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利率及經濟好壞才真正影響房價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7401/web/ 

◆  聯合報社論/從賴勁麟十八家綠能廠,一窺台電虧損奧祕
◆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的能源政策呢?
◆  經濟日報社論/利率及經濟好壞才真正影響房價






經濟日報社論/利率及經濟好壞才真正影響房價


2023-08-15 00:0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下半年房市走勢與平均地權條例、央行管制、房地合一2.0等打炒房政策有關,而和明年7月實施的囤房稅2.0關聯不大。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許正宏攝影


財政部莊翠雲部長11日表示,下半年房市走勢與平均地權條例、央行管制、房地合一2.0等打炒房政策有關,而和明年7月實施的囤房稅2.0關聯不大。然而,由於民眾的預期心理,已實施的打炒房政策,其效果已反映在目前的房價,囤房稅2.0對房價的影響效果,則會從宣告政策的那一天起,逐漸遞減。因此,真正影響房價走勢的是,民眾對經濟基本面及利率的預期。

囤房稅負的多寡取決於屋齡及使用的建材。囤房稅2.0造成持有多屋民眾的房屋稅稅率,由目前最高的3.6%提高到4.8%。民眾繳納的囤房稅額等於囤房稅率乘以房屋評定現值,而後者是根據「房屋標準單價×面積×(1-折舊率×折舊年數)×地段率」的公式計算,而其中的房屋標準單價取決於建材成本。因此,新蓋的豪宅由於尚未折舊,且使用的建材成本最高,因而囤房稅負最重。相對地,陳年老屋的囤房稅負則最輕。

經濟學原理預期囤房稅2.0會壓抑房價。就新屋市場而言,房屋稅稅率上升會減少投資客對新屋的需求,從而降低新屋房價。就中古屋市場而言,房屋稅稅率上升除會降低投資客的購屋誘因外,也會增加多屋持有者的賣屋誘因,從而促使中古屋房價下跌。

不過,由於下列三個因素,囤房稅2.0造成房價下跌的幅度有限。首先,房屋稅的稅基是房屋價值,而非土地與房屋價值的總合。然而,在大都會地區,房屋價值可能只占房地產價值的二、三成。其次,全台超過30年屋齡的房屋占比超過51%,因而平均而言,中古屋的囤房稅負不高。最後,囤房稅只影響自用住宅擁有者中,占比4%的多屋擁有者。

就未來房價走勢而言,民眾對未來利率及經濟基本面的預期會遠大於囤房稅的影響。美國聯準會於去年年初啟動升息循環,使得我國央行將重貼現率由去年年初的1.125%提高至今年3月的1.875%,造成國內房價盛極而衰;新屋價格於2020年第4季至2022年第4季間上漲29%,但在今年第1季下跌1.6%。而中古屋價格則在2019年第3季至2022年第3季間上漲26%,但在2022年第4季下跌1.8%。不過,下列兩個因素造成近來房價蠢蠢欲動:首先,在去年10月經歷台股加權指數及新台幣兌換美元匯率,皆下跌到近來的低點後,民眾轉而預期聯準會明年開始降息。其次,今年4月起,台股投資人對台灣高科技廠商受惠於AI應用具高度期待。此兩因素導致新屋價格在今年上半年上漲3.4%,及中古屋價格在今年第2季上漲5.5%。

然而,基於下列兩個理由,未來利率極可能上行而非下行。首先,美國及台灣今年7月的核心CPI年增率各為4.7%及2.73%,仍超過兩國希望壓抑通膨至2%的水準。再者,政府面對必須調高電價,以彌補台電預估至今年年底虧損4,000億元的壓力,以及消費者面對明年起碳費課徵,造成廠商轉嫁成本的壓力。

最後,未來經濟基本面對房價也無助漲力道。今年第1及2季台灣的經濟年成長率分別為-2.87%及1.45%,而央行近來也下修今年的經濟成長率至1.72%。今年台灣經濟呈現「內熱外冷」的現象。第2季經濟成長率轉正,主因是新冠肺炎疫情緩和後,民眾在旅遊及餐飲等消費的大幅增加,從而對第2季經濟成長率貢獻5.37%。不過,台灣的外銷訂單至今年6月為止,卻出現連十黑,從而反映在國內投資需求對該季經濟成長率的貢獻為-3.92%。由於長期經濟成長取決於投資增加,而非消費增加,因而此種表現恐難以推升房價。

總之,未來短期間,國內利率有上漲壓力,但GDP仍微幅成長。因此,若未出現任何灰天鵝事件,則國內房價維持平盤或些微下調的可能性較高。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的能源政策呢?


2023-08-15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表示,台灣其實不缺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侯友宜發表能源政策後,柯文哲也跟進,兩人不約而同將核能納入能源選項。對此,民進黨反酸「侯參選人打臉侯市長」,批柯、侯是「為擁核喊缺電」,不負責任。但民眾也想問:參選人中唯一未提能源政策的賴清德,有何具體主張?

賴清德談到能源,迄今只有防衛。他一方面說「台灣不缺電」,又說「非核家園不變」,似乎想「蔡規賴隨」。但另一方面,他又稱緊急時「啟用停止運作的核能機組」,反核立場已有鬆動,相當矛盾。綠營批評侯、柯,自己卻說不清楚。

此次大選,能源議題受到的關注甚至超過統獨和兩岸議題,其來有自。蔡政府執政七年多,「非核家園」神主牌高掛,卻屢傳缺電跳電,減碳則一事無成,再生能源廿%的目標也已跳票下修。不計核四認列虧損,台電今年虧損累計將超過四千億,破產危機已在眼前。

此外,「綠電」的種種黑幕,也不斷被揭開。弊案頻傳不說,新潮流大老賴勁麟的「雲豹能源」,數年內成綠電龍頭,被譏為「台電跌倒,雲豹吃飽」。其女綠委賴品妤的「十九萬存款」,對比賴勁麟的「十八家綠能公司董事長」,更顯諷刺。賴清德身為新系要角,難道不必面對?

賴清德提不出完整能源主張,並不讓人意外。蔡英文的政策扭曲變形,換賴清德接手,救得回來嗎?












聯合報社論/從賴勁麟十八家綠能廠,一窺台電虧損奧祕


2023-08-15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季青漫畫


最近有兩則能源新聞受到熱議。其一,台電今年虧損將達四千億元,可能超過資本額而破產;其二,館長陳之漢與綠委賴品妤互槓,扯出賴品妤之父賴勁麟掛名十八家綠能公司代表人,館長痛批「整個民進黨團都在吃綠能」;雲豹能源則澄清賴勁麟持股僅占一%,絕非家族事業。看似不相干的兩件事,但綠營旗下大開十八家綠能公司,恰能洞穿台電虧損的祕密。

賴勁麟在這十八家綠能公司擔任董事長,並非虛構故事。這十八家公司,均設在台北市內湖基湖路一號的四樓與六樓,與他任董事長的雲豹能源同棟大樓。賴勁麟曾任民進黨立委、勞委會副主委,又是新潮流系大老,他趁著蔡政府力推風電及光電等綠能,在短短三、四年內連續成立十八家綠能公司。這除了眼光獨到,恐怕也是他掌握了獨特的發財巧門,否則何以要如此密集開設綠能公司?

這十八家公司,資本額從一百萬到十二億元不等,顯然被設定扮演不同的參與功能。在全球疫情嚴重蔓延的三年,這些綠能公司悄悄地以一年五、六家的速度布展,速度驚人。最耐人尋味的是,雲豹總公司原為張建偉所創辦,二○一七年賴勁麟加入後,張建偉讓出董事長一職給賴勁麟,自己轉任發言人。這樣的安排,顯然有意借助賴勁麟的政治人脈拓展公司利基。

綠能開發當然是必要的,但若缺乏合理的制度,卻可能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或土地的濫用,乃至引發官商勾結、貪腐等弊端。這點,從苗栗、彰化、雲林、台南等地的弊案頻傳,綠蟑螂橫行,已一目了然。但另一個受到外界忽略的因素,則是綠電價格制度的不合理:台電被迫高價收購綠電,卻只能以低價售出,加上政府動輒凍漲電價,使得台電背負虧損的包袱越來越大。

簡言之,民間綠能廠商開發的風電和光電,台電必須以保證價格收購;這保證了綠能廠商的收益,對台電卻是虧本生意。根據台電的資料,到今年六月底止,台電購買的風電價格為每度七.○三元,太陽能光電平均為每度四・八四元,地熱為六.二二元,整體外購綠電成本為五.一元。然而,台電的售電價格,民生用電僅每度二.六三元,工業用電為二.五八元。換言之,台電購買的每一度綠電,都只能以一半的成本價賣出;所謂綠電「賣一度、虧一度」就是這樣來的,台電的鉅額虧損也是這樣來的。

由此,人們即能看出蔡政府能源轉型政策的破洞與矛盾,除了大家擔心的供電日益不穩,更是利用一手遮天的方式來「瘦台電、肥民營廠」。在能源走向多元化的時代,各國電業都已自由化,唯獨台灣仍由國營事業的台電扮演供電總舵手,不僅要吸收所有民營電廠的成本,還要保證它們的合理利潤。最後,當台電債務累累,只好由政府拿預算補貼助其苟延殘喘。試問,這像是一個理性政府管理國家供電的聰明模式嗎?

賴勁麟一口氣開十八家綠能公司,當然是看準綠能「穩賺不賠」的奧祕,綠電是一門好生意。不僅如此,除了賣電給台電,以其良好的政商關係,雲豹還能輕易取得政府的公共工程。且看,雲豹僅這兩年取得的三個儲能場案,工程款合計便超過百億元,為該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貢獻了十五億多元。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政策,藏著這麼多綠營自己人可分享的利多,堪稱「風光無限」!

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不惜讓台電虧損消瘦,卻藏著綠營關係企業套取國營事業利益的巧門,這是福國利民之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