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

盛治仁/個人應謙和,也要避免集體傲慢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個人應謙和,也要避免集體傲慢
◆  趙春山 /「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台灣人

◆  方祖涵/貧賤人生的網球夢
◆  陳亮恭/極端氣候下超高齡社會的永續
◆  王正方/瘋癲之城的自戀狂
◆  周行一/斑馬線上的老虎
◆  林祖嘉/申請居住證有那麼嚴重嗎?
◆  黃介正/「韜光養晦」還要不要?
◆  薛承泰/寡婦經濟學

◆  王健壯/如果多數人心中都有一個楊國樞
◆  嚴震生/從馬侃懸缺席次看政治任命
◆  馬凱/誰來解救AI浩劫?
◆  洪蘭/防失智為何要學新東西?
◆  方祖涵/棒球日子的簡單美好
◆  盛治仁/留給未來世代的政治典範
◆  蘇起/中共對台動武的可能性

◆  葉銀華/金融帳連續淨流出的真相
◆  劉維公/孤獨是可怕的社會病毒









盛治仁/個人應謙和,也要避免集體傲慢


2018-09-17 23:48 聯合報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21世紀的21堂課》,天下文化出版


最近拜讀「21世紀的21堂課」一書,作者哈拉瑞過去兩本著作「人類大歷史」和「人類大命運」,都以簡潔可讀的文字去呈現壯闊的歷史脈絡,並思考人類未來面對的挑戰,而這本新書則聚焦在當下或是不遠的將來人類即將面對的議題。
這些議題包括科技、政治、絕望和希望、真相和生命意義五個面向,共廿一項主題每個主題都是我們所處的世代需要思考的議題作者以一位歷史學家的訓練背景,又能跳脫許多傳統思考的框架,因此閱讀時經常能夠在心裡形成一個與作者之間的對話、甚至辯論,是一個很好的腦力激盪練習。書中主題並非一篇文章可以涵蓋,在此分享讀後的幾點感觸及心中衍生的問題。
普世面對的政治大問題,就是廿世紀後期以來普遍受到認同的自由主義民主體制,在運作上出現很大的問題。不管在例如移民政策、自由貿易、或是選舉競爭上,在多數民意決定的情況下都造成了負面後果。人們對民主體制已經無法像過去一樣無條件支持,但又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只能祈求用更多的民主來治癒民主。但是這句話像是一個撫慰人心的符咒,聽起來給人希望,但不知道如何進行及效果如何。
而科技的發展,則會結構性地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和工作型態。資訊科技和生物科技的發展腳步,快到多數人們無法理解並調整的速度。有了這些新科技給予人類的新工具和新力量,會創造出一個理想中的富裕大同世界,還是進一步惡化貧富和資源差距,創造出少數人壟斷的結局?如果出現少數壟斷,和民主多數決兩股力量的拉扯,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我聯想到的這些問題,作者不見得都有提出或提供看法。不過我很喜歡作者提出的一個態度,就是「謙遜」,認知到世界不是以自己或自己的文化/國家為中心作者身為一個猶太人,從小就被教導猶太教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且猶太人對人類的重要成就或發明都有卓越貢獻。在自己所屬的群體裡說這種話,自然也很受歡迎;但他願意扮演烏鴉,直言猶太人對歷史的貢獻很有限,希望不但個人應該謙和,也要避免集體的傲慢世上如有越多的謙遜,就有越少的自以為是和紛爭
跟這個特質相關的還有國族主義。認同自己的國家絕對是好事,它鼓勵團結、奉獻和共同努力,往往可以帶來穩定和繁榮。但是盲目的超級國族主義就會成為排他和暴力衝突的根源。我們的身分認同,可以從家庭、部落、種族一直到國家,為什麼不能試著再進一步提升到人類?面對科技和生態變遷的挑戰,許多議題已經不是單一國家可以獨自面對的了。我從去年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續集中看到一個例子,印度如果不願意加入減碳的行列,其他國家的努力效果終究也是有限。
這些思考議題從全球格局出發,絕大多數問題憑個人是無能為力的,只能作為腦力激盪。所有思考最後還是要回到個人身上。作者問,人生一遭,留下靈魂、基因、還是愛?我想除了各人宗教所給予的指引和力量之外,能夠珍惜把握每一天的寶貴時間,用自己的標準,讓人生活得沒有遺憾,才是最重要的學習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