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葉底藏花的功夫

◆  企業不能為善不欲人知
◆  公投像狗籠,還套上狗鍊
◆  蔡政府才是假新聞最大製造廠
◆  中影非日產 應列公益文化
◆  張天欽下台 促轉會醒了嗎
◆  小兩岸vs.大兩岸的全球博弈
◆  加入CPTPP避貿易戰 加速產業升級
◆  聯合筆記/葉底藏花的功夫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葉底藏花的功夫


2018-09-17 23:52 聯合報  許俊偉
教育部長葉俊榮(右)籲台大校長遴委會退回從5位候選人選起,校長當選人管中閔問教育部「這是不是換湯不換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葉俊榮出手了。但台大校長遴選案僵局,在葉部長出招後,似乎依舊難解,即使「葉底藏花」再精彩,「功夫」顯然沒有電影「一代宗師」中的葉問了得。
而且,外界原本期待歹戲拖棚的台大校長遴選案,能在葉任內開出溫柔的第三條路。但沒想到,葉俊榮竟是把侵害大學自主的手,伸得更深
歷經三位教長的台大校長遴選案,先是前教長潘文忠因「卡管」請辭,接手的吳茂昆則因「拔管」把自己的官位也拔了。葉俊榮七月中上任,主動喊出將與該案相關人等「溫柔的溝通」,直說要走出與以往不同的「第三條路」,還開了兩個月內找到出路的支票
就在期限前,葉俊榮上周宣布,要求台大校長遴選案退回到包含當選人管中閔在內五位候選人階段,並重啟遴選
葉俊榮這一招,與吳茂昆的不同處,在於吳任內拒絕管中閔再被遴選。葉俊榮看似「溫柔的讓步」,退一步同意讓管中閔仍可被遴選,但兩者最關鍵的套路根本無異,都是台大遴選委員會必須重啟遴選的老路。台大校長遴選案形同在葉俊榮手中又回到「原點」。
葉俊榮還對獨立運作的台大遴委會下「指導棋」,設下條件要求遴委會重開會時,必須先行決議遴委蔡明興應迴避或解除職務,才能進行後續遴選程序葉俊榮侵害大學自主的手,甚至比吳茂昆伸得更深
管中閔早已說過,為捍衛大學自主,台大倘若重啟遴選,他不會再參與遴選。因此,管中閔能否再被遴選根本非事件關鍵,葉俊榮「溫柔的讓步」只是虛晃一招,本質仍是要逼台大重選校長,難怪管中閔會連三問,「這是不是換湯不換藥?是不是政治介入校園?是不是架空大學自主?」
台大和台大遴委會雖表態待收到教育部公文後,將進一步回應處理,但也都強調堅持大學自主、堅持教育部須依大學法聘任校長的立場不變。換句話說,只要台大再以「拒絕重啟遴選」過招,葉底藏花的功夫再精彩,恐怕依然無法化解台大校長遴選案僵局,甚至還重新點燃外界對民進黨政府「吃銅吃鐵吃台大」的怒火。
高教武林比拚,台大校長遴選案要落幕,看來恐怕還是有待行政訴願、甚至行政訴訟決定。








中影非日產 應列公益文化


2018-09-17 23:54 聯合報  蔡國顯/導演、前中影人(高雄市)
中影文化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媒體報導黨產會本周將認定中影為國民黨附隨組織,將凍結其資產中影同仁希望能將中影資產列為公益事業,成為發展國家電影文化的一個重要場所
中影於民國43年(一九五四年)成立,是改組原先中國農民銀行出資成立的農業教育電影公司(簡稱農教)。農教於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由南京市總部,由陳果夫先生搬遷到台中市,購地蓋電影攝影製片廠房,禮聘在好萊塢服務的華裔胡福源返國擔任製片廠廠長,並招收培訓一批批電影技術人員,合併在民國36年(一九四七年)成立的台灣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影,它和後來成立的台灣電影文化公司即台灣省電影製片廠,舊簡稱台製廠,是無關的)。依據中影紀事的刊載,台影曾接收日產遺留的多家戲院。
民國48年(一九五九年)中影台中廠房火燒,於是在士林外雙溪購地北遷,曾在東寶映畫株式會社服務,在台灣和東京均有設映畫株式會社的日本前僑領蔡東華,協助中影蓋新製片廠和彩色沖印廠,並仿日本映畫村(電影村)另分批購買附近土地,設中影文化城古街道,和後來的新四合院(武館、將軍府)、偉人蠟像館,開放拍片現場實景參觀,一方面滿足民眾看拍攝現場的好奇心和增加收益,另還有香港辦事處,擁有數百部卅五釐米電影劇情片、十六釐米國家民俗重大建設紀錄片、錄影帶光碟和劇照等智慧財產權。
是以,中影資產全非接收日產,有大部分是農教公司和中影員工胼手胝足努力開展而來
期待黨產會除注意程序正義外,更能以國家利益和民眾福祉為最大考量,將中影列為電影公益文化,才是全民之福。






小兩岸vs.大兩岸的全球博弈


2018-09-17 23:52 聯合報  石齊平/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香港)
面對中國的崛起,美國已開始處處反制。圖為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路透



薩爾瓦多與台灣斷交,改與中國大陸建交後未久,美國即採取了罕見的大動作,召回美國駐巴拿馬多明尼加與薩爾瓦多大使及臨時代辦,聲稱是為了了解三國決定與台灣斷交的原因。此一動作,一方面可以解讀為美國行政部門在國會壓力下的友台與挺台的表現,二方面,更多地是折射出了美國對中國在拉丁美洲擴大影響力的警惕。
據了解,去年巴拿馬決定棄台親中,美國駐巴拿馬大使菲利直到巴國宣布前一小時才獲悉;今年薩爾瓦多與台斷交,自然讓美方擔心,仍承認台灣的拉美國家會不會也很快拋棄台灣?果真如此,中國的影響力就長驅直入不僅是南美洲也同時是中美洲了。
因此,台灣海峽兩岸即「小兩岸」當局在國際事務上的博弈,自然就牽動到了太平洋兩岸即「大兩岸」的中美兩國在全球大棋盤上的博弈了。
這讓我們很容易聯想到「門羅主義」。美國那種「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的心態是不難想像的。
民國68年(一九七九年)中國決定改革開放,中國GDP在全球的排名很快在民國99年(二○一○年)時取代日本成了全球第二,如無太大意外,到民國119年(二○三○年)前後取代美國。
一如美國,當美國是世界老大時,它的「利益疆界」覆蓋了整個地球。如今中國開始崛起,在從老二邁向老大之途中,勢必也將不斷擴展它的利益疆界。中美兩強將會在越來越多的地區或領域,出現博弈與衝撞。現在大家目睹的,才只是開始。
中國的實力及勢力向全球擴展,理論上不外兩個途徑,一是陸,二是海。具體到眼下大家所看到的,就是「一帶一路」─陸上及海上絲綢之路。
陸的概念,就是從中國出發,向南及向西,經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中東,再延伸到歐洲及非洲,將一個從來就是抽象的「世界島」 (亞歐非整塊大陸地)概念,通過「軟」(自貿區)及「硬」(基礎建設)兩方式建構成為事實。
海的概念,則是要讓中國勢力「出」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及北冰洋。今年初中國發布了第一份《北極白皮書》,提出北極政策,目的之一即是打通陸、海之外的第三條(冰上)絲綢之路,入北冰洋;目的之二,是進一步經由北冰洋從北方進入大西洋。與此同時,中國也加強與非洲(如中非合作論壇)及拉丁美洲關係,則是分別從東與西兩面進入大西洋,這也正是美國召回三國大使,開始警覺的背景。又與此同時,陸、海兩條絲路當然都與進入印度洋有關。
最後,是太平洋。美國在太平洋東岸,中國在太平洋西岸,但過去一百年,美國幾乎把整個太平洋打造成了它的內海,向西一直到中國家門口,中國當然不能容忍。中國勢必要出太平洋,第一步就是出第一島鏈,這就與台灣有關。這即是「大兩岸關係」與「小兩岸關係」的關係。







加入CPTPP避貿易戰 加速產業升級


2018-09-17 23:52 聯合報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新北市)
美國決定對大陸產品開徵新關稅,讓美中新一輪貿易談判蒙上陰影。 (美聯社資料照片)


美中貿易戰開打至今,可謂高潮迭起。雙方正在就有關細節進行溝通;但川普仍指示幕僚,不排除對中國進口產品全面課稅。顯而易見的,川普正在玩兩手策略,即左手遞出橄欖枝準備談判、右手卻砲火猛烈射擊
在美中貿易中,台廠不論是基於三角貿易或四角貿易關係,都與中國大陸的供應鏈有上中下游依存關係。倘若川普將高關稅課徵範圍擴及消費電子產業,亞洲區域供應鏈將遭波及,台灣在全球價值鏈參與率達六成七,台廠為蘋果重要的供應商,占蘋果供應商家數的廿四%,占上市公司市值的卅五%,貿易戰若針對手機課稅,台灣自然無法倖免於難。星展集團曾預估在最糟情況下,台灣經濟成長率恐下修一%,實不容小覷。
面對貿易戰,台廠除了可強化台美雙方產業供應鏈的整合,加入美國在地價值鏈體系;增加台灣與美國的創新連結,並從中獲取創新的能量外;積極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參與區域經濟合作,藉此加速產業的轉型升級,降低對貿易戰的衝擊。
CPTPP以開放市場、打擊貿易保護主義、促進經濟整合做為協定宗旨。而台灣係一小型開放經濟體,出口成為重要的經濟成長引擎;但出口過度集中於中國大陸,且資訊科技協定免關稅產品占出口四成以上,不利於風險分散。尤有進者,台灣目前FTA覆蓋率僅九點六九%,未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令外資來台投資退避三舍。因此,加入CPTPP不僅可提高與貿易夥伴的互補互利關係、分散及擴大出口市場、促進經濟成長;又俾利於新南向政策的推動,強化台灣在亞太地區的供應鏈角色,同時降低貿易戰的威脅。
CPTPP仍是全球迄今最嚴格的自由貿易協定,消除成員國近百分之百的關稅。台灣加入CPTPP必須做好市場開放及制度改革的因應;尤其是對於工業及農產品影響較大;如汽車要面對日本的競爭、農業則面臨成員國進口農產品競爭;金融服務業則要面臨市場自由化的挑戰及法規調適。
筆者建議,政府目前正推動「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及「新農業」、「循環經濟」等五加二創新產業,應以加入CPTPP為目標,將台灣產業由傳統以代工為主軸,轉為高附加價值,完成產業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降低貿易衝擊。





企業不能為善不欲人知


2018-09-18 00:02 聯合報  張詠晴/輔大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新北市)
華碩重視CSR,旗下華碩文教基金會組織國際志工團,每年皆前往海外偏鄉,進行縮短數位落差服務。 圖/華碩提供



今年八月公司法在很多方面,作了相當大幅度的變動,其中之一係在公司法第一條第II項新增規定:「公司經營業務,應遵守法令及商業倫理規範,得採行增進公共利益之行為,以善盡其社會責任。」近年來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學術研究,漸漸地把企業社會責任視為公司的策略性工具,希望對公司未來的獲利有幫助。這裡就產生一個重要的實務問題:企業應該如何盡企業社會責任,才能讓企業與社會共好?
企業的經理人受股東之託經營企業,無非是希望公司能夠賺錢,但在經營企業獲利的過程當中,能將一部分的獲利回饋社會,與社會共享。在理想情況下,也希望企業因為做好事,來年獲利能夠更好,以便更有能力去做更多的好事。
為達到這樣的目標,企業盡企業社會責任時有兩個重點:一、企業所做的好事,應該與企業的核心能力有關。理論上,企業對其本業最熟悉,如果企業社會責任活動能夠與核心能力相結合,則企業越能夠將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做得更有效率與效果。亦即,企業在企業社會責任活動所花的每一分錢,都能達到最大功用。二、企業做好事不能「為善不欲人知」。企業不像個人,可以為善不欲人知。企業經理人受股東所託經營企業,在做好事之餘,如果能夠獲得回饋,那是最好。
舉例來說:DHL Express國際快遞公司在南亞大海嘯期間,免費擔任運輸救難物資工作,這個工作與其核心能力相結合,做起來相對比較得心應手,且該公司在做好事之餘,也會讓消費者與投資人對該公司的物流專業印象更為深刻。又如華碩電腦推動「縮短全球數位落差」,由華碩文教基金會開辦「國際志工團」,前往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藉由捐贈電腦並提供電腦與資訊課程教學,協助偏鄉學校及地區提升數位資訊水準,縮小與城市的數位落差
如果這些公司所做的好事是捐款,那就與其他大部分企業沒什麼不同,消費者與投資人也因此比較難記住這些公司所做的好事。再者,企業應該將所做的好事,列在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中,並積極參與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獎項,如果有得獎也應透過傳播媒體讓大眾知道。
如此一來,消費者也比較會去使用其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投資人也比較會去買公司股票,也會給同儕公司不得不跟進做更多好事的壓力。如此一來,公司獲利變好,股價變高。不僅社會因為企業做好事而蒙受其利益,企業股東也會因為股價上漲而獲得好處,而經理人就越有動機去做更多好事,也促使更多公司一起來做好事,形成「善的循環」,企業與社會也因此得以共好。






公投像狗籠,還套上狗鍊


2018-09-18 00:01 聯合報  徐新生/行政院前參事(台北市)
漫畫/季青
公投案連署使用大量紙張並不環保。 記者鄭超文/攝影


去年立法院通過公投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將該法中被批判為鳥籠的規定,做了修正。包括全面調降提案、連署、通過門檻等等,宣告打破了「鳥籠公投」
但因將變更國土、國號、國旗、制憲等涉及統獨的議題,排除在公投之外,被台獨人士譏為「狗籠公投」。顯示民進黨全面執政,對於統獨議題有所顧慮,坐實了陳水扁總統所說「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目前許多公投案進入中選會作業後,問題一大堆。它有技術上的困難,我們能理解。但怎麼也好像有一條無形的鍊子,使現行公投法,不僅像狗籠,更像有狗鍊?極端講究公正超然的中選會,若被人民懷疑它脖子上還被套上了一條狗鍊,問題就太大了!
今年公投熱,連署以來,看到許多問題,第一個就是極不環保。送入中選會有十件公投案,每一件都要用幾十萬張A4的連署書,都要用幾十個大紙箱裝,耗紙、耗墨、耗人,真是勞民傷財,只有讓紙業的相關企業獲利,讓人懷疑當初立法,是不是造紙業公會推動的?
但公投法規定,主管機關應建置電子連署系統,以現在科技之發達,身分證已有條碼,並不困難紙本除環保問題外,作業更繁複犧牲環保,捨易就難,是何道理?中選會應好好說明白!





蔡政府才是假新聞最大製造廠


2018-09-17 23:55 聯合報  呂維寧/ 補習班行政人員( 彰縣員林)
蔡英文總統(中)、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左)出席台中市長林佳龍(右)競選總部成立大會,蔡總統提到這次選舉有很多假消息、假新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距投票日越逼近,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就越焦慮,她為黨籍候選人輔選站台,認為選戰會出現很多假消息,甚至來自對岸。但民進黨口號治國,膨風的執政團隊政績猛灌水,責任忙消風,恐是假新聞最大製造機、製造廠,法務部向假新聞宣戰不等於向民進黨政府宣戰?
何謂假新聞、該如何定義、由誰定義?台獨一定有實現一天、阿扁無罪、改革是轉型正義、黃俊英走路工、吳敦義性愛光碟、扁蓮二顆子彈…不勝枚舉,算不算綠營釋出的假新聞呢?如果舉發國民黨偷藏一千兆黨產在嫦娥月宮,及眾ET們統統是國民黨附隨組織,這是否假新聞,黨產會要不要登陸月球去查證或去追回不當黨產?
這年代,甭說網路造謠有事,連臉書人云亦云亂按讚都不行,媒體不持平報導也會挨告。
光天化日豔陽高照,遠眺台中市卻霧裡看都市般,海市蜃樓如夢似幻,路朦朧樓也朦朧,春城無處不罩濃霧,如果大晴天進文化城要開霧燈,火力發電汙染事實勝於雄辯,蔡總統卻說這是抹黑林佳龍假新聞,誰來定奪是好呢?每天千百條新聞,民眾怎分辨得了真假新聞?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嬌玫萬朵,獨摘一枝憐,各人興趣及需要的新聞其實不多。
副總統陳建仁舉家遊金門,酒廠及商家都有拍照留念,他希望時空倒置,讓鏡頭定格,將「存證」日期延滯到九月一日屏東縣長潘孟安赴日宣傳觀光,縣府要求外交部撤接待網頁,讓到此一遊記錄空白促轉會正式會議,主席偏差言論是「練肖話」。新聞真真假假,負負得正,執政黨把真新聞變無新聞裝若無其事、或拗為假新聞譴責,眼花撩亂嘆為觀止也!








張天欽下台 促轉會醒了嗎


2018-09-17 23:53 聯合報  呂嘉順/醫(新北市)
圖為促轉會大樓。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因為原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自比東廠,打算利用七十八年鄭南榕自焚一事,藉機修理侯友宜,結果鬧得沸沸揚揚。
當時鄭南榕因為被控涉及叛亂罪,拒絕到案,所以才有侯友宜等警察奉命前往逮捕的事件。當時鄭因自認無罪拒捕,向上門的警消投擲汽油彈燒傷十七個警消,而後引火自焚
似乎促轉會還是會追究這件事件,但有幾個面向,值得促轉會深思:鄭先生的勇氣固然令人佩服,但是自認無辜就朝警消投擲汽油彈燒傷十七人對比新黨王炳忠等人被逮捕時,如果採取同樣激烈手段,大眾能接受嗎?大家會說畢竟時空環境不一樣。
是的,對於時任刑事組長的侯友宜和其他基層員警,以當時的層級,他們並沒有足夠的資訊來判別要逮捕的是嫌犯,還是無辜被冤枉的市民!如果硬要他們負責,那所有最終被判無罪的案件,當初負責逮人的警察是否統統要負責?
而且,軍警講究的是服從,如果奉命執勤,都要多方考慮再決定要不要服從命令,那國家如何運作 ? 太陽花占領行政院,警察應不應該考慮綠營可能執政,還是不要驅離好了?反年改衝突,警察可以覺得有理就放任衝進立法院?
退一步講,以現在的結果來批判當時,那麼在威權時代相信政府宣傳,認為施明德、呂秀蓮和陳菊等美麗島眾人是歹徒的民眾,或是知道他們無辜卻不敢吭聲,只想明哲保身的人難道不也是幫兇?更何況鄭南榕自焚時是李登輝時代,也早已解除戒嚴
耶穌說過,覺得自己無罪的人才有資格向被控的女人丟石頭,結果圍觀的群眾慚愧的離開。促轉會要開鍘前,請先捫心自問 : 威權時代你自己做了什麼?你敢做什麼?如果設身處地,你自己當同樣職務,你能做什麼不一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