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華/三十六個瞬間
◆ 盛治仁/運用人工智慧 要靠人心輔助
◆ 林中斌/習近平的變通
◆ 周行一/你是財富自由的父親嗎?
◆ 嚴震生/俄烏戰爭中的俄非高峰會
王文華/三十六個瞬間
2023-08-11 01:14 聯合報/ 王文華(作者為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終其一生尋找的東西,往往早已出現在找的過程。
波士頓美術館舉辦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特展,同步在網路上展覽。
葛飾北齋這名字也許陌生,但他的作品卻隨處可見。連優衣庫都用他的代表作《富嶽三十六景》做衣服。
《富嶽三十六景》,顧名思義是富士山的三十六個景象(其實最後有四十六幅)。我學生時代第一次看到這系列,忙著去找每幅畫中的富士山,比較彼此有什麼不同。
系列中最有名的幾幅,主角真的是富士山。如《凱風快晴》,畫的是夏日朝陽把富士山照得通紅。而《山下白雨》,畫的是雷雨前富士山一片漆黑。
那時賞畫的方式,是讀藝評、問專家、做筆記。直到每一幅都背下篇名,說得出道理。波士頓有特展?一定要飛到波士頓!
多年後再在線上賞畫,看到的東西已不同。
首先是發現雖叫《富嶽三十六景》,但重點並不是富士山,而是富士山前的人間百態。山是背景,人才是重點。
比如說《江戶日本橋》這幅,畫的是橋上擁擠的人、貨、河上的船、河邊的住家。而富士山,只是左上角遠遠的白色物體。
而《本所立川》,畫的是木材工廠。有人在鋸木頭,有人從高處丟竹子,有人在低處接住。富士山,根本被木材遮住了。
《隱田水車》,畫的則是女子取水、洗米;男子扛著麻袋走過;小朋友牽著烏龜玩耍。富士山,靜靜矗立在遠方。
至於《駿州江尻》,畫的是鄉間小路突起大風,路人手中的紙被吹散,有人抓住被吹走的帽子,有人的衣服被吹得飄起來,遮住了眼睛。富士山,簡化成左上角的一條曲線。
再看這些作品,看到的是富士山前的生活。人們工作、合作、覓食、煮飯、趕路、玩耍…簡而言之,尋常百姓的食衣住行。
過去看人生或藝術,總是嚮往王侯將相的豐功偉績。基於有為者亦若是,自己也設定了像富士山一樣巨大而遙遠的目標。此後眼中只有富士山,甚至為了富士山而放棄一切。
現在看人生或藝術,開始珍惜尋常百姓的食衣住行。因為看過所謂的豐功偉績,懂得食衣住行才有普遍性和永續性。「富士山」還在,但已退為背景。它是美好生活自然延伸出的成果,而不是犧牲生活而換得的功勳。它就在立地成佛的腳下,而不在刻意朝聖的天邊。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一座「富士山」,在追求富士山的過程,常讓山下的工作、合作、覓食、煮飯、趕路、玩耍等真實人生,悄悄溜走。最後縱使登了頂,卻發現紙被吹散、帽子被吹走、眼睛被遮住。
離開波士頓美術館的網站,關上電腦,我感受到:每個人,都是一間美術館。每個人生,都是《富嶽三十六景》。自問:如果要捕捉三十六個瞬間,總結我的人生,我可有足夠的素材?
嗯…坦白講,我還真有點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