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0日 星期四

當科技創新被民粹淹沒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7306/web/ 

◆  當科技創新被民粹淹沒
◆  勿讓台灣成國際巨頭掠奪競技場
◆  走出教堂 傳承部落文化
◆  網路不設防 「麻」煩自然增
◆  韓童軍露營大會之鑑
◆  任住宅炒作 花教授打臉花政次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創新民粹淹沒


2023-08-10 04:05  聯合報/ 徐作聖/陽明交大退休教授(新竹市)
台積電。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積電境外投資遭遇嚴峻挑戰,背後原因主要來自民粹主義作祟。其一是蔡政府嘉勉「護國神山」地位後所衍生的「矽盾」之說;其二是在全球廣泛布局、大量投資而產生人手不足現象和創新能量稀釋的問題。

媒體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已否定「矽盾」之說,缺工的問題也由台積電美國廠增聘新進人員,只要「十天密集培訓」即可上手。至於創新能量稀釋問題,仍待台積電高層解決。

首先,「矽盾」就是民粹主義大內宣口號,政府「册封」單一產業為「護國神山」,本身就是民粹主義。「矽盾」要靠智慧,小國掌握了全球的關鍵資源而成為「眾矢之的」,並非好事。在全球分工/競合的格局中,政治利益永遠大於經濟操作。用國際地緣政治操作霸凌商業行為,是大國的專利;沒有堅實的國際政治實力,小國是玩不動也玩不起地緣政治的!

另外,台積電在快速擴張時刻也必須承受巨大的風險,人才不足創新能力稀釋是主要關鍵。廿至廿一世紀中美國的典範企業-通用電子(GE),在快速擴張/投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策略中,卻忽略了曾以為傲的科技創新,在紛紛擾擾分崩離析造成全面潰敗

半導體產業在台灣得以蓬勃發展,除了優質高階人力外,最重要的是來自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在技術創新及人才培育方面。台積電在美國投資所遭遇的問題其實是「資源分配問題延伸。台灣傾全國之力卅年成就台積電霸業,現今官員開口閉口護國神山」,但到了國外「因地制宜」策略能在地複製嗎?如果台灣半導體製造的核心能力在「英明」政府領導下即可輕易複製,再創一個護國神山不就該易如反掌? 

科技創新國家社會進步泉源,不論是國家主導還是民間企業經營,其領導力重點在於研發實力及規模、系統性/策略性長期投入國家知識體系及技術系統獨立性和專業性,但這些條件都逐漸被意識形態及民粹主義淹没了!

事實上,台積電國外的缺工缺創新能量,是政府廿年來民粹主義所形成的惡果

選舉文化使得社會傾向短線操作官員誠信攸關國家長期發展,但網路傳播使得資訊變得易得而廉價。在政客操作下,社會對立分隔嚴重加速民粹主義發展。而教育體系加入政治霸凌行列,成為道德淪喪幫凶

科技淪為政治的裝飾品,創新也變得虛華而缺乏內涵。一群非專業、科技文盲的官員「引領」科技發展,台灣的「產學國家隊」就是民粹主義產物。量子技術、高溫超導、生成式人工智慧、產業聯合艦隊精準醫療等都是「蹭預算科技研發項目

民粹政府搞「史詩級」的劃時代科技創新只是譁眾取寵,但這樣的民粹主義,不正是台灣各個政黨所標榜的美式民主制度

民粹主義盛行現代選舉文化中,長期投入專業領域和技術開發已成為緣木求魚政策,小確幸、跟風、炒短線是政治正確表現,滿坑滿谷的「產學國家隊」是現代版台式的「國王新衣」,台式民粹主義積習難返

全球局勢詭譎不定地緣政治和民粹主義外溢情況下,台灣的下一步怎麼走?真要靠智慧了!











勿讓台灣成國際巨頭掠奪競技場


2023-08-10 04:03  聯合報/ 魏杏芳/政大法學院兼任副教授、公平會前委員(新北市)
臉書母公司Meta將面臨挪威資料保護局的開罰。 翻攝Mark Zuckerberg臉書


七月四日歐盟法院就 Meta 案的先決判決出爐,這件被外國科技記者描述為具指標性,甚至是終結「監控資本主義」的判決,除了明白宣示競爭機關在進行個案反競爭評估時,可將個資保護作為考量因素外,還明確指出,Meta 對使用者追縱、建檔進而個人化廣告的獲利模式,使用者「同意」是唯一的合法基礎。

事情源於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德國聯邦卡特爾署,史無前例地以 Meta(當時仍為Facebook)蒐集處理臉書用戶在WhatsApp、Instagram 甚至第三方網站的非臉書數據,卻只給用戶使用臉書「同意接受」或「不同意離開二選一包裹式選項形同未經用戶有效同意而處理個資,違反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規」(GDPR),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而違反德國競爭法

Meta 循通常救濟程序向杜賽道夫邦高等法院提起訴訟,在審理過程中,邦高等法院暫停其程序就歐盟法律的解釋與適用問題,向歐盟法院聲請釋答,此次的先決判決即為歐盟法院的回應。

歐盟法院指出,德國競爭機關是在認定 Meta 是否有濫用支配地位的過程中,對於 Meta 是否遵守 GDPR 加以檢視,不會發生取代個資保護主管機關的效果。更何況蒐集處理個資,是數位經濟時代事業競爭的重要參數,在濫用市場力的案件中,要求競爭機關將個資保護相關規則排除在法律分析架構之外,形同漠視經濟發展的現實,削弱競爭法的效能。

歐盟法院亦明白表示,Meta 與其用戶間存在明顯的地位不對等,Meta 單方加諸其用戶如此廣泛蒐集處理個資的條件,不僅就 Meta 履行其與用戶間契約而言非屬必要,且不許用戶就不同資料來源的個資處理分別給予同意,這樣的包裹式同意,不能視為出於資料主體的自由意志。換言之,用戶應有拒絕臉書服務以外其他來源處理個資選擇權,而這正是多年以來 Meta 所否定之事項。

歐盟法院甚至認為,Meta 以個人化廣告做為營收來源的說詞,無論是其所宣稱的改進產品或增進效率,都不能當做是可以不經用戶同意而合法處理個資的事由;用戶的基本權利與自由,應該優越於 Meta 提供個人化廣告的利益之上。

歐盟法院 Meta 案的先決判決,防堵了 Meta 繼續不經用戶明確同意即大規模進行個資處理,並以個人化廣告作為營利來源的可能性,這對「資料經濟」的商業模式將有深遠的影響。資料於數位經濟時代市場力,是具有決定性的因素,競爭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應考量個資保護法規的適用;相反的,一個具市場支配地位的事業,相對於地位不對等的用戶,應負有較高的個資保護義務,形成在適用 GDPR 時的不對稱。

兩個不同面向的觀察,呈現競爭法與個資法互動關係,而這層認識之於我國法制的意義在於,依近期修正公布的個人資料保護法,政府將成立個資保護委員會做為獨立監督機關;該委員會一旦成立,有必要與另一獨立機關公平會充分合作,共同遏止科技巨擎持續不當蒐集處理國人個資狀況

至於公平會去年底發表的「數位經濟政策白皮書」,對於以公平法介入個資隱私議題處理,仍持非常保留的立場,與個資保護機關的關係,依舊採壁壘分明的態度。歐盟法院 Meta 案判決的力道,應足以推公平會一把,該是重新做出抉擇的時候,以競爭法的執行來提升個資保護成效,否則國內市場將繼續成為國際巨頭掠奪競技場













走出教堂 傳承部落文化


2023-08-10 04:18  聯合報/ 劉烱錫/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總幹事(台東市)


聯合國訂八月九日世界原住民日,以提醒我們原住民部落可以讓世界更美好。其估計目前約四點七六億原住民生活在九十個國家,講約七千種語言,占世界的絕大多數,並代表著五千種不同的文化。世界銀行指出原住民擁有或使用的土地約全球的四分之一,生存著八十%物種,並且是地上的主要碳庫,可見原住民的重要性。

但原住民歷經各地城邦帝國文化(文明)數千年來的的侵略,尤其十六世紀以來,歐洲基督教國家四處向各洲部落領地擴張,十八、十九世紀起的工業革命,加速森林被開發為農田,使用化學農藥與肥料對生態體系殺傷力甚大,而其機械與電力所用的能源又急速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導致溫室效應,難怪一九六七年美國科學期刊就有論文把環境危機的根源歸給基督教。為此,英文世界的學者重新研讀希伯來文與希臘文聖經,發現創造神耶和華自始至終都要求人類善待萬物,做各地生態體系的好管家,一九七五年普世教會的奈洛比大會乃決議要求基督教會應該加入永續社會的關懷。

一直與當地生態環境共存的各部落文化,數百年來曾被基督教派挾著殖民母國的統治威權傳教,毀滅其祭儀文化。直到一九六五年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做成《教會對非基督宗教態度宣言》,內容為「天主教絕不摒棄這些宗教裡的真和聖的因素,並且懷著誠懇的敬意考慮他們的做事與生活方式,以及他們的規誡與教理,這一切雖然在許多方面與天主教所堅持、所教導的有所不同,但往往反映著普照全人類的真理之光」。

台灣的基督教會自一九五○年代起,逐漸傳遍原住民社區,早期也難免破壞在地部落文化,但知本天主堂曾建次神父在一九九八年出版《祖靈的腳步》一書,並成立卡大地布文化發展協會,推動部落巴拉冠(男子會所)重建,建構部落主體性等,為其後續守護傳統領域自然主權奠下基礎。如此,面對政府與廠商合作開發一百多公頃的知本光電廠時,部落才能凝聚共識和決心,打贏原住民諮商同意權官司,撤銷政府已核發給廠商的電業籌設許可。

基督教長老教會自一九八○年代起也推動基督教本土化、處境化,由台灣聖經公會翻譯的原住民語聖經可見,每種原住民語言都有自己的創造神,例如布農語把創造神耶和華翻譯為天神Dihaning。出身屏東縣瑪家鄉部落祭司家庭的玉山神學院童春發前院長指出,作為一個牧師要帶進耶穌的福音,也要傳承部落美好的文化,包括敬拜創造神Naqmati的祭儀文化,兩者並不衝突。因此,許多教會不但不排斥傳統文化,還成為部落文化重建的祝福,例如台東縣太麻里鄉新香蘭教會,積極參與恢復拉勞蘭部落男子會所、傳統領域自然主權,以及推動文化傳承與綠色產業等。

在世界原住民日,部落文化重建已是世界潮流、國家政策的當下,呼籲教會走出教堂,傳承原本敬畏創造神的部落倫理與文化,本著基督教本土神學原則,重新認識部落,相信是部落、教會、文化多樣性與生態環境的多重祝福。












網路不設防 「麻」煩自然增


2023-08-10 04:18  聯合報/ 陳宏煇/大學生輔人員(新北市)
去年6月起,泰國大麻合法化,除了專門吸食店,知名景點也販售相關產品,例如「死亡鐵路」火車站外,就有不少大麻攤販。記者張天妮/攝影


聯合報報導,教育部統計,大麻為學生藥物濫用的第三名大麻為學生藥物濫用的第三名,且占比已從去年的百分之十一點五,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百分之十二點一;另外由警方所查獲的大麻走私及栽種重量四年來增加四倍,所查獲的施用人口不僅大幅成長,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事實上,近年來許多年輕人在網路倡導「吸食大麻合法化」,並以荷蘭和美國為例,甚至還在網路上傳相關影片。筆者過去擔任教官在課堂上實施反毒宣導時,就有大學生反問我,「荷蘭和美國吸食大麻都是合法的,為什麼在台灣不能吸食大麻?」其實有研究指出,如果在青少年階段就吸食大麻,不僅成癮風險達百分之十七,且罹患思覺失調症更是一般正常人的六倍。

大學生吸食大麻有愈來愈多的趨勢,而許多高中生在社群網路的推波助瀾下也開始嘗試,尤其在泰國宣布大麻合法化後,許多網紅與素人到當地拍攝吸食大麻的影片,也讓許多年輕人到泰國旅遊時會順道嘗試吸食。

今年暑假全家人到泰國旅遊,出國前上網觀看許多網紅所拍的影片,部分會介紹到泰國旅遊嘗試吸食大麻。但依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七條:引誘他人施用第二級毒品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一百萬元以下罰金。網紅吸食大麻影片在網路上流傳,卻無相關單位監看管制,任由未成年人瀏覽模仿學習,年輕人有樣學樣,吸食大麻者當然不減反增。













韓童軍露營大會之鑑


2023-08-10 04:13  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南韓世界童子軍大露營陸續爆發高溫中暑、淹水等爭議,英、美等國相繼拔營後,中華民國童軍總會決定跟進。圖/基隆童軍團長黃振鴻提供


入夏以來,韓國的「春夏秋冬」四季好像突然變動,讓韓國人每天在爆熱天中度日。不料,這也影響了在全北舉辦的世界童子軍露營活動。此次活動聚集了來自全球一百五十餘國四萬三千多人,規模可觀,韓國政府更投入巨額經費,原本應是一次向世界宣傳的大好機會。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大批參加者中暑,英國隊、美國、新加坡和台灣相繼宣布撤離露營場。主因是化妝室和飲水及洗澡設備不足,還有很多人被蚊蟲咬傷等,相關醫療人員也不夠。

此次,韓國內政部、女性部和保健福祉部三個部會首長參與督導與指揮,但似乎與全北地方政府的「政治理念不合」,產生諸多不協調和上意不下達,導致今日的「國際醜聞」後果。目前,尹錫悅政府先忙於處理眼前,等待送走客人後再秋後算帳。

此際卡努颱風直撲韓半島,韓國政府決定順手利用一千餘輛大型巴士將四萬多人搬離至首爾各地大學宿舍等,並在八個市、道地區進行文化體驗活動,還要在首爾舉行K-POP公演節目,吸引來自國外的年輕朋友,以便好好宣傳一下韓國,這也是為爭取二○三○年釜山舉辦世界博覽會的前奏曲。

為這起醜聞,韓國朝野又開始政爭。國民之力黨說,這是前政府規畫的事,民主黨則指責尹錫悅政府無經驗,應檢討。變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倒楣的還是人民。

台灣與韓國不僅台積電和三星在競爭,在這類國際活動領域,台灣也要正確選擇「取優」和「去壞」,不要讓國內政治破壞國際聲譽。











任住宅炒作 花教授打臉花政次


2023-08-10 04:01  聯合報/ 王瑞興/前台灣省政府地政處科長(南投市)
兼任國家住都中心代理董事長的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表示,高市至年底社宅數量將加碼至1.8萬。記者王昭月/攝影


民國一○六年,民進黨「住宅政策總舵手」、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提出「住宅三箭」:廿萬戶社會住宅、健全租屋政策、促進都更效率。今蔡政府任期將屆,內政部公布一一二年第一季全國房貸負擔率為百分之四一點一九、房價所得比九點七二,分別創下史上第一、二高紀錄,顯然住宅政策忽悠人民。

一○三年「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於《商業週刊》撰文指出,「台灣空屋率近二成,世界主要國家中排名最高的,是英國的六倍,也贏過日本的百分之十三點一。新北市即使從現在起都不蓋房,過了十年這些新屋依然賣不完。在過去的四年半內,已經將未來五到十年內新增人口所增加的需求都蓋完了。」

筆者同意花副教授的看法,尤其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一○九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空屋一六六萬二千宅,空屋率百分之十八點五;偶住率百分之五點四,四十八萬六千宅為準空屋。

尤其,住宅總數八九九萬三千宅,比「花副教授」在一○三年引據之「九十九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增加九十一萬八千宅。

即使不計之後核發使用執照,目前待售新成屋已高達八萬二千宅。一○九年人口轉為負成長,生育率全球最低,住宅需求相對減少。一○三年「花副教授」認為住宅供給過剩,如今問題更加嚴重,房價迭創新高,證明「花政次」住宅政策徹底失敗。

「住宅三箭」本就該做,但無助於解決住宅過剩問題,且任由住宅成為炒作標的,蔡政府卻毫無作為。七年多來,有的上市建商年賺一個股本,還不斷高喊無法生存;買房背負卅年房貸,卻要面臨泡沫化的風險。蔡政府留給下任總統的是住宅供給過剩及高房價,漲跌都有系統性金融風險。

筆者認識許多研究型的地政學者,長期默默推動建立地政士、估價師及國土計畫制度。「花副教授」專攻住宅問題,也是當官登龍術,可惜「花副教授」說得對,「花政次」卻做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