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0日 星期四

盛治仁/運用人工智慧 要靠人心輔助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運用人工智慧 要靠人心輔助
◆  林中斌/習近平的變通
◆  周行一/你是財富自由的父親嗎?
◆  嚴震生/俄烏戰爭中的俄非高峰會






盛治仁/運用人工智慧 要靠人心輔助


2023-08-10 04:10  聯合報/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哈佛商業評論推薦必讀AI趨勢》書影。 圖/取自「誠品線上」網站


最近研讀了《哈佛商業評論推薦必讀 AI 趨勢》一書,收錄了近年來十二篇文章探討人工智慧發展應用的不同層面,深覺這個即將改變我們生活和工作方式的科技,值得更深入思考。

AI的應用因近期 ChatGPT 的成功推動受到世人矚目。但這十二篇文章的發表日分散在過去三年間,有些討論的議題在思考時必須考慮時間因素的變化。而我們當下對 AI 發展及其影響的評估,過幾年後再回頭看也勢必需要修正。

受限於篇幅只能分享幾個重點。首先,要問對問題。例如有一家電信公司運用人工智慧行銷時,請 AI 找出最有可能離開的顧客,然後針對這些顧客提出各種促銷方案,但是效果不彰。某些可能離開的顧客,不管用什麼促銷方案他都會離開,再花資源在其身上只是浪費,而該花資源留下來的顧客卻投資不足。

真正該問 AI 的問題,是那一些考慮離開的顧客,最可能被什麼樣的促銷方案留下來,才能將資源作最佳配置。AI 只能盡力回應人類的提問,但是如果使用者焦點錯置,就不能怪人工智慧幫助有限。

其次是了解人工智慧限制。某些層面上我們已經很習慣演算法的影響。例如看串流影片、線上購物或是使用社群網絡時,會根據我們的喜好推薦產品。許多研究指出對消費者產生例如同溫層效應或是網路成癮等影響。但就算應用人工智慧的商家,也要警覺其負面效應

舉例而言,一個公司的定價策略,如果完全以人工智慧就供需曲線來決定,因為缺乏同理心又忽略與顧客長期關係,雖然能達到短期利益最大化效果,但是卻可能造成中長期傷害

例如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時倫敦警方接獲恐攻通報,在倫敦橋附近的民眾都趕緊叫 UBER 回家,四十三分鐘內演算法漲了超過兩倍的價格。民國一九年(二○二○年)西雅圖槍擊案時甚至漲了五倍。商業上的智慧定價策略,卻造成顧客信任度下降。可口可樂也曾推出跟著溫度調整價格的自動販賣機,天氣愈熱賣得愈貴,結果引發眾怒而終止此作法。

品牌的經營不只是單純數學問題,必須考量不同的情境下顧客情緒反應,需要具備同理心並以長期觀點經營顧客關係,而不是只極大化每次交易獲利。這也是運用人工智慧必須注意限制

最後,公司要轉型,有兩個乍看起來互相矛盾操作方向。在初期是要找出最關鍵的部分重新思考如何運用人工智慧,帶來重要領域重大改變,並以此成功基礎帶動其他領域跟進

但絕對不能只想挑一兩件事情來做。實施固然可以分階段,但心態必須堅定地全面布局,有一篇文章列舉了公司推動人工智慧的十項工作清單,值得參考。

人機混合工作絕對是未來模式。部分人類的現有工作會被取代,同時也會有許多新型態的工作產生。傳統的工作界線將發生轉移,過程會造成就業結構的改變和大量民眾的衝擊。在現階段運用人工智慧,更需要有智慧的人工來引導,組好的團隊,問對的問題。不是排除人類,而是讓人類更能展現能力,更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