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顧家庭群聚 落實防疫 守護長照
◆ 打造農業科技強國 而非生產大國
◆ 誰讓政論節目成屠宰場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為何勞斯萊斯可發展核能技術
◆ 社會清零、病毒共存 誰是贏家
◆ 三敗之後…主席下台? 藍恐釀更大分裂
◆ 三敗之後…嘴說扛責? 朱主席拿出風骨
◆ 藍營切割罷免案 犯認知幼稚病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為何勞斯萊斯可發展核能技術
2022-01-11 04:30 聯合報 /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勞斯萊斯已經生產小型核能發電設備。 路透社
我們都聽過勞斯萊斯汽車,通常很多人對勞斯萊斯汽車的形容是「手工打造」,也就是說,大家知道勞斯萊斯公司會做非常講究的汽車。英國女王永遠坐勞斯萊斯的汽車,最近新聞卻報導勞斯萊斯已經生產小型核能發電設備。相信很多人會問,為何一家汽車公司會懂得核能發電?
勞斯萊斯並不是只生產汽車,他主要的技術是生產非常高級的發動機。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噴火式戰鬥機上的引擎就是勞斯萊斯工廠製造的。
現在很多噴射客機的引擎也都是勞斯萊斯製作的,要會製造這種非常精密的引擎,工程師除了要知道機械技術以外,當然還要有很多機械的學問,如熱力學等等。發展核能發電,核能的知識當然相當重要,更重要的是有關散熱等學問。勞斯萊斯公司為了要發展發動機,也一定非常精通熱力學,所以才有能力製造小型的核能發電設備。
我們常常聽到一種說法,我們的產品是勞斯萊斯級的。我們一定要知道,勞斯萊斯公司不是靠「手工打造」而成功的,他們擁有相當多非常有學問的工程師,也對製造技術極有經驗,因此可以隨時轉型。勞斯萊斯一直和英國的頂尖大學合作,在帝國學院和布里斯托大學都有合作研究計畫,使很多大學生在校內就很懂有關發動機的學問。
我們也應該設法使自己的國家有眾多的優秀工程師,這些工程師不僅在技術上有經驗,而且有深厚的基礎科學。所謂基礎科學,無非是物理、化學、數學和生物等等,缺乏這種學問的工程師,不可能製造出非常精密的工業產品。政府絕對該注意這一點,遺憾的是,教育部現在減少必修課時數,這絕對不利於工業發展。因為要能使工業更上一層樓,一定要依靠優秀的工程師,而優秀的工程師除了對技術有興趣和經驗以外,也一定要有好的學問。
要發展核能設備絕對需要相當多的經費和時間,值得大家思考的是,英國政府有沒有幫助勞斯萊斯公司?我相信絕對是有的,因為英國已經購買了勞斯萊斯的核能設備。英國政府不會用補貼的方式來幫助這種高級的科技公司,但可以聲稱自己要購買某一種高級設備,這種高級設備是目前買不到的,而且他們知道國內哪家公司有能力生產這種設備,因此,購買設備是很正當的行為,其實就是一種補助。這種補助對科技公司是相當重要的。
照顧家庭群聚 落實防疫 守護長照
2022-01-11 04:17 聯合報 / 李莉/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常務監事(新北市)
居家照顧服務員未落實自我健康管理及防疫措施,將導致自己、個案及家屬於感染風險之中。 圖/ingimage
近日桃機群聚感染事件,連帶造成照顧家庭群聚染疫,此事件衝擊全台居家照護體系,若是長照體系淪陷,社區防疫必將瓦解。居家照服員每日到不同的個案家裡協助生活照顧,舉凡沐浴、活動、備餐、餵食、陪伴、協助就醫等,都會與個案近距離及身體的接觸,若是未落實自我健康管理及防疫措施,將導致自己、個案及家屬於感染風險之中。
筆者長期協助居家、護理之家及住宿型長照機構,感染管制教育訓練,居家服務時建議應有的防疫作法如下:
一、落實個人自主健康管理:每日測量體溫,評估是否有感染的症狀,切不可忽略感冒症狀,若有感染症狀需立即就醫並停止到個案家服務,約束自己避免到群聚場所。
二、進入個案家前防疫:進入個案家前一定要洗手,要有適當的防護裝備:如穿著居家服務工作服、戴口罩並準備多個口罩、備用手套、防護面罩或護目鏡、乾洗手液等。服務個案前須測量個案體溫確認沒有發燒,並詢問個案 STOCC 疫調,包括:是否有感染症狀、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及群聚史等。
三、離開個案家前的防疫:服務結束後一定要洗手,使用酒精噴灑消毒工作包外部,口罩若有潮濕應更換新的口罩,並將脫下來的口罩放於備用之塑膠袋、紙袋或夾鏈袋中。
四、居家服務後回家的防疫:進入家前一定要洗手,鞋子建議放於戶外,若需放於家中,可噴灑酒精消毒鞋底,未沐浴更換衣服前切勿直接進入寢室躺到床上,脫下來的衣物應與家人的衣物分開清洗。工作背包應放於固定位置,如:掛於牆上、放於紙箱內,不隨意與家中物品混放。
居家工作人員在疫情期間持續守護居家個案的健康及生活照顧,而居家防疫是守護社區重要的一環,辛苦是可想而知。在鼓勵國人施打疫苗的同時,更要宣導落實戴口罩及勤洗手;正確洗手很重要,但是在應該洗手的時候洗手更重要,因為戴口罩及勤洗手就是這次社區防疫的決勝關鍵。守護長照落實防疫,居家工作夥伴加油。
打造農業科技強國 而非生產大國
2022-01-11 04:18 聯合報 /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台北市)
未來台灣的農漁業不應再盲目追求數量的增加,也不宜將龐大經費投注在補貼、宣傳。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農為國本,糧安則天安。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指出,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世界穀物產量為廿七點九一億噸,較民國 109 年(二○二○年)增加○.七%,但是受到氣候異常、肥料飼料等生產成本上升、環境汙染加劇、水土資源減少、通膨壓力、新冠疫情擴散、糧食出口管制、航運受阻、勞動力短缺、生質燃料需求增加、能源短缺等影響,穀物價格亦創下民國 101 年(二○一二年)以來最高,讓全球飢餓和貧富差距的情況更為惡化。
有美日專家提及中國大陸大量儲備糧食也是國際糧價走高的原因之一,遭中方嚴詞反駁,合理的安全儲量數量再度引發論辯(FAO 建議各國安全存糧應占年消費量十七至十八%)。展望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由於投入成本居高不下、全球疫情持續,加以氣候變遷加劇,糧食市場恢復穩定仍不樂觀,想確保所有人的糧食安全,維護生態環境,現有糧食產銷體系需要徹底改變。
糧食不是一般商品,需要建立「大食物」觀的安全意識,維護糧食安全係指對食物多樣化需求的滿足,不僅要吃得飽、吃得安心、還要吃得健康。而隨著互聯網、傳感器、設備、機器和信息等技術的進步,未來的農業將使用複雜的技術,為此多國正在積極推動「農業4.0」(亦稱第四次農業革命),研發運用有利可圖的農業經營新技術,中國大陸官方亦強調要藏糧於技、智慧種糧;只是農業科技創新非一蹴可幾,特別是小農為農業生產主體更需要依賴有系統、長期、持續的政策、財務、人才等支持。
台灣由於耕地及水資源有限且農村高齡化(農民平均年齡約六十四歲),面對極端氣候、能源短缺、人口老化、少子化、市場受限、區域經濟整合不利、勞動力不足等困局,農業施政不能只靠大量補貼來安撫農民(雖具短效性卻相對削弱農民自我創新的積極性),必須與時俱進,對農業結構和經營模式做出變革。
未來台灣的農漁業不應再盲目追求數量的增加,也不宜將龐大經費投注在補貼、宣傳,應有計畫來提升農業原創能力,鼓勵初創企業和大型企業積極投入農業創新科技研發(澳洲已有超過三百家初創企業,包括思科為農業相關問題提供創新解決方案);並參考國外經驗規畫成立「農業矽谷」、「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及「農業科技投資統一窗口」,實現更多「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包括:農業生物遺傳育種(如育成高產優質、抗旱耐鹽、抗病蟲害、節約資源等新品種)、農業 5G 應用(如物聯網、AI智慧監控、無人機運用等)、動物疫苗開發、綠色產銷體系建構、智慧倉儲物流、農產品智慧加工技術與裝備、農業全產業鏈品質暨安全快速識別與有效監控等等;同時設置「新科技農人養成平台」、「農業新科技諮詢平台」,確保研發成果與實際農作能迅速銜接,擺脫看天吃飯的宿命,讓「智慧農場」成為未來台灣農業經營的主體,屆時台灣將成為農業科技強國而不是生產大國!
誰讓政論節目成屠宰場
2022-01-11 04:12 聯合報 / 鄭自隆/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台北市)
國民黨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候選人顏寬恒表示,被所有的政論節目猛批,令他非常不齒。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二選區立委補選落幕,選舉本就有輸有贏,民進黨重兵輾壓對手的單兵,這是選戰布局展示贏的決心,雖然是大人打小孩,但沒有不對的,要檢討就該檢討國民黨的閃躲與示弱,不敢理直氣壯站出來挺自己提名的候選人。但部分電視台的政論節目成為媒體審判法庭就不對了。
把政論節目玩成媒體審判法庭,不是始自這次補選,而是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台北市長選舉,部分政論節目把柯文哲往死裡打,從 MG149 打到活摘器官;這次玩得更大,不是打個人而是打家族,大概能挖的都挖了。
政論節目不是可以天馬行空看到黑影就開槍,衛星廣播電視法第廿七條明確規定「製播新聞及評論,應注意事實查證及公平原則」,同條也要求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很多評論節目都是抓個人爆料或網路消息來放大討論,甚至用同溫層電視評論節目的談話來做佐證,主張自己「有所本」,但是有消息來源不等於有所本,更不等於事實查證。
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中天報導「麻豆文旦二百萬噸丟棄水庫」就是一個例子,這則新聞不是中天憑空捏造的,而是有人爆料,「有人爆料」就是有消息來源,難道就能免罰?
政論節目係新聞之一環,同樣要符合公共利益與事實查證兩項基本的新聞倫理,以符合法律規定;此外政論節目在議題選擇、來賓邀約與主持人立場應注意如下原則:
議題:議題設定不宜集中、負面攻擊,且有強烈針對性,應多元呈現;但議題設定屬新聞室判斷,外人、官署或不應置喙,但多元仍為現代社會價值,選舉期間集中針對特定候選人是否適當,製作單位應多斟酌審視。
主持人:主持人風格不管是赤牙牙或溫柔婉約,均屬節目屬性之塑造或包裝,當然應予尊重;但主持人應扮演中立引言人的角色,用字遣詞要避免情緒性的發言,尤其不應加入圍毆或打群架,以維護節目品味與格調。
來賓:來賓邀約應平衡,正反兩造都應邀請,且分量相等不能過於懸殊,若有一方拒絕出席,應做成邀約紀錄存查,若議題有其極端衝突性,則應出機採訪,讓其答辯,並在相同節目播出,以符合通傳會期待。
雖然來賓發言是個人言論自由,選舉議題討論亦符合公共利益,但仍應提醒來賓注意評論與事實之區分,若是評論自屬言論自由,但其發言涉及「事實」,仍應查證,以免違反法律相關規定。
古典新聞學認為報紙閱讀屬知識階級,所以不應規管,享有百分百言論自由,但是電視應受高密度管制,理由是訊息直達家中客廳,規管理由是保護知識弱勢與兒童;這個理由在網路手機時代當然已經不合適,所有媒體都應容許有政治立場,尊重其意識形態;但站在社會責任的觀點,媒體「品味」不應忽視。
電視政論節目為公共論壇,也是公民社會的呈現,當然應該被保留,不過應回歸公共利益,謹慎處理,言論自由固然應被維護,但政論節目不應淪為造神的神壇,也不應成為媒體審判的祭壇,更不應該變成特定政治人物的屠宰場。
社會清零、病毒共存 誰是贏家
2022-01-11 04:30 聯合報 / 冼義哲/研究生(澎縣馬公)
中國大陸為對抗新一波新冠疫情,已在若干大城市實施封城。 美聯社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超過兩年,足見此疫情已非百米短跑的衝刺作戰,而是一場全世界共同投入的長跑馬拉松。當前世界防疫的模式,已經出現歐美「與病毒共存」及中國日前在西安首創的「社會面清零」兩種策略,此二者差異之處不單在於醫學問題,政治問題乃是根本。
西方世界高度重視「約束政府權力、保障人民權利」的憲政精神,縱使面對巨大的疫情威脅,也不願輕易讓政府有機會擴張、膨脹其權力,對於打開潘朵拉之盒與破窗效應積極防範,這也是屢見西方各國民眾抗議政府強制接種疫苗的主因。並非西方各國公民反智、反科學,而是各國從政治部門到公民社會都有眾多力量投入對於法治原則的底線堅持,故儘管美國已創單日百萬確診的紀錄,其社會依然未見恐慌、動亂,而仍有序運轉著。
藉由共存來獲取群體免疫的屏障是「與病毒共存」的防疫思路,此模式之確診數必然高於採取「社會面清零」一刀切模式的社會。而世界矚目的「西安封城」一事中,因採取社會面清零而把政府從寬認定的「密集接觸」風險群強制移出西安,本質上已宣告封城模式的失敗,從原本不讓風險群外移的初衷,反過來變成把風險群外移的處置,更讓人不免擔憂若疫情再度升溫,北京如何在同一時間把一座座大城的風險群轉移到農村去清零。
西安的事態已可窺見封城在管控、民生、醫療支持等各方面的壓力瀕臨潰壩,可以說「社會面清零」的一刀切模式宛如鯀治水絕對化封堵的概念,即便短期數據亮眼、觀感上相對安全,卻很可能因經多輪升級的強大新變異株出現,攻入幾乎沒有抗體的人群中而存在巨大風險。加上中國國產疫苗效力仍飽受質疑更讓此一狀態宛如不定時核彈;地緣上與中國緊鄰的台灣,不可無視這樣的失策。
誠然,從醫學角度來看,西方世界與中國的兩種防疫模式至今仍是勝負未分,這一場抗疫馬拉松只有堅持到最後的終點才是真正的贏家。與病毒共存的模式同樣存在各種問題,然而在眼下疫苗作用有限、尚無所謂特效治療藥物的情況中,已屬相對實用者。而近日河南疫情突然升溫並在數日內讓多個城市進入封城或半封城狀態,使吾人不得不謹慎深思「社會面清零」的防疫策略隱藏的風險,並對之做最好的準備與最壞的打算。
三敗之後…主席下台? 藍恐釀更大分裂
2022-01-11 04:14 聯合報 / 宋磊/博士生(嘉義市)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圖/國民黨文傳會提供
國民黨接連在公投四大案、中二選區立委補選及林昶佐罷免案相繼失敗後,外界開始討論朱立倫主席是否需要下台負責。但我有不同看法。
首先,朱立倫主席上任後隨即面對四大公投案與立委補選,結果或許不盡人意,但一味否認朱主席辛苦的帶領國民黨扛住每一場選戰,不但極為不公,更容易讓對手有著機會乘機撕裂國民黨的可能。
其次,選戰雖然不盡人意,但對藍軍而言,此時更沒有分裂的本錢。無論是民國 111 年(二○二二)地方縣市長選舉,或是民國 113 年(二○二四)總統大選,凡是國民黨的支持者或是各個諸侯,應以大公無私的精神與原則,協助藍軍打贏選戰,若要因選戰失利而要求朱主席下台,不但無法凝聚藍營士氣,國民黨更有可能釀成一股更大的分裂危機。
第三,沒有一位現任黨主席樂意見到選舉失利,此刻的朱主席應是藍營中壓力最大、內心最為煎熬的,這時刻意苛責朱主席,究竟真為國民黨好,還是別有用心?
第四,要求朱主席下台仍無法挽救選戰失利的事實,國民黨應持續與民眾溝通,提出更多接地氣的政策與作為,才是國民黨的政治人物或親國民黨人士必須努力的方向,苛責絕非不利於國民黨的和諧與未來。
最後,批評別人容易但做事難!誠然面對各種選舉,批評與反省為過程之一,但若刻意搭上批評的列車,蓄意指責黨主席的不是,這種作法對於國民黨未來的選戰,只會扣分不會加分。國民黨曾為國內第一大黨,只要國民黨能夠找回人民心中的公平正義,不落入對手的圈套,這才是藍軍必須即刻努力的目標!
三敗之後…嘴說扛責? 朱主席拿出風骨
2022-01-11 04:14 聯合報 / 陳弈忻/文字工作者(高雄市)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本報資料照片
不論是上個月的公投,還是本月的中二選區立委補選和罷昶,國民黨都吃了敗仗,這也代表主席恐無法勝任黨主席這個位置,長痛不如短痛,筆者認為主席應該知所進退,讓有能力的人上位,再戀棧也沒什麼意思了。
民進黨自完全執政以來,都是黨意凌駕在民意之上,諸多政策,雖然讓人民不滿,但依舊一意孤行,人民的聲音永遠被漠視,我們把希望寄託於在野黨身上,但終究是一場空。
我們真的需要有強而有力的在野黨來代替人民監督政府,現在國民黨做為最大的在野黨,理當將監督政府這個重責大任擔起來,如果主席個人的能力、魄力、魅力不夠,如何讓人民看得到?如何讓執政黨有所畏懼?
不管是四大公投,或是中二補選、罷昶,結果都跌破大家的眼鏡,筆者害怕執政黨嘗了甜頭之後,會更加為所欲為,又沒有可以制衡的在野力量,屆時苦的是人民啊!
所以雖然這樣的建議很傷人,但是懇請朱主席不要學執政黨只會出一張嘴,說什麼所有的責任我來扛、所有的責任到我為止,或是該負的責任我不會逃避,結果只是嘴巴說說,朱主席拿出一點風骨來吧。
藍營切割罷免案 犯認知幼稚病
2022-01-11 03:42 聯合報 / 趙興鵬/國民黨黃復興黨員(台北市)
季青漫畫
罷免立委林昶佐及台中市二選區立委補選,兩案均以票數差距不大,讓泛藍扼腕,細究原因,並非主其事者不力,而是兩大陣營的認知決定了勝敗。
民進黨在認知上,從四大公投全面勝利,士氣沸騰,決心一舉拿下,全力投入輔選及反罷免,戰略上已占領制高點。
反觀國民黨因四大公投不利,怯戰老毛病發作,台中立委補選意興闌珊,猶豫不決,而國民黨未戰先看到立委補選的大餅,排擠並區隔鍾小平,戰略上即處在民進黨下風。
國民黨與民進黨的認知差別,是國民黨將此次補選、罷免兩案,視為燙手山芋,不想繼四大公投再輸一城,免得影響今年地方大選,因此跑得遠遠的,蹲在地上旁觀,直呼干我底事?而民進黨則乘勝追擊,為取得年底大選,全力投入,卯起來不顧臉面,從總統以降,用公家資源,全力投入,一定要打贏這場選舉罷免案。
國民黨的認知,輕估罷選兩案,重地方大選,棄無黨籍鍾小平,誤以為輸可區隔與我無關,與民進黨對非我黨籍林昶佐的不管輸贏,全力動員保駕護航相比,格局大小,選民一目了然。
萬華中正五選區罷免案,差三,九四三票,國民黨如能協助鍾小平一臂之力,要達門檻五八,七五六票,十拿九穩,本可在這次台北、台中的年底大選前哨戰,打成一個平手,現在國民黨馬失前蹄,勢必影響到年底大選,殊為可惜。
選民眼中早已區分藍綠兩大板塊,藍共主國民黨,綠共主民進黨,一個傾全力護盤,視林昶佐勝利,就是民進黨勝利,正確抓到主軸;一個傾全力切割,以為鍾小平失敗,非我國民黨失敗,國民黨能切割開嗎?國民黨犯了認知上的幼稚病。
國民黨想切割,但人民固然不讓他切割,媒體也不會如其所願切割,如此的國民黨後續能贏嗎?國民黨切割罷免案如鋸樹,坐在樹枝末端鋸,孰不知末端樹枝被鋸,人也跌落地面,不死即傷,國民黨的鋸樹戰略應改一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