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名家觀點/台灣能源政策的四大問題

名家觀點/台灣能源政策的四大問題


2018-10-25 00:13 經濟日報  梁啟源(作者是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行政院賴清德院長10月12日宣布停建深澳燃煤電廠,以觀塘天然氣接收站的供氣餘裕新建另一燃氣電廠來替代但16日大潭燃氣電廠所在地桃園市政府宣布,桃園不再接受新建燃氣電廠。行政院的新政策,使能源轉型計畫將帶來的未來電價上漲、北部供電缺口擴大、國家電力更為短絀及國家能源安全堪慮等問題,更為嚴重。
電價影響方面,以觀塘代深澳,是個以氣代煤的政策。經濟部估計民國114年(2025年)電價每度僅需漲0.03元,或上漲1%。這是根據民國106年(2017年)的燃氣與燃煤發電價差-每度約新台幣0.84元計算得出。惟液化天然氣成本約占燃氣發電成本九成,而我國進口液化天然氣價格與原油價格掛鉤,民國106年(2017年)原油價格平均為一桶53美元,是十年來低價區,今年油價平均約為一桶72美元,國際預測機構並認為油價將回到百元以上。
若燃料價格以原油每桶100美元,即民國102年(2013年)燃料價格來計算民國114年(2025年)氣價。民國102年(2013年)燃氣發電與燃煤發電的價差為每度新台幣2.47元,約為民國106年(2017年)價差的三倍,因此對電價的影響約為經濟部估計值(新台幣0.03元/度)的三倍,達每度新台幣0.09元或上漲3%。
在北部供電缺口擴大方面,依據台電電源開發規劃,民國107-114年(2018-2025年)北部新增機組為558萬瓩,除役機組為524.2萬瓩(包含核一、核二及協和電廠),僅淨增33.8萬瓩。惟上述估計沒有考慮北部負載成長的問題,以民國105年(2016年)及民國106年(2017年)平均北部負載成長率1.7%推估民國107-114年(2018-2025年)平均成長率,則至民國114年(2025年)北部尖峰負載將達1,625.5萬瓩,比民國106年(2017年)增加204.6萬瓩。
加上民國106年(2017年)北部原有的供電缺口57.3萬瓩,共計262萬瓩需要新增電廠加以彌補。深澳新電廠(120萬瓩)取消興建,若大潭無法興建替代的新電廠,北部電力缺口達348萬瓩,超過中-北輸電幹線可靠送電能力(200-300萬瓩),北部供電嚴重失衡。由南到北, 若有一高壓電塔倒塌,北部地區就會大停電。
在國家電力短絀方面,政府預期民國108年(2019)後,備用容量率會提高到法定的15%以上,實立基於政府對民國106-114年(2017-2025年)電力供需的預測。在電力需求預測方面,係假設民國106-114年(2017-2025年)年均成長率為1.37%,但由近兩年實績來看,預測實屬偏低。民國107(2018年)比上年成長3%,並已接近民國109年(2020年)預測值。
在供給方面,觀塘接收站已因環差延擱,未來還將面臨環保抗爭, 將影響大潭對八、九號發電機供電,無法如期商轉。而再生能源發展,除可掌握土地嚴重不足外,執行上更困難重重。以太陽光電為例,民國106年(2017年)實際僅年增52.3萬瓩,民國114年(2025年)目標需再增1,823萬瓩,進度嚴重落後。如此立基在需求預測偏低及供給預測偏高的假設下,能源轉型目標原就過度樂觀,現決定放棄深澳電廠,大潭興建又有困難, 未來國家電力, 將更短絀。
在國家能源安全方面,觀塘第三LNG接收站因藻礁保護問題,建廠土地由237公頃縮減十分之九而為23公頃,儲槽僅能保有原計畫四座中的兩座,若再增供氣需求,兩座儲槽僅供發電,沒有多餘容量儲氣,因而每星期都要有船靠岸卸氣,且每艘天然氣船僅能卸一半的氣,須另找台中港或永安港再卸另外一半
一旦天然氣運輸船因冬季季風或颱風因素無法靠岸卸貨,未來靠觀塘接收站供氣的大潭電廠十座機組,半數將會停擺,國家能源安全堪慮。民國106年(2017年)8月15日全台大停電不就是因為大潭電廠供氣發生問題造成的嗎?問題的根源實在於能源轉型政策,殷切期盼政府於此務實重做評估。


梁啟源

現任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為台大經濟系博士,曾赴哈佛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為台灣知名經濟學家,專長為能源經濟、產業經濟。梁啟源曾以樂透中獎形容核災發生機率,直言核能政治問題比技術問題難解,是政府能源政策重要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