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聯合報社論/行政運作失序混亂,卓揆看到了嗎?
◆ 聯合報黑白集/「去博愛化」的座位
◆ 經濟日報社論/美打壓大陸科技業恐徒勞無功
經濟日報社論/美打壓大陸科技業恐徒勞無功
2024-06-29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英國知名雜誌《經濟學人》文章指出,美國打壓中國已經失敗。 路透
英國知名雜誌《經濟學人》近日刊文報導指出,中國正迅速成為科學研究和開發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在題為「中國已成為科學超級大國」的文章中指出,透過對基礎設施、教育和技術的大量投資,中國現在可以與美國和歐洲等傳統強國相提並論。該期還另有專文報導及評論中國華為公司的科技自主之路,文章指,美國的瘋狂打壓已經失敗,西方人是時候放下中國科技落後的老套錯誤的想法了。印象中,這恐怕是西方社會第一次承認美國打壓華為的失敗,及對中國科技發展認知與評估的錯誤。
中國經濟發展雖然迅速,但對中國的科學與技術,長期以來,西方始終有兩個刻板印象:一是中國基礎研究水平不高,科學技術往往靠模仿甚至抄襲;二是縱然中國製造產品暢銷世界,但缺乏出色的自家品牌。就在五年前英國《經濟學人》還設下一個問題,問中國能否成為科學超級大國,幾年後的今天,該雜誌終於得到了結論。
難免還是有人質疑,甚至還有西方保守派媒體,影射《經濟學人》與中國官方關係密切,甚至接受華為資助進行委託研究,從而推測相關報導不夠客觀。
但數據會說實話。《經濟學人》引用科學分析公司 Clarivate 數據顯示,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美國高引用率論文數量是中國的二十倍;到民國一O二年(2013年),美國高引用率論文數量約為中國的四倍;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起,中國高引用率論文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和歐盟。
反映全球自然科學期刊 Nature Index 的研究論文貢獻度排名,中國在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的自然指數貢獻份額,首度超過美國,在所有國家和地區榜單中首度排名第一,美國退居第二;中、美兩國則遙遙領先德、英、日、法等一眾發達國家。
對許多西方尤其是美國的政客而言,就算是從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開始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憑著中國人的刻苦勤奮,讓中國的 GDP 快速增長,但其中多的是模仿、山寨、抄襲,談不上什麼知識與技術含量;再說,近代以來西方已有三次工業革命,中國卻一次也沒有。所以他們對於中國科技產業的興起,以及其中的某些領域很快地追上,甚至超越西方,是完全不能理解也是拒絕接受的,可如今,終於有西方權威媒體舉證歷歷的指出,打壓中國是無效的,甚至還可能有反作用力的,「西方人是時候放下中國科技落後的錯誤想法了。」儘管《經濟學人》已經點出了對西方而言殘酷的現實,不得不學會面對與接受,但相信西方人心中還是有一個大大的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這裡,我們願意提出幾點解讀,或可略解西方看中國科技之惑。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中華民族的科學與技術從來就很出色,這不僅可以從漢代以前的古墓獲得印證,更可以在上世紀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的研究中得到確認,李約瑟窮畢生之力研究中國的科學與技術,完成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他的研究指出,直到西方文藝復興之前,中國的科學與技術遙遙領先全球。
其次,近代中國,不僅科技,其他所有方面也都表現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西方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欺壓所致。民國淵年(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形勢開始好轉,包括科技在內各領域人才輩出,說明中國固有的科技基因開始被激活了。但此一現象在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又一度消沉,此應與當時的計畫經濟體制和政治的動盪有關。
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改革開放,前述兩種負面因素均已消失,中國人固有的優良科學技術基因不再受到壓抑,於是伴隨著經濟、社會、產業、教育方方面面快速的發展,科學技術在學術界在產業界,在國企在民企自然也大放異采;應該看到,華為也絕非孤例。
有了這樣的解讀,不知西方人再看中國科技,是否會有一些不一樣的心情與理解,但最起碼,應該瞭解到打壓中國科技是徒勞的,甚至是會有反作用力的。
聯合報黑白集/「去博愛化」的座位
2024-06-29 00:4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衛福部社家署預告調整「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對於博愛座規定,除將博愛座更名為「優先席」,也預計將適用對象由老弱婦孺,變更為「其他實際需要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因博愛座爭議頻傳,衛福部決定將「博愛座」更名為「優先席」,並修改適用對象,由「老弱婦孺」擴至「其他有實際需要者」。用「改名法」來解決人際間失去的尊重和同情,稱不上是高明手法,但也許有助於降低紛爭。至少,年輕世代可以「有需要」為由,理直氣壯地不讓位。
說來唏噓,這種「去博愛化」的更名,恰恰反映了台灣消逝中的博愛精神。博愛座的設置,出現在講究「禮義廉恥」的時代,有一整個世代的人在那個氛圍中成長,也奉行著形式上的讓座。但當這一代人年長,到了他們需要「被博愛」的時候,未被教導博愛的另一世代卻不承認自己有讓座的義務。
博愛當然不是「義務」,而是一種教養、一種禮貌、一種文明,這是無法勉強的。尤其,隨著高齡化巨浪來襲,如今每五人就有一人是長者,年輕世代面對了難以承受的博愛壓力。因此,正邁入高齡的嬰兒潮世代勢須有更強的自覺,勿再把被讓座當成理所當然。
十多年前,大陸作家曾稱讚「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他口中的風景,應包含了人情味、禮貌、善良、熱情等,那就是一種廣義的博愛。遺憾的是,美好風景正逐漸消失,許多人原本寧可站著也不去占用博愛座,如今卻有人為了座位大打出手。
每天征戰不斷的政壇,恐怕作了最壞示範。
聯合報社論/行政運作失序混亂,卓揆看到了嗎?
2024-06-29 00:1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卓榮泰。記者葉信菉/攝影
卓內閣上路四十天,迄今未表現出「新人新政」的存在感。不僅如此,撇開兩岸對峙和朝野惡鬥這類屬於賴總統主政範疇的事不談,行政院在處理各類民生和社會安全有關議題時,經常丟三落四,失去行政機關應有的機敏和責任感。最近發生的火車撞落石脫軌事件、輸液及進口蛋風波、新青安貸款加劇炒房亂象,乃至新南向觀光免簽導致泰、越等國女子滯台賣春等,在在都是行政機器失能的表徵。
上述林林總總的問題,涉及了包括交通、衛福、農業、財政、內政等部會的權責,但各單位的處理都在浮面打轉推託,卻無意用心解決。以新自強號在蘇花遇土石流為例,政府近年編列數億預算設置邊坡土石流預警系統,但這次在事發前十九分鐘系統即錄到土石流淹沒軌道,台鐵卻無人聞問,任由火車撞上。甚至,在吹哨者爆料前,台鐵高層還謊稱該路段過去從無落石紀錄,因此未設預警監控系統。如此鬆散的管理,加上瞞天編織的本事,就算撒下再多預算,台鐵會以乘客安全為意嗎?
再看醫療輸液缺貨事件,問題源頭在於衛福部的管理及給付不當,造成輸液生產長期偏賴永豐一家供應。及至永豐被發現檢驗報告造假,遭勒令停業,醫療市場即一夕斷貨。換言之,衛福部縱容在先使問題惡化,卻不設法輔導改善,又驟然勒令停業,當即造成醫療院所的恐慌。尤其新任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不正視現實問題,卻一味喊話辯稱供貨無虞;如此傲慢的姿態,哪有體恤及服務的責任感?最後行政院撤換食藥署長吳秀梅,但也只是人事布局的操作;如果主事者完全沒有智慧行政及服務人民的意識,問題仍會層出不窮。
進口蛋流向及補貼詐欺的問題,更是臭不可聞。超思進口巴西蛋的問題去年沸沸揚揚至今,最近更被揪出,當初和農業部簽訂專案進口合約的是「亮采」公司,但最後補貼卻付款給了資本額僅五十萬的「超思」,這玩的是什麼把戲?農業部次長杜文珍被問到「亮采」和「超思」的關係時,竟然答稱「我也不知道」。這態度,就像農業部和畜產會之間的奇特主從關係一樣,根本是一筆糊塗帳。事情鬧了兩年,政府從進口差價補貼到銷毀估計花了近十億元,能以「不知道」結案嗎?
再看,新南向國家女性利用觀光免簽的機會來台,卻變相在各地賣春,甚至逾期居留,已成新的治安漏洞。政府之所以開放新南向國家來台免簽,主要是為了彌補禁大陸觀光團客的不足;為了達到招攬目的,甚至祭出金錢補貼,每人發給五千元自由行消費金。問題是,開這個小洞又奉上紅包,卻填不了那個大坑,反而把島內的社會秩序都賠進去。甚至有越南女子一下機,便被載去接客,顯示免簽這個便門已成為賣淫集團拓展跨國營運的捷徑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當綠媒引述不具名的「資深媒體人」說詞,指控某電視台政論節目遭陸媒介入;陸委會、文化部和 NCC 等三個部門便一撲而上,煞有介事地要共同調查。然而,更多事關民生、健康和社會治安的問題,相關部會卻是顧左右而言他,聲稱「不知道」、「沒聽說」,或者根本不想管。更令人扼腕的是,當海基會和交通部不斷釋出善意,試圖說服對岸開放團客來台時,陸委會卻突然升高陸港澳的旅遊警示為「橙色燈號」,呼籲國人非必要避免赴陸旅行。「陸委會擋海基會」的作法,形同政府左手打右手,卓榮泰作何感想?
鬥爭一流,治國無半撇,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