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4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經濟政策分道揚鑣(十三)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十三 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2185/web/

◆  聯合報社論/比酬庸更糟的,是把國營事業當攬權工具
◆  聯合報黑白集/罔腰神胎和阿中疫苗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經濟政策分道揚鑣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經濟政策分道揚鑣


2021-02-24 00:35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聯社


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傷害,由於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估計全球經濟成長將至少拖慢五年。就主要國家而言,中國表現相對最好,民國 109 年(2020年)成長2.3%,這當然得力於中國經濟體質的厚實及對疫情及時有效的控制,也正因為如此,一般估計,中國 GDP 超過美國成為全球之首將比早先預期提早五年,最快或將在民國 115 岩(2026年)實現。與此同時,同樣值得關注的是,面對疫情衝擊,美、中兩國顯然在經濟對策上出現歧異,準確地說,美中經濟政策開始分道揚鑣。

美國的因應之道還是 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美國的 QE 政策始自民國 97 年(2008年)爆發的金融海嘯,當時紐約華爾街投行破產,情況十分危急,剛上任的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當機立斷,採取了 QE,目的在阻止金融機構及大企業跟著破產,此一目的未久基本達成,金融形勢在民國 98 年(2009年)第 2 季穩定下來,但 Fed 當局投鼠忌器不敢叫停 QE,於是有了 QE2、QE3,自此只要經濟形勢略見不穩就來個 QE,最終幾乎是 QE 成癮了,直到目前。

去年底,Fed 宣布維持貨幣寬鬆政策不變,由於貨幣寬鬆、QE不斷,以致利率長期維持接近零的水平;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甚至宣稱,Fed 接近0%的基準隔夜利率將持續到民國 112 年(2023年)。

美國金融市場的長期低利率政策,最終導致美國出現K型復甦現象。由於實體經濟除少數高科技產業外總體疲弱,QE 政策下源源釋放出來的大量流動性不被實體經濟所吸收,於是進入了股、匯、房市等資產市場,導致資產價格大幅飆升,也醞釀出許多資產泡沫,此即表現在K字型中向右上翹的部分,讓人感覺一片榮景;但與此同時,疲弱的實體經濟並未能創造出更多的就業與所得,原本的中產階級變成了低收入階級,此即表現在K字型中向右下方延伸的部分合起來看,美國社會正在出現日益嚴重貧富惡化現象,這也是近年來美國社會內部矛盾激化政治發展出現民粹主義的時代背景

美國如此依賴 QE,也與財政政策受制於美國債台高築及財政擴張計畫屢屢為國會牽制有關;美國的財政困局也同樣制約了大規模基礎建設的推動。總的說來,美國經濟已陷入了一個長期疲滯階段,不幸的是,這又倒頭回去更加重了對 QE 貨幣政策的依賴。

中國在民國 97 年(2008)金融海嘯爆發後與美國類似也採取了極為寬鬆的貨幣政策,一年新增貸款近10兆,不僅如此,為了保8」,還加碼了4兆的財政支出。結果保 8% 成功,並且還對該一時期的全球經濟成長作出了三分之一以上的貢獻。然而,隨之而來的是諸多後遺症:房市出現巨大泡沫、產能嚴重過剩、地方債金融債大幅擴增。民國 102 年(2013年)上台的習近平不得不立即宣布三去政策,即去庫存、去產能、去槓桿來矯正前期的政策錯誤,引導經濟返回正軌

有了這樣的經驗,中國政策當局即力守貨幣紀律,不再重蹈大水漫灌的錯誤政策,並在大方向上開始更著重供給側改革,包括:一、大力投資推動技術自主創新,此即「中國製造2025」及「中國標準2035」的主要內涵;二、持續推動包括混合所有制在內的國企改革;三、經濟改革更大幅地走向開放,擴大進口,放寬投資限制;四、持續擴大基礎建設。民國 109 年(2020年)在全球疫情肆虐及貿易戰、科技戰的強大衝擊下,中國仍取得2.3%的正成長,充分證明了中國堅持此等健康發展政策的正確

美國是資本主義的先行者,但可惜美國已走上腐化資本主義的歧途,不僅無力矯正資本主義的原罪貧富惡化,反而還讓資本無序地進入並控制了包括政黨、國會、金融、媒體、軍火等幾乎每一個領域。中國則是在民國 68 年(1979年)改革開放後社會主義的主導下向市場經濟及混合產權制進行摸索,目前仍處初級階段,但從經濟效率社會公平可持續三個角度評價,成績已屬不俗

社會科學研究者是立一個研究題目的時候了












聯合報黑白集/罔腰神胎和阿中疫苗


2021-02-24 00:5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罔腰今天凌晨在IG貼出媽媽手冊,還寫「希望是女牛寶」,再度掀起討論。翻攝罔腰IG


喜歡告人的衛福部,最近卻變得「通情達理」。變性網紅罔腰宣稱接受人體試驗成功懷孕,男變女無子宮帶球,不僅踩跳醫療法紅線,也證明政府對言論自由的「包容度」:只要不挑戰執政團隊,網紅要仿效聖母無性受孕」,悉聽尊便。

變性人懷孕的醫學奇蹟,流傳市井。不少醫生認真分析主角有無移植子宮、是否腹腔著床等等,蹭網紅拚聲量,比起議論萊豬威脅食安來得安全實惠。衛福部將探究萊豬毒性的蘇偉碩醫師移送法辦,但對宣傳不明人體實驗受孕的罔腰,只有一句「妖言惑眾」,便任由她炒作神胎斂財。

衛福部不僅對「妖言」無動於衷,對「謊言」更是態度迷離。

台灣採購 BNT 疫苗黑幕重重,綠媒董事長吳子嘉直指過程中有蟑螂」。他說,某吳姓綠委與特定業者插手搶作中間人,陳時中為保護這組人馬,卻公然說謊。吳董爆料,交易價比透過上海代理貴一點五億美元,痛批台獨是貪汙的保命丸」。

怪的是,阿中對吳董一如對罔腰,淡淡回說「沒什麼誰保護誰」,無意提告爭個是非。這是心胸寬大,或自知理虧?

罔腰是否懷上神胎,和阿中有沒買到 BNT 疫苗,都是一人說了算,外人難窺葫蘆裡賣什麼藥。鄉民形容這是「本來無一物」,就不知罔腰或者阿中,誰能無中生有?












聯合報社論/比酬庸更糟的,是把國營事業當攬權工具


2021-02-24 00:56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台鹽董座陳啟昱2月1日無預警請辭,綠營內部多認為,陳啟昱是非自願下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二月迄今,已有三名國營事業董事長及總經理宣布請辭,分別是台鹽董事長陳啟昱中油董事長歐嘉瑞、及台船總經理曾國正當事人自行宣布請辭,在國營事業是罕見的現象;正常情況下,應該是新舊人事安排妥當,由上級機關對外宣布交接。可見,這波國營事業高層的「請辭潮」,是操作手法惡劣使當事人心生不滿,因而先一步求去。

綜合各個相關訊息,這三人請辭顯然均非出於「自願」,而是受到不同政治壓力的結果。例如,陳啟昱宣布辭職前夕曾被政府高層「約談」,當日即自行宣布辭職。歐嘉瑞請辭,則與查德探勘產油成功卻因股權轉售案遭政風調查有關,另一說則指他與「英系」的前中油工會理事長有嫌隙。至於曾國正辭職,自稱「另有生涯規劃」,主要則是台船連年虧損及內部人和問題求去。總之,外力介入是這幾人主動求去的主因,聲稱請辭其實是被請辭」。

放在大政治脈絡上看,這幾個請辭案都有清晰的軌跡可循。近兩年,行政院長蘇貞昌對國營事業高層人事接連進行過幾波大整肅,其出手快狠,讓各界驚呼連連。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四月,他上任不滿百日,便一舉撤換八名公股行庫董事長,包括第一金、華南金、彰銀、土銀皆在其中,全然不顧主管部會財政部的人事權責。直到現在,外界還在猜測,當時是誰為他下了這盤「指導棋」。

去年,蘇貞昌更大剌剌插手更多國營或公股企業人事。諸如,交通部旗下的虎航、桃勤、桃機、華儲、台灣世曦工程顧問;經濟部旗下的自來水公司、中小信保基金;農委會旗下的農業金庫。這波異動,固然不乏「整頓」意味,將幾家公司治理不上軌道的公營事業主事者換下;但蘇貞昌也順勢拔除了桃園幫、新系和湧言會等派系的人馬,在民進黨內引發不少議論。

為了堵住外界的批評,蘇貞昌去年便大發豪語,說「政治人物不要再當國營事業董座」。表面上看,國營事業人事不要拿來酬庸,似乎是高尚且正直的原則,可使國營事業免於淪為派系分贓之獵物。然而,徒有漂亮的口號,並無法使國營事業免於政治蹂躪。以這次請辭的歐嘉瑞和曾國正為例,兩人之職務均非來自酬庸,卻要承受五花八門的政治壓力;一旦有人覬覦其寶座,從旁下點功夫便可將他們擠走。所謂政治人物不要擔任國營事業董座」,根本是空話一句

國民黨執政時代,國營事業或許存在人事酬庸的現象,卻不致完全不問專業背景,任意分封。但民進黨執政後,則把人事分封酬庸當成慣例,「沐猴而冠」者比比皆是。且看,國民黨時代有不少傑出人才出自國營事業,如孫運璿,脫穎成為經濟部長,甚至當上行政院長。而今,國營事業已淪為政治人物過路的茶水攤,完全失去培養人才、豐沛國力的意義,盈虧更被拋在腦後。

更糟的是,蘇貞昌的態度,幾乎把國營事業當成其個人的權力倉庫,要拿就拿,要給就給;他何曾思考過這些國營事業的自主性和存在意義?試想,每家國營事業各有不同的主管部會,高層人事異動原本應由各部會首長決定。現在,卻是蘇貞昌一手包辦,全部抓在手裡捏著,別人休想過問。這麼一個擅權霸道的行政院長,卻能喊出「破除酬庸」的虛假口號,真的比製作哏圖愚民還方便。

比酬庸更可怕的,是把國營事業當成攬權、鬥爭的工具,剝奪它們的自主權。從這波請辭潮看,國營事業士氣恐怕已到了潰散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