臨新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經濟轉軌 面臨新挑戰
2020-10-31 03: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大陸經濟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重創,但隨著疫情和緩,在第3季已經反轉,經濟成長率為 4.9%;今年前三季還能小幅成長 0.7%,預估中國將是今年全球少數仍能維持正成長的國家。儘管如此,中國經濟目前正處於最關鍵的轉軌階段,更面臨改革開放以來的最大挑戰。剛落幕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制定十四五規劃(2021-2025)和「2035年遠景目標」,將以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來發展經濟。
美中關稅戰改變中國貿易結構,美國為阻絕中國供應鏈不但裂解中國過去所建立的紅色供應鏈,更危及中國的經濟安全。美國強勢帶動全球與中國脫鉤,引導外資企業降低在中國投資及生產比重;部分企業更提前開始選邊站,使中國經濟成長受到影響。新冠肺炎更加速企業的去中國化,企業即使不撤離中國,也會考慮易地備援,尋找另一可靠生產基地,「中國+1」可能成為未來主要生產分工模式,大陸世界工廠地位面臨空前挑戰。
中國大陸過去由中央主導,地方競爭的經濟發展模式,雖然衍生一些問題,但也使經濟維持高成長。在大陸各地方強力招商引資競爭下,中國技術提升了,就業問題也獲得解決;然而隨著經濟發展,中國不再標榜高經濟成長率,而以產業升級為主要目標,也不強調量的擴充,轉而追求質的精進。對外資企業展開「騰籠換鳥」政策,去蕪存菁,並藉由以市場換技術的方式,吸引科技含量高的外資企業到大陸投資。
中國在推動產業升級過程中,中央及地方政府挹注大量資源於本土企業,儼然形成外資企業與中國政府間的不公平競爭;中國也藉由侵犯智慧財產權,強迫技術移轉,主導併購,以及其他行政干預手段,獲取必要技術。這些抵觸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的措施,使得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中國是被告頻率相對高的國家。不過浮上檯面的案例數目遠不及隱藏未發的問題,再加上WTO爭端解決機制的冗長程序及制裁力不足,促使美國以國內法自力救濟制裁中國,並全力圍堵「中國製造2025」,因而引爆美中貿易戰。
未來美國會繼續將中國視為競爭敵手,全世界多數國家會與美國站在同一邊,將會形成美中兩大體系的競爭。為了要減輕對外依賴,中國積極強化內需市場,以國內消費、投資及市場為主要驅動力;另外在國內也大力推動新基礎建設,以強化其經濟體質。
以中國大陸的經濟規模,利用內需市場帶動成長應該是正確方式,但只能算是短期策略,中國長期經濟成長的動能來自於技術提升。中國與美國目前仍有明顯技術落差,中國所仰賴的「中國製造2025」又被美國徹底壓制,未來在兩大經濟強權涇渭分明下,中國突破美國封鎖的困難度不低。
事實上,中國未來不但經濟政策要改,方法要變,心態更要調整。特別是中國過去明目張膽將政府的手伸入企業已經行不通,另外中國還是希望以過去設立經濟特區與自由貿易區先行先試的方式,匯集資金及技術來發展經濟;未來在美國全力防範及整體環境變遷下,此模式也不容易成功複製。
在中國十三五規劃(2016-2020)期間,民國108年(2019年)中國人均 GDP 突破1萬美元,已經非常接近世界平均水準,進入中高所得開發中國家行列。但在十三五規劃後期,中國經濟已經走得跌跌撞撞。即將進入十四五規劃時期,在面對國際不友善的經貿環境,新冠肺炎疫情未止,以及高科技產業競爭等因素,如何能在自主創新機制下脫穎而出,充滿不確定性。另外,中國將在民國112年(2023年)進入下一個領導人任期,習近平是否會延續任期,也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重大變數。中國未來如何成功跳出所謂中等所得成長陷阱,將是一大考驗。
聯合報黑白集/指揮官的傲慢與偏見
2020-10-31 03:11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記者邱宜君/攝影
四月十二日迄今,台灣已有兩百天未出現本土新冠肺炎病例。這個消息,透過彭博新聞社的報導,讓台灣防疫有成「出口轉內銷」成為大內宣。慶幸之餘,也別忘了台灣已向不少國家「輸出」數十例感染者;這些黑數,至今還不知要算在誰帳上。
進一步說,在抗疫過程中,防疫中心如果沒有作出那麼多針對性的歧視決策,例如遲遲不讓小明返台、拒絕陸生返校、把新冠肺炎稱為「武漢肺炎」等,台灣的防疫成績也許更值得驕傲些。直到近日,由於檢驗過程的差錯,一名江蘇台商被誤指為確診者;指揮中心其實次日即意識到出錯,卻整整拖了十多天才公開說明。這種態度,明顯缺乏醫者及科學人的謙遜與真誠。
相對的,對岸得知這名台商確診後,連夜對其任職的工廠進行消毒殺菌,並對全廠兩千名員工及密切接觸者進行檢測;儘管結果均為陰性,但這才是積極面對問題之道。反觀陳時中,還在那裡跟醫界及實驗室鬥嘴,互推責任,便有些不堪。都查了半個月,還找不出哪個環節出錯,也太不用心了。
陳時中正夾在防疫與萊豬兩大事件之間,窮於兼顧。對於行政作業端的若干差池,外界可以諒解;但對於指揮官的傲慢和偏見,則令人難以苟同。不願認錯,心存偏見,都是阿中的罩門。
聯合報社論/最安心的引擎聲裡,聽到媽媽悲切的呼號
2020-10-31 03:16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我國曾是國際間F-5戰機最大使用國。圖/聯合報資料照
空軍上尉飛行官朱冠甍廿九日駕駛 F-5E 戰機執行飛行訓練,不幸失事殉職。最令人不捨與心痛的是,等在殯儀館的朱冠甍媽媽情緒崩潰哭喊:「飛機老舊,零件你們不會換嗎?你們會冒生命危險開嗎?可憐的是兒子的孩子跟老婆…」。多次強調「最挺國軍」、要做「國軍最好後盾」的蔡英文總統,是否聽到了朱冠甍媽媽的悲呼「希望不要再有下一個遺憾!」
朱冠甍媽媽的哭號,實在令人揪心。朱冠甍駕駛的 F-5E 戰機,已有四十年機齡。雖然高齡軍機不一定有問題,戰機失事也不一定與老舊有關,但朱冠甍媽媽說,兒子曾經告訴他「 F-5E 早晚會出問題」,卻讓人心驚!朱冠甍媽媽希望兒子殉職能夠引起國家重視 F-5 的問題;事實上,這不僅凸顯了老舊裝備執勤的風險,大家也不免擔心,如果進入戰爭時期,台灣也要用這樣的老舊飛機,去應對中共的各式先進戰機嗎?
更讓人難過的是,朱冠甍也是今年第十五名殉職的國軍官兵。從一月二日到現在近年尾,從黑鷹直升機墜毀、海軍陸戰隊膠舟翻覆、戰搜直升機重落地、戰車翻覆到 F-5E 戰機失事,從參謀總長沈一鳴上將到海軍陸戰隊上兵蔡博宇,在非戰爭時期,十個月內竟有十五位官兵罹難。蔡總統一次次參加公祭,一位位頒贈褒揚令,但這卻是國軍不可承受之重。
這次 F-5E 戰機失事前,朱冠甍發現疑似右發動機失效,通報後緊急跳傘,不幸重創殉職。事故真正原因尚待調查,但國軍裝備與戰備現況仍值得探討。
近二十年來 F-5 系列戰機已有八次失事紀錄,雖然事故並非都因裝備老舊所致,但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所說原本規畫用來汰換 F-5E/F 戰機的國造高教機,「拖到現在一架都沒交」,無疑也增加了戰機執勤的風險。蔡政府上台後,堅持「國機國造」政策,固然具有長遠的效益,卻未能解決國軍裝備汰舊的燃眉之急。至於近期鉅額軍購,是否也完全切合台灣防衛需求,並周詳考量老舊裝備汰換問題,恐怕也有進一步檢視的必要。不論如何,換裝延誤,朱冠甍媽媽慨嘆,「我的孩子爭氣,可是軍方給我的是什麼?國家給我們的是什麼?」一語道出這些執干戈以衛社稷的勇士們心聲!
國軍戰備問題更值得重視。 F-5E 失事後, F-5E/F所有戰機已全面停飛特檢。不過,國安局長邱國正在立法院答詢時說,由於機型不一樣,戰機不會全面停飛,國家安全工作還是要做,他一度哽咽說,「國軍面臨很大難題」。外界不難想像國軍的難題,面對共機連續飛越海峽中線、不斷入侵西南空域的挑釁,不但我空軍健兒疲於奔命,戰備任務吃緊,恐怕也會增加各式軍機耗損,並影響相關的維修保養。因應兩岸緊張情勢,國防部已有強化後備動員的計畫,民進黨智庫連「全民皆兵」的構想也提出來了,國軍提升戰備量能自是理所當然;但應該問的是,誰該為兩岸關係負責?誰讓台灣站上美中對抗的第一線?
陸委會前副主委趙建民根據八項指標指出兩岸已進入「準戰爭」狀態,邱國正回應時坦承,台灣最近確實滿緊張,但國軍會嚴密注意。國軍裝備老舊、兩岸關係緊張,恐怕正是讓邱國正哽咽的「國軍面臨很大難題」的來源。目前國軍正展開戰備周操演,蔡英文在臉書說,這幾天許多陸軍裝甲車、戰車等奔馳在路上,這些聲音是「最安心的引擎聲」;但是當戰機再度凌空呼嘯而過,這些文青語言,畢竟難掩那些媽媽們悲切的呼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