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報社論/從桃機逸散的感染圈,絕不能輕率誤判
◆ 聯合報黑白集/不找戰犯,也該整隊了!
◆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全球疫情擴大的衝擊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全球疫情擴大的衝擊
2022-01-11 02:35 經濟日報 / 社論
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混亂而使供給短缺。美聯社
民國 110 年(2021年)在疫情趨緩下,全球經濟開始回溫,估計經濟成長率可以達到5%以上;各界也普遍看好民國 111 年(2022年)經濟,預估成長率約在4%。但是去年年底變種病毒 Omicron 掀起另一波疫情,Omicron 雖然多為輕症狀,但傳染力強,在今年初全球單日確診人數曾一度突破250萬人,美國單日確診也超過百萬,均為歷史新高。雖然各方對疫情影響下經濟復甦程度看法不一,但主要預測機構均已開始調整今年經濟成長率。
世界衛生組織(WHO)反應仍慢半拍。在民國 108 年(2019年)新冠肺炎爆發初期,WHO 事先未能充分預警,事後無力防堵疫情而廣受詬病,此次又未能記取教訓而任由疫情擴散,未來必須由全球防疫的角度,降低病毒殺傷力,強化 WHO 功能,才能抑制病毒大規模蔓延。
疫情擴大對全球經濟產生多重影響。去年各國為了加速擺脫疫情,普遍實施大規模的紓困及振興措施,雖然提振了經濟,但也消耗不少財源。此次病毒再起,各國政府是否還有能力挹注更多資源,有高度的不確定性。
此波疫情也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在民國 110 年(2021年)雖然需求力道增強帶動經濟成長;但另一方面,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混亂而使供給短缺。在供需失衡下,各國均面臨不小的通貨膨脹壓力,特別是食物及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對民生影響更大;再加上各國採取寬鬆財政及貨幣政策,更進一步助長通貨膨脹。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在民國 110 年(2021年)10月,OECD 38國的消費者物價年增率高達5.2%,為民國 79 年(1990年)以來最高漲幅;而在七大工業國中,則以美國通膨最劇。估計民國 111 年(2022年)全球通貨膨脹還會延燒,影響經濟成長動能。
由於通貨膨脹壓力升高,美國聯準會已在民國 110 年(2021年)11月展開縮減購債政策;而且由於疫情擴大又加深供應鏈瓶頸,更助長通貨膨脹。所以最近聯準會會議中,已考慮在今年提前升息,美國可能將提前進入緊縮貨幣時期。
新疫情下也會使各國加速由經濟安全的角度,重整供應鏈。在美中貿易戰的去中國化,新冠肺炎的去中心化,使全球供應鏈產生重大變化。各國均關注到產業供應鏈風險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特別是將高階技術、重要稀有戰略物資,以及關鍵零組件列為優先布局重點。然而隨著疫情的嚴峻,攸關供應鏈安全的範圍更加擴大,各國必須重新調整建構韌性供應鏈的策略。
以民國 110 年(2021年)第4季南韓尿素短缺事件為例,生產尿素並非高階技術,而且基於成本考量,尿素生產已由高工資國家移往成本較低的國家例如中國大陸生產。但由於疫情導致能源價格高漲而影響尿素生產,中國大陸開始限制出口使得南韓尿素短缺,影響遍及物流運輸及農業。
過去不乏各國為限制出口以穩定國內供給的例子,但主要是以稀有戰略物資為主,通常此類措施並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只不過在 WTO 爭端解決機制下化解爭端緩不濟急;最後南韓還是透過外交途徑解決,但已對國內經濟造成衝擊。
疫情帶來產業難以控制的風險,技術並非建立安全供應鏈惟一因素。安全供應鏈應是在任何情形下,可以維持供給不短缺,生產不中斷,並有足夠的安全庫存。所以各國除了專注在高端關鍵技術等原先重點外,對於過去因成本因素而外移,目前國內自給率低必須仰賴進口,或者進口來源集中度高,以及短缺可能危及供應鏈運作的項目,也納入安全供應鏈的範圍。
針對此趨勢,政府必須有系統完整地盤點各產業供需概況、技術水準,以及貿易結構,進而鎖定重點關鍵領域;並搭配靈活招商政策,甚至必要時提供更多的誘因,才能吸引產業可以在國內投資生根。
面對疫情持續且多變的民國 111 年(2022年),政府不能以控制疫情為滿足,應對經濟及產業可能的變數多所準備,超前部署,以保持台灣經濟穩健成長。
聯合報黑白集/不找戰犯,也該整隊了!
2022-01-11 02:30 聯合報 / 黑白集
季青漫畫
四大公投落敗,國民黨又在罷昶、中二補選遭雙殺。公投落敗,朱立倫好歹還說自己努力不夠,會「承擔責任,不找戰犯」;但此次被雙殺,竟只由發言人出面,說承接「過去的框架和任務,到此為止」,甩鍋意味濃厚。如此黨中央,如何侈談布局二○二二、「下架民進黨」?
從公投到罷免及補選,說好聽是「連兩敗」,其實是「六全敗」。而且,這幾仗都是「可贏而未贏」。公投一路從遙遙領先打到敗陣,罷昶則因未達門檻惜敗,中二之役,民進黨憑空降毫無地方經營的人選就取勝。血淋淋的事實,除了口頭檢討,國民黨不該有人負責嗎?
即使不從「為敗選負責」的角度找戰犯,連戰連敗,已顯示國民黨黨務團隊問題重重。朱立倫接主席後的黨務人事布局,即遭外界質疑有「用人唯親」及「過度仰賴地方派系」的偏失。兩次操盤失利,足證此疑慮不假。
朱立倫接任主席時間尚短,但黨務團隊表現力有未逮也是事實。從秘書長角色不明、組發會成為擺設,到發言人系統淪為粉飾太平,在在顯示這個隊伍能量缺乏,必須迅即重新整隊。否則,相同的人馬同一思維,只會複製相同的失敗。
國民黨可以選擇走出連敗,但不能拒絕面對問題。龜縮不是辦法,抱殘守缺,迎來的只會是更大的挫敗。
聯合報社論/從桃機逸散的感染圈,絕不能輕率誤判
2022-01-11 02:32 聯合報 / 社論
從桃園機場擴散的疫情已深入社區,反映機場管理漏洞重重。。圖為桃機示意圖,非新聞當事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首例桃機清潔員確診,一路查出防疫計程車司機、歌友會、保全人員、手推車員中鏢,顯示從桃園機場擴散的疫情已深入社區,反映機場管理漏洞重重。更值得注意的是,手推車員確診並非機場這端篩檢所發現,而是一名兩歲男童發燒在醫院驗出確診,院方機警回溯查出其同住家人確診,再回推手推車員之妻擔任居服員感染方才查知。那天,一日暴增十二例本土確診,令人驚心。
正逢年關將近,這樣的消息確實令人難以樂觀;有醫師直言:「大家都別過年了。」事實是,近來境外移入的確診者激增,每天高達數十例。本月中旬,從境外返鄉過年的人潮將達到新的高峰,在防疫旅館不足的情況下,指揮中心定調「七加七」政策不變;如此一來,將有更多人在未及驗出確診前即返家團聚,乃至四處出遊,勢必將病毒散得更遠更廣。
這樣的說法,並非危言聳聽。歐美國家最近一波疫情大爆發,主要就是聖誕節加年假的人口大舉移動返鄉團聚所致;加上 Omicron 病毒擴散力強,美國才會發生一天上百萬人確診事件。我國雖然宣布嚴守邊境,但在指揮中心頻頻宣布本土「加零」後,機場工作人員心理上漸漸鬆懈,洗手間、手推車漸漸成為死角,病毒即從這些地方滋生逸散,被帶進本土。
可議的是,在王必勝領軍的機場防疫、檢疫作戰中,竟未主動查獲手推車員這一條線的風險;反而是經由照護家庭幼童染疫,由醫院警覺推演得知。指揮中心檢疫竟不如地方醫院細心,這究竟是職業的疲乏或權力的傲慢,抑或只想早早結案,以致對機場基層工作者的安全輕忽以對,值得細究。奇怪的是,幼童的CT值達廿六,但居服員的CT值才十四,這樣的感染順序並不合邏輯,似是幼童感染在先。對此,不知陳時中作何解釋?
手推車員夫與居服員妻的感染,是一條必須高度關注的傳播鏈。原因是,居服員過去一週即照顧過八個家庭,其中一個家庭已有三人確診,其餘家庭是否受到影響,都必須仔細檢視。尤其,這些家庭都有子女就讀中小學,其中染疫的孩子CT值僅十幾,處於傳播力正強的階段,若在校園或安親班擴散開來,甚至又帶回各自家裡,桃園的社區感染風暴將變得極為棘手。這點,無論是醫院、學校或社區機構,都不能掉以輕心。
面對春節返國人潮,指揮中心要打的是一場硬仗;一不小心,國境大門就可能成為病毒長驅直入的破口。更重要的是,指揮中心必須因應境外移入疫情的變化,隨時調整國內的防疫腳步,不能一味因循兩年來的舊思維。舉例而言,第一、Omicron 的潛伏期只有三天,較 Alpha或Delta 之一週為短,政府的防疫及疫調的標準必須有所調整;第二,Omicron 的症狀與流感相似,極易受到忽略,指揮中心應該列舉特徵,要求醫療院所注意;第三,政府的 PCR 檢測效率始終太差,不僅無法在機場有效把關,有時連旅客出了防疫旅館或返家才驗出。號稱「超前部署」的政府,難道兩年來都在原地踏步?
這波從桃園機場逸散的疫情,從染疫者的足跡分布看,確實呈多線輻射發展,證明機場管理疏漏處處。目前最重要的是,根據每一條足跡徹底追蹤出可能的破口,及時補強,至少要把疫情控制在區域的範圍內,別讓病毒利用春節團聚四下播散。值得慶幸的是,Omicron 的感染多為輕症,已接種的民眾不必恐慌,未接種者則要趕緊補打。指揮中心必須繃緊神經,備妥應變方案,否則這個春節大家都不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