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5日 星期二

薛承泰/大學何去何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大學何去何從
◆  盛治仁/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薛承泰/大學何去何從


2023-09-05 00:24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
少子化讓大學紛紛減少招生名額,近四年一般大學與科技大學四年制日間部,合計已減招1萬9810人,減少10.43%。本報資料照片


大學院校即將開學,今年在沒有疫情威脅下,各校招生已恢復如常。然而,許多學校受困於少子化浪潮,即使在教育部指導下,招生缺額如踩地雷,在私校中連環爆!有九所私校缺額率百分之廿以上康寧大學高達六成中國文化大學也有卅三點六%,缺額人數達一,三四二人;只要連續三年,這些學校若沒有其他資金挹注,怎麼撐下去呢?若開學註冊狀況不理想,情況還會更糟。

迄今看不到政府拿出有效辦法來,一所大學的關閉不只是師生何去何從的安置問題而已,舉凡校地、校產以及周邊城鎮的殞落等,都會帶來許多外溢衝擊,更何況今後幾年會加速發生,最後就是大學崩盤。而蔡政府在整個少子化議題上,只有加碼增加補助,不僅看不到效果,甚至在執政的每一年,生育率與生育量不斷滑落!這應該是蔡政府最不想看到的「政績」,也應是參與角逐總統寶座者提出新政見的最佳機會。

儘管少子化趨勢普遍發生在各國,台灣(還有南韓)的情況在近年特別嚴峻。全世界在過去六十年來平均生育率折半(從每位婦女生五人降到二點五人),台灣卻是從六人降至不及一人,去年還創下○點八七人新低今年已脫離虎年,原本寄望生育量會回升,可是前七個月出生七,六九一九人,相較去年同期七八,○九九人,生育量還少了一,一八○人,且人口自然負成長已達四八,四三八人,也超過國發會所推計全年自然負成長數

台灣自民國一○九年(二○二○年)人口首度負成長以來,不斷創了新高;按近年來人口趨勢觀之,國發會每兩年進行人口推估,未來趨勢傾向低推估,甚至更低的方向,癥結在於生育率比預期更低。儘管人口總數減少,短期間對高密度人口的台灣未必是壞事,特別是對能源使用與環境保護能紓解一些壓力;然而,問題在於人口結構急速變化,特別是「少子化」以及因少子化而推升的「高齡化」,對台灣的衝擊會較為明顯。

試想,去年出生十三點九萬嬰兒,在民國一二九年(二○四○年)上大學時,會有三分之一大學招不到學生。而他們將面對的社會,是老人占總人口三成以上,人數比當前多二七○萬人同時工作人口減少三一○萬人;屆時不只是大學崩盤所有的保險(包括勞保與健保)也都撐不住。這些年輕人就算都進了大學,其前途在哪裡?

另一方面,自從去年生成式人工智慧GPT)出現,教育首當其衝,高等教育尤然。由於人工智慧至少具備三個特質:一、資料儲存超越人類的記憶。二、演算與搜尋速度超越人類的智力。三、自我學習超越人類的惰性。老師在教室中的功能將可以被取代。其實,人工智慧從事生產製造與照顧服務的相關工作都已經發生了,如今要機器人寫論文、作畫、作詩、作曲、書法……也都能通,將來更是精通。人類所謂的「專長」,除了少數人有能力設計與操控機器人,其他的人必須另謀生路;簡言之,「工作」與「謀生」的定義將會改變人類各種組織如家庭企業政府)也將翻轉。

恭喜又有一批年輕人進入大學,學校或許正在傷腦筋,是否准許學生運用 GPT 來做作業、寫報告;而學生或許也會學習採用多版 GPT 進行修改、變裝,做為自己的作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於是會有一套鑑定「抄襲」的機制出現,四年就這樣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