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冬天是新冠病毒的溫床嗎?

◆  35年前F-5E失事獲救飛官:舊機風險 組織管理承擔
◆  萬聖節迷思:被操弄的文化消費
◆  汰舊武器的最佳圖利場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冬天是新冠病毒的溫床嗎?
◆  準戰爭的心理準備
◆  漫畫/反萊豬? 那不要吃啊!
◆  產銷失衡 收購要加上減產
◆  兩岸農業發展 誰龜誰兔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冬天是新冠病毒的溫床嗎?


2020-10-31 03:36  聯合報 /   魏國彥(台灣大學兼任教授、行政院環保署前署長)


新冠病毒引發肺炎去年十二月在武漢爆發,北半球的寒冬似乎成了病毒溫床,今年二月廿日世界衛生組織認定其為全球性傳染病,病毒起源於蝙蝠,經由不明中間寄主傳染給人類,在人類之間以飛沫傳染。截至十月二十八日,全球已經有四千三百五十四萬多病例,一百一十六萬多人病故,死亡率約百分之二點七。

以國家別而言,美國目前累積病例八百六十一萬,居全球之冠,印度以七百九十九萬緊追其後。初期印度病例並不多,一度讓人誤認病毒怕熱,而事實上,印度病例在七月下旬陡升,八、九月間愈趨嚴峻,正是暑熱季節。美國在八、九月病例數暫時下滑,在十月間又開始飆升,難道是因為冬天將近、溫度下降作祟?檢視各國病例數,此起彼落,各有姿態,無法簡單歸納出病毒與季節之間的關係,畢竟,病毒並非野火,也非水銀洩地,病例的多寡與各國的衛生條件、醫療器統、防疫措施、邊界隔離有千絲萬縷的複雜關係,很難一刀切出單一控制因素。

病毒細小,除了已確定經由人與人之間飛沫傳染外,並不容易觀察個別病毒在空氣中如何旅行、附著、存活與死亡,學者能做的多半是統計分析,找出各參數間的相關性。例如,設若溫度高低與病例多寡成正比,就可暫時結論出天氣冷熱可決定新冠病毒的傳播強度。根據以往流行感冒案例研究,氣溫、相對濕度、PM2.5、PM10,氧化亞氮、臭氧、一氧化碳濃度等空氣品質參數與病例數顯著相關。新冠病毒是否也有同樣的行為表現呢?半年以來已成為學術研究的重點。

相關的學術論文如雨後春筍,周以百計。研究成果出爐時間與其所研究的案例通常有三、四個月的滯後期,例如,今年七、八月間最新發表的論文往往是利用二到五月間的數字為對象分析。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很多文章在發表的當下就被後來的發展實況狠狠打臉,當場作廢。另有些地區的案例結論似乎暫時安穩,也還讓人放心不下,因為,統計相關不等於病理因果,這讓我們對於防疫前景難以評估,公共政策也只能且戰且走,保守為先。

「無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新冠肺炎周年的時候,病毒的大本營大約已換到另一個國度,病毒經過一年的突變,威力有增無減,難以捉摸。今年冬天,瘟疫仍在,我們小心為上,萬全防備。











35年前F-5E失事獲救飛官:舊機風險 組織管理承擔


2020-10-31 03:30  聯合報 /   許德英/F-5E/F退役飛行員(台北市)
台東志航基地的空軍第7聯隊F-5E戰機(非事故機),目前主要擔任新進飛官訓練。 圖/本報資料照


廿九日驚聞空軍F-5E戰機在台東志航基地起飛後,疑因發動機故障失事墜海,飛行員朱冠甍上尉雖跳傘獲救送醫,然仍不幸殉職。回想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筆者在台南新營上空駕F-5E戰機與中興號攻擊機相撞,雖未跳傘卻引爆彈射座椅啟爆器,人椅自動地被穿罩彈出機外,降落傘隨即自動展開,飄降到新東國中的操場送醫獲救。

相較兩次跳傘一殉職一獲救,其中相關的「可能肇因」,謹在此提出與大家分享,希望能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飛機失事大都依人為、機械、環境、組織管理等四大可能肇因進行調查。筆者卅五年前失事,肇因即為中興號攻擊機迷航未按航線飛行,因而訂定相關防撞措施預防,所以至今未再發生空中相撞事故。另檢視此次事故,依軍方說明,可先排除人為與環境兩大因素,再針對機械與組織管理等二方面進一步探討。

首先依飛安理論言,從沒有飛機老舊與否的機齡問題,只有適航與否的管理問題。諸如:機齡較高飛機,其系統周檢與定期更換件的期程,自然要比機齡較少飛機來得短。因此,若要保持飛機的適航性,機齡較高的維護成本與人力支援,自然會遠高於機齡較少者,而且更需要加強管理以確保落實執行。當成本與人力負擔比更換新機種還高時,自然都會去換新飛機;當還有其他考量時,諸如:國外採購、國機國造等政治因素,其風險就需由組織管理層面來承擔。

其次是機械因素,此次剛起飛就發現右發動機故障,F-5E單發動機動力就足以保持安全飛行,更不用說是爬升至安全跳傘高度。因此,建議空軍一定要打撈機體殘骸,深入調查是否因撞鳥、其他機內外物撞擊,或者是燃油、葉片、結構…等各種系統的失效,如此才能查出真正故障原因。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經台東地檢署初步相驗,朱上尉頭部受到重創導致中樞神經休克死亡,可能是彈跳時撞傷,或是高度不夠、傘未全開而撞擊海面等因素。但依目前國軍的撫卹、保險、慰問等規定,已由「從優撫卹」提升至「依法行政」,朱上尉的遺眷即能以追晉少校的階級進行撫卹,這將會降低對國軍與眷屬士氣的實質傷害!










萬聖節迷思:被操弄的文化消費


2020-10-31 03:32  聯合報 /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萬聖節示意圖。圖/Ingimage


這幾天路上都是安親幼兒園萬聖節活動。

日前台南市一所幼兒園,公告學校今年活動不會過萬聖節,學校臉書的留言一片叫好和讚聲,家長分享與認同原因,多為萬聖節打扮不但累死家長,甚至變成家長間競賽。

過萬聖節好不好玩?好玩。裝扮、吃糖,再配上商人千奇百怪的銷售、餐飲、娛樂活動,讓許多連話都說不精準的小小孩,學「不給錢就搗蛋」之英文;而對家長來說,被幼兒園「安排」的萬聖節行政工作給制約,於是流行搞怪的衣著行頭,變成公式。

就像台南此幼兒園的反思來看,幼兒學校作為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的場域,平時就少過自我的清明或中元節日,為何一定要強加我們小孩「假洋人」變鬼一周,裝扮出自己都搞不清楚為何要裝扮的活動呢?

有人會說,這有什麼好批判,這不就是流行的一種表徵嗎?就像不懂耶穌與聖母背後故事的耶誕節,大家不都過得好不快樂!概括來說,流行作為一種社會實踐的運作方式,多由各團體成員之間企圖藉由模仿服裝符碼的行為方式,來變成這個模仿階層之生活方式而萬聖節就是在台灣長期只有追求西方化,忽略自我節日,且歷史課綱錯斷修改下濃縮而成的文化共業

雙語幼兒園,甚或全美語幼兒園,成為象徵幼小學子跨出人生成功的第一步時,幼兒園小孩已經學到混雜、偏向的「文化經驗」。西方老師,甚或有樣學樣的台灣老師,一再複製萬聖節是必要活動的思維,他校有萬聖節,我校當然也要辦,於是更多的幼兒園藉由模仿象徵美語、西方化的流行標示,經過多年的複製學習,萬聖節變成既存幼教的社會循環。更別提少子化下,各個是寶的幼兒經濟學,商人無孔不入的跟隨這樣的消費流行,讓這段期間的種種活動,都在泛萬聖節的洗腦資訊

當萬聖節作為文化消費的一種操弄模式,我們該想想,更多與我們長遠生活在一起的節日,從前面說到的清明或中元,端午及中秋節,到最重要的農曆新年,我們小小朋友與學校課綱,能否相同的「換位認同」,至少一視同仁的把各類的文化節日內化為小孩的日常認知。

商人大多只想以消費賺錢拿節日做幌子,但教育與文化節日,是動態的生活過程,欣慰今年有學校與家長反思萬聖節的迷失定位。搗蛋有理;但小孩遊玩節日的快樂,無價。












汰舊武器的最佳圖利場


2020-10-31 03:28  聯合報 /   林宗達/國際軍務雜誌社社長(台北市)
美國售台的魚叉CDCM岸置巡防飛彈。圖/波音推特


日前國防部證實將花費五一○億台幣向美國購買四百枚岸防魚叉反艦/攻陸兩用飛彈,由國防部花錢成立的國防安全研究院更極力宣揚台灣購買這種武器,未來可殲敵超過七成以上。這種欺瞞台灣人的「御用之論」,不只不宜,且顯得這個台灣唯一的國防智庫之問題與缺陷。

事實上,美國從研製岸防魚叉飛彈至今,世界上也只有丹麥與南韓使用過這套武器系統,但丹麥早在民國92年(二○○三年)即將這種武器除役。至於南韓目前所使用的岸防魚叉飛彈也只侷限於反艦之用,且服役的數量也相當有限。故台灣若是部署岸防魚叉反艦與攻陸飛彈,則將是世界唯一使用這套武器系統的國家。因為不久的未來,即使美國亦不再使用之。因此,魚叉反艦/攻陸飛彈是美國汰舊換新之廢棄品,然台灣卻還用高價購買,成為美國武器汰舊換新的最佳圖利場。

國防部購置岸防魚叉飛彈,在未來五年內必會使台灣「即將」成為當世唯一使用這套武器系統的國家。因為美國海軍在二○一七年起即開始部署其與挪威共同研製海軍打擊飛彈(NSM),這是一種擁有先進匿蹤外型與極佳規避雷達偵測設計之世界最先進反艦/攻陸兩用巡弋飛彈。不只挪威和美國海軍使用,美國海軍陸戰隊也購買岸防型 NSM,且波蘭與馬來西亞也是這種武器的使用國,即使德國和日本這些擁有研製世界先進反艦飛彈能力的國家,亦已簽約購買。可見 NSM 這種新型反艦/攻陸飛彈性能之優越,非同一般。然華府急於將岸防魚叉反艦出售給台灣的原因,就在於將此汰舊岸防魚叉飛彈之高額所得,用於購置 NSM 這種世界先進武器上,真可謂「一舉兩得」。

二十八年前,美國對台之 F-16 戰機軍售案,美國就曾有以舊裝備夾帶新武器之「以次充好」的案例,台灣海軍現役之最大戰艦:紀德艦,這也是美軍已經塵封廿四年後才售予台灣的武器。然現今國防部又購買美國早已不再生產的岸防魚叉飛彈之使用過或是庫存的武器,凡此種種,使得台灣真正成為美國武器汰舊換新之最佳圖利場,而蔡英文政府還沾沾自喜,真是令人汗顏。











準戰爭的心理準備


2020-10-31 03:35  聯合報 /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名譽教授(台北市)
國軍近日展開第四季戰備周例行訓練,蔡英文總統在臉書上為國軍打氣,她表示,「軍民同心,我對我們的國家很有信心。」圖/截自總統臉書。


F-5E戰機失事,飛行官朱冠甍殉職。朱媽媽情緒崩潰,哭喊著:「飛機老舊,零件你們不會換嗎?你們會冒生命危險開嗎?可憐的是我兒子的孩子和老婆!」。

從蔡英文擺出辣台妹姿態,不斷跟中共叫板以來,國軍為因應兩岸間緊張趨勢,不得不加強演練備戰,國軍裝備老舊的問題,也隨著失事案件的增加,而暴露在國人面前。從今年開春以來,空軍黑鷹直升機、戰搜直升機陸續墜毀,陸戰隊操舟预演翻覆,金防部戰車翻覆…殉職官兵已經多達十五人!

很多人都覺得奇怪:美國不是已經表明要把台灣裝扮成一隻獅子不敢吞吃的「豪豬」嗎?川普上台後,前後九度允諾對台軍售,要賣給台灣形形色色的武器,總金額高達六千二百億新台幣,而且是任由美方標定的「一口價」,蔡政府也逆來順受,一律表示「非常歡迎」。現在兩岸已經給搞成了「準戰爭」狀態,國軍的裝備怎麼還沒有改善?現在民進黨已經準備要搞「全民皆兵」,拿這樣的裝備能夠跟老共打「城鎮戰」嗎?

大家千萬不要忘記:當蔡政府不惜鉅資,不斷向美國購買武器,而且得意洋洋,認為這是「台美關係」改善指標,美國立即派國務次卿來台參加李登輝的追思禮拜,第二天,外交部長吳釗燮公開表示:「台灣不會尋求跟美國建立全面性的外交關係」、「一旦兩岸發生衝突,也不預期美國的介入」!

美國立場非常清楚:它希望把台灣扮演成「豪豬」,替他打一場「代理人的戰爭」,他自己則是扮演隔岸觀火的「禿鷹」角色,趁機掠取利益。不要忘記:美國五大軍火公司都是民營的,白宮和五角大廈的高官退休後的主要出路,就是當軍火掮客,推銷武器。

芝加哥大學敎授米爾斯海默在其「大國政治的悲劇」中說得很清楚:軍售和零件整補一向是大國控制小國的手段,誰不聽話,就不給你零件及修復技術,你買的武器就變成一堆廢鐵。現在台灣不是已經走入這樣的困境了嗎?

米爾斯海默在詮釋「代理人戰爭」時說:大國要設計誘惑對方,使其捲入長期消耗戰,對方一旦陷入戰爭泥淖,更要設法阻止對手脫身,坐觀血腥廝殺,盡量擴大其失血的程度。

從米氏的觀點來看,在「大國政治」的角力過程中,小國注定只能扮演其「悲劇」的角色。從蔡英文對兩岸關係「一意孤行、不動如山」的態度來看,她對於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顯然已經有所準備。可是,台灣人民和家人可都準備好了嗎?









產銷失衡 收購要加上減產


2020-10-31 03:24  聯合報 /   蕭清仁/台大農經系名譽教授(台北市)
圖為9月間農委會在高屏香蕉產地啟動去化作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蔬果產銷失衡頻繁,且呈增長趨勢。收購應加上減產,農民才有利。

產業達到長期均衡產銷狀況,簡稱產銷平衡,是政府的期望、政策目標。一般民眾認為:沒有滯銷就已算;政府或認為:次級品政府收購,其他優等品能賣好價格就已是。

過去毛豬常發生循環波動,後來政府實施畜牧法限制養豬頭數,維持整個產業供需平衡,毛豬價格都保持在長期均衡價格附近波動,近廿年來產銷平穩、循環波動消失,為政府推行產銷平衡政策成功例子。

惟這個價格安定制度影響產業結構調整,毛豬享有規模經濟利益,規模大者成本低,但受畜牧法限制不可任意擴大規模,整個產業連續廿多年幾乎不變;然美豬發生巨大變化,民國71-96年(一九八二至二○○七年)間,每場飼養規模增加廿五倍,每年出售三萬頭以上者占百分之五十,飼養者減少百分之七十五,企業農場取代家庭農場。目前每場規模動輒五千頭以上,台灣千頭以下者占百分之七十五,肉品自由化將面臨考驗。

稻米產業,政府利用休耕、轉作及存貨控制市場供應量,維持產銷平衡、合理利潤。

上面台灣兩種最重要農產品,政府均有控制產量政策工具,達到產銷平衡目標;其他蔬、果小產業,多年來亦嘗試建立控制產量制度,例如管理種苗供應控制甘藍產銷,但未能落實。這些產品生產者多,每人產量少,很難管理,接近完全競爭市場,價格隨行就市,波動是常態。農民只能得到正常利潤,超過時會透過增產、價跌轉嫁給消費者。

回顧扁政府柳橙事件,執政初期正常年柳橙種植面積八點九千公頃、產量十二點八萬噸、價格廿三點一六元(三年平均)、總收入廿九點六億;第三年價格大跌,政府收購,種植面積、產量續增、價格續跌;到後期種植面積及產量分別增至一萬公頃、廿點五萬噸、價格跌至十二點九二元、總收入廿六點五億;比初期少三點一億,為產量增加價跌損失十三點一億及增產七點七萬噸收入增加十億之和;但增產需成本,每公斤八點七元,共六點七億,合計每年收益損失十億,滯銷連續七年共七十億。

其後民國97年(二○○八年)開始減產,到民國102年(二○一三年)恢復供需平衡,價格保持十九元以上,柳橙價低於長期均衡價格長達十一年,約保持它的六成,橙農損失超過百億。

柳丁是多年生果樹,固定成本集中在初期,後期產量增加,只要能收回變動成本,不願砍除。聽話減產者倒楣;搭便車者獲利。需政府介入才能達到,只收購不砍除、減產,農民得小惠,卻帶來大災難。

農產品需求彈性很低,產量過多對農民不利。收購會保持偏多種植面積,潛在滯銷問題仍在,須清除過多生產能量,才算維護農民利益。

現香蕉、柚子有這個問題,需降低種植面積,才算解決過剩問題。若明年沒有嚴重的天候傷害仍會滯銷,但颱風、寒害並非常態,幾年才會出現一次。

北市中上級香蕉每台斤零售價格:廿五元供需平衡、卅五發財、廿滯銷、最低十五、現廿,知道價格可略知它的供需、植蕉收益。現匯率升至廿八字頭,兩岸關係不好,也是滯銷因素。












兩岸農業發展 誰龜誰兔


2020-10-31 03:24  聯合報 /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新北市)


正當國內為開放萊豬吵得不可開交之際,中國大陸舉辦的「人工智慧PK農人經驗」種植草莓大賽初步結果出爐,AI 隊整體暫時領先頂尖農人隊。

儘管最終結果還未出來,但這樣的結果已令人振奮。畢竟誰能把農業達人經驗及技術數位化,讓人工智慧、機器人學到頂尖農人種植經驗,進而優化生產管理過程,將會對未來全球農業競爭產生重大的轉折,不僅帶來龐大商機,也將成為未來全球新農業發展的領頭羊!

大陸亦積極建置號稱農業矽谷的科創中心,也在北大荒建立世界最大的無人化農場試驗示範場,全力打造屬於中國的農業4.0,同時強化育農教育有系統培育相關人才,這些措施很可能創造農業新藍海,進而對中國大陸農業發展造成天翻地覆的影響,也將牽動兩岸農業的競合,值得關注。

過去台灣農業技術深受國際讚譽,也成為拓展外交的利器(如農耕隊、漁技團)。只是這些年為了選票,政府推出的農業政策多偏重討好農漁民,動輒實施保價收購或價格補貼,治標不治本。當前台灣農業存在諸多問題,如高齡化、基層勞動力不足、產銷經常性失衡、農產品品質暨規格難均一化、病蟲害叢生、基因劣化等,已成農業的致命傷,需靠新科技彌補,而台灣這方面進展緩慢令人憂心。

儘管發展精準農業與智慧農業,屢屢出現在國家制定的農業施政綱領中,但是政府投注在相關 R&D 的經費及人力,卻遠不及投注在農民福利津貼及補貼救助費用,且許多創新成果並未能給農民帶來實質的利益與效果(畫大餅者不少),迄今傳統家庭式農家仍是經營主體,採現代化農企經營仍屬少數。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環境下,國內農漁民逐漸養成對政府的高度依賴,缺乏自我提升的動能,長此以往將難以因應全球自由貿易開放的腳步,以及因應新冠疫情所產生的全球農業價值重置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萊豬進口已虛耗太多人力物力,台灣農業應面對現實,不能只活在虛幻的世界,靠補助保護苟活。世界不會停下來等台灣,眼見中國大陸農業正在產生巨變,台灣還沉醉於昔日榮光,渾然未覺,最終誰是龜誰是兔,時間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