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9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該設綜所稅扣除總額上限了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該設綜所稅扣除總額上限了
◆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的神奇算術
◆  聯合報社論/公投被閹割之後,民進黨將更有恃無恐






經濟日報社論/該設綜所稅扣除總額上限了


2021-12-19 00:45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據綜合所得稅核定申報資料,2019年有高達267戶綜合所得超過200萬元,但卻分文不用繳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根據綜合所得稅核定申報資料,民國 108 年(2019年)有高達267戶綜合所得總額超過200萬元,但卻分文不用繳稅財政部的解釋是,因為捐贈及醫藥費支出扣除無上限所致。諷刺的是,立法院日前卻在審查所得稅法修正案,各黨各派的立法委員正在以千奇百怪的理由,競相加碼各種扣除額的項目與金額。其實,這二種課稅亂象,每年都會發生。針對前者,財政部素來都是避重就輕含糊帶過;對於後者,財政部則一向採取兵來將擋以拖待變的態度。總之,面對立委的龐大壓力,財政部通常是既消極又保守,生怕稍有不慎,引發骨牌效應而難以收拾。

綜合所得稅各項扣除額係規定於所得稅法第17條中,由於它的擴增可立即達到減輕稅負的效果,以致於該條文的修正便成為立法委員爭取「為民服務」最佳的選擇。每一屆立委,不分執政或在野,都會從各自不同的利益角度,提出許多新增扣除項目或提高金額,所以相關修正案超過二、三十案早已是常態,不足為奇。

倒是財政部遇此情況,每每一方面透過政黨協商,來拖延修正案的審查,另一方面則是利用立委間利益的矛盾,以僧多粥少、無法滿足所有訴求為理由,求取各提案間相互牽制而難以達成共識。只要拖到立委改選,所有未審提案自動因屆期不連續而消失,修法危機從而暫時解除。

綜所稅的稅負高低,決定於稅率與稅基二者,扣除額與稅基直接相關,扣除額愈多,稅基愈小,稅額就愈少。但依所得稅法第13條規定,「個人之綜合所得稅,就個人綜合所得總額,減除免稅額及扣除額後之綜合所得淨額計徵之。」是故,稅基的侵蝕,除肇因於扣除額外,還可能來自所得總額免稅額的變動。近十年來,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綜合課稅效果益愈減弱,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將許多所得類別從綜合所得總額中排除。

眾所周知的證券交易所得不計入課稅之外 ,新增的還有房地合一稅制股利分離課稅二者的採行,導致綜合所得總額從源頭就被大幅縮減。這些稅改政策都是財政部所主導,行政部門即是破壞綜合所得稅基元凶。如今,財政部動輒責怪立法委員所提扣除額修正案,嚴重毀損稅基,豈不是印證了「只許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之說。

猶記得民國 108 年(2019年)財政部制定長照特別扣除額時,一開始也是持反對態度,其主要理由是前一年度才實施「稅制優化方案」(即股利分離課稅),由於同時亦大幅提高標準扣除等四項扣除額,導致免稅額加扣除額占所得總額比重,從62%遽升至76%,稅基遭受嚴重侵蝕,為避免傷害財政健全,允宜從長計議。嗣後因為長照政治壓力太大,財政部還是在來不及檢討的情況下,又新增了一項長照扣除額。但事前朝野先有約定,只針對長照扣除修法,不討論其他委員提案,最終才得以順利完成。

近年來,財政部常為扣除額的改革弄得灰頭土臉。隨著社經環境變遷舊思維與老手段已難符現實需求,財政部亟應創新調整改革對策。我們的具體建議是:

一、個人所得稅稅基的侵蝕並非只來自於免稅額與扣除額,許多違反綜合所得稅精神分離課稅設計,才是更大的元凶。在適用綜合課稅的所得幾乎只剩薪資的情況下,財政部應及早擺脫掛羊頭賣狗肉的假象,認真思考重新規劃能肆應未來發展需求的新稅制。

二、先實施扣除總額上限制度,再審議所得稅法第17條修正案。財政部應在維持最低稅基標準下,隨著所得愈高逐漸降低扣除總額上限比率。若此,一方面可控制稅基侵蝕程度毋庸擔心單項扣除額過多所造成的失控,另一方面則可消除高所得者不納稅的弊端提升租稅公平性













聯合報社論/公投被閹割之後,民進黨將更有恃無恐


2021-12-19 00:26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開票冷清 適逢冷氣團南下,不少長者穿著厚重衣物前往投下公投票。記者許正宏/攝影



經民進黨月餘的強力動員反宣傳,四大公投昨天全部鎩羽而歸,一個都沒通過,且不同意票全都高於同意票。但蔡政府能宣稱自己大獲全勝嗎?恐怕不然。試想,執政者用盡黨政資源洗腦宣講,但全台投票率卻只達四成一,這有什麼光榮可言?而明明該聽取民意的時候,政府卻用巨砲來轟炸及攪擾人們的耳目,弄得人民心煩意亂、興味索然。如此手段惡質,好意思自詡民主嗎?

相對而言,原本民調預測看好公投過關形勢,國民黨卻沒有善用這股民氣用力把支持者召喚出來,最後投票冷清,藍軍只能唏噓面對自己的敗績。最令人扼腕的是,多位藍營縣市長選擇「獨善其身」,刻意與公投保持距離;相對於綠營的團結奮戰,當即損傷了士氣。朱立倫雖贏了陳柏惟的罷免案,但輸了公投這役,暴露出他調兵遣將的輕忽與消極,該負最大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的低投票率。照理說,四個公投案皆非高度政治性議題,反萊豬與護藻礁等皆攸關民生,結果卻只有四成選民站出來投票。其中原因,除了天候因素,更關鍵的就是沒有「綁大選」,使選民失去投票動力。比起民國 107 年(二○一八)合併大選舉行的公投,投票率皆達五成五以上這次卻僅過四成可見,與選舉脫鉤的公投,嚴重剝奪了選民的投票動機

最諷刺的是,公投一直是民進黨的神主牌;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蔡英文執政後,也立刻修法「打開鳥籠公投」。未料,歷經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的公投大敗,民進黨次年即修法將公投與大選脫鉤,改為兩年舉行一次,用鐵籠將公投關牢。蔡政府曾信誓旦旦,說脫鉤不會影響公投;但從這次公投的投票低迷,鐵籠裡的公投其實已奄奄一息。這次公投,預告了未來所有公投的宿命。

觀察開票結果,從四項公投的同意與不同意票數差距看,顯示許多人都是遵從「四個同意」或「四個不同意」的指令行事。換言之,蔡英文號召所有黨政人員全力營造「政黨對決形勢,成功輾壓了選民的意志,也影響了最終結局。但觀察個別縣市的投票結果,卻可以發現若干特別的現象。例如,在「北藍南綠」的大結構下,南部綠營執政的台南、高雄、屏東、嘉義等縣市,利用強力動員大大拉開了「不同意」的票數。但在北台灣,即使在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等綠營執政縣市,由於選民自主意識較高,投票結果仍是清一色「同意多於不同意」。可見,自主選民更有抵擋政治洗腦能力

而在藍營執政縣市,撇開傳統藍營占優勢的竹苗、花東、離島不談,有多個縣市因縣市長態度曖昧,最後投出了與黨中央立場逆反的結果。例如,宜蘭、彰化、嘉義市、雲林都是「四壞」,台中市是「一好三壞」,新北市是「三好一壞」;這固可歸因於民進黨強力動員之累,但恐怕也與縣市首長首鼠兩端有關。以新北市長侯友宜為例,因對重啟核四持保留態度,進而與各項公投都保持距離,其態度備受黨內指責。侯友宜或許以為如此可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但在公投前夕卻爆出綠色和平組織利用他過去的發言大刊廣告的爭議事件,使他百口莫辯。在爾虞我詐的年代,你不想發言,卻會有人把話塞到你的嘴裡;想要在政黨惡鬥獨善其身談何容易

這次公投,最大的輸家其實是人民。原因是,公投已被閹割,無法成為制衡手段,民進黨將更有恃無恐。國家的能源政策將一去不回頭,走向缺電與增碳;同時,大家就苦吞萊豬吧!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的神奇算術


2021-12-19 00:4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桃園某防疫旅館群聚染疫事件,陳時中說,判定6人群聚、7人同病毒株。記者沈能元/攝影



在台灣,新冠肺炎不僅改變人們的生活,也顛覆你我的數學認知。繼五月新創「校正回歸術」後,陳時中又展示了「七例改判本土,但今日本土案例仍然加零」的神奇算術,讓人大開眼界。

近兩年來全球疫情並不時出現變種病毒,台灣雖極力清零,卻也因執念「嘉玲」魔力,無法平常心面對「加零」破功。中研院研究助理和防疫旅館住戶確診,指揮中心都是趁黑擇吉追加,下午記者會則繼續宣布加零。網友譏稱:「皇城之內,一片太平」,真是一語中的。

對比中研院案的八日確診、九日公布,桃園旅館群聚案卻是十一日即有確診,媒體十六日曝光群聚感染,政府遲至十七日才公布。如此蘑菇,難免引來因公投在即而意圖粉飾太平之譏,又或者因事涉桃園,須幫鄭文燦遮羞?

民眾既在政府指定的防疫旅館感染,桃園的七例自須改判本土,陳時中卻堅稱「今天就是沒有本土個案」,不知在拗什麼。不然,他也交代一下,這七人要「校正回歸」到什麼日子?

當疫苗研發不講科學,就會出現衛福部自創「免疫橋接」的江湖膏藥,捧出高端的假神威;但最後,那些信徒仍必須重打。當防疫不誠實面對真相,卻用數字的魔術自欺欺人;如此雖能混淆視聽於一時,終不免被拆穿。請問:陳時中愉悅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