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吸引鮭魚返鄉 把握三原則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1571/web/

.聯合報社論/從三個層次看促轉會走在錯誤的路上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的新律師世代
.經濟日報社論/吸引鮭魚返鄉 把握三原則





經濟日報社論/吸引鮭魚返鄉 把握三原則


2018-09-18 01:2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部日前表示,已有多家大陸台商表達返台投資意願,包括電子資訊與紡織、自行車等產業,橫跨了科技與傳產業。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美國與大陸的貿易關係持續緊張,在貿易戰陰影未除,企業出走大陸的案例愈來愈多,當這些企業把眼光放在全球各地的投資市場時,我政府必須把握機會,增加企業回台投資的誘因。
這一波大陸台商的出走潮有多項原因,近年大陸生產成本與環保意識抬頭,過去勞力密集或高耗能的產業已無法在大陸生存,紛紛轉向東南亞或其他地區。美國與大陸的貿易戰,則成為台商從大陸出走的最新助力。美國打算提高大陸產品的進口關稅,加速台商多元布局的規畫,已有台商在美國、東協等地提出新的建廠計畫,台灣亦是這些台商評估投資的區域之一。
近年台灣經濟成長停滯不前的關鍵因素是產業轉型速度過慢,台灣民間資金充沛,但企業苦無投資機會我國外銷訂單海外生產的比重從民國99年(2010年)開始,多數時間已逾五成,顯示台商雖在全球市場占有一片天,但在台灣生產的比重卻不到一半,這連帶使得台灣的就業與服務業市場低迷不振,我國經濟自然也難擺脫新平庸的困境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多次強調要為台灣經濟找到新的成長引擎,提出5+2產業創新計畫,即是希望為國內投資市場注入活水。然而,5+2計畫有多個盲點,多位產業界大老已多次提醒政府,計畫內容與我國現有的產業連結性低。蔡政府的5+2計畫中,包括綠能與生技,都需要相當的時間才看得到成效,能否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也有疑問。
這一波大陸台商的撤離或轉進潮,則是提供了台灣重振內部投資的良好機會。首先,這些想要回台投資的台商,手上多數握有相當的資金;其次,這些台商過去從事的產業與台灣有一定的連結,具有一定的技術實力。這些台商離開大陸的原因,多數是因為企業所處的產業定位尷尬,在高端技術與低端生產成本上,無法與其他企業競爭。
這些企業的困境其實就是台灣經濟當前的困境,吸引台商回台政府應把握三原則,必須著重能促進產業升級、增加就業與高附加價值的台商,對於幾類高標準的台商,政府可以提出更多獎勵投資誘因在解決五缺問題上,也應設立一站式的解決窗口,縮短企業在台設廠的所需時間與成本對於企業憂心的環評效率等議題,政府也必須拿出魄力,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在環保與產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第二個重點工作是,政府應增加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投資的誘因。今年前七月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簽約金額是去年同期的逾兩倍,顯示民間資金對參與公共建設的企圖心,未來數年又是我國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關鍵時期,政府在編列預算、執行等細節上,必須更重視引進民間資金。
第三個重點工作是解決台商亟需的人力問題,這包含了高端研發白領與基礎的藍領技術人才,必須靠加強國內大學與科研單位的產學結合,加上鬆綁跨國技術人才來台的相關規定,讓海外台商願意在台設廠投資,進一步增強台商與本地市場的連結,以研發和生產並重,加速推動我國產業升級。
過去十多年來,我們常見政府喊出希望海外台商鮭魚返鄉,但成效不彰。如今內外部大環境有利海外台商返台投資,政府必須把握機會,因為包括美國、東協等國家都在積極爭取這股企業轉移潮帶來的商機。政府必須儘速提出吸納海外台商返台投資的明確對策,以跨部會合作篩選出值得獎勵的台商重新在台灣落地生根,將全球貿易戰的危機扭轉成為台灣經濟再出發的契機。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的新律師世代


2018-09-17 23:4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促轉會前副主委張天欽自稱東廠,引發軒然大波;圖為促轉會外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過去有一群民進黨政治領袖被稱為「律師世代」,包括了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張俊雄等美麗島大審辯護群今天的民進黨,也有一群「新律師世代」,他們和舊律師世代截然不同
二度執政的民進黨,將各種削弱敵對陣營的政策當成「改革」,在前面衝鋒陷陣的就是新律師世代頭號代表人物,就是曾任民進黨不分區立委、黨產會主委的現任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接下顧立雄黨產會職務的林峯正,亦是箇中翹楚
最近的兩個重大事件,也與新律師世代有關一是鬧出「東廠醜聞」的促轉會前副主委張天欽,另一則是奉命代理花蓮縣長的法務部次長蔡碧仲。張天欽不用多說,蔡碧仲之聲名大噪,是在教育部「拔管」事件擔任主要獻策者,居功厥偉。如今轉戰花蓮縣政府,其目的自然不言可喻。
新、舊律師世代都是律師出身,但修為則大異其趣。陳水扁、謝長廷等舊世代,儘管政治評價不一,但至少曾站在第一線衝撞威權體制,為民進黨開疆闢土而新的律師世代則無需英勇,他們廁身黨政機器之下,運用自己的法律專長,為執政黨扮演整肅異己的先鋒更直接的形容,就是「政治打手」
他們的法律專業加上政治忠誠,成了民進黨統治的利器新律師世代依附民進黨崛起,走的是登峰捷徑而可悲的是,民進黨只能仰賴這類角色來維繫政權「張天欽」當然不是個案,「東廠」也早已不是新聞








聯合報社論/從三個層次看促轉會走在錯誤的路上


2018-09-17 23:4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立院黨團「突襲」拜會促轉會,在門口貼上「東廠」字樣,要求促轉會停止運作。 記者林麒瑋/攝影



對於張天欽的「東廠事件」,府院迅速定調這是「個人行為」,認為促轉會無需改組。這種回應是鴕鳥作風,不敢面對問題,也妄想欺騙社會大眾。事實上,除了張天欽的越軌演出,從促轉會的最初定位、到其成員結構,乃至實際的運作,一路都是錯上加錯。無論如何,這個破漏歪斜的機構,絕不是換一名副主委所能彌補或矯正。
首先,談促轉會的定位。「促進轉型正義」是高尚的目標,但《促轉條例》卻鎖定民國卅四年以後的事件,將日據時代原住民遭受的不正義排除在外,由此可見民進黨的私心。簡言之,促轉會是一個「擴大版」的黨產會,除了要擴大追殺國民黨,更要利用正名、沒收、調查等程序壓制及汙名化反對勢力。推動促轉,最大受益者就是民進黨自己,「正義」不過是它的墊腳石罷了。
民進黨屢屢引用德國或東歐的例子,說明促轉會及《除垢法》的必要,這其實是胡亂套用與借刀殺人。德國的轉型正義旨在清理納粹對六百萬猶太人的大屠殺,波蘭、捷克等國的《除垢法》則是為清除共產時期的非法餘緒,兩者皆與台灣的政情大相逕庭。台灣是民主轉型成功的國家,明明已順利進行三次政黨輪替,民進黨卻要與納粹或東歐共產垮台相提並論,這豈非要把台灣推向倒退?何況,對於傷害台灣社會極深的二二八事件,我國在民國84年(一九九五年)即已制訂《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迄今廿餘年,民進黨仍企圖從這個舊瘡疤挖寶,豈是意在和解?
其次,檢視促轉會的成員結構。蔡政府若有心促進轉型正義,即應盡可能照顧到成員的社會代表性,並提名形象良好的公信人士進入促轉會,才可能達成「真相、公義、和解」之目標。但蔡總統提名的委員,除了主委黃煌雄是公認的跨藍綠人物外,包括張天欽或其他若干委員,乃至實際參與運作的研究人員,均具有強烈的政黨傾向及既定立場,多數人與民進黨淵源深厚。其中,台大教授陳翠蓮甚至辱罵黃煌雄「出賣集體尊嚴換官位」、「對轉型正義一知半解」,而拒絕出任促轉會委員。不難看出,黃煌雄在實際運作上已遭架空,那麼,樑歪柱斜的促轉會又如何促進轉型正義?
最後,再看促轉會的實際運作。張天欽八月兩度召開幕僚會議,自稱「東廠」,並鎖定侯友宜為目標,兩次會議皆避開其他委員的參與。若非遭到吹哨者爆料,可能已發動行動。在此之前,促轉會曾於八月十七日發動一次搜索國民黨智庫「國策基金會」的行動,僅由一名副研究員領軍,帶著一紙公文和四名人員即要求入內搜索;經基金會人員質疑其程序不法,才未得逞。且看,前往搜索的五人都極年輕,過程中不斷玩著自己的手機,態度輕率,對於搜索的正當性疑義似不以為意。試問,光憑一紙公文就要進入民間機構搜索,這和過去警總有何兩樣?促轉會莫非自以為是身兼司法與行政大權的變形金剛?
民進黨若真要借鏡德國的轉型正義,就必須師法他們在調查真相、認定責任歸屬、及罪刑審理過程的嚴謹程序,而不是把所有調查、搜索、定罪的權力獨攬於一身,然後交給幾個以東廠錦衣衛自居的年輕人去衝闖殺戮。事實上,張天欽企圖以除垢概念鎖定侯友宜,就是一種渾水摸魚的行徑。我國在民國76年(一九八七年)已宣布解嚴,鄭南榕自焚事件發生在民國78年(一九八九年),侯友宜不過是一名民主時代奉命執行公務的刑警。如果促轉會認為此案有「除垢」之必要,應該鎖定當時的總統李登輝,而不是抓侯友宜這種「小咖」。
不論從最初的立法、機構的定位、人員的組成、乃至實際運作與執行看,促轉會都一錯再錯,悖離「正義」的初衷。我們已看不出它存在的正當性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