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專家之眼】中俄「海上聯合2022」演習劍指台灣?

◆  【專家之眼】中俄「海上聯合2022」演習劍指台灣?
◆  【專家之眼】這個院長演很大:為把蘭千趕出故宮?

◆  【專家之眼】我應否仿效美國規範寵物店禁售寵物?
◆  【專家之眼】唐鳳賣麵線 部長換人當!
◆  【專家之眼】從中共禁台產品事件 看台朝野思想怠惰
◆  【專家之眼】美國與歐洲的爭議升高
◆  【專家之眼】被政治耽誤的小生






【專家之眼】中俄「海上聯合2022」演習劍指台灣?


2022-12-24 07:56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參加中俄海上聯合演習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20日下午從浙江某軍港起錨。新華社



中國大陸解放軍海軍與俄羅斯海軍從12月21日至27日在舟山至台州以東之東海海域,進行代名為「海上聯合2022」聯合軍事演習,此項訊息分別由雙方國防部媒體公關發言體系在演習開始前對外發布。依據解放軍所發布訊息顯示,此項聯合演習旨在展示雙方加強共同應對海上安全威脅、維護國際和地區和平穩定的決心能力,進一步深化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由於本次演習所劃設之演習區海域南側界線,距離台灣本島、釣魚台海域以及琉球群島不足4百公里,因此就有媒體順勢炒作,將該項演習認定為在周邊各國家門口練兵,並且指控該項演習將進一步加劇地區緊張情勢。 

此外亦有軍事研究者將該系列演習以往演習期程與演練課目詳細列出,結果發現該系列演習不但曾在東亞大陸多個周邊海域進行過演練,甚至還曾經遠赴地中海與波羅的海海域操兵;同時就演練課目來說,更是涵蓋兼顧應對傳統安全威脅以及非傳統威脅,但卻顯然並未依據任何作戰想定或是預定作戰構想與計畫,按表操課進行演練,以便驗證軍事計畫作為預擬方案可行性。

不過在諸多社交網路媒體以及分析評論網站,還是有論者刻意聲稱本次演習不無可能是有意揮劍指向台灣;希望透過演練過程,為研析未來台海生變時,如何能夠獲得俄羅斯奧援,以便對抗華盛頓與東京聯手馳援台灣,期能拒止境外軍隊干預,讓共軍能夠放手在台海用兵。

在國際政治與戰略思維上,距離不是個地理問題,但卻是個心理問題。此時解放軍遼寧艦航艦編隊在琉球周邊進行軍事演練,硬是被日本媒體《讀賣新聞》渲染成模擬攻擊琉球群島,同時更是扯上日本修訂安保政策文件,解放軍透過軍事演習表態,記者與編輯為扣帽子強辭奪理真是不惜亂編故事

為何中俄「海上聯合2022」軍事演習絕對不可能是指向台海,基於下列三個因素,讀者就可明白許多分析評論之荒誕程度;首先若是北京決心對台動武,絕對不可能去向莫斯科要求助拳。要是解放軍還要靠俄羅斯軍隊支援才敢對台用兵,北京絕對是顏面掃地,不可能如此丟人。既然不可能有此打算,就更不可能依據對台作戰構想進行演練。

其次對莫斯科來說,雖然與北京具有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但對因應台海情勢來說,俄羅斯可是沒有任何軍事同盟義務,因此絕對不會撈過界管閒事。只要想想俄羅斯還在與烏克蘭進行戰爭,北京從頭到尾就未曾提供任何軍事援助,反過來說,若是解放軍要對台動武,站在俄羅斯立場來說,其亦是不願沒事找事,所以雙方軍事演習,更是不可能以對台動武應變方案當作演習想定。

再者就是中俄海上聯合系列軍事演習,曾經多次公開表示不針對第三國或是第三方。雖然許多軍事觀察家與戰略評論者都認為此種表態,在本質上根本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但若仔細查閱歷次演習,中俄雙方都依據協議通報相關國家,同時亦對外公布演習海域,相關媒體報導亦算完整。演習期間他國派遣情報機艦跟蹤與監控,進行情蒐更是家常便飯,所以此系列演習在透明度如此高狀況下從未有第三方提出抗議這就證明其並無特別指向性

最後就是要提到,假若真是針對台灣,為何政府未對此表達立場或是要求國軍提升戰備。就算是要保持外弛內張有所警戒,看起來亦無積極派遣機艦監控、掌握動態與情報蒐集作為。所以光靠軍事評論者一張嘴,確實可以吹到天花亂墜,但若要真是有敵情顧慮就應當顯現在實際軍事作為上而不是光靠著媒體記者編輯在搬弄文字亂做文章

鬼嚇人未見得會嚇死人,但人嚇人倒是經常嚇死人;要是吾人面對台海周邊軍事動態,總是疑神疑鬼惶惶不可終日,恐怕只會讓心理防線更加脆弱,整個社會抗壓能力亦將因此降低。胡亂懷疑他方只要是軍事演習就是有意對我不利,只會讓本身早日到精神病院報到!












【專家之眼】這個院長演很大:為把蘭千趕出故宮?


2022-12-24 07:33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故宮博物院長吳密察日前出席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舉行的「國立故宮博物院近來作為是否符合公共性?」公聽會。報系資料照



立法院在12月19日召開了「國立故宮博物院近來作為是否符合公共性?」公聽會,討論吳密察院長擬將寄存制度改革為「以捐贈為前提」的合理性。與會專家學者幾乎一面倒地反對,也強力主張延續舊制,留住蘭千山館寄存文物;只有少數兩三位支持改制,其立論相當薄弱,甚至自相矛盾。

然而,許多媒體的報導,卻與實況大相徑庭,有的「御用記者甚至強詞奪理地護航。其實,就在公聽會前三天,文化界發起的「搶救蘭千山館文物國寶留台灣運動,於公共政策網路平台,奇蹟般地衝破五千人附議門檻。吳院長卻視而不見,還企圖透過媒體來捏造正義與改革的假象。對照蔡英文民國一O五年(2016年)剛選上總統時說的,人民更願意期待一個傾聽民意政府,是何等諷刺!

面對排山倒海的質疑,吳院長再度祭出了新的說法:「故宮質精量豐,無需以寄存方式彌補藏品不足。」這個理由竟能推導出「寄存須以捐贈為前提」的結論,可謂犯了極為嚴重的邏輯謬誤十分荒唐。而且,既然認為故宮典藏已經夠好又夠多了,是不是該廢除《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徵集辦法》?是不是該停止國寶館興建?世界各國博物館,都巴不得珍貴藏品越多越好,只有吳密察嫌自家藏品太多。

類似上述似是而非的說法,已經罄竹難書,內容不僅漏洞百出,還頻頻自打嘴巴。10月19日,故宮發函林府的蘭千所有人,在10月31日寄存合約到期後,取回原件。換句話說,吳是在完全沒有與林家協商的情況下,忽然要退回藏品,且隻字未提續約。如果不是之後被媒體披露及輿論撻伐,恐怕連洽談新合約的餘地都沒有。

吳密察一直把寄存定位為「無償幫私人保管文物」。事實上,民國58年,蘭千山館主人林柏壽就提供了100萬給故宮,做為藏品維護、展示、出版等基金,不僅把珍稀寶物借給故宮讓大眾親炙,還奉送了天價的「嫁妝」。

另外一個說辭就是「庫房不足」,但是,立委視察故宮庫房時,發現蘭千文物只占了四個櫃子,不到一坪大小,吳密察便趕緊改口說博物館不給自然人寄存,卻又很快被媒體報導打臉,因為國圖、國美館及台北市立美術館都接受自然人寄存;立委吳怡玎在預算審查會再度問到空間夠不夠,吳密察又換了一個謎樣的理由:南院雖然空間夠,但在「情感」上不夠。

堂堂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為了把蘭千文物趕出故宮,說辭和對策竟能一變再變,而且前言不對後語,處處違反博物館專業。更不可思議的是,許多人也習以為常。台灣怎麼能對無良政客縱容到如此無法無天的地步?

如果不斷編造奇怪的理由和做法,且全都缺乏說服力又互相矛盾,那只有一個可能,就是背後隱藏了不可告人的動機。吳院長將近兩個月來的詭辯,都是在「」,企圖靠著拙劣的演技,蒙混過關。

又有護航的媒體提到,林家後人未曾露面或具名發聲導致相關爭議至今如鬼打牆。誠然,蘭千文物屬於私人財產,本來就應該尊重家屬意願。但事實證明,是吳院長打破了過去五十多年來雙方的默契,強行退回寄存品。

故宮是全民的,不是院長一人的。如此專斷獨行,損失的是兩千三百萬台灣民眾的文化權:以後再沒機會親眼目睹褚遂良的〈黃絹本蘭亭〉和懷素〈小草千字文〉了。

最令人不解的是,吳院長只要把舊合約換換日期,輕鬆地簽個名,就皆大歡喜了,何必甘冒大不韙,搞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新寄存辦法,吃力不討好呢?