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改變思維 別過度糾結出口衰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7961/web/ 

◆  聯合報社論/害民傷財的決策,農業部卻說得振振有詞
◆  聯合報黑白集/重啟共打?不期不待
◆  經濟日報社論/改變思維 別過度糾結出口衰退







經濟日報社論/改變思維 別過度糾結出口衰退


2023-09-05 00:13 經 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主計總處再下調今年經濟成長預測至1.61%,經濟成長主要驅動力的出口已連續衰退近一年。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主計總處再度下調今年經濟成長預測至1.61%,主要原因在於經濟成長主要驅動力的出口已連續衰退近一年,近來的衰退幅度更是冠於亞鄰各國。若非內需消費溫熱,加上進口也併同衰退,經濟表現會更令人憂心。在此情況下,出口何時回溫成為最受關心的課題,而這也隱含著「出口回溫是台灣經濟唯一救贖」的潛在思維。這樣的慣性思維無可厚非,畢竟台灣經濟成長大幅依賴出口驅動已是數十年的跨世代經驗,很難改變。然而,如果台灣出口是如此易受全球景氣影響,這種脆弱性就值得深加檢討,認真思考其他的救贖之道。

「台灣是出口導向國家」、「出口是台灣經濟的命脈」這樣的語詞常見於對台灣經濟的介紹中,但是一來從來沒人規定經濟非得出口導向不可,二來出口若是命脈,就很容易致命。面對出口連續衰退,我們可以有兩種思維,一是比較結構性、根本性地考慮改變出口在GDP與經濟成長中的重要性,另一是比較淺碟式地維持既有結構,努力保持或找到所有有利於出口的政策與動能。在經濟順風時,後者實易如反掌;當經濟逆風時,後者就常力不從心,只能期待風向轉變。

這樣的困境與我國的產業結構有關。我國的出口產品近八成為中間產品,必須依賴最終產品做為出海口,沒有獨力增加銷售的策略空間,一旦最終需求萎縮、訂單不來,就幾乎無計可施,當然就會出現比其他國家更嚴重的出口衰退。偏偏我國的貿易依存度高達GDP的1.2倍以上,在全球除了以轉口貿易為主的國家外幾乎名列前茅,順風則罷、逆風則苦。近一年來這樣的痛苦顯露無遺,各產業庫存去化緩慢,即使有新增訂單多是短單,擔心ECFA被中止,甚至也擔心海外觀光客來的少,使得「人進來、貨出去」的目標很難達成。

事實上,要靠人進來、貨出去就發大財是不容易的事,否則以台灣的出口比例與能力,我們早成首富。想要出貨多,對資源窘迫的台灣就易造成「五缺」之類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出貨多就易造成價格破壞,努力出貨或有助出口額增加,但莫忘出口額是「營收」而非「利潤」,若出口只能賺到「毛三到四」的利潤,有限資源運用的性價比或效益成本比顯然是偏低而應該改弦易轍,更何況為了促進出口,政府有形無形的補貼政策不計其數,卻從未評估其有效性與合理性。

對於改弦易轍,政府並非沒有努力。健康的出口不應長期依賴政府協助,而是要找到高利潤的市場契機,為此,無論是六大核心戰略的5G、AIoT、智慧應用、資安等軟體產業或是高階製造中心,都是值得努力的目標。只是一遇出口衰退,關心的焦點還是又回到舊有產業上,豈不諷刺。

當前政府財經部會為了「拯救出口」想必正苦思「良策」,但在尊重市場及資源有限的前提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乃是鐵律,政府的有限資源時必須避免一再錯置。

另一方面,沒有一本教科書告訴我們「出口愈多愈好」這種事。一個國家若能有較高比例的內需也代表資源可以為己所用,對於提高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當台灣透過長年出口已經累積不少經濟成果時,如果可以反映在內需消費的提升,必然是健康的發展,因此台灣當前溫熱的內需其實是令人欣喜的現象。若以購買力平價(PPP) 來計算人均所得,我們常自傲於人均所得高於許多先進國家,因此消費溫熱也是理所當然。

如果我們覺得更健康的台灣經濟應該像一般先進國家般,有著更高比例的內需消費,而不應有藉由補助、壓低薪資水電價格等扭曲資源運用而力拱出來的過高比例出口,則正面對出口衰退的此時正是思維與政策轉變的最佳時機,實在不必要過度糾結於出口的衰退,更何況全球未來經濟逆風的機會很可能遠多於順風!











聯合報黑白集/重啟共打?不期不待


2023-09-05 00:1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近來兩岸共打知名案件當屬台南八八槍擊案,主嫌洪政軍(前中戴墨鏡者)及槍手孔祥志(後中戴墨鏡者)今年二月在大陸落網,押解返台移送南檢複訊。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謝進盛/攝影


大陸舉行警學研討會,我方由刑事局長周幼偉帶隊大陣仗與會,兩岸冰凍許久的「共打協議」似有重啟跡象。不過,在民進黨意識形態掛帥和選舉「反中抗中」需求下,能有多少實質效果?只能說「不期不待」。

早在二○○九年,兩岸簽訂「共打協議」,有效壓制了當時猖獗的詐騙事件。從二○一○年的二・八萬件,降到二○一三年的一・八萬件。蔡政府上台,兩岸關係急凍,共打擱置,詐騙案又暴增。截至去年,已突破二・九萬件,民眾財損超過四十六億元。

蔡政府今年五月底宣布成立「打詐辦公室」,但除了一味宣導,卻拿不出有效辦法。其中關鍵,就在多數詐騙案已是跨國、跨境犯罪,兩岸互為上下游,時有所聞。「共打」名存實亡,兩岸司法機關只能各行其是,事倍功半,兩岸民眾遭詐騙往往求助無門。

兩岸司法互助名存實亡,影響甚廣。今年三月,金門陳姓上兵逃去廈門,法務部去函大陸要求遣返,迄今未獲回覆。曾引起香港「反送中」浪潮的陳同佳案,嫌犯欲來台投案卻不得其門而入,演成「台灣主動放棄司法管轄權」的荒謬情境。兩岸共打遇到政治,只能閃邊。

這次警學會議,蔡政府極為低調,也是政治因素使然。除擔心「見光死」,恐是過去常常抹紅兩岸交流,怕如今難以自圓其說。











聯合報社論/害民傷財的決策,農業部卻說得振振有詞


2023-09-05 00:0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超思登記資本額僅50萬元,負責人秦語喬只實際出資1000元,卻能取得蔡政府8800多萬顆蛋的專案進口特許,共獲得1.7億補貼。 聯合報系資料照
季青漫畫


為了一人公司「超思」成為進口蛋大買家的問題,農業部大言不慚誇稱,政府透過專案進口雞蛋補貼,創造了逾六十億元的效益,是補貼金額的十倍以上。誰料話聲剛落,國內蛋價立馬漲聲響起,昨起每台斤調漲三元,狠狠打臉農業部自詡「平抑蛋價有功」的說法。政府五個月來撒近五・七億的補貼,恐怕沒補到消費者,而是補到進口商的荷包。

這也正是超思的角色遭到質疑的主要原因。超思登記資本額僅五十萬元,負責人秦語喬只實際出資一千元,卻能取得蔡政府八千八百多萬顆蛋的專案進口特許,共獲得一・七億補貼。這樣的架構和脈絡,任何人看了都很難不懷疑其中存在某種「五鬼搬運法」。這點,正是農業部必須講清楚說明白的,沒有任何閃躲空間。

然而,農業部次長陳駿季的答覆卻避重就輕。他說,資本額不代表貿易能力與資金調度能力,外界不要陷入一人公司迷思。他還說,超思進口的巴西雞蛋有三貨櫃檢驗不合格,損失八、九百萬元,該公司「吭都不吭一聲」,顯示其資金調度沒問題。陳駿季的說法,其實毫無說服力。試想:超思能拿到近兩億元的補貼,損失幾百萬元算什麼?

超思負責人秦語喬有經營進口蛋的經驗,也有取得國外訂單的能力,這點無需否認。問題在,當國內蛋荒已經火燒眉毛,為何農業部和畜產會卻執意由超思自遙遠的巴西進口雞蛋,而且把六成進口蛋的配額都交給它?這些巴西雞蛋來台是採取「海運」,光是船運的時間,就要廿七至四十天不等。若再算上從巴西內陸產地運到港口,以及來台驗關到上架的耽擱,雞蛋從生下來到端上桌可能超過兩個月的時間。試問:這是紓解蛋荒的好主意嗎?讓民眾吃放那麼久的蛋,就算有冷鏈,能確保新鮮嗎?

陳吉仲的農業政策,因過度流於政治算計,所以充滿扭曲,從這次進口蛋的操作已一目了然。例如,為了快速進口雞蛋,不惜高價支付空運補貼,其中澳洲蛋每顆補貼高達卅二元,這已是蛋價的數倍。美國雞蛋也要補貼廿多元,土耳其蛋則是十六元,泰國蛋則是七、八元。這種補貼進口蛋來抑低市場蛋價的做法,從另一個角度看,根本是在戕害國內蛋農,使他們失去飼養蛋雞的欲望,必然造成市場的惡性循環。

再看,陳吉仲以中國大陸的雞隻施打「疫苗」,因此不考慮進口其雞蛋。這個理由,或許言之成理。然而,比起這次進口的巴西蛋被驗出氯黴素超標,可能引發再生不良性貧血及致血癌疑慮,何者對國民健康的危害更嚴重?何況,超思進口八千多萬顆巴西雞蛋,僅抽驗了七十五批次,如此草率的檢驗,不會造成大量的「漏網之蛋」嗎?這點,農業部可以不在乎,但衛福部和整個蔡政府都不在乎嗎?

如果超思真的是一家長期熱心熱血的公司,民眾不會在乎它如何以小搏大,如何領走兩億補助。問題是,這家微小公司的超級大生意,不僅隱藏著不透明的金流人脈,還掩映著蔡政府農業政策的荒腔走板。除了罔顧農民、產業和市場,不顧消費者的健康,更把國家公帑透過黑箱操作注入到不明人士荷包裡。這種居心叵測的運作,才是最令人不寒而慄的事。

民眾可以不在乎超思的背後有什麼黑手,但你能容忍自己和孩子在不明不白下吃進過期的問題蛋嗎?你可以容忍政府假藉紓解蛋荒之名,把資金送進特定政商人物的口袋嗎?今年,人們有機會吃到半個地球外送來的蛋,卻很難有什麼振奮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