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匡時/晉用政務人才的忠誠考量
◆ 胡一天/OpenAI畫數位羊的冷酷異境
◆ 章定煊/通膨之下 留意居住貧困危機
◆ 龔天行/台灣需要銀行國家隊
葉匡時/晉用政務人才的忠誠考量
2022-12-29 06:25 聯合報/ 葉匡時/陽明山未來學社理事長
「不分藍綠,用人唯才」。是最近九合一選舉後,某位新選上的地方首長在其當選感言中的承諾。在網路上看到不少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這種話應該是說給一般民眾聽的場面話,藍綠之辨還是應該列為首長在考慮人事時的重要因素。這個藍綠之辨,與中共在決定重要人事時所要求的「又紅又專」其實是講述同樣的議題。簡單的說,就是領導人在決定重要職位的人選時,究竟忠誠比較重要,還是才幹比較重要?按理說,這問題很容易回答,領導人在選人用才時應該要先確定候選人的忠誠沒問題,然後再就忠誠之人中選出最有才幹的人。問題是,才幹容易定義與衡量,忠誠雖然可以定義卻很難衡量。
忠誠可定義成「會盡力維護效忠對象的利益」。然而,效忠對象可以是個人、職務、政黨、國家等,對這些不同對象的忠誠,很可能彼此衝突,維護了個人利益卻損害了政黨或國家利益的例子可謂比比皆是。領導人真正在意的是那種忠誠呢?這應該是領導人在考量用人的忠誠度時,第一個要自省的問題。
假定領導人有恢弘的氣度,可以超乎政黨利益,其所用之人總要對國家效忠吧?西方民主國家有所謂「忠誠的反對黨」之說,會有這個說法是因為不同政黨雖然常有政爭,卻都能一致地效忠國家。但是,唯有各政黨都能做到國家利益高於政黨利益時,才可能有「忠誠」的反對黨。這又牽涉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什麼是「國家利益」,如果政黨彼此對國家的認同以及基本利益都沒有共識,就沒有忠誠的反對黨可言。當今台灣的政壇,高階政務職位能否「不分藍綠」的關鍵在此。如果毫無共識,又如何共事呢?換言之,唯有領導人與其所要晉用的政務人員,在「國家認同以及基本利益」上有共識,「不分藍綠,用人唯才」才有正當性。
商場上的競爭通常是可以創造雙贏的「非零和遊戲」,而政壇上的競爭通常是贏家通吃的「零和遊戲」,很難創造雙贏。因此,政壇上的競爭絕對要比商場上的競爭更為慘烈,在用人選才方面,政壇也必須要比商場更重視忠誠。毛澤東把矛盾分為「敵我矛盾」與「內部矛盾」,可以進一步用來思考忠誠的問題。敵我矛盾是你死我活的對抗性矛盾,而內部矛盾是可以共存的非對抗性的矛盾,敵我矛盾是不可能存在「忠誠的反對黨」。政治領導人在選用高階政務人才時,應該要想清楚,所用的人在思想與情感認同上與自己是否存在「敵我矛盾」的關係,唯有把這想清楚後,才能決定要怎麼個「用人唯才」。當然,如果領導人對其個人利益的重視超過政黨或國家利益,那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