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川習會啟動貿易談判延長賽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4393/web/

◆  聯合報社論/「反核食」公投過關,讓誰難過了?
◆  聯合報黑白集/人民拍桌,但她不聽
◆  經濟日報社論/川習會啟動貿易談判延長賽







經濟日報社論/川習會啟動貿易談判延長賽


2018-12-03 00:4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1日在阿根廷G20峰會後進行會談,雙方並達成共識白宮聲明稱這是一次「高度成功的會談」,並宣布明年1月1日不對中國商品進一步提高關稅而中國則同意大量購買美國產品,包括立即購買農產品;雙方還同意就「結構性改變」問題展開後續談判
大陸外交部則稱會談「友善且坦率」不繼續課徵關稅的原則性共識,「有效避免兩國貿易紛爭進一步擴大,並開啟了雙贏合作的新空間」
美中雙方在今年5月至6月間進行三輪貿易談判,雙方原已達成多項共識,但因川普對北京後續如何落實共識及未承諾進行「結構性改變」,仍有強烈意見,以致雙方談判破局,並在7月6日啟動加徵關稅的相互報復措施。在貿易戰持續升高及美中高層接觸中斷下,這次「川習會」被賦予雙方關係「破冰」的重要意義,各方皆有所期待。
然而,美中貿易衝突是長期及根本性問題,川普及白宮人士在會前雖樂觀期待協商會有成果,但也不斷釋出立場強硬的訊息,如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強調,雙方要達成協議須符合美方堅持的公平互惠條件,包括:解決竊取智慧財產權、強制技術轉讓、關稅及非關稅障礙等;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日前還發布更新版「301調查報告」,以嚴厲措辭指控中國對解決美國關切的問題沒有做出建設性回應及採取實質性行動。因此,會前各方皆認為「川習會」不可能達成實質性協議,頂多是同意雙方繼續進行協商。最後結果和預期落差不大,雙方各取所需,並同意展開後續談判,形同啟動另一場延長賽。
對於這次「川習會」,北京處於被動多於主動,故有強烈意願要達成協議,並說服白宮暫停對中國實施關稅措施,至少暫緩明年1月1日將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關稅由10%提高到25%,以避免貿易戰進一步升高最後雙方達成共識,美國也同意明年1月1日不對中國商品進一步提高關稅,讓習近平對內部有所交代。
另一方面,川普在這次談判中亦有所獲。首先,在今年6月美中第三輪談判結果,當時北京已承諾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並立即磋商自美國增加農產品和能源進口,但在美國啟動加徵關稅措施後即拒絕履行承諾。
現在美國雖同意明年1月1日不進一步提高中國商品關稅,但在既有關稅措施仍繼續維持下,中國仍同意將從美國購買龐大數量的農業、能源、工業和其他產品,並承諾立即採購農產品,這明顯回應了川普一貫強調要照顧美國農民及農業州利益的承諾
其次,川普政府談判目標是要求中國採取具體行動,進行「結構性改變」。在「川習會」前,北京依據美國要求提出一份高達142項的讓步清單,但川普直言仍有四、五件重要事項未列入清單,所以他還不能接受。現在白宮聲明稱「川習會」同意立即開始有關「結構性改變」的談判,涉及中國強制智財權轉讓、智財權保護、非關稅壁壘、網絡入侵和網絡盜竊、服務業和農業等。而雙方同意在未來90天內努力完成談判。如果在期限內未能達成協議,川普政府仍會將10%關稅提高至25%。這意味川普以90天期限的讓步,來換取習近平承諾進行「結構性改變」的關鍵談判,可說是川普的重大斬獲
儘管「川習會」達成共識,避免了美中衝突進一步升高,但美中已掉入所謂「修昔底德陷阱」的戰略矛盾,故而技術性協商很難讓貿易戰偃旗息鼓,相信美中雙方對此皆心理有數;期待未來90天雙方可以達成化解根本歧見的貿易協議,無疑是緣木求魚。可以預見,在川普任內,美中雙方且戰且走,並持續貿易談判延長賽,恐怕是不得不爾的結果。







聯合報黑白集/人民拍桌,但她不聽


2018-12-03 00:1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面對九合一選舉挫敗,蔡英文總統(右)日前在台中市長林佳龍(左)陪同下展開「傾聽之旅」座談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連日展開「傾聽之旅」,為民進黨敗選聽取地方意見。從形式上看,這完全是一個定位錯亂的安排原因是,蔡英文已失去黨主席職務,她以總統身分出訪,卻只造訪綠營失去政權的縣市,且只會見綠營首長,聽一方之詞可見,她迄今對自己的國家元首角色仍毫無「超越藍綠」的自覺
一路上,蔡英文仍維持她一貫的「英式溝通法」。她要求黨員及支持者,給指教可以「更直接、更大聲」;但對於基層的質疑,她卻一再重複令人無感的官式辯解。更可笑的是,她還為「認真做事的人沒得到連任的機會」感到不平,公開質疑選民的抉擇。試問,這是哪門子反省?又是哪門子傾聽?
兩年多前蔡英文就說過,民眾的聲音如果政府沒聽見,「可以拍桌」。事實上,人民喊得再大聲,有用嗎?當群眾在街頭怒吼,政府卻用層層拒馬把自己和人民隔開;當網路上民怨四處竄燒,政府卻視為「假消息」,要採取國安手段對付。兩年來,媒體上檢討及批評施政不當的文章連篇累牘,蔡總統和她的團隊若曾聽進一半,今天民進黨還會敗成這樣嗎?
於是,這樣的「傾聽之旅」會有什麼效果呢?在台中,林佳龍稱自己是敗軍之將「只能聆聽」;在雲林,李進勇懺稱自己是「頭號戰犯」;在彰化,魏明谷則抱歉再抱歉。既然地方敗將都公開認錯了,蔡英文這趟傾聽之旅不論聽到什麼,她應該都頗感「療癒」吧!







聯合報社論/「反核食」公投過關,讓誰難過了?


2018-12-03 00:0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反核食公投過關,日本政府宣稱不排除向世貿組織(WTO)提告,台日關係面臨挑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國這次以七七九萬張的高票通過「反核食公投,禁止開放福島核災農產品及食品進口;與此同時,中國大陸卻宣布解禁日本新潟米進口,香港政府也鬆綁了日本部分農產品的管制。對於這樣的解禁落差,日本政府除了對我國公投結果表示「遺憾」,也宣稱不排除向世貿組織(WTO)提告,要訴諸爭端解決機制。這項發展,為兩國關係掀起了一陣波瀾,對自詡台日關係良好的蔡政府則多了一項挑戰。
儘管有學者認為,日本若向WTO提出申訴,台灣幾乎注定會「敗訴」。原因是,南韓禁止福島八縣之水產品進口問題曾遭日本提告,WTO後來裁定南韓敗訴,要求解除進口禁令。事實上,南韓後來又提出上訴,WTO迄未作出裁決,結局仍未可知。而我國的情況與南韓不同的是,南韓的禁令只是行政命令,而我國反核食如今已是經「公民投票」確認的全國民意,具有更強的民主效力,這將更有利於我國向WTO提出反駁。
進一步說,反核食公投能以如此高票過關,顯示了民眾健康意識高漲,遠超過了對外交關係的重視。選前,蔡政府若擔心這項公投案會影響台日關係,乃至產生WTO爭訟問題,即應竭盡全力就相關議題辯論宣傳,說明其嚴重性。但蔡政府卻輕忽以對,駐日代表謝長廷更在選舉期間跑回國內為特定人士助選,對「反核食」議題亦避而不談。事態發展至今,政府只能認真面對,沒有其他巧門可走。
日本揚言對台灣提告,除了是「見笑轉生氣」的反應,也可看出日本對台灣不平等關係的兩種手法。日本對台灣的不平等關係,表現在兩個面向:首先,是「反日的國民黨可以,親日的民進黨不行」。在日本眼裡,認為親中的國民黨必定反日,反中的民進黨就是親日;因此,蔡政府上台後,日本政府便對解禁福島核食寄予厚望。但民進黨執政兩年多來,不僅遲遲未解禁,還讓「反核食」公投綁上選舉,如今形勢只會更艱難。
其次,日本對台灣的不平等關係,也表現在「反日的中國大陸可以,親日的台灣不行」的態度上。日本認為,台灣解禁日本核食不應落在大陸之後,這是消費台灣對日本的好感,也是不平等關係。日本更一再宣傳安倍是有史以來最親台的政府,台灣未能解禁日本核食,安倍將難以向日本人民交代日本為何要向台灣讓利。但台灣的公投結果,民眾把健康問題與兩國情感問題脫鉤,展現了集體意志。
深一層看,台灣解禁日本農漁產品的時程,其實並未落後大陸。台灣僅禁止福島鄰近五縣的食品進口,大陸的管制範圍則多達十二縣。北京兩個月前雖解禁山形、山梨兩縣,但管制縣市仍為台灣的兩倍;而近日大陸所解禁的新潟米,台灣早就開放進口。可見,日本政府宣稱大陸解禁時程快於台灣,理由並不成立,只是用以作為對台施壓的工具。
就實質面而言,儘管日本政府不斷強調福島五縣的食品是「合食」(合格食品),而並非「核食」,也把食安議題升高為政治議題,指稱「反核食」公投是台灣在野黨的操作。但最後這項公投以高達七成二的同意率通過,這說明台灣民眾對於日本核食安全的莫大疑慮,也反映了對蔡政府行政把關的不信任。不僅如此,近年日本政府一直把解禁核食當成是台日關係能否進一步提升的前提,甚至把解禁核食當成協助台灣加入CPTPP的「門票」,及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和「台日漁業協議」的墊腳石事實上,卻一直口惠而實不至,說的多,做的少
這次反核食公投是台灣民意集體向日本說「不」,宣示台灣人不願意犧牲健康去交換兩國外交。喜歡強調對等與尊嚴的民進黨,必須用更嚴肅的態度面對台日關係,別一味想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