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4日 星期三

【專家之眼】台灣水荒缺電危機 恐成台積電發展未爆彈

◆  【專家之眼】意在言外的兩岸政治圈歷史熱
◆  【專家之眼】台灣水荒缺電危機 恐成台積電發展未爆彈







【專家之眼】台灣水荒缺電危機 恐成台積電發展未爆彈


2021-02-24 19:38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有護國神山稱號的台積電,發展挑戰來自缺水荒,專家也提醒電力供應也是未爆彈。路透


有護國神山稱號的台積電,竟然也會遭逢發展危機,然挑戰不是來自三星等競爭對手,也不是反托拉斯法,竟然來自缺水荒除此之外,專家也提醒電力供應也是未爆彈

缺水危機

根據投資台灣事務網站數據,截至2月3日為止,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吸引 814 家企業超過1兆1,922億元投資,預估創造9萬9,457個本國就業機會,後續還有 28 家企業排隊待審。

然而,幾乎每年的工總白皮書,總是提醒我國有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等五缺問題,這些問題卻未徹底改善。如今因今年降雨量過低,缺水問題才再度引爆。

台灣半導體、面板等主力產業,製造過程均需仰賴大量的水源,尤其是半導體製程需要使用的超純水Ultrapure water),製作超純水過程使用數倍的自來水,即使已經實施各種節水工程,用水量仍然相當驚人。

轉述媒體報導,台積電的《民國 108 年(2019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統計,該公司在三大科學園區的用水量,竹科廠區每日達使用量達5.7萬噸,占竹科每日使用量近15萬噸超過三分之一,中科廠區每日用水量約共為4.9萬噸,南科廠區每日用水量達5萬噸,以目前大量產出5奈米製程推估,用水量更高,占南科園區用水量17萬噸可能達將近一半用量全台廠區日用水量達 15.89 萬噸,若全以水車載水,每天要達近 8,000 車次隨著極端氣候加劇,缺水問題只會日益嚴重

此外,台積電規劃在竹科的二奈米新廠,計畫每日用水量更高達12萬噸,超過現有用水量的二倍竹科管理局因而推出寶山二期,然環評時受到專家質疑,此舉恐踰環境能力,並將威脅民生與農業用水。

耗能產業

晶圓廠不但是吃水怪獸,同時也是吃電怪獸。而且愈先進的製程,耗電量就更大,目前光台積電用電量就居全國用電量的5%,特別是最新的 EUV 設備的製程,使用電量暴增。去年《天下雜誌》就指出,台積電引入 EUV 製程之後,將增加超過一個核四廠的用電量,未來台積電用電量將倍增,達全台的一成之譜。

民進黨政府倡「民國 114 年(2025)非核家園」政策,核能發電設備於民國 114 年(2025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並達成再生能源20%、天然氣50%,及燃煤30%的能源發電占比。台灣再生能源截至民國 108 年(2019年)底裝置容量為779.5萬瓩(7,795 MW),占台灣總發電設備5,594.6萬瓩之13.9%。民國 108 年(2019年)度台灣再生能源發電量為153.6億度(15,360 GWh),占台灣總發電量比例僅5.6%,與二成的目標相距甚遠。

政府為提升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已經卯足全力,祭出優惠的獎勵措施,發展各項再生能源,仍難以彌補廢核的巨大缺口。加上再生能源無法作為備載容量,未來台灣電源供應將陷入不穩定的危機。能源供應倘無法克服,台積電等耗能產業新投資,即有可能為之停擺。

政府應及早因應

台灣近年難得迎來大量的新投資,惟當前的水電供應連目前的產業需求都難以滿足,更何況新增的高耗能投資案。台積電這類的半導體廠,需24小時的全時運作,一旦缺水或斷電將造成半導體廠上億元的重大損失。

職是之故,除了廠商除了持續精進節能與回收技術,降低水電消耗外。政府更應提出根本對策,水資源方面,可仿效新加坡與以色列大舉推動海水淡化,從缺水國家變成水資源豐沛的國家而電力供應方面,不應為意識形態盲目廢核,而應視國內需求逐步退場。否則,將迫使台積電等重量級企業遷往能源供應穩定的國家生產。











【專家之眼】意在言外的兩岸政治圈歷史熱


2021-02-24 19:48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紀念華國鋒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日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華社


最近兩岸政治圈都有紀念歷史熱潮但目的不同:一個在準備團結對外,一個則在分裂傾軋,第三個則有被期待的可能性。令人好奇的是,誰的做法能在歷史長河中保存下來?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月20日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要求黨員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新華社評論稱習在該會上首提黨史觀有深意,是首次公開提出樹立正確黨史觀』這一重要論述」。

隔日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紀念華國鋒同志誕辰 100 周年座談會上,羅列前中共領導人華國鋒的歷史貢獻,提到在文化大革命中,華堅持「在黨內要講黨性,不能講派性」;對於處理「四人幫」問題,華說過「歷史把我推到這個位置,我必須不計個人安危,勇敢擔當起來」;而在「新時期完成歷史轉折後,他自覺維護團結,顧全大局,不計較個人得失」。

新華社評論雖稱習講話是首次公開提出「樹立正確黨史觀論述,但其實2月8日黨的宣傳喉舌《紅旗文稿》已有類似說法,只是範圍較黨史更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學習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習指出,『各級領導幹部還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要瞭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汲取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經驗,正確瞭解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至於王滬寧講話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玩味他是怎麼以古喻今的。華國鋒當年曾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總理,是中共史上唯一身兼此三職者,與習即將成為第三任國家主席的意義類似。即便有這些位子,華下台時仍被外界認為是被迫的。在王的解釋裡,華先是身不由己的被推到這些位置,下台時則因為「自覺維護團結,顧全大局,不計較個人得失」。王顯然也在暗喻習在台上的身不由己,而以習與王的關係,外界多不會認為王要習自覺,更像是向黨內同志喊話要維護團結。這兩件事是反映中共高層面對西方準備組成聯合陣線對付他們的「統一思想」。

至於在台灣,隨著2月28日逼近,又是綠營熱身的時候。沒人不遺憾冷戰時期發生的各種時代悲劇,但在掌握歷史詮釋權的力量任意解釋的情況下,對於如何撫平這些歷史悲劇,台灣像是一直在鬼打牆,始終走不出來。看看今年北市府與台灣國家聯盟預定將於下周日(2月28日)下午,北市二二八紀念館合辦二二八事件 74 周年紀念活動」,多個團體與台灣國家聯盟聲稱,因為前總統馬英九至今沒有對二二八事件表示悔意及道歉,「我們都要退出。」

馬英九向二二八、戒嚴時期不當叛亂及匪諜審判案件受難者及家屬,表達歉意與慰問不知多少次了。我們也還有印象二二八事件 56 周年時,馬英九市長雖被吐口水,還能參加活動,向受難家屬握手致意。今年這些團體連一起參加活動都不願意,這是倒退,還是進步?這是分裂,還是團結?

相對於上述政治力是主流聲音,做起事來順風順水,國民黨青年團在2月26日舉辦的二二八講座—「那年的雜沓紀念活動,倒是值得期待。這個活動有三個意義:一是臺灣史領域對此類議題大多有特定觀點,筆者曾耙梳該領域被視為相當重視的研究期刊,從民國 79 岩(1990年)代出版至今,多是用各種特定問題意識的研究來否定兩蔣時代歷史,極少數才出現認為戰後國民黨政府的原住民遷下山政策,與日本統治時期相比,顯得較尊重原住民的意願。

除非是在寫小說,否則一個時代怎麼可能是全然正面或負面評價?行內年輕學者可能是為求教職與升等順利,只聽聞在授課時略講一二,但多元觀點著作則如鳳毛麟角。「禮失求諸野」,此次青年團活動邀請講者或許因為不在行內,能更自由發展他的觀點。

其次是有人認為,不只要口頭道歉,還要找出兇手、填補損害等實際作為。但要做到這些,前提是要釐清歷史真相。例如在增援國軍來台之前,有一堆平民遭平民殺害,李敖作過相關研究,但紀念二二八主流聲音從來也不提這些兇手。講者要來分享他的史實研究心得,等於間接回應這些人。

第三、青年團的活動一反他們前主席拚命道歉卻怠於追求真相的和稀泥行為。這種反省作為具有相當意義。但本文說是「期待」,是因為看到了意義,更要看後續實踐作為如何。我們期待有更多對兩岸歷史有興趣的多元看法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