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6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美與陸脫鉤 將錯失復甦契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2666/web/ 

◆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應該以哪個宋楚瑜為借鑑?
◆  聯合報黑白集/王國材還是「洗洗睡」吧
◆  經濟日報社論/美與陸脫鉤 將錯失復甦契機






經濟日報社論/美與陸脫鉤 將錯失復甦契機


2023-02-06 02:40  經濟日報/ 社論
荷蘭和日本是目前唯二可以製造晶片光刻機的國家,兩國同意與美國聯手限制中國晶片產業,禁止輸出光刻機等關鍵設備給中國。圖為荷蘭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路透)


近日美國與日本及荷蘭達成協議,限制先進晶片製造設備出口至中國,被認為是美中經貿「脫鉤」的象徵,但除此之外,各國並不願意配合美國,尤其在大陸解封後,經濟大幅反彈,各國都要藉中國大陸經濟火車頭,推動自己的經濟,美國堅持脫鉤,恐將錯失復甦契機。

美國自從川普政府開始,就一直加高關稅,希望減少對中國經濟的依賴,而拜登政府更提升到國安層次,要切斷中國取得高階晶片的管道,但是事實證明美國經濟企圖與中國脫鉤,其實是失敗的。

根據最新公布的資料,美國向中國進口金額,在去年年底達到新高5,817億美元,同比增長1.2%,比較同一時間,中國與歐盟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貿易總額為8,473億美元,同比增長4.4%。

其實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對美國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影響,要大於對貿易的影響,這是因為拜登上台後,對於美國公司投資大陸的審查愈來愈嚴格,以防敏感科技被中國抄襲,這已產生效果,在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美資減少接近四成,而德國對華投資卻增長52.9%,這就是去年11月,德國總理蕭茲率先訪問北京的原因。

有人認為,其實美國並不是要與中國經濟完全脫鉤,而是「有目標的脫鉤」,這包括了以下的目標:恢復與美國國家安全相關領域的國內產能;在部分戰略性領域維持對中國的科技優勢;維持美元的主導地位;遲緩中國的經濟成長。

但是沒有任何國家像美國一樣,會把經濟安全提升到如此高的層次,大家反而都是在美國的壓力之下,被迫採取「準脫鉤」的措施。這樣的脫鉤在1月27日達到高峰,原來並不情願的荷蘭,在美國壓力之下,終於與日本雙雙同意,禁止對中國大陸輸出先進晶片製造設備,這意味著,大陸將不可能獲得艾司摩爾的光刻機等製造高階晶片所必需的設備。

高階晶片攸關國家安全,這點全世界都可以諒解,但是如果再要擴大,只會讓友邦離心離德譬如像鋼與鋁,大家都造得出來的產品,竟然在四年前,成為川普政府徵收特別關稅項目,等於是向全球發起貿易戰。

中國大陸與其他國家因此告到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上個月宣布裁定,認定所加的關稅違規,不符合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的條款,結果拜登政府不僅沒有從善如流,撤銷特別關稅,反而提出上訴要求維持

現在全世界都在看美中兩國經貿角力,愈來愈多國家認為其實美國是在保護國內沒有競爭力產業的「逆全球化」,民主與共和兩黨為了爭取中西部鐵鏽帶的選票,不惜開罪全世界,把中國大陸當成歸咎的對象

反觀中國,從未表示過要與美國、歐盟經濟上脫鉤,甚至宣稱從未想過要脫離全球化,被認為是習近平經濟分身的副總理劉鶴,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民國一一二年(2023)達沃斯年會時,在演講中堅持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這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他的表態被與會者視為利好,一致歡呼中國回歸全球化。

前美國財長鮑爾森在《外交事務》的一篇專文「美國對中政策不靈全面脫鉤的危險」中指出,美國目前的對中經濟脫鉤政策,有些矯枉過正,所謂「有目標的脫鉤」範圍太大,影響所及,不僅讓美國企業失去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並且還會錯失中國解封後,經濟爆發的驅動力。

由於疫情封控,國際貨幣基金估計中國經濟今年僅有4.4%,但這是在解封前的數字,解封之後,從各沿海城市報復式消費,奢侈品一搶而空,中國自己估計經濟至少成長6%以上,地方政府更是展現出拚經濟的雄心,今年經濟成長7%,並非不可能。

中國的經濟火車頭已經引火待發,所有國家都躍躍欲試,美國如果囿於脫鉤的考慮,限制美商投資或是替貿易設下限制,這將是愚不可及的。










聯合報黑白集/王國材還是「洗洗睡」吧


2023-02-06 02:19  聯合報/ 黑白集
交通部長王國材日前表示,希望2023年達成來台旅客數破600萬人次,其中包含100萬陸客,但防疫指揮中心仍不開放陸客來台,圖為春節假期陸客湧入澳門旅遊。路透


台灣解封後,出國玩的國人遠比來台玩的旅客多,交長王國材喊出,希望今年有一百萬陸客來台。問題是,蔡政府迄今仍不開放陸客入境,就連企業界及國人一再呼籲的擴大兩岸直航航點與小三通,也不願解禁,掐死了中小企業及微型產業生機

隨中國大陸逐漸擺脫疫情高峰,人流、物流恢復暢旺,各國紛對大陸公民解除入境管制,反觀距離大陸最近的台灣,卻持續對陸客拉下鐵門,將龐大的觀光財拒於門外。

過去兩岸交通暢旺,直航航點遍及對岸一、二線城市,如今只剩四航點。隨疫情降溫,兩岸往返需求大增,陸方釋出善意,致函我方盼直航航點擴大為十六個,蔡政府卻使出拖字訣。也難怪台商感嘆一夕回到卅年前往返兩岸都要透過香港轉機的年代,這到底是在懲罰誰?

不只如此,陸委會宣布專案小三通常態化,卻依舊僅限金馬地區居民與陸配,難怪台商氣到說不出話,金門立委陳玉珍大罵陸委會拿名詞詐騙金門民眾。陸委會以「常態化」三個字掩飾鳥籠小三通,是心虛還是存心糊弄?

蔡政府這些政治凌駕民生的作為,首當其衝的,不正是內政部長林右昌口中受疫情衝擊最大、也是民進黨敗選關鍵的中小企業與微型產業?做著百萬陸客夢的王國材不用白費力氣,早點「洗洗睡」吧,夢裡什麼都有。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應該以哪個宋楚瑜為借鑑?


2023-02-06 02:27  聯合報/ 社論
布局2024總統大選,傳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對郭台銘遞出橄欖枝,但郭態度謹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戰鼓響起,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已經就位,非綠陣營群雄還在觀望,其中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動向,也備受關注。儘管九合一選舉成績遠不如預期,柯文哲仍認為民眾黨的民調「逐步上升」,又說會研究如何不重蹈親民黨等第三勢力覆轍。其實從國家未來、政黨存續和個人政治前景等各個面向看,比較親民黨與民眾黨的發展歷程,並參考「宋楚瑜經驗」,柯文哲應有所得。

民眾黨成立後,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首次參與的立委選戰裡,區域立委全軍覆沒,僅靠政黨不分區分配到五席,勉強維持「第三大黨」位置;去年九合一選舉,民眾黨在最能反映基層實力的縣市議員部分僅取得十四席。雖在藍綠兩大黨之外居首,但與兩黨差距甚大。

至於親民黨,民國九十年(二○○一年)首次參與立委選戰,即獲得四十六席,不但與民進黨、國民黨形成「三黨不過半」的鼎足之勢近三成得票率,也非今日民眾黨可比;二個月後的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縣市議員選舉,親民黨也斬獲四十九席,遠勝此次初試啼聲的民眾黨。事實上,親民黨是宋楚瑜在民國八十九年(二○○○年)總統大選後成立的,那次大選宋楚瑜得票率還超過國民黨,位居第二。換言之,若以「第三勢力」的含金量來看,當時的親民黨遠勝今日的民眾黨。柯文哲現在僅以「民眾黨民調上升其他政黨下降」做判斷,並不切實際。

親民黨成立初期即發現非綠陣營分裂,民進黨得利」的鐵律;因此儘管宋楚瑜聲勢還高,仍在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年)擔任連戰副手、促成「國親合作」與「連宋配」。後來因三一九槍擊案,連宋配以些微票數惜敗,則可進一步證明,即便非綠陣營整合,都未必能勝,何況是分裂

誠然,此後親民黨發展每況愈下。但其中很大因素,是連宋配敗選後,親民黨在政黨立場上搖擺不定,時而推動與國民黨合作甚至合併,復又與當時執政的民進黨暗通款曲屢傳橘子綠了」。此一搖擺,讓黨內戰將陸續出走,親民黨則被掏空。此後宋楚瑜一再參選,也一再落選,親民黨終遭泡沫化。

由此觀之,柯文哲若參選總統,無論是來自個人政治企圖心,或希望藉由參選帶動民眾黨立委選情,其思考模式與做法,應慎勿落入宋楚瑜民國九十五年(二○○六年)參選台北市長、此後更三次參選總統的「為選而選」覆轍。

曾經「墨綠」的柯文哲,是在民進黨支持下首次當選台北市長;但也在與民進黨合作過程中,清楚看見民進黨執政本質,就是毫無節制的濫權,而這正是必須政黨輪替的理由。認清此一事實,柯文哲就當知在戰略選擇上,政黨輪替才是第一優先。

柯文哲曾與親民黨合作,並且聘宋楚瑜為首席市政顧問;其身邊大將黃珊珊,亦自親民黨而來。如要做為借鏡,宋楚瑜是柯文哲的最佳參考。民國八十九年(二○○○年)的宋楚瑜告訴柯文哲,非綠陣營的分裂分票,就是保送民進黨勝選;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年)的宋楚瑜,則是告訴柯文哲,一旦目標確立,則「成功不必在我」。但如果柯文哲誤判情勢,自認手中籌碼滿滿,就自抬身價;或者高估政黨實力,決定「為選而選」,那就是仿效民國九十五年(二○○六年)後無役不與,卻搖擺不定,以致逐漸邊緣化的宋楚瑜和親民黨。要選擇哪個宋楚瑜當作借鑑,答案應該很清楚。

對於非綠陣營的整合,柯文哲說應著眼「怎麼做對台灣好」;站在政黨立場,柯文哲則理應為民眾黨謀求政治版圖最大化。但「怎麼做對台灣好」和「政治版圖最大化」孰輕孰重,才是柯文哲現在應該思考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